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3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一流”背景下关于西部高校学科发展的思考——以西南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伟吉 李扬 +1 位作者 陈宁立 祝效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9期333-334,共2页
“双一流”建设工程对于新入选的非原“985”“211”工程大学,特别是西部高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是现阶段这类高校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以西南石油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为例,简析西部新入选“... “双一流”建设工程对于新入选的非原“985”“211”工程大学,特别是西部高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是现阶段这类高校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以西南石油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为例,简析西部新入选“双一流”高校在实现“一流”学科建设道路上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建设性的发展方案,为西南石油大学以及西部同类型高校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西部高校 机械工程 发展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心理辅导提升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梁丽 柳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83-89,共7页
为了了解团体心理辅导对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的干预和提升效果,以心理资本问卷作为评估工具,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在西南石油大学公开招募留守经历大学生作为被试。研究发现:实验组前后测的心理资本得分有显著的差... 为了了解团体心理辅导对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的干预和提升效果,以心理资本问卷作为评估工具,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在西南石油大学公开招募留守经历大学生作为被试。研究发现:实验组前后测的心理资本得分有显著的差异,表现为实验组的心理资本及各维度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对照组的心理资本前后测得分无显著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心理资本后测得分差异显著,表现为实验组的心理资本及各维度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实验组中,绝大多数学生对整个团体活动感到满意,认为在活动中有所收获,觉得团体辅导对重新看待自己的过去和成长经历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 留守经历 大学生 心理资本 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行业特色的《机械测试技术》课程建设——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倩 张明洪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33期116-118,120,共4页
针对石油高校的特点及目前《机械测试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课堂教学方式、教材建设、实验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机械测试技术》课程建设的方案,目的是既使《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具有鲜明的石油特色,同时也使学生能对机械测试技... 针对石油高校的特点及目前《机械测试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课堂教学方式、教材建设、实验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机械测试技术》课程建设的方案,目的是既使《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具有鲜明的石油特色,同时也使学生能对机械测试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特色 机械测试技术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需求下石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
4
作者 丁亮亮 张强 +1 位作者 饶霁阳 李炳林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第14期70-73,共4页
以新工科需求下机械工业对人才的新需求和新要求为基础,探索一套新工科需求下石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制定石油机械装备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入手,构建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和造就大批石油机械装备高素质、... 以新工科需求下机械工业对人才的新需求和新要求为基础,探索一套新工科需求下石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制定石油机械装备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入手,构建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和造就大批石油机械装备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石油机械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用作寒区道路工程混凝土骨料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职伟洋 杨心莲 +4 位作者 高佳佳 周茂苓 楚云祥 袁昊 路建国 《浙江水利科技》 2025年第1期62-70,共9页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是由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副产物,试验以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水泥、石子等为原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炉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并探讨加入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后混凝土的微观形貌变化。通过对比冻融作用下混凝土性...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是由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副产物,试验以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水泥、石子等为原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炉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并探讨加入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后混凝土的微观形貌变化。通过对比冻融作用下混凝土性能的变化,分析炉渣混凝土用于寒区道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养护时间和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的掺量是影响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当掺入微量炉渣时,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当掺量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之增加,但当掺量增加到一定阈值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又随之下降。总的来说,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可以在保证混凝土最终强度的前提下利于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形成,最优替代率范围为33.0%~49.5%。此外,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炉渣掺量适当的混凝土,其抗冻融耐久性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最优替代率范围为24.8%~41.3%。综上,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可用作寒区道路工程混凝土骨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寒区道路工程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最优替代率范围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蜂窝芯零件清洁装置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清 袁信满 +2 位作者 赵清泉 侯天棋 盛雷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4-136,共3页
针对蜂窝芯零件清理过程中出现粉尘大、清理不彻底、劳动强度大,人易疲劳等问题,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和方法,设计了一款用于蜂窝芯零件切屑清理的装置。文章论述了清洁车的结构、形式;主要尺寸的确定方法和依据;切屑排除口、吸尘防护套... 针对蜂窝芯零件清理过程中出现粉尘大、清理不彻底、劳动强度大,人易疲劳等问题,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和方法,设计了一款用于蜂窝芯零件切屑清理的装置。文章论述了清洁车的结构、形式;主要尺寸的确定方法和依据;切屑排除口、吸尘防护套的设计。通过该研究设计,改善了蜂窝芯零件的清理条件和环境,保护了工人的身心健康,降低了工人的疲劳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工程学 蜂窝芯 清洁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7
作者 陈泽宇 张晶 《四川水泥》 2020年第10期66-67,共2页
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涌现出了大量全新的设备,并且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普及使用。而伴随着机电设备技术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使得各行各业也对机电工程设备的安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对于机电工程设备安装... 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涌现出了大量全新的设备,并且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普及使用。而伴随着机电设备技术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使得各行各业也对机电工程设备的安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对于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全过程管控,以确保我国机电工程的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工程 设备安装 全过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接触间隙的压缩机柔性转子扭振特性研究
8
作者 黄志强 王杰 +3 位作者 李涛 李刚 王硕 母德全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0,共11页
往复式压缩机曲轴系扭振会引起烧瓦及轴系断裂等重大问题,为掌握压缩机转子系统扭振响应,提出了一种考虑衬套-销轴碰撞间隙、曲轴-轴承油膜间隙的压缩机柔性转子系统扭振动力学求解方法,为避开曲轴系固有频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及方法... 往复式压缩机曲轴系扭振会引起烧瓦及轴系断裂等重大问题,为掌握压缩机转子系统扭振响应,提出了一种考虑衬套-销轴碰撞间隙、曲轴-轴承油膜间隙的压缩机柔性转子系统扭振动力学求解方法,为避开曲轴系固有频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及方法。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以及Hertz接触理论,求解了含碰撞间隙下曲轴系扭振动力学响应,分析表明,曲轴系第4列曲柄销的扭振幅值最大,扭转角位移幅值为0.051°,动态角速度峰值为156.026 rad/s。基于此,考虑了曲轴-轴承油膜间隙,利用有限差分法及超松弛迭代法计算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并通过压力扰动法求解轴承动态特性系数,综合考虑衬套-销轴碰撞间隙和曲轴-轴承油膜间隙对曲轴系动态响应的影响,开展了考虑预应力下的曲轴系模态分析,并对比分析了考虑油膜间隙和不考虑油膜间隙下曲轴系的共振情况。结果表明,考虑油膜间隙后曲轴系第3、8阶固有频率分别降低了44.64%、21.23%,且在同一转速范围带内,考虑综合间隙下曲轴系共振转速点减少,2阶临界转速降低了38.55%,共振的概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压缩机 碰撞间隙 油膜间隙 刚柔耦合 曲轴扭振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焊后热处理的可控震源平板疲劳寿命预测研究
9
作者 陈振 王乔木 +4 位作者 黄志强 张森吉 敬爽 郝磊 帅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9-1369,共11页
为提高可控震源平板(Seismic Vibrator Baseplate,SVB)在激振过程中应力响应与疲劳寿命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综合考虑了SVB的焊接残余应力和焊后热处理问题,并按照焊接、热处理和SVB激振的顺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别构建了SVB焊接模型与... 为提高可控震源平板(Seismic Vibrator Baseplate,SVB)在激振过程中应力响应与疲劳寿命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综合考虑了SVB的焊接残余应力和焊后热处理问题,并按照焊接、热处理和SVB激振的顺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别构建了SVB焊接模型与SVB-大地耦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使用MARC软件对SVB进行了焊接模拟和热处理分析,并对焊接热处理后的SVB进行了应力响应分析。此外,基于数值分析结果,应用Miner理论,通过修正S-N曲线对SVB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热处理后,SVB的整体应力显著减小且分布更加均匀。最大应力从689.1 MPa下降至400.2 MPa,应力释放超过41.92%,显著提高了SVB的疲劳强度。在激振时,SVB的应力增加且分布不均匀。其中,SVB齿尖处的最大应力上升至595.6 MPa,SVB齿焊缝区域的应力达到434.4 MPa。通过修正S-N曲线法计算得到SVB的疲劳寿命为9.57 a,与现场统计的8.71 a相比,误差为9.87%。研究可为SVB的结构设计与寿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横波可控震源平板 有限元分析 疲劳寿命预测 修正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勘探检波器尾椎-大地扫频振动耦合性能研究
10
作者 黄志强 段宇星 +3 位作者 宋晓伟 王杰 付铭威 李刚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2,共9页
油气勘探检波器作为采集信号的关键设备,其与大地振动耦合性能影响着采集信号的质量,决定了勘探准确度。为提高检波器勘探能力,以检波器尾椎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单自由度耦合振动理论,提出一种用于扫频信号下检波器尾椎与地表耦合的振... 油气勘探检波器作为采集信号的关键设备,其与大地振动耦合性能影响着采集信号的质量,决定了勘探准确度。为提高检波器勘探能力,以检波器尾椎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单自由度耦合振动理论,提出一种用于扫频信号下检波器尾椎与地表耦合的振动模型,提取并分析了扫频情况下检波器尾椎接收信号的加速度、速度、位移响应情况,建立了振动位移均值、振动加速度标准差的耦合度评价指标,掌握了检波器尾椎与大地的耦合度响应情况。通过检波器接收测试试验,检波器尾椎所接收的加速度信号与试验所接收的加速度信号最大误差小于15%,验证了模型及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基于响应面法对不同形状下检波器尾椎的长度、半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三棱锥形状下尾椎耦合度最好,优化后的大地-检波器尾椎位移耦合均值降低了7.94%,加速度标准差降低了6.42%,有效提高了检波器尾椎接收信号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耦合性能 检波器尾椎 扫频振动耦合性能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热流道对转子泵密封性能影响的仿真及试验研究
11
作者 黄志强 刘伯韬 +2 位作者 王美玲 王俊杰 米艳梅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7,共10页
输油转子泵作为油气集输技术中的关键设备,密封是影响其输送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核心。然而高温密封环境常导致其密封结构发生失效,从而引发介质泄漏。提出一种流道散热结构,以改善组合密封的高温工况;优化了二维单向流固热耦合仿真方法,... 输油转子泵作为油气集输技术中的关键设备,密封是影响其输送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核心。然而高温密封环境常导致其密封结构发生失效,从而引发介质泄漏。提出一种流道散热结构,以改善组合密封的高温工况;优化了二维单向流固热耦合仿真方法,结合仿真与试验研究散热流道对不同转速下组合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工况下,密封滑环偏磨程度大,翻边现象严重,O形圈永久压缩程度大,导致材料老化,表层脱落现象严重;转速越快,组合密封温度越高,增幅越大,最大增幅约为45%;流道散热结构温度降幅效果高达50%,可有效改善不同转速下组合密封高温工况,减小其应力集中,减少热作用对其影响,减缓其老化速度,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转子泵 组合密封 流道散热结构 流固热耦合 密封散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N-DLSTM结合迁移学习的小样本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12
作者 仇芝 徐泽瑜 +2 位作者 陈涛 石明江 韦明辉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7,共10页
针对轴承故障数据样本少、未知故障难以分类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将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1D-CNN)连接深层长短时记忆循环神经网络(Deep long-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 DLSTM)的模型结合迁移学习... 针对轴承故障数据样本少、未知故障难以分类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将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1D-CNN)连接深层长短时记忆循环神经网络(Deep long-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 DLSTM)的模型结合迁移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该诊断方法基于电机振动数据,利用CNN提取故障特征;将特征作为DLSTM的输入,进一步学习、编码从CNN中学习的特征序列信息,捕获高级特征用于故障分类;首先用充足的西储轴承数据对该故障诊断模型进行预训练,再利用迁移学习放松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可不必独立同分布的能力,使用自制实验平台的小样本数据微调预训练模型。最后用迁移学习后的模型,对跨工况、跨型号、跨故障的故障轴承数据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鲁棒性强,训练速度更快,能够更精确的诊断故障,平均诊断精度达到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数据集故障诊断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冲击波破岩等离子体通道生长发展机理及敏感性探索
13
作者 祝效华 唐无忌 +1 位作者 刘伟吉 罗云旭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地球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丰富,但深部地层具有岩性致密、硬度高、研磨性强等特点,采用传统旋转钻井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亟需探索针对深层、超深层硬地层的新型破岩技术。液相放电冲击波破岩技术因其高效、绿色、能量可控等特点受到广... 地球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丰富,但深部地层具有岩性致密、硬度高、研磨性强等特点,采用传统旋转钻井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亟需探索针对深层、超深层硬地层的新型破岩技术。液相放电冲击波破岩技术因其高效、绿色、能量可控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为研究液相放电等离子体通道生长发展机理与液相放电等离子体通道的参数敏感性,基于电流场、传热场以及带电粒子碰撞扩散方程建立了二维液相的“针—针对排型”放电模型,分析了不同放电参数(加载电压、电极尖端形状、电极间距、电极夹角等)下等离子体通道内能量密度及局部电场强度等参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加载电压、电极尖端形状以及电极间距是等离子体通道内能量密度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最佳放电电压为140~180 kV;(2)椭圆形放电电极形成的等离子体放电通道具有“区域宽、数值高”等特征,具备高电能密度的同时,减小了对电极头的损伤,可作为优选电极类型;(3)电极间距应在满足最小击穿场强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大电极间距;(4)电极夹角对液相放电过程产生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但电极夹角的改变会影响等离子体通道在水中的形成位置。结论认为,该研究结果为液电破岩装置的研制和参数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未来液相冲击波技术在油气工程领域的探索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放电 等离子体通道 液相冲击波 能量密度 局部电场 电击穿 参数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流化双射流开采天然气水合物颗粒回收
14
作者 钟林 张文超 +3 位作者 王国荣 张林锋 王党飞 余兴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8-1886,共9页
固体流态化开采作为一种创新性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新方法,其中水合物颗粒回收决定了该方法的开采效率,是其关键技术环节之一。现有工艺中均采用单射流破碎开采,但由于其水力吸力有限,导致水合物颗粒回收率低,因此为了提高颗粒的回收性能,... 固体流态化开采作为一种创新性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新方法,其中水合物颗粒回收决定了该方法的开采效率,是其关键技术环节之一。现有工艺中均采用单射流破碎开采,但由于其水力吸力有限,导致水合物颗粒回收率低,因此为了提高颗粒的回收性能,创新性地提出了双射流回收方案。探究了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固体颗粒回收效率,同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回收流场和颗粒回收率。结果表明:随着前端射流与回收孔距离(l_(1))和后端射流与回收孔的距离(l_(2))增加,双射流之间的流场效果减弱导致颗粒沉积现象愈发明显,砂堆的数量从2个转变为3个;当后端射流与回收孔的距离(l_(2))为300 mm时,随着前端射流与回收孔距离(l_(1))的增大导致颗粒回收率先增大后减小;当l_(1)=300 mm时,随着l_(2)的增大导致回收率先增大后减小。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水合物开采机理,有助于优化开采工具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固态流化 双射流 颗粒回收率 DDP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溪庙组硬质砂岩地层异形PDC齿的设计与研究
15
作者 马亚超 罗逸非 +4 位作者 荣准 陶垒 曾汇川 蒋东 张文远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2-271,共10页
为解决川东沙溪庙组硬质砂岩地层PDC(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钻头机械钻速低、磨损严重及钻井成本高的问题,对异形PDC齿在沙溪庙组硬质砂岩地层的破岩性能进行了综合研究。针对沙溪庙组砂岩地层高研磨性、... 为解决川东沙溪庙组硬质砂岩地层PDC(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钻头机械钻速低、磨损严重及钻井成本高的问题,对异形PDC齿在沙溪庙组硬质砂岩地层的破岩性能进行了综合研究。针对沙溪庙组砂岩地层高研磨性、硬塑性的特点,设计了斧形齿、圆弧曲面齿、斧形曲面齿和斜斧形齿等4种异形PDC齿,并建立了PDC齿切削与压入破岩结合的综合破岩比功评价方法。随后,利用破岩仿真模型,开展了异形PDC齿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后的异形PDC齿进行了破岩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齿刃角为130°的斧形齿和圆弧半径为25 mm的圆弧曲面齿的综合破岩比功最小。最终确定斧形曲面齿的圆弧半径为25 mm,齿刃角为130°,斜斧形齿的齿刃角为130°,倾斜角度为70°。4种异形PDC齿的综合破岩比功和齿刃温度均低于常规PDC齿,且综合破岩比功与磨损高度呈正相关。室内破岩试验结果表明,斧形齿与斧形曲面齿具有更优异的破岩性能。研究结果为沙溪庙组硬质砂岩地层的个性化PDC钻头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溪庙组硬质砂岩 异形PDC齿 破岩比功 破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缺陷旋转防喷器丁腈胶芯密封应力分析
16
作者 周兆明 陈禹坤 +1 位作者 刘辉 李辉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为研究旋转防喷器胶芯在生产与运行中产生的缺陷对胶芯使用性能及寿命的影响,基于Yeoh本构方程,建立胶芯动态密封数值模型,对起下钻中的胶芯密封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分析胶芯存在影响橡胶芯密封面疲劳失效的典型裂纹和气泡缺陷时其应力分... 为研究旋转防喷器胶芯在生产与运行中产生的缺陷对胶芯使用性能及寿命的影响,基于Yeoh本构方程,建立胶芯动态密封数值模型,对起下钻中的胶芯密封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分析胶芯存在影响橡胶芯密封面疲劳失效的典型裂纹和气泡缺陷时其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钻杆接头经过旋转防喷器胶芯时,胶芯结构发生大变形,胶芯密封面处应力最大;对于同一类型裂纹缺陷,裂纹位于胶芯左下侧和外表面下侧时胶芯密封面位置的应力值最小;对于相同位置的胶芯缺陷,胶芯裂纹缺陷导致的应力集中和胶芯密封面应力减小现象,相较于胶芯气泡缺陷导致的胶芯密封面以及胶芯整体的变形和应力变化现象,其产生的影响更为严重。研究结果对旋转防喷器胶芯缺陷检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防喷器 缺陷胶芯 密封性能 失效分析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与黏土矿物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特征
17
作者 李小刚 李坤阳 +3 位作者 杨兆中 朱静怡 袁健峰 易良平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1-338,共8页
为研究黏土矿物在超临界CO_(2)焖井过程中的溶蚀行为与反应强度,选取4种主要黏土矿物进行超临界CO_(2)与黏土矿物的地球化学反应实验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法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法,分析了4种黏土矿物的矿物成分、元素组成及微观结构对超... 为研究黏土矿物在超临界CO_(2)焖井过程中的溶蚀行为与反应强度,选取4种主要黏土矿物进行超临界CO_(2)与黏土矿物的地球化学反应实验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法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法,分析了4种黏土矿物的矿物成分、元素组成及微观结构对超临界CO_(2)环境的响应特征,基于过渡态理论方程建立了各黏土矿物与超临界CO_(2)的地球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4种黏土矿物中钙蒙皂石反应最为剧烈,反应后黏土矿物质量分数下降超30百分点,生成多种新物质;高岭石和伊利石在水岩反应过程中能相互转化,反应后有次生石英生成;绿泥石反应后表面有黑色固碳物质生成及白云石颗粒镶嵌在其中;计算得到各黏土矿物的地球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理论值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方程的准确性;反应速率整体表现为钙蒙皂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所得反应动力学方程从单矿物溶蚀动力学层面解释了超临界CO_(2)-黏土矿物的地球化学反应强弱,能对超临界CO_(2)与黏土矿物地球化学反应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可为不同黏土矿物含量储层现场注CO_(2)焖井工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黏土矿物 地球化学反应 元素分析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拓扑优化方法的BV500型可控震源振动器平板激振性能改善研究
18
作者 黄志强 付铭威 +3 位作者 席御僖 李刚 王若豪 蒲伟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4,共10页
BV500型可控震源振动器在川渝地区作业过程中,由于平板设计不合理,导致振动能量下传率低、激发信号畸变严重。因此,引入连续体拓扑优化方法,采用固体各向同性材料惩罚(Solid Istropic Material with Penalization,SIMP)模型变密度法,从... BV500型可控震源振动器在川渝地区作业过程中,由于平板设计不合理,导致振动能量下传率低、激发信号畸变严重。因此,引入连续体拓扑优化方法,采用固体各向同性材料惩罚(Solid Istropic Material with Penalization,SIMP)模型变密度法,从降低质量和增加刚度两个方面对BV500型可控震源振动器平板进行优化设计,创新研制了一种“八边形工字钢-20a”平板。优化后平板质量减轻了45.29%,平板刚度提升了79.92%,并开展了优化前后平板激振性能研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与原铝合金整体平板相比,“八边形工字钢-20a”平板的能量下传率提高了15.11%,地表接触中心点位移振幅增大了43.74%,互作用力振幅提升了40.56%。现场实验表明,“八边形工字钢-20a”平板激振时,检波器近场信号平均振动速度有效值提升了22.23%,检波器远场信号平均振动速度有效值提升了39%,规律与可控震源道路激振数值仿真模拟结论一致。“八边形工字钢-20a”平板激振性能优于原铝合金整体平板,有效改善了BV500型可控震源在川渝地区道路激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振动器平板 激振性能 拓扑优化 振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双层管井下水力举升的双喷嘴射流泵冲蚀磨损特性研究
19
作者 唐洋 徐嘉庆 +2 位作者 张吴镝 熊浩宇 王国荣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目的研究双喷嘴射流泵在井下水力举升过程中的冲蚀磨损特性,探究影响冲蚀磨损特性的因素及其规律。方法结合固液两相流的冲蚀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射流泵泵芯在流场中的冲蚀磨损行为进行模拟,预测易发生冲蚀磨损的区域,并通过... 目的研究双喷嘴射流泵在井下水力举升过程中的冲蚀磨损特性,探究影响冲蚀磨损特性的因素及其规律。方法结合固液两相流的冲蚀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射流泵泵芯在流场中的冲蚀磨损行为进行模拟,预测易发生冲蚀磨损的区域,并通过实验验证,进一步探究颗粒直径、质量流量、动力液流量等参数对泵芯冲蚀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射流泵泵芯的易冲蚀区域为喉管入口内壁面、喉管出口内壁面、扩散管入口附近内壁面等3个位置,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在控制单因素变量条件下,粒径从0.05 mm增大到1.1 mm时,喉管入口锥面冲蚀位置由闭合圆环状变为三角状,扩散管入口处冲蚀区域面积逐渐减小。质量流量从0.005 kg/s增至0.01 kg/s时,易冲蚀区域最大冲蚀率和冲蚀面积随之增大,喉管入口锥面的最大冲蚀率增大了2倍,喉管-扩散管的最大冲蚀率增大了1.93倍。动力液流量从11 L/s增至15 L/s时,易冲蚀区域的最大冲蚀率随之增大,喉管入口锥面的最大冲蚀率增大了14.2倍,喉管-扩散管的最大冲蚀率增大了1.3倍。结论对最大冲蚀率的数值和增长倍数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动力液流量是冲蚀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该研究能够为双喷嘴射流泵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举升 双喷嘴 射流泵 固液两相流 冲蚀磨损 冲蚀率 数值模拟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WGAN模型的柱塞-泡排复合排采系统预测控制方法
20
作者 赖欣 钱中程 +3 位作者 杨肖 刘永辉 叶长青 王强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0,共10页
高效的生产过程和智能化管理是天然气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实际生产中页岩气开采仍然面临着井底积液造成气井产能下降的问题。为提高天然气井的产能和排水效率,充分利用泡沫排水采气和柱塞气举的优点,设计了一套“双元合一”的柱塞-... 高效的生产过程和智能化管理是天然气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实际生产中页岩气开采仍然面临着井底积液造成气井产能下降的问题。为提高天然气井的产能和排水效率,充分利用泡沫排水采气和柱塞气举的优点,设计了一套“双元合一”的柱塞-泡排复合排采装置,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WGAN)的复合排采LSTM-WGAN预测控制方法。利用基于密度的抗噪聚类算法(DBSCAN)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避免异常数据对模型预测的影响。通过生成器和判别器相互对抗并更新各自梯度方向的权重,不断优化使油套压差、水气比预测值逼近真值,从而准确预测下一时刻的油套压差和水气比。通过柱塞-泡排复合排采智能管理系统,实施预测的柱塞泡排投放策略。实验结果表明,LSTMWGAN模型的误差最小,与LSTM模型相比,LSTM-WGAN模型的油套压差和水气比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2.64%、5.13%、11.75%和8.81%、8.07%、6.60%。LSTM-WGAN预测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油套压差和水气比,指导柱塞-泡排复合排采系统发出正确的投放泡排球和柱塞指令,实现了泡排-柱塞的全智能化投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排采 预测控制 LSTM-WGAN 油套压差 水气比 井底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