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本权利谱系与法国刑事诉讼的新发展——以《欧洲人权公约》及欧洲人权法院判例对法国刑事诉讼的影响为中心 被引量:5
1
作者 施鹏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85,共11页
五十余年来,欧洲人权法院通过大量的判例对《欧洲人权公约》的诸多条款作出了更明确的权威解释,形成了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权利谱系。这促使法国刑事诉讼设立了"权利总则"——"权利立法"——"侵权无效"—... 五十余年来,欧洲人权法院通过大量的判例对《欧洲人权公约》的诸多条款作出了更明确的权威解释,形成了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权利谱系。这促使法国刑事诉讼设立了"权利总则"——"权利立法"——"侵权无效"——"复合审"的立体式基本权利保障体系,扭转了职权主义国家长期以来"重打击、轻保护、重秩序、轻权利"的传统。法国的刑事诉讼改革对全欧洲乃至全世界均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人权公约 欧洲人权法院 判例 基本权利 法国刑事讼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与超越: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再解读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永进 《实事求是》 2011年第1期87-91,共5页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东方特色且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司法制度,是我国人民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最近立法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突出特点是进一步坚持和巩固了人民调解的群众性、自治性、民间性...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东方特色且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司法制度,是我国人民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最近立法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突出特点是进一步坚持和巩固了人民调解的群众性、自治性、民间性,首次明晰了调解协议的效力,并建构了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这对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立法思维及立法技术的局限性,有关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新规定仍然存在一定的疏漏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法 调解协议 效力 司法确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近我国参与论研究的四大误区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瑞杰 《西部法学评论》 2016年第5期95-111,共17页
晚近以来,我国刑法学界中推崇德日刑法的不少学人,过分依赖于区分制体系来解说我国的相关刑法规范。这种不加深思的拿来主义,造成我国参与论研究出现了四大误区:对作为犯罪基底的行为概念的视而不见;罪责刑法的普遍退却;共同犯罪共同性... 晚近以来,我国刑法学界中推崇德日刑法的不少学人,过分依赖于区分制体系来解说我国的相关刑法规范。这种不加深思的拿来主义,造成我国参与论研究出现了四大误区:对作为犯罪基底的行为概念的视而不见;罪责刑法的普遍退却;共同犯罪共同性的不当"反动";教唆犯认定的过分精细以及不当限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区 行为 教唆犯 参与论 共同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找案源”:司法逻辑的场景式解读
4
作者 冯磊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8-13,共6页
真实的司法逻辑存在于真实的司法场景中,这与理论上的短歌长吟必然有所区别。在看似悖逆司法规律的"找案源"场景中,司法机关受到经济利益、部门地位、考核要求以及体制需要等诸多动力的推动,从而呈现出除法律人判断之外的经... 真实的司法逻辑存在于真实的司法场景中,这与理论上的短歌长吟必然有所区别。在看似悖逆司法规律的"找案源"场景中,司法机关受到经济利益、部门地位、考核要求以及体制需要等诸多动力的推动,从而呈现出除法律人判断之外的经济人、政治人、社会人等诸多逻辑形态。这些逻辑的运用构成了司法活动的复杂性。如何看待、理解并对之进行反思,将成为正确认识和改进中国司法机关行为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案源” 司法逻辑 经济人 政治人 社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监督员制度司法实践初探
5
作者 管仁亮 《菏泽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91-94,共4页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为确保其职务犯罪侦查权和起诉权的正确行使,2003年秋季引入了民主监督制度,不仅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也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刚性监督力度。学理上宜探讨人民监督员制度化的必要性和价值目标,在...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为确保其职务犯罪侦查权和起诉权的正确行使,2003年秋季引入了民主监督制度,不仅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也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刚性监督力度。学理上宜探讨人民监督员制度化的必要性和价值目标,在检察权制衡下实现监督权同检察权的良性互动,同时国家应立足于中国司法制度实践,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化路径展开研究,分析制度缺陷,从实践和理论上对制度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监督员 检察权制衡 制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时代的司法与审判”学术研讨会精要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洪 徐昕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0年第4期123-132,共10页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司法制度 信息化时代 审判 西南政法大学 2010年 重庆市 人民法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之检讨 被引量:32
7
作者 施鹏鹏 陈真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6-166,共11页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系2012年刑诉法的一项创设,旨在提高庭审的效率和质量。从比较法的角度看,刑事庭前会议类似于域外的刑事审前准备程序,主要负责解决程序性事项。中国引入刑事庭前会议制度是一大进步,但在制度性质、程序效力以及程序机...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系2012年刑诉法的一项创设,旨在提高庭审的效率和质量。从比较法的角度看,刑事庭前会议类似于域外的刑事审前准备程序,主要负责解决程序性事项。中国引入刑事庭前会议制度是一大进步,但在制度性质、程序效力以及程序机制等方面存有缺陷,新近发生的热点案件表明实务人员对这一制度的运用尚存误解。立足实践问题,结合域外经验,中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 性质 效力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查程序废除论——兼论刑事立案机制的调整 被引量:29
8
作者 施鹏鹏 陈真楠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108,共11页
初查是指侦查机关为确定案件是否符合刑事立案条件而进行的初步调查活动。该程序机制最早为提高立案质量而设,此后因"实质性的立案审查标准"及"计件式的绩效考核机制"而逐渐发生异变。在司法实践中,初查行为不宜作... 初查是指侦查机关为确定案件是否符合刑事立案条件而进行的初步调查活动。该程序机制最早为提高立案质量而设,此后因"实质性的立案审查标准"及"计件式的绩效考核机制"而逐渐发生异变。在司法实践中,初查行为不宜作统一定性,有些"具有社会调查性质",有些则是"准侦查行为"。司法实践中"以初查代替侦查,侦查阶段前移"的现象时有存在,废除初查程序实有必要。但为保障立案质量,时下的刑事立案机制应作相应调整,包括改革立案审查标准以及改革绩效考核机制。刑事诉讼中"自然演进"所形成的制度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必须严格以正当程序为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查 立案 绩效考核 正当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人民法院审判管理信息化改革的反思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永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S1期87-88,共2页
司法信息化建设是科学利用司法资源,提高审判质量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其中法院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司法公正和效率意义重大,尽管信息化技术本身存在一些问题,但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整个司法体制改革。
关键词 法院管理 审判 信息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院如何面对传媒:一个文本的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令健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70-73,共4页
《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一出台,遂论评如潮。批判论者大多过于片面、消极。作为法院系统内部的指导性文件,该文件之根本目的在于确保新闻媒体对司法予以舆论监督。该文件的启示是,在司法与媒体的关系方面,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一出台,遂论评如潮。批判论者大多过于片面、消极。作为法院系统内部的指导性文件,该文件之根本目的在于确保新闻媒体对司法予以舆论监督。该文件的启示是,在司法与媒体的关系方面,法院应秉持司法克制理念,并保持"向内用力、做好自己"的恰当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 媒体 监督
原文传递
基层法院“立案难”:一个法律样本的解读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永进 《廉政文化研究》 2010年第4期37-42,共6页
基层人民法院作为我国审判机关的前沿,是司法体系的基础,担负着全国法院80%以上的一审案件的审理任务,在和谐社会构建上起着重要的减震器作用。立案程序则是社会纠纷进入基层人民法院的必经门槛,大量的社会纠纷通过人民法院的立案程序... 基层人民法院作为我国审判机关的前沿,是司法体系的基础,担负着全国法院80%以上的一审案件的审理任务,在和谐社会构建上起着重要的减震器作用。立案程序则是社会纠纷进入基层人民法院的必经门槛,大量的社会纠纷通过人民法院的立案程序进入人民法院的审理视野,所以解决法院立案难问题的关键在基层法院。在当前司法地方化,缺乏公信力的背景下,基层法院立案难问题更加突出,其中既有司法考核、司法腐败等人为的因素,更有立案制度、监督制度、纠纷机制等制度因素。本文通过一个法律样本的解读,分析具体的司法场景下法院的选择,立案如何成为基层人民法院的一个难题,又应当如何解决。从而推进相关机制改革,完善立案制度,切实维护当事人的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法院 立案难 法律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点改革:如果划出“特区”来……——从人民监督员制度广安试点说起
12
作者 蔡斐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4-18,共5页
关键词 人民监督员制度 司法改革 广安市 试点 特区 西南政法大学 司法实践 人民检察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机制检讨
13
作者 巢志雄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人民监督员制度 选任机制 最高人民检察院 民主监督制度 检讨 司法公正 司法改革 职务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与进步:人民陪审员制度与人民监督员制度
14
作者 曾令健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人民监督员制度 人民陪审员制度 竞争 司法民主化 司法活动 群众参与 司法机关 法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昕反对徐昕?
15
作者 徐昕 《法治研究》 2010年第3期3-4,共2页
“徐昕反对徐昕”,2009年12月四川省检察改革实证研究基地项目《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证研究》结项会上,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高晋康教授如是说。
关键词 人民监督员制度 西南财经大学 实证研究 2009年 研究基地 检察改革 四川省 法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刑无关正义——评《死刑的文化史》
16
作者 罗金寿 《社科纵横》 2009年第5期81-83,共3页
《死刑的文化史》是一部独特而有份量的讨论死刑的作品,作者探寻了人类死刑的历史。认为死刑产生的温床是人类社会的禁忌体系。死刑的需求根植于人类深层的社会心理,是集体罪恶感和整个社会的焦虑的暴发。死刑从以血还血的复仇、活人祭... 《死刑的文化史》是一部独特而有份量的讨论死刑的作品,作者探寻了人类死刑的历史。认为死刑产生的温床是人类社会的禁忌体系。死刑的需求根植于人类深层的社会心理,是集体罪恶感和整个社会的焦虑的暴发。死刑从以血还血的复仇、活人祭祀演化而来,经过数千年的变迁,衍生出千种形式,其本质仍然是活人祭祀,死刑并不是为了正义。本文循着死刑的历史而展开,对《死刑的文化史》一书进行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历史 本质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过错诉讼争点整理程序初探
17
作者 冯磊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31期149-150,共2页
作为对医疗过错诉讼特征的回应,医疗过错诉讼中的争点整理程序是加强审理集中化、提高诉讼效率的重要方式。该程序的构建应以审前准备程序为基础,以事实、法律、证据争点的整理为内容,以专家介入协助为重要手段。最终,经整理的争点具有... 作为对医疗过错诉讼特征的回应,医疗过错诉讼中的争点整理程序是加强审理集中化、提高诉讼效率的重要方式。该程序的构建应以审前准备程序为基础,以事实、法律、证据争点的整理为内容,以专家介入协助为重要手段。最终,经整理的争点具有约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过错 争点整理程序 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法警察自由裁量权的发展
18
作者 冯磊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8,共5页
警察自由裁量权是现代社会中行政裁量权实施的重要方式,也是警察职能行使之必需。英美法警察自由裁量权经历了从禁忌话语到被承认的过程。在被确认为一种实质性权力之后,围绕其行使标准的合理性,学界和实务界就典型个案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警察自由裁量权是现代社会中行政裁量权实施的重要方式,也是警察职能行使之必需。英美法警察自由裁量权经历了从禁忌话语到被承认的过程。在被确认为一种实质性权力之后,围绕其行使标准的合理性,学界和实务界就典型个案进行了一系列探讨,这些探讨将判断裁量合理性的"好意原则"进一步细化。目前,英美法警察裁量权主要适用于家庭暴力、交通违章、仇视性犯罪、强制力运用和反道德犯罪等领域。如何在既定领域中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是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法 警察自由裁量权 好意原则 合理性标准 适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造当事人,还是法律守护者——检察官诉讼地位之探讨
19
作者 罗金寿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38-140,155,共4页
文章结合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诉讼制度,对刑事诉讼中检察官的诉讼地位与检察机关性质、客观公正义务、审判模式、法律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探讨,认为基于刑事诉讼的平等对抗原则、当事人的权利保护原则以及合理的诉讼结构的要求,... 文章结合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诉讼制度,对刑事诉讼中检察官的诉讼地位与检察机关性质、客观公正义务、审判模式、法律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探讨,认为基于刑事诉讼的平等对抗原则、当事人的权利保护原则以及合理的诉讼结构的要求,庭审中的检察官不应具有监督权,庭审中的检察官地位可定为"一造当事人"。公诉权与监督权的暂时分离并不会改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性质,也不否定检察官的客观公正义务,改变检察机关的监督方式有利于公诉职能与法律监督职能的良性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官诉讼地位 客观义务 法律监督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诉讼案件上升的原因与对策(下)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柳东 陈葵 +7 位作者 徐昕 刘应琪 江和平 陈九波 陈军 卢荣荣 罗金寿 谭卫利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9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近年来,东莞市劳动争议案件急剧增加,近期更是呈现"井喷"之势。这一现象已直接导致当地法院和其他纠纷解决机构的超负荷运转。劳动争议案件的大量产生和堆积,势必恶化已危机重重的劳资关系,进而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 近年来,东莞市劳动争议案件急剧增加,近期更是呈现"井喷"之势。这一现象已直接导致当地法院和其他纠纷解决机构的超负荷运转。劳动争议案件的大量产生和堆积,势必恶化已危机重重的劳资关系,进而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有效抑制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急剧上升,及时化解劳动纠纷,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本文对东莞市劳动争议案件及其解决方式进行了实证调查出发,从经济、社会的变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不力、新颁法律法规的影响等三大方面深入分析了东莞劳动争议案件急剧上升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一种广范围、多层次、全方位的多元化劳动纠纷解决机制,以劳动纠纷的分层分流解决为核心,通过健全纠纷预防机制、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和诉讼制度,形成行之有效的纠纷预防、分流、化解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多元化纠纷解决 完善诉讼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