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与进步:人民陪审员制度与人民监督员制度
出处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8-32,共5页
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8
-
1徐昕.司法改革中的合作主义--人民监督员调查札记.诉讼法研究,2008,(13).
-
2吴丹红.中国式陪审制度的省察——以《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为研究对象[J].法商研究,2007,24(3):130-137. 被引量:70
-
3全国基层法院已选任人民陪审员45697名[DB/OL].人民网http://legal.people.com.cn/GB/42735/3553966.html,2008-12-29.
-
4龙宗智.论我国陪审制度模式的选择[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118-125. 被引量:36
-
5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取得明显成效[DB/OL].http://www.spp.gov.cn/site2006/2006-03-01/000384470.html,2008-12-29.
-
6卢荣荣.监督与情面:熟人化对人民监督员制度效用的削弱.香港社会科学学报,2006,(31).
-
7.《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2004年.
-
8.《关于人民陪审员选任、培训、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19
-
1胡骏.公元前5世纪雅典陶片放逐法考略[J].法学,2005(6):20-28. 被引量:5
-
2胡杨,张学英.陪审员的故事[J].今日中国,2005,54(11):38-40. 被引量:5
-
3[2]W.Blackstone.Commentaries on the Laws of Eengland,NY.1843,下册,第280页.
-
4[5]引自哈罗德·伯曼编,陈若恒译.美国法律讲话[M].三联书店,1988.
-
5[6]John Langbern, Mixed Court and Jury Court, Could the Continental Alternative Fill the American Need? in American Bar Foundation (1981).
-
6[7]埃尔曼著,贺卫方、高鸿钧译.比较法律文化[M].三联书店,1990.
-
7[法]路易斯·博洛尔 蒋庆译.《政治的罪恶》[M].改革出版社,1999年版.原著者序第1页.
-
8[德]黑格尔 贺辟译.《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99-100页.
-
9[美]皮尤.美国与法国刑事司法制度之比较[J].法学译丛,1985,(4).
-
10[法]托克维尔 董国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M].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46页.
共引文献104
-
1蒋秋玲.刑事陪审案件中法官指示之完善[J].法大研究生,2021(2):79-100.
-
2谢晓斌.对人民陪审员制度建构的几点反思[J].海峡法学,2010,12(3):106-112. 被引量:2
-
3曹志勋.商事审判组织的专业化及其模式[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23(1):121-130. 被引量:13
-
4王晓华.陪审团制度的合理价值与借鉴——从辛普森案到弗格森镇案的启示[J].理论视野,2015,0(3):35-39. 被引量:1
-
5丁以升,孙丽娟.中西陪审制度适用范围比较研究[J].法学,2002(11):9-15. 被引量:9
-
6王仲云.合议庭运作机制改革研究[J].金陵法律评论,2003(1):109-119. 被引量:5
-
7曹志红.论引进陪审团制度的可行性[J].韶关学院学报,2004,25(7):56-60. 被引量:3
-
8王丹莉,王芸.浅议我国陪审制度[J].科技创业月刊,2005,18(8):117-118.
-
9黄捷.论我国陪审制度的实质及价值取向[J].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2007,36(4):57-61. 被引量:1
-
10吴军辉.建立新型人民陪审制的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1):55-57. 被引量:1
-
1连淑君.浅析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35):234-235. 被引量:1
-
2于朝印.经济法的社会正义观[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115-120. 被引量:2
-
3华学成.社会转型期政治稳定要素的整合[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71-74. 被引量:1
-
4张芦军.配偶暴力事件中调解的异质性[J].金融教育研究,2006,20(4):95-97.
-
5王桂艳.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刍议[J].思想战线,2008,34(3):53-57. 被引量:2
-
6王体龙.中国梦语境中的和谐社会构建探析——基于马克思社会正义观视角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3):27-31. 被引量:2
-
7郭明瑞,张平华.侵权责任法中的惩罚性赔偿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3(3):28-33. 被引量:52
-
8武晋.股权众筹中的信息对称性法律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31(1):98-103. 被引量:2
-
9马文彬.孙中山与毛泽东社会正义观及成因探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9.
-
10孙洪波.社会正义观理论下的警察权职能分析[J].政法学刊,2013,30(5):118-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