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环状RNA_0001449联合ABCD3-Ⅰ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孙岭岭 孟军鹏 +2 位作者 孟林 狄海莉 赵荣健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环状RNA_0001449联合ABCD3-Ⅰ评分对TIA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TIA后90 d脑梗死发生情况将204例首次诊断为TIA的患者分为脑梗死进展组和无脑梗死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ABCD3-Ⅰ评分、外周血环状RNA_0001... 目的探讨外周血环状RNA_0001449联合ABCD3-Ⅰ评分对TIA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TIA后90 d脑梗死发生情况将204例首次诊断为TIA的患者分为脑梗死进展组和无脑梗死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ABCD3-Ⅰ评分、外周血环状RNA_0001449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ABCD3-Ⅰ评分及外周血环状RNA_0001449表达水平对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进展组的空腹血糖水平、ABCD3-Ⅰ评分、外周血环状RNA_000144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脑梗死组(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ABCD3-Ⅰ评分增加、外周血环状RNA_0001449表达水平增加是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1.975,95%CI:1.352~2.883,P<0.001;OR=22.475,95%CI:1.460~345.868,P=0.026)。ROC曲线分析显示,ABCD3-Ⅰ评分及外周血环状RNA_0001449表达水平单独预测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5及0.840(均P<0.05),联合预测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AUC为0.881(P<0.05)。联合预测的AUC高于ABCD3-Ⅰ评分及外周血环状RNA_0001449表达水平单独预测(Z=4.851,P=0.011;Z=4.236,P=0.018)。结论外周血环状RNA_0001449联合ABCD3-Ⅰ评分对TIA患者发病后90 d发生脑梗死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 脑梗死 环状RNA_0001449 ABCD3-Ⅰ评分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赏识教育引导的护理干预结合互动式健康教育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医嘱执行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
作者 赵谷娜 张三友 杨平侠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47-150,共4页
目的 探究基于赏识教育引导的护理干预结合互动式健康教育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医嘱执行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 目的 探究基于赏识教育引导的护理干预结合互动式健康教育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医嘱执行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基于赏识教育引导的护理干预结合互动式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遵医服药、饮食管理及肺功能锻炼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气道阻力(Raw)、气道平均压(MPaw)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赏识教育引导的护理干预结合互动式健康教育用于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中可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提高医嘱执行力,促进呼吸力学参数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赏识教育引导的护理干预 互动式健康教育 支气管肺炎 医嘱执行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组织蛋白酶L联合ABCD^(3)-I评分对TIA患者短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研究
3
作者 种亚楠 尤雪梅 +2 位作者 狄海莉 孟林 孙岭岭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4-1039,共6页
目的研究以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双重TIA和影像(age,blood pressure,clinical features,duration,diabetes,doubl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image;ABCD^(3)-I)评分联合血清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CatL)水... 目的研究以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双重TIA和影像(age,blood pressure,clinical features,duration,diabetes,doubl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image;ABCD^(3)-I)评分联合血清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CatL)水平预测TIA患者短期发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9年10月—2022年6月西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TIA患者资料,根据发病后90 d是否发生急性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ABCD^(3)-I评分、血清CatL水平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 A患者90 d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ABCD^(3)-I评分、血清CatL水平对TIA患者短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15例TIA患者,脑梗死组22例,对照组93例。脑梗死组的ABCD^(3)-I评分[7.0(6.0~7.0)分vs.5.0(4.5~6.0)分,P<0.001]、血清CatL水平[(6.1±0.9)μg/L vs.(4.8±0.9)μg/L,P<0.001]及LDL-C水平[(3.6±0.5)mmol/L vs.(3.4±0.6)mmol/L,P=0.039]均高于对照组。多因素l ogi sti c回归分析显示,ABCD^(3)-I评分高(OR 4.843,95%CI 2.301~10.193,P<0.001)、血清CatL水平升高(OR 2.099,95%CI 1.332~3.308,P=0.001)是TIA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BCD^(3)-I评分、血清CatL水平预测TIA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AUC值分别为0.829(95%CI 0.749~0.909)和0.867(95%CI 0.796~0.938),对应截断值分别为7.0分和5.3μg/L,两者联合预测的AUC值提升至0.911(95%CI 0.848~0.974)。结论ABCD^(3)-I评分联合血清CatL水平对TIA患者短期发生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组织蛋白酶L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伴吞咽障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住院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逯青丽 王静 +3 位作者 刘仲仲 蔺雪梅 王芳 吴松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646-650,共5页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伴吞咽障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吞咽障碍对院内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11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24 h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为吞咽良好组(1~2级)1...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伴吞咽障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吞咽障碍对院内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11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24 h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为吞咽良好组(1~2级)1004例和吞咽障碍组(3~5级)112例,比较分析2组的基线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吞咽障碍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内结局(卒中相关性肺炎、肠外营养和预后不良)的影响。结果与吞咽良好组相比,吞咽障碍组患者的年龄较大,心房颤动比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入院48 h不能行走比例较高,入院心率和空腹血糖、血尿素氮、白细胞计数水平较高(P<0.05)。吞咽障碍组院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肠外营养率以及预后不良率均高于吞咽良好组(26.8%vs.4.0%,11.6%vs.1.9%,46.4%vs.17.8%,P<0.001)。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吞咽障碍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内卒中相关性肺炎风险(OR=3.835,95%CI:2.005~7.335,P<0.001)及肠外营养概率(OR=4.909,95%CI:1.991~12.102,P<0.001)显著升高。结论西安地区伴吞咽障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内卒中相关性肺炎风险和肠外营养概率显著升高,需引起临床医师关注和早期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吞咽障碍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风险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娜 刘仲仲 +9 位作者 逯青丽 王静 刘佩 刘燕 常乔乔 王燕 宋沉生 蔺雪梅 王芳 吴松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5期254-25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1年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平台,连续收集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入院的AIS患者,并在入院确诊后随访1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1年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平台,连续收集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入院的AIS患者,并在入院确诊后随访1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IS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及rms程序包构建AIS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9,95%CI 1.052~1.087,P=0.000)、合并肺炎(OR=3.121,95%CI 1.595~6.107,P=0.001)、白细胞计数(OR=1.137,95%CI 1.062~1.217,P=0.000)、心房颤动(OR=1.816,95%CI 1.059~3.115,P=0.030)、入院NIHSS评分(OR=1.196,95%CI 1.153~1.241,P=0.000)是西安地区AIS患者随访1年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成功建立预测AIS患者1年发生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具有良好的区分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2,df=8,P=0.142)。结论:成功建立用于预测AIS患者随访1年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与校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预后不良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伴心房颤动的首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1年预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逯青丽 王静 +7 位作者 刘仲仲 刘佩 刘燕 常乔乔 蔺雪梅 史亚玲 王芳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1期1131-1136,共6页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伴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首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1年预后情况。方法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12月4所三级甲等医院确诊的首发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伴AF分为非AF组和AF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伴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首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1年预后情况。方法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12月4所三级甲等医院确诊的首发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伴AF分为非AF组和AF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特征和1年不良预后[卒中复发(脑梗死和脑出血)、预后不良(mRS 2~5分)和全因死亡]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F对首发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结果共1564例首发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其中AF组113例(7.2%),非AF组1451例(92.8%)。AF组平均年龄[71.18±12.66岁vs 63.25±12.46岁,P<0.001]、BMI[24.0(22.0~25.5)kg/m^(2)vs 23.4(21.1~24.6)kg/m^(2),P=0.004]、目前仍吸烟比例(11.5%vs 26.6%,P=0.002)、入院NIHSS评分[7(3~12)分vs 4(2~6)分,P<0.001]、继发肺炎比例(17.7%vs 3.7%,P<0.001)、入院48 h不能行走比例(54.0%vs 32.9%,P<0.001)、吞咽障碍比例(14.2%vs 6.4%,P=0.001)、LDL-C(2.44±0.71 mmol/L vs 2.65±0.86 mmol/L,P=0.016)、INR(1.21±0.52 vs 1.02±0.13,P<0.001)和血小板计数[(164.91±47.55)×10^(9)/L vs(192.58±59.98)×10^(9)/L,P<0.001]等指标与非AF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组患者的1年预后不良风险(OR 2.25,95%CI 1.10~5.23,P=0.022)和死亡风险(OR 3.28,95%CI 1.48~7.28,P=0.004)较非AF组升高,两组卒中复发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1.14,95%CI 0.34~3.85,P=0.833)。结论西安地区伴AF的首发脑梗死患者部分临床特征显著区别于非AF组,1年预后不良风险和死亡风险均显著升高。建议开展区域内AF患者卒中风险评估,以规范高危患者的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首发脑梗死 临床特征 预后 死亡 卒中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与1年死亡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瑜瑜 刘仲仲 +7 位作者 逯青丽 王静 刘佩 侯丽娜 张娜 蔺雪梅 王芳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与1年死亡的关系。方法基于西安卒中登记研究数据库平台,回顾性分析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入院的急性卒中患者...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与1年死亡的关系。方法基于西安卒中登记研究数据库平台,回顾性分析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入院的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筛选出年龄在18~64岁的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将eGFR按照从低到高的水平排序后进行5等分组(Q1~Q5),比较不同eGFR水平组间临床特征和1年全因死亡率的差异;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eGFR水平与1年全因死亡的关系,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不同eGFR水平组的生存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1405例,平均年龄53.9±8.0岁,男性961例(68.4%),女性444例(31.6%)。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GFR水平每升高5 mL/(min·1.73 m^(2)),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的1年死亡风险降低8%(HR 0.92,95%CI 0.87~0.97,P=0.002);与Q5组[>92.5 mL/(mi n·1.73 m^(2))]相比,eGFR处于Q1组[<69.6 mL/(min·1.73 m^(2))]患者的1年死亡风险升高1.40倍(HR 2.40,95%CI 1.02~5.67,P=0.045),其他eGFR水平组的1年死亡风险无显著性增加。生存分析发现,与其他eGFR水平组相比,Q1组的生存率明显下降(Q1组89.7%vs.Q2组96.8%,Q3组94.4%,Q4组97.9%,Q5组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eGFR水平降低是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69.6 mL/(min·1.73 m^(2))可显著增加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的1年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急性卒中患者体质量指数与早期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娜 刘仲仲 +7 位作者 蔺文娟 逯青丽 蔺雪梅 王芳 史亚玲 王清 刘国正 吴松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急性卒中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入院的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不同BMI范围(按BMI分为体质量过低组、体质量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急性卒中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入院的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不同BMI范围(按BMI分为体质量过低组、体质量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随访90 d的结局事件(包括卒中复发、死亡和预后不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西安地区急性卒中患者BMI与早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急性卒中患者2692例,平均年龄(63.58±12.46)岁。90 d随访发现,体质量过低组死亡率明显较高(体质量过低组12.12%,体质量正常组3.70%,超重组4.42%,肥胖组2.88%,P<0.001);但各组间90 d预后不良发生率和卒中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3,P=0.495)。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过低是西安地区急性卒中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2,95%CI1.54~9.00,P=0.004),但不是90 d卒中复发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体质量过低是西安地区急性卒中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卒中 体重指数 早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蔺文娟(综述) 吴松笛(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756-759,共4页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全球范围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70%。中国是世界上卒中负担最沉重的国家之一,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1990年-2017年间各大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中,脑卒中超过了缺血性心脏病和...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全球范围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70%。中国是世界上卒中负担最沉重的国家之一,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1990年-2017年间各大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中,脑卒中超过了缺血性心脏病和癌症成为中国人第一大死因[1]。如何更好地防治卒中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缺血性脑卒中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对1年死亡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张瑜瑜 刘仲仲 +3 位作者 张娜 蔺雪梅 王芳 吴松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008-1013,共6页
目的探讨≥75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对1年死亡的影响。方法纳入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年龄≥75岁AIS患者,并进行3个月和1年... 目的探讨≥75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对1年死亡的影响。方法纳入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年龄≥75岁AIS患者,并进行3个月和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是否发生死亡事件。将eGFR按照连续型变量和四分位分组变量(Q1组~Q4组)处理,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75岁AIS患者eGFR水平对1年死亡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年龄≥75岁的AIS患者506例。随访3个月和1年时Q1组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GFR水平每升高5 mL·min^(-1)·(1.73 m^(2))^(-1),年龄≥75岁AIS患者的1年死亡风险降低12.3%(HR=0.877,95%CI:0.8123~0.935,P<0.001);与Q4组相比,Q1组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升高1.890倍(HR=2.890,95%CI:1.010~8.241,P=0.048),1年死亡风险升高1.267倍(HR=2.267,95%CI:1.118~4.596,P=0.023)。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与其他组相比,Q1组生存率明显下降。结论eGFR水平降低是≥75岁AIS患者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eGFR≤60.2 mL·min^(-1)·(1.73 m^(2))^(-1)可显著增加≥75岁AIS患者1年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4与MAPK/ERK通路对调节脑梗死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职瑾 段斌 +2 位作者 王静 王清 王虎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2期2235-2240,共6页
目的:研究miR-124和MAPK/ERK途径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I组)、miR-124组(miR组)、脑梗死+miR-124组(CI+miR组)和脑梗死+MEK/ERK阻滞剂组(CI+U0126组),... 目的:研究miR-124和MAPK/ERK途径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I组)、miR-124组(miR组)、脑梗死+miR-124组(CI+miR组)和脑梗死+MEK/ERK阻滞剂组(CI+U0126组),采用mNSS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采用尼式染色检查脑组织的病理情况,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TRIzol法提取总RNA,RT-PCR检测miR-124、ERK1和ERK2基因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3、Bax、Bcl-2、MEK2和ERK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和miR组相比,CI组、CI+miR组和CI+U0126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mNSS评分和脑含水量均显著增加(P<0.01)。Sham组、miR组、CI+miR组和CI+U0126组大鼠的脑组织中尼式体的数量显著高于CI组,模型组大鼠的脑神经元结构被破坏且出现核移位和细胞坏死等病理变化;与Sham组和miR组相比,CI组大鼠中miR-124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CI+miR组和CI+U0126组大鼠中miR-124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CI+miR组和CI+U0126组大鼠中凋亡数量显著减少(P<0.01),ERK1和ERK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CI+miR组和CI+U0126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CI+miR组和CI+U0126组大鼠脑组织中磷酸化的p-MEK-2和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miR-124可能通过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脑梗死大鼠的神经细胞的凋亡,最终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4 MAPK/ERK信号通路 脑梗死 神经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西安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脑卒中相关死亡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仲仲 逯青丽 +7 位作者 王静 刘佩 常乔乔 马婷 张娜 蔺雪梅 王芳 吴松笛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69-1273,共5页
目的了解陕西省西安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脑卒中相关死亡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降低AIS患者发生早期死亡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西安市脑卒中数据库平台中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入院2340例AIS患者的... 目的了解陕西省西安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脑卒中相关死亡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降低AIS患者发生早期死亡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西安市脑卒中数据库平台中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入院2340例AIS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和从入院确诊起90 d随访中发生死亡情况,分析AIS患者早期脑卒中相关死亡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西安市2340例AIS患者中,发生早期脑卒中相关死亡78例,早期脑卒中相关死亡比例为3.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OR=4.487,95%CI=1.436~14.011)、神经功能重度损伤(OR=5.038,95%CI=1.781~14.244)、合并肺炎(OR=3.358,95%CI=1.679~6.713)、碱性磷酸酶水平较高(OR=1.007,95%CI=1.002~1.012)和白细胞计数水平较高(OR=1.128,95%CI=1.041~1.223)是西安市AIS患者发生早期脑卒中相关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西安市AIS患者发生早期脑卒中相关死亡的比例相对较低,高龄、神经功能重度损伤、合并肺炎、碱性磷酸酶和白细胞计数水平较高的AIS患者更易发生早期脑卒中相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早期死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佐剂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炎性综合征研究进展
13
作者 常乔乔 吴松笛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3-68,共6页
佐剂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炎性综合征(autoimmune/inflammatory syndrome induced by adjuvants,AISA)是指暴露于佐剂之后机体产生的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AISA的常见类型主要包括疫苗接种后综合征、硅相关疾病、海湾战争综合征及巨噬细胞... 佐剂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炎性综合征(autoimmune/inflammatory syndrome induced by adjuvants,AISA)是指暴露于佐剂之后机体产生的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AISA的常见类型主要包括疫苗接种后综合征、硅相关疾病、海湾战争综合征及巨噬细胞肌筋膜炎综合征。但是目前国内对AISA这一概念及发病机制的认识不足,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AISA的概念、常见类型及可能的免疫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 自身免疫性/炎性综合征 免疫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