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楂酵素发酵工艺优化及体外生物活性研究
1
作者 缪园欣 田建阳 +2 位作者 贲锦华 彭欣雨 高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187,共7页
[目的]以山楂为原料,利用高活性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混合菌种发酵制备山楂酵素,并对其发酵工艺和体外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酸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为试验指标,研究料液比、混合菌种接种量、初始糖度、发... [目的]以山楂为原料,利用高活性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混合菌种发酵制备山楂酵素,并对其发酵工艺和体外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酸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为试验指标,研究料液比、混合菌种接种量、初始糖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山楂酵素品质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山楂酵素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并分析山楂酵素的体外生物活性。[结果]山楂酵素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g/mL)、混合菌种接种量5.5‰、初始糖度11.4%、发酵时间102 h、发酵温度32℃,此条件下得到的酵素酸度为(21.82±0.26)mg/mL(以乳酸计),可溶固形物含量为(10.75±0.29)%,SOD酶活为(26.45±0.31)U/mL。此外,该酵素具有明显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结论]山楂素具有较好的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酵素 发酵 酸度 SOD酶活 胰脂肪酶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辅助酶法制备黑斑蛙皮抗氧化肽及其活性评估
2
作者 张喜才 李蓉 黄业传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5,共9页
为提高黑斑蛙加工副产物蛙皮的综合利用价值,对黑斑蛙蛙皮抗氧化肽的提取工艺及性能进行研究。采用超滤方法对黑斑蛙蛙皮的蛋白酶解液进行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范围的小分子肽,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和秀丽隐杆线虫模型,评价不同分子量范围... 为提高黑斑蛙加工副产物蛙皮的综合利用价值,对黑斑蛙蛙皮抗氧化肽的提取工艺及性能进行研究。采用超滤方法对黑斑蛙蛙皮的蛋白酶解液进行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范围的小分子肽,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和秀丽隐杆线虫模型,评价不同分子量范围蛙皮小分子肽的抗氧化性能;以高活性小分子肽得率为目标,采用响应面方法对酶添加量、超高压压力、超高压时间、液料比四个参数优化,确定小分子肽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1~2000 Da小分子肽具有最强的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了76.93%、59.23%,并显著提高了秀丽隐杆线虫的抗氧化能力;在中性蛋白酶水解的基础上,二次酶解最佳工艺参数为碱性蛋白酶用量10210 U/g,超高压压力315 MPa,压力作用时间9.3 min,液料比16倍,1~2000 Da小分子肽得率为25.26%。超高压辅助双酶水解显著提高了黑斑蛙蛙皮小分子肽的得率,为黑斑蛙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双酶水解 黑斑蛙皮 小分子肽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至精油/植物糖原/海藻酸钠膜的制备及性能
3
作者 李瑞 尚书游 +3 位作者 王张硕 高梦祥 王劲松 刘华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6,132,共8页
以牛至精油、植物糖原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备可食性复合膜,改善单一薄膜的性能,并且,研究其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通过比较不同膜的厚度、色差、水溶性、溶胀度等性能,探究最佳制备复合膜溶液的配方。结果表明,复合膜溶液的最佳配方为1.... 以牛至精油、植物糖原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备可食性复合膜,改善单一薄膜的性能,并且,研究其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通过比较不同膜的厚度、色差、水溶性、溶胀度等性能,探究最佳制备复合膜溶液的配方。结果表明,复合膜溶液的最佳配方为1.0 g/L牛至精油、1.0 g/L植物糖原、10 g/L海藻酸钠、1%甘油(v/v)、1%吐温80(v/v)及0.1 g/L氯化钙。同时,该膜溶液制备的复合膜能有效地保持鲜切苹果的品质并延长其货架期,为食用膜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性 复合膜 鲜切苹果 保鲜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NaCl对木瓜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胡霄 黄业传 +3 位作者 管思彤 代雯 韩佳钰 李典典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68,共6页
为研究不同浓度Na Cl对木瓜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以酶活实验为基础,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及荧光光谱技术分析木瓜蛋白酶活性及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以不加Na Cl为对照,三个NaCl浓度处理组(0.25 mol/L、0.50 mol/L、0.75 mol/L... 为研究不同浓度Na Cl对木瓜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以酶活实验为基础,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及荧光光谱技术分析木瓜蛋白酶活性及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以不加Na Cl为对照,三个NaCl浓度处理组(0.25 mol/L、0.50 mol/L、0.75 mol/L)较对照组均会抑制木瓜蛋白酶活性,活性分别下降13.86%、23.94%、31.73%。分子模拟结果表明,叠加起来的蛋白酶骨架原子坐标的均方根偏差(RMSD)在整个模拟过程中较为平稳,波动较小;两个高浓度组的蛋白质残基距离均方根波动(RMSF)略高于对照组;0.75 mol/L Na Cl处理时酶的回旋半径相对最大,为1.684 nm;0.75 mol/L组蛋白间氢键个数较对照组减少2个;随着Na Cl浓度的升高,蛋白酶的疏水表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α-螺旋占比在高浓度组出现明显下降;对照组较0.75 mol/L组酶蛋白与底物间结合的更加均匀紧密。因此,在0.25~0.75 mol/L范围内NaCl处理后的木瓜蛋白酶酶活力下降,可能与该条件下酶结构变化有关,如氢键的破坏、残基的波动、α-螺旋等二级结构的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蛋白酶 氯化钠 分子模拟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斛花挥发油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丹 尚书游 +5 位作者 李文琦 王劲松 阮军 李硕芳 马志国 何虹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24期42-45,共4页
采用薄膜分散法对石斛花挥发油脂质体进行制备。以脂质体的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查配方中组分的不同比例、不同水化温度对脂质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化温度为40℃,挥发油和卵磷脂质量比为1∶2,卵磷脂和胆固醇质量... 采用薄膜分散法对石斛花挥发油脂质体进行制备。以脂质体的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查配方中组分的不同比例、不同水化温度对脂质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化温度为40℃,挥发油和卵磷脂质量比为1∶2,卵磷脂和胆固醇质量比为3∶1,加入pH值为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10 mL时,石斛花挥发油脂质体的成型性最好,包封率最佳,为5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花挥发油 脂质体 薄膜分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石斛总黄酮提取及活性研究
6
作者 马丹 尚书游 +2 位作者 陈欣雨 付佳欣 阮军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2-21,共10页
目的:以复方石斛(铁皮石斛-党参-黄芪-黄精=2∶3∶3∶2)为原料进行总黄酮的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内降血糖活性。结果:复方石斛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 目的:以复方石斛(铁皮石斛-党参-黄芪-黄精=2∶3∶3∶2)为原料进行总黄酮的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内降血糖活性。结果:复方石斛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超声时间50min,液料比为35,总黄酮提取率为2.59%,测定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trinitrophenylhydrazine,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Binazo-bis-3-ethyl Benzothiazole line-6-sulfonic acid,ABTS+)、羟基自由基的半数抑制率分别为7.189μg/ml、1.288μg/ml、1.468μg/ml。采用线虫实验测定其体内降糖活性,当提取物制备成120 mg/ml的溶液时,有较好的降糖活性。结论:研究制备的复方石斛提取液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降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石斛 总黄酮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降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探究高糖饮食诱导秀丽线虫衰老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蓉 徐艳 +1 位作者 缪园欣 陶明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30,共7页
为了揭示高糖饮食对衰老影响的分子机制,利用转录组学技术探究高糖饮食对秀丽线虫体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糖饮食造成线虫体内4183个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此外,基因本体论富集分析表明,高糖处理后线虫差异表达基因在衰老、未... 为了揭示高糖饮食对衰老影响的分子机制,利用转录组学技术探究高糖饮食对秀丽线虫体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糖饮食造成线虫体内4183个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此外,基因本体论富集分析表明,高糖处理后线虫差异表达基因在衰老、未折叠蛋白反应、压力应激响应、自噬、转移酶活力、催化酶活力、热休克蛋白连接等方面显著富集。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在线虫寿命调节途径、自噬调节、丙酮酸代谢、FOXO信号通路、糖酵解/糖异生、谷胱甘肽代谢、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也显著富集。通过对相关差异基因表达进行验证,发现高糖会上调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热应激抗性和抗氧化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阐释高糖饮食对寿命及代谢影响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饮食 秀丽隐杆线虫 转录组学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脱壳及虾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喜才 张新林 +1 位作者 黄业传 陈清婵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90-96,共7页
为研究超声波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脱壳及虾仁品质的影响,通过壳分离功、虾仁得率、虾仁质构、色泽、气味、嫩度、离心损失、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克氏原螯虾脱壳的最佳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加工方式... 为研究超声波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脱壳及虾仁品质的影响,通过壳分离功、虾仁得率、虾仁质构、色泽、气味、嫩度、离心损失、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克氏原螯虾脱壳的最佳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加工方式,0.5%碱性蛋白酶和300 W超声波联合处理,能有效降低壳分离功21.8%,提高虾仁得率31%,并且显著提高了虾仁的嫩度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硬度有所下降,气味和色泽方面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为克氏原螯虾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碱性蛋白酶 超声波 脱壳 虾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香蕉皮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9
作者 贲锦华 郭诗 +3 位作者 郭佳妮 彭馨睿 朱慧楠 缪园欣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3期104-112,共9页
【目的】优化香蕉皮多糖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为香蕉皮多糖工业化提取及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多糖得率为考查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粉碎时间、料液比、纤维素酶添加量、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香蕉皮多糖得率的影响;... 【目的】优化香蕉皮多糖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为香蕉皮多糖工业化提取及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多糖得率为考查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粉碎时间、料液比、纤维素酶添加量、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香蕉皮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3个因素进行优化,确定香蕉皮超声波辅助酶解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的香蕉皮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不同因素水平下,粉碎时间为60 s对应的香蕉皮多糖得率最高,为4.15%;料液比为1∶40(g∶mL)对应的香蕉皮多糖得率最高,为5.87%;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5%对应的香蕉皮多糖得率最高,为5.49%;超声时间为20 min对应的香蕉皮多糖得率最高,为5.72%;超声温度为30℃对应的香蕉皮多糖得率最高,为5.97%。在粉碎时间为60 s、料液比为1∶38(g∶mL)、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5%、超声时间为19 min、超声温度为26℃的提取条件下,香蕉皮多糖得率最高,为6.51%。香蕉皮多糖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随香蕉皮多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结论】响应面法确定香蕉皮多糖超声波辅助酶解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碎时间60 s、料液比1∶38(g∶mL)、纤维素酶添加量2.5%、超声时间19 min、超声温度26℃。香蕉皮多糖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皮 多糖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微囊的制备
10
作者 马丹 杜芳 +2 位作者 王劲松 阮军 李硕芳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3-97,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制备松针挥发油微囊的最优工艺。以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松针挥发油微囊,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阿拉伯胶和明胶的比例、芯壁比、成囊温度和复凝聚反应时间对微囊的形成的影响;以微囊的包埋率、载药率和产率的... 试验旨在探究制备松针挥发油微囊的最优工艺。以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松针挥发油微囊,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阿拉伯胶和明胶的比例、芯壁比、成囊温度和复凝聚反应时间对微囊的形成的影响;以微囊的包埋率、载药率和产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估标准,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松针挥发油微囊的最优条件。结果显示,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比例为1.0∶1.0、芯材与壁材比为1.0∶2.0、成囊温度为35℃时,制备出的松针挥发油微囊的包埋率和综合评分均最高,分别为82.98%和68.92。且微囊表面光滑、形态规则、不粘连、粒径大小均一。研究表明,试验使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化效率高,可为挥发油在饲料添加剂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针挥发油 微囊制备 复凝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主成分分析法优化功能性荷叶茶发酵工艺
11
作者 缪园欣 贲锦华 +3 位作者 彭欣雨 高佳 王嘉颖 欧阳芊芊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1-216,共6页
以荷叶为原料,使用浓香型大曲进行发酵制备功能性荷叶茶,以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大曲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糖度对功能性荷叶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 以荷叶为原料,使用浓香型大曲进行发酵制备功能性荷叶茶,以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大曲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糖度对功能性荷叶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大曲接种量8%,发酵时间30 h,发酵温度27℃,初始糖度9%。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功能性荷叶茶香味浓郁,口味独特,总黄酮含量为30.17 mg/g,总酚含量为73.51 mg/g,感官评分为96.2分。该研究为荷叶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发酵 浓香型大曲 功能性荷叶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叶生物碱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12
作者 艾旭 刘瑞洁 +4 位作者 贲锦华 彭欣雨 高佳 缪园欣 段睿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6期115-120,共6页
为优化荷叶生物碱提取工艺,探究其抗氧化活性。以生物碱得率为考察指标,优化荷叶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并测定荷叶生物碱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2∶20(g/mL)、乙醇浓度60%... 为优化荷叶生物碱提取工艺,探究其抗氧化活性。以生物碱得率为考察指标,优化荷叶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并测定荷叶生物碱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2∶20(g/mL)、乙醇浓度60%、超声时间40min、超声温度60℃,此条件下,荷叶生物碱得率可达(1.581±0.026)%。抗氧化活性测定表明荷叶生物碱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生物碱 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对海藻酸钠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瑞 刘华 +4 位作者 高梦祥 王张硕 尚书游 成慧 王劲松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2-130,146,共10页
为改善海藻酸钠膜的性能,分别向其中加入植物糖原、水杨酸、茶多酚、槲皮素、牛至油、大蒜素、肉桂醛与百里香酚,测定复合膜的厚度、色差、含水量等指标,以研究不同添加剂对可食性海藻酸钠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添加剂对可食... 为改善海藻酸钠膜的性能,分别向其中加入植物糖原、水杨酸、茶多酚、槲皮素、牛至油、大蒜素、肉桂醛与百里香酚,测定复合膜的厚度、色差、含水量等指标,以研究不同添加剂对可食性海藻酸钠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添加剂对可食性海藻酸钠复合膜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牛至油的添加有利于降低复合膜厚度、色差、水溶性以及溶胀度,提高复合膜机械性能、抗氧化能力、阻水性能以及抗菌性能。同时植物糖原的加入也有利于提高复合膜的综合性能。通过对复合膜各项性能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发现牛至油和植物糖原能综合提高海藻酸钠膜的力学性能、阻水性能和阻氧性能。因此,牛至油/植物糖原/海藻酸复合膜具有最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糖原 海藻酸钠 复合膜 添加剂 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曲发酵橄榄茶制备工艺的响应面优化及其抑制消化酶活性研究
14
作者 贲锦华 彭欣雨 +3 位作者 王嘉颖 高佳 欧阳芊芊 缪园欣 《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3-69,共7页
以橄榄为主要原料,利用浓香型大曲发酵制备橄榄发酵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糖度、大曲添加量对发酵橄榄茶中黄酮、总酚和氨基酸的影响,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橄榄发酵茶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橄榄发酵茶体外... 以橄榄为主要原料,利用浓香型大曲发酵制备橄榄发酵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糖度、大曲添加量对发酵橄榄茶中黄酮、总酚和氨基酸的影响,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橄榄发酵茶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橄榄发酵茶体外抑制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橄榄发酵茶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32 h、初始糖度8%、大曲接种量为4.4%、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发酵橄榄茶中,黄酮含量为23.556 mg/g,总酚含量为7.215 mg/g,氨基酸含量为0.533 mg/g。此外,酶学试验表明发酵橄榄茶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抑制功能。该研究可为橄榄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发酵 浓香型大曲 胰脂肪酶 Α-葡萄糖苷酶
原文传递
基于响应面法的鲢鱼脱腥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喜才 王炎 +1 位作者 徐祥慧 彭春雷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9-126,共8页
采用2种天然物质香菜、绿茶为原料制备复合脱腥液,通过测定鱼腥度值和感官评分以评价该复合脱腥液对鲢鱼的脱腥效果。采用单因素实验并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通过调整脱腥液的质量浓度、脱腥处理时间以及料液比探究最佳的脱腥方案,并利用电... 采用2种天然物质香菜、绿茶为原料制备复合脱腥液,通过测定鱼腥度值和感官评分以评价该复合脱腥液对鲢鱼的脱腥效果。采用单因素实验并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通过调整脱腥液的质量浓度、脱腥处理时间以及料液比探究最佳的脱腥方案,并利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比较脱腥前后鲢鱼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脱腥液的质量浓度为4.5 g/100 mL、浸泡处理42 min、料液比为1:5 g/mL时脱腥效果最佳。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表明,该脱腥工艺去除鲢鱼的鱼腥味的同时,能使鱼肉产生新的醇类、酮类风味类物质,赋予鱼肉清香风味。该法脱腥成本低、无安全风险,可为提高鲢鱼的加工利用价值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脱腥 响应面 工艺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