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镜冷冻蚀刻技术在肌营养不良症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钟秀容 陈文列 +3 位作者 陈莲云 王柠 吴翊饮 慕容慎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电镜冷冻蚀刻技术在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 DMD) 研究中的应用。方法:电镜观察DMD 及正常对照的骨骼肌和红细胞的冷冻蚀刻样品。结果:DMD 患者红细胞与肌细胞一样,其细胞膜中的蛋白颗粒显著减少。... 目的:探讨电镜冷冻蚀刻技术在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 DMD) 研究中的应用。方法:电镜观察DMD 及正常对照的骨骼肌和红细胞的冷冻蚀刻样品。结果:DMD 患者红细胞与肌细胞一样,其细胞膜中的蛋白颗粒显著减少。结论:①冷冻蚀刻技术有助于DMD 的诊断,其细胞膜存在缺陷;②可取红细胞代替肌组织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冷冻蚀刻 肌营养不良 骨骼肌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携带者红细胞冷冻断裂电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钟秀容 吴翊 +4 位作者 陈文列 林曦 慕容慎行 林珉妮 王柠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01年第2期1405-1408,共4页
探讨红细胞冷冻断裂电镜术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携带者诊断中的应用。应用电镜冷冻断裂术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携带者及正常人的红细胞膜间蛋白颗粒进行定量观察。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携带者膜间蛋白颗粒比正常... 探讨红细胞冷冻断裂电镜术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携带者诊断中的应用。应用电镜冷冻断裂术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携带者及正常人的红细胞膜间蛋白颗粒进行定量观察。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携带者膜间蛋白颗粒比正常人减少(P<20.05)。红细胞电镜冷冻断裂术有助于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携带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断裂电镜术 细胞膜 红细胞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携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脑啡肽对大鼠缺血皮层β-内啡肽和精氨酸加压素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一涛 慕容慎行 许国英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8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研究应用四血管结扎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借助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了大鼠脑缺血后皮层亮-脑啡肽(LEK)、β-内啡肽(β-EP)和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预先侧脑室注射亮-脑啡肽抗血清... 本研究应用四血管结扎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借助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了大鼠脑缺血后皮层亮-脑啡肽(LEK)、β-内啡肽(β-EP)和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预先侧脑室注射亮-脑啡肽抗血清(LEK-AS)对脑缺血后皮层β-EP、AVP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LEK的含量在脑缺血早期明显升高而后迅速降低,β-EP、AVP则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预先予侧脑室注射LEK-AS后,缺血皮层β-EP、AVP的含量明显降低。研究结果提示:LEK、β-EP、AVP均参与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LEK可能通过影响AVP或/和β-EP而间接参与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亮-脑啡肽 Β-内啡肽 精氨酸加压素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引流在重症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琼祥 许国英 《临床荟萃》 CAS 1998年第24期1125-1126,共2页
重症隐球菌性脑膜炎(重症隐脑),是指脑脊液压力过高,白细胞与菌量分离,起病急骤,确诊前病程>6周,长期应用激素的隐脑患者.因其颅内压高且持续时间久,单纯药物疗法往往难奏效且副作用大.我院于1986年1月~1997年12月应用侧脑室穿刺外... 重症隐球菌性脑膜炎(重症隐脑),是指脑脊液压力过高,白细胞与菌量分离,起病急骤,确诊前病程>6周,长期应用激素的隐脑患者.因其颅内压高且持续时间久,单纯药物疗法往往难奏效且副作用大.我院于1986年1月~1997年12月应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脑室引流),治疗重症隐脑3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脑室引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