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2004~2006年麻疹病例分析
1
作者 任桂芳 李兵顺 +4 位作者 何朝霞 梁智慧 王慰 郄兰霞 白振杰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4178-4178,4180,共2页
随着麻疹疫苗的接种,麻疹发病明显减少,但是近年来文献报导麻疹发病有增多趋势,甚至局部有暴发流行[1,2]。2004~2006年我院收治的麻疹病人也逐渐增多,现总结分析如下。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经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后免疫功能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冯亮 惠莹 韩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经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后免疫功能变化。方法该院2021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熏蒸联合温...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经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后免疫功能变化。方法该院2021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均治疗1个月。统计两组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清微量元素、肝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及治疗前、治疗半个月、1个月后疼痛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22/30)(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I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视黄醇结合蛋白(RBP)、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水平降低,观察组血清TBIL、IBIL、ALT、AST、RBP、CRP、TNF-α、IL-6、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外周血血小板(PBL)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半个月、1个月后,两组疼痛评分呈降低趋势,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半个月、1个月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肝功能损伤,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关节炎 中药熏蒸 温针灸 免疫功能 利福平 左氧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脊髓病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慰 任桂芳 +2 位作者 张辉 郄兰霞 刘云燕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脊髓病(H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H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全组缓解6例(31.58%),无效13例;其中相对较轻的10例患者5例(50%)缓解,而病情重的9例只有1例(11.1%)缓解。结论在初期中西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脊髓病(H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H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全组缓解6例(31.58%),无效13例;其中相对较轻的10例患者5例(50%)缓解,而病情重的9例只有1例(11.1%)缓解。结论在初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缓解HM的病情发展,而在晚期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中西医结合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10
4
作者 尹书梅 王春岚 +3 位作者 韩倩 王志华 冯春红 赵丽娜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7期2355-2355,共1页
关键词 肝肿瘤 经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抑郁水平和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冯翠玲 陈超丽 +2 位作者 吴惠萍 刘月梅 曹春蕊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927-928,共2页
慢性肝病,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hepatitis bvirus,HBV)是世界范围内传染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约有1亿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3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肝硬化则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种进... 慢性肝病,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hepatitis bvirus,HBV)是世界范围内传染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约有1亿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3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肝硬化则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种进行性肝脏慢性疾病,以肝细胞弥散性坏死、纤维化和结节性再生为特点。其中由于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所占比例最高,约占失代偿期肝硬化的80%[2]。虽然慢性肝病的继续发展会导致肝硬化,但是二者在病程发展严重程度、治疗目标、治疗时机以及治疗疗程上还是有本质差别的。慢性乙肝患者与肝硬化患者所面对的心理生理及生活压力在程度上截然不同,以往的研究集中在对肝病患者其中一个类型的抑郁或生活质量进行单一样本的调查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慢性乙肝患者及肝硬化患者的抑郁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性调查研究,为今后在临床应用上更有针对性地对待两种患者,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抑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T细胞亚群检测及其与肝组织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任桂芳 李兵顺 +5 位作者 王慰 叶立红 袁会平 何朝霞 郄兰霞 吴惠萍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403-405,共3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肝组织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HBV携带者79例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与HBsAg阴性的健康者22例比较分析。结果(1)非活动性HBV携带者与对照组比较,CD4+百分...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肝组织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HBV携带者79例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与HBsAg阴性的健康者22例比较分析。结果(1)非活动性HBV携带者与对照组比较,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下降,CD8+百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携带者与对照组比较,CD4+、CD4+/CD8+明显下降,CD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非活动性HBV携带者与慢性HBV携带者CD4+、CD8+百分率与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慢性HBV携带者CD4+百分率在G3~4亚组明显高于G0~2亚组(P<0.05),非活动性HBV携带者2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携带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慢性HBV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乙型 细胞免疫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程度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及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任桂芳 王尉 +3 位作者 何朝霞 郄兰霞 梁智慧 张晓岚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06-708,共3页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病理严重程度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5例,分别根据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分为3组,行肝...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病理严重程度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5例,分别根据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分为3组,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清HBV-DNA的含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HBeAg.结果 随炎症程度加重(G1~2,G3,G4),HBV-DNA(对数值)逐渐下降(6.19±1.36,5.42±1.52,4.42±1.33)(P〈0.05),HBV-DNA与炎症程度呈负相关(γs=-0.481,P〈0.01);随纤维化程度加重(S1-2,S3,S4),HBV-DNA亦逐渐下降(6.37±1.22,5.51±1.52,4.60±1.42),P〈0.05,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γs=-0.501,P〈0.01);同时HBeAg阳性率随炎症程度加重而下降(84.2%,57.1%,46.7%)(P〈0.05),亦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下降(87.5%,61.1%,47.6%)(P〈0.05).结论 随肝组织病理程度加重,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HBeAg阳性率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肝炎e抗原 乙型 DNA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何朝霞 李兵顺 +1 位作者 袁文芳 甄真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317-1318,共2页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胃黏膜 活组织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温热艾灸对终末期肝病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坤 韩倩 +3 位作者 夏梦甜 王志华 郑艳华 赵丽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6期143-146,共4页
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患者应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温热艾灸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15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中药穴位贴敷干... 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患者应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温热艾灸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15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中药穴位贴敷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温热艾灸干预。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症状体征、肝功能水平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腹围及腹水暗区最高深度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4 h尿量多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期间均无严重性不良反应,各项检查结果也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温热艾灸对终末期肝病的干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穴位贴敷 温热艾灸 终末期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所致肝脏损伤的临床类型及特点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兵顺 郄兰霞 +4 位作者 何朝霞 任桂芳 王慰 梁志会 白振杰 《中国医药》 2007年第9期537-538,共2页
目的总结以肝脏为主要病变的EB病毒感染的临床类型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清学检测确诊的54例EB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和肝活检资料。结果临床类型分为单纯型感染(10例),混合或重叠其他病原感染(44例)。肝功能损伤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目的总结以肝脏为主要病变的EB病毒感染的临床类型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清学检测确诊的54例EB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和肝活检资料。结果临床类型分为单纯型感染(10例),混合或重叠其他病原感染(44例)。肝功能损伤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胆红素增高为主,特别是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结论不明原因的急性肝损伤或慢性肝炎病情反复者应及时做EB病毒血清学检测;治疗上重用抗肝内胆汁淤积的药物,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临床类型 病变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麻疹患者T淋巴细胞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云燕 李敏然 +6 位作者 孙杏丽 任桂芳 郑艳华 郄兰霞 曹来富 王德华 李俊卿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7期2586-2587,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麻疹患者出疹期、恢复期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出疹期、恢复期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目。结果成人麻疹患者出疹期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数目较健康对照者明显下... 目的探讨成人麻疹患者出疹期、恢复期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出疹期、恢复期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目。结果成人麻疹患者出疹期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数目较健康对照者明显下降(P<0.05),恢复期CD+3、CD+4T淋巴细胞数目上升(P<0.05)。结论检测成人麻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目变化,有助于了解机体的免疫状况,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成人 T淋巴细胞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定量与血常规、肝功能及病毒载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亚芳 阎双缓 +3 位作者 王晓静 陈勇良 戴二黑 李敏然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6期2442-2445,2450,共5页
目的分析初治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HBsAg、HBcAb)定量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717例初治慢性HBV感染者根据HBeAg状态分为2组: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组。对2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HBV DNA、HBsAg定... 目的分析初治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HBsAg、HBcAb)定量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717例初治慢性HBV感染者根据HBeAg状态分为2组: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组。对2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HBV DNA、HBsAg定量、HBcAb定量等进行检测比较。结果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呈中等相关(r=0.42,P<0.001);血清HBcAb水平与ALT(r=0.36,P<0.001)、AST(r=0.37,P<0.001)呈中等相关,当ALT>120 U/L,HBcAb水平不再随之升高。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r=0.14,P=0.08)仅弱相关。HBeAg阴性者血清HBcAb水平ALT(r=0.37,P=0.01)、AST(r=0.39,P<0.001)呈中等相关,ALT高水平者(>120 U/L)HBcAb定量显著高于ALT低水平者(≤120 U/L)。结论初治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呈中等正相关,HBeAg阴性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呈弱相关。HBeAg阳性与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cAb水平与ALT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 HBsAg HBCAB 谷丙转氨酶 HBV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分阶段康复治疗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顺茂 刘红磊 +2 位作者 任瑞锋 李敏然 靳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26-829,共4页
目的:观察分阶段康复治疗对甲状腺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取32例甲状腺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分阶段规范化康复治疗:第一康复阶段指术后至术后2周,行超短波治疗... 目的:观察分阶段康复治疗对甲状腺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取32例甲状腺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分阶段规范化康复治疗:第一康复阶段指术后至术后2周,行超短波治疗;第二康复阶段指术后2周至2个月,行红外线偏振光照射结合中频电治疗;第三康复阶段指术后2个月至3个月,行直流电离子导入结合中频电治疗。另外,在二、三阶段以及以后的康复中,结合发音训练治疗。对照组未给予物理康复治疗。以电子喉镜检查声带运动与声门闭合。结果:治疗组患者病程3个月内电子喉镜检查,声带运动恢复正常、声门闭合完全者达到11例(68.75%),高于对照组5例(32.25%),P<0.05;随访至4个月,治疗组患者恢复达100%,对照组仅有11例(68.75%),P<0.05;6个月时对照组患者完全恢复。2组的散点回归方程,治疗组斜率(4.0)大于对照组斜率(2.9),治疗组恢复快于对照组。主观嗓音评估中简化嗓音障碍指数(VHI-10)在第3、4、5个月,治疗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分阶段康复治疗对甲状腺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患者的声音恢复具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阶段康复治疗 喉返神经损伤 甲状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型丙型肝炎的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芳 刘剑 +1 位作者 刘燕玲 李兵顺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929-930,共2页
丙型肝炎(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常见病因,已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自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最佳方案后,多数丙肝患者取得了持久的病毒学应答和稳定的肝功能改善,接近临床治愈的效果。但也有部分患者因... 丙型肝炎(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常见病因,已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自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最佳方案后,多数丙肝患者取得了持久的病毒学应答和稳定的肝功能改善,接近临床治愈的效果。但也有部分患者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未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复发型 反弹 复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改善终末期肝病患者腹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坤 韩倩 +2 位作者 赵丽娜 王志华 夏梦甜 《河北中医》 2022年第7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改善终末期肝病(ESLD)患者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ESLD腹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照组75例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70例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2组均...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改善终末期肝病(ESLD)患者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ESLD腹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照组75例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70例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2组均治疗20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最大腹围、24 h尿量、体质量、慢性肝病问卷(CLDQ)评分及肝功能指标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66/70),对照组总有效率82.67%(62/7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最大腹围及体质量均减少(P<0.05),24 h尿量均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最大腹围及体质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24 h尿量大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LDQ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LD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ALB水平均升高(P<0.05),TBiL、ALT及AST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BiL、ALT及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ESLD腹胀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腹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肝功能,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腹胀 穴位贴敷 艾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菲尼联合TRAIL对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德华 刘云燕 +3 位作者 李敏然 苗同国 孙杏丽 任桂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索拉菲尼(SOR)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进行同步化,分为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SOR不同浓度干预组、TRAIL不同浓度干预组及SOR联合TRAI... 目的观察索拉菲尼(SOR)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进行同步化,分为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SOR不同浓度干预组、TRAIL不同浓度干预组及SOR联合TRAIL组,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及流式细胞仪作凋亡分析,Western blot法检测Mcl-1蛋白表达。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不同浓度SOR或TRAIL单药处理组,其细胞生长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而SOR(2μmol/L)联合TRAIL组,其抑制率均高于TRAIL不同浓度干预组(P<0.05)。3组药物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OR干预组(2μmol/L)的细胞凋亡率与TRAIL干预组(100 ng/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SOR联合TRAIL组(2μmol/L+100 ng/ml)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SOR联合TRAIL可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内Mcl-1的表达(P<0.05)。结论SOR联合TRAIL能够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增强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为通过Mcl-1发挥了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索拉菲尼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性脊髓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慰 王继 +3 位作者 郑欢伟 梅志勤 张辉 李立华 《四川中医》 2013年第1期33-35,共3页
肝性脊髓病是多种肝病引起的颈髓以下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呈现肢体缓慢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瘫痪,发病机制有慢性中毒学说、营养不良学说、免疫损伤学说等三种假说。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尤其是对痉挛性截瘫期的患者。根据其症状... 肝性脊髓病是多种肝病引起的颈髓以下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呈现肢体缓慢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瘫痪,发病机制有慢性中毒学说、营养不良学说、免疫损伤学说等三种假说。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尤其是对痉挛性截瘫期的患者。根据其症状,中医归属于黄疸、臌胀变证、痿证、中风等,病因为酒食不节、情志刺激、虫毒感染、病后续发四个方面。形成本病的机理,主要在于肝、脾、肾受损,气血亏虚为本,兼气滞血瘀痰阻、湿热壅滞为标,合而致病。病变脏器主要在于肝脾,久则及肾。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肝性脊髓病临床疗效较佳。肝移植可作为从病因上治疗该病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从肝硬化患者再入院谈出院指导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淑岭 王春岚 胡彦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1年第24期2419-2420,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再入院 出院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肾综合征3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郄兰霞 范蓉 《河北中医》 2014年第10期1482-1483,共2页
肝肾综合征是严重肝病伴有的一种特异性急性肾衰竭,其发展呈进行性趋势,若延迟救治,则可并发消化道疾病、肝性脑病等多种疾病,甚至致死,且在现代人们压力增加、饮食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其发生率不断增加,因此日益受到临床的... 肝肾综合征是严重肝病伴有的一种特异性急性肾衰竭,其发展呈进行性趋势,若延迟救治,则可并发消化道疾病、肝性脑病等多种疾病,甚至致死,且在现代人们压力增加、饮食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其发生率不断增加,因此日益受到临床的关注。2011-06-2013-06,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肾综合征37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37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综合征 灌肠 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T细胞亚群的检测及意义
20
作者 任桂芳 李兵顺 +5 位作者 王慰 叶立红 袁会平 何朝霞 郄兰霞 吴惠萍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22期1976-1978,共3页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炎病毒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