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亮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2期31-33,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每组30例。麻醉药物为罗哌卡因,A组...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每组30例。麻醉药物为罗哌卡因,A组、B组、C组药物浓度分别为0.500%、0.375%、0.250%。评价比较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同部位神经阻滞情况。结果A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优于C组(P<0.05);A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感觉恢复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优于B组、C组,但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更长(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在一定范围内,罗哌卡因浓度越高麻醉效果越好,但不可超过最佳浓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辅助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敏 汪贤标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0期455-455,共1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嘧啶辅助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2例椎管内麻醉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例)采用常规椎管内麻醉处理,观察组(n=32例)采用右美托嘧啶辅助椎管内麻醉处理。分别记录术后6h、12h和24h各时间点的镇... 目的:观察右美托嘧啶辅助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2例椎管内麻醉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例)采用常规椎管内麻醉处理,观察组(n=32例)采用右美托嘧啶辅助椎管内麻醉处理。分别记录术后6h、12h和24h各时间点的镇痛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6h、12h和24h各时间点的镇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镇静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嘧啶辅助椎管内麻醉的镇痛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嘧啶 椎管内麻醉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急诊剖宫产中的应用
3
作者 花荷莲 汪贤标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年第6期152-152,共1页
我院2008年1月~2009年2月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技术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麻醉3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剖宫产手术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与七氟醚用于单肺通气麻醉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张晓敏 汪贤标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9期414-415,共2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单肺通气麻醉(OLV)的疗效。方法72例拟行OL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35例)采用七氟醚 OLV;B组(n=37例)采用丙泊酚OLV。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B组在T1时SBP较A组明显...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单肺通气麻醉(OLV)的疗效。方法72例拟行OL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35例)采用七氟醚 OLV;B组(n=37例)采用丙泊酚OLV。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B组在T1时SBP较A组明显降低(P<0.01),B组在T1时DBP和在 T1、T4时 HR较A组明显降低(P<0.01),B组在T3时SpO2较A组明显增高(P<0.05);B组在T1、T2和T4时PaO2较A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丙泊酚 OLV麻醉时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平稳,明显优于七氟醚吸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醚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用药与不同麻醉方法对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5
作者 张亮 《中国农村卫生》 2021年第11期62-63,共2页
目的:对比不同麻醉药物及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应激反应。方法:选取院内64例择期胃肠、胆囊、肾脏手术患者,按照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硬膜外全麻气管插管组、喉罩组、瑞芬太尼吸入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静脉麻醉组... 目的:对比不同麻醉药物及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应激反应。方法:选取院内64例择期胃肠、胆囊、肾脏手术患者,按照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硬膜外全麻气管插管组、喉罩组、瑞芬太尼吸入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静脉麻醉组,每组16例,手术过程中观测患者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记录整个手术期间患者体内肾上腺素浓度变化、血管紧张素Ⅰ浓度变化、胰高血糖素浓度变化、收缩压、心率变化等数据。结果:进行诱导时,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静脉麻醉组血压明显低于硬膜外复合全麻气管插管组、喉罩组;进行气管插管时,硬膜外复合全麻气管插管组患者血压、心率明显高于喉罩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静脉麻醉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切皮时,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静脉麻醉组患者心率变化最小;拔管时,喉罩组患者心率最快。结论:采用不同的麻醉药物与不同的麻醉方法均能保持手术安全稳定的进行,但产生的应激反应各不相同,选择麻醉药物及麻醉方法要结合患者本人情况进一步分析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麻醉方法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剖宫术预防感染措施
6
作者 袁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54-954,共1页
关键词 艾滋病 剖宫术 麻醉 预防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84例顺产转剖宫产孕妇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间与剖宫产麻醉方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余可 孙慧 +2 位作者 孙思华 江金霞 许琪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分析分娩镇痛中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间对转剖宫产麻醉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的1484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硬膜外麻醉组、脊髓麻醉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 目的:分析分娩镇痛中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间对转剖宫产麻醉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的1484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硬膜外麻醉组、脊髓麻醉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剖宫产麻醉方式的因素,另依据硬膜外镇痛时间制作ROC曲线,依据最大约登指数明确硬膜外镇痛时间最佳临界值,并依据该值把孕妇分为硬膜外镇痛长程组、短程组,并比较两组孕妇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硬膜外镇痛时间、导管移位占比、术前人工破膜占比、术前宫口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硬膜外麻醉的有利因素是术前人工破膜(P<0.05);脊髓麻醉的有利因素是硬膜外镇痛时间、导管移位、术前宫口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9.64 h是硬膜外镇痛时间最佳临界值,敏感度为0.599,特异性为0.906。长程组行脊髓麻醉的风险是短程组的2.80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长程组发生术中低血压的概率高于短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脊髓麻醉是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的主要麻醉方式,硬膜外镇痛时间、术前人工破膜、导管移位、术前宫口大可影响麻醉方式的选择,镇痛时间超过9.64 h的剖宫产孕妇以脊髓麻醉为主,且容易出现术中低血压,应做好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硬膜外 镇痛时间 中转剖宫产 麻醉方式
原文传递
儿科院前镇痛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晓敏 高少龙 《医学新知》 CAS 201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创伤早期的疼痛可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人们一直在探寻安全高效又简便易行的院前镇痛方法。近三十年来,随着院前镇痛技术的发展,创伤后院前镇痛尤其是儿科患者创伤后院前镇痛措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于儿科患者自身... 创伤早期的疼痛可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人们一直在探寻安全高效又简便易行的院前镇痛方法。近三十年来,随着院前镇痛技术的发展,创伤后院前镇痛尤其是儿科患者创伤后院前镇痛措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于儿科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和疾病本身的复杂性,使其院前镇痛的过程和成人迥异。现就目前创伤后儿科院前镇痛中疼痛评估的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案和应用中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院前镇痛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下腹部手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meta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郝泉水 孙思华 +3 位作者 李先超 胡亮 张慧 吴耀华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下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knowledg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下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knowledg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5月。纳入采用超声引导下QLB与TAPB用于下腹部手术后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主要指标:术后各时点静态及动态VAS评分;次要指标: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眩晕、皮肤瘙痒)发生率。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相关标准,两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研究,共1218例患者,其中QLB组608例,TAPB组6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TAPB组相比,QLB组术后2、4、6、12和24 h时静态VAS评分降低,术后8、12 h时动态VAS评分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与TAPB相比,QLB能提供更好的术后早期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腰肌 腹肌 镇痛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在椎管内的应用
10
作者 张晓敏 高少龙 《医学新知》 CAS 2015年第1期51-53,共3页
右美托咪定( dexmedetomidine,Dex)作为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于1980年经 Abbott Labs (美国雅培公司)与 Orion 公司(芬兰)共同开发研制(商品名为 Precedex)。右美托咪定作为可乐定(cloni-dine)的同类药物,1999年... 右美托咪定( dexmedetomidine,Dex)作为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于1980年经 Abbott Labs (美国雅培公司)与 Orion 公司(芬兰)共同开发研制(商品名为 Precedex)。右美托咪定作为可乐定(cloni-dine)的同类药物,1999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首先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 ICU)的镇静、镇痛。2009年我国开始用于临床,它具有剂量依赖性的镇静、镇痛、抗焦虑和催眠作用但没有呼吸抑制[1]。除上述作用外还被证实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器官保护等重要作用[2]。右美托咪定,由于交感阻断的性能,在手术期间可减少全麻药的用量,并使血流动力学稳定[3],其与受体的亲合力是可乐定的8倍[4],被认为是完全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5],与局麻药伍用具有独特优势,能够缩短局麻药的起效时间,延长作用时间,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蛛网膜下腔麻醉 硬膜外麻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