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干物质生产及养分吸收利用特点 被引量:32
1
作者 陈进红 郭恒德 +3 位作者 毛国娟 陶稚彪 张国平 赵伟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1-275,共5页
对超高产与高产杂交粳稻干物质生产及 N、P、K养分积累、分配、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在干物质生产上 ,超高产杂交粳稻具有单丛干物重高、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大 ,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多、积累比例高 ,经济系数高的特点。... 对超高产与高产杂交粳稻干物质生产及 N、P、K养分积累、分配、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在干物质生产上 ,超高产杂交粳稻具有单丛干物重高、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大 ,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多、积累比例高 ,经济系数高的特点。在养分积累、分配与利用上 ,超高产条件下 ,稻株对 N、P、K三要素的吸收量增加 ,特别是 P、K的吸收量增加明显 ;成熟期在籽粒与茎中 N、P、K的分配比例较高 ,而在叶片、叶鞘中的分配比例相对较低 ;同时 ,养分效率系数、养分收获指数及养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高产条件下的效率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超高产栽培 干物质生产 养分利用效率 产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对杂交粳稻干物质与养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陈进红 毛国娟 +1 位作者 张国平 郭恒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6,共5页
比较研究了硅对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干物质与养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施用硅肥对杂交粳稻增加籽粒产量、提高干物质积累量的效应大于常规粳稻 ;同时在促进水稻植株对 N、P和 K吸收的作用上 ,也表现出对杂交粳稻的作用较为明显 ... 比较研究了硅对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干物质与养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施用硅肥对杂交粳稻增加籽粒产量、提高干物质积累量的效应大于常规粳稻 ;同时在促进水稻植株对 N、P和 K吸收的作用上 ,也表现出对杂交粳稻的作用较为明显 ,尤其对促进 K的吸收 ,效应更为明显 .杂交粳稻对硅的需求量高于常规粳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干物质 养分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的冠层结构特点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进红 张国平 +1 位作者 郭恒德 毛国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13-916,共4页
研究了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的苗穗粒结构及干物重在冠层不同层次、不同器官的分布 ,叶面积配置及光强分布等冠层结构特点 .结果表明 ,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冠层总干物重及 4 0cm以下、4 0~ 6 0cm、6 0~ 80cm和 80cm以上 4个层次的干物重... 研究了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的苗穗粒结构及干物重在冠层不同层次、不同器官的分布 ,叶面积配置及光强分布等冠层结构特点 .结果表明 ,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冠层总干物重及 4 0cm以下、4 0~ 6 0cm、6 0~ 80cm和 80cm以上 4个层次的干物重分别比常规粳稻高 32 .2 9%及 2 9.12 %、13.95 %、16 .4 5 %和10 0 .17% .杂交粳稻叶片 (同化器官 )与穗 (库器官 )干重分别占总干物重的 2 4 .8%与 12 .8% ,高于常规稻 ;而叶鞘与茎 (贮藏器官 )的干重分别占总干物重的 33.6 %和 2 8.9% ,低于常规粳稻 .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冠层叶面积配置比较合理 ,齐穗期 4 0cm以上冠层LAI达 5 .4 4 .冠层光强上下分布比较均匀 ,6 0cm以下冠层光强比常规稻高 13.1%~ 37.0 % ,而 6 0cm以上冠层光强比常规稻低 5 .9%~ 12 .2 % ;2 0cm、2 0~ 4 0cm、4 0~ 6 0cm和 6 0~ 80cm各层消光系数分别比常规粳稻低 35 .1%、13.5 %、2 9.1%和 17.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超高产 冠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不育野蚕的释放比例及其田间防治的综合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杨荣新 顾伟平 +4 位作者 夏大荣 张严峻 徐锦松 金永年 张宝兴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31-235,共5页
试验表明,辐射不育野蚕的田间释放比应为16∶1~20∶1,此释放比经济有效,其防治效果:第1~2代为7721%,第3代达8235%。由于大量收购田间采集的蛹作为田间释放不育蛹的虫源,收集区的防治效果达618%。... 试验表明,辐射不育野蚕的田间释放比应为16∶1~20∶1,此释放比经济有效,其防治效果:第1~2代为7721%,第3代达8235%。由于大量收购田间采集的蛹作为田间释放不育蛹的虫源,收集区的防治效果达618%。两种方法相结合可取得双重防治效果,为防治野蚕开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蚕 辐射不育 释放比例 释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辐射不育技术田间防治野蚕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夏大荣 杨荣新 +2 位作者 顾伟平 张严峻 徐锦松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5年第2期80-83,共4页
用剂量为250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野蚕蛹,可使野蚕雌蛾达到全部绝育,雄蛾当代呈亚不育状态,其F1代的雌雄蛾则表现为全不育。在田间释放经不育处理的野蚕蛹,应选择在桑树夏伐后的第一代幼虫开始全面化蛹时,连续释放至... 用剂量为250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野蚕蛹,可使野蚕雌蛾达到全部绝育,雄蛾当代呈亚不育状态,其F1代的雌雄蛾则表现为全不育。在田间释放经不育处理的野蚕蛹,应选择在桑树夏伐后的第一代幼虫开始全面化蛹时,连续释放至第二代幼虫全面化蛹为止。按不育虫与野生虫之比为201的比例连续分批释放,释放区第二代的防治效果可达77.21%,第三代(越冬代)达82.35%,成功地抑制了田间野蚕自然种群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蚕 辐射不育 释放 田间防治 桑树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料对杉木根际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姜培坤 蒋秋怡 +1 位作者 钱新标 张春桃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5年第3期147-150,共4页
施用不同有机肥料对杉木幼林根际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有机肥料有如下的作用:(1)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杉木根际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其中以牛栏肥和绿肥混施效果最好,施绿肥又比施牛栏肥效果好,并且施用有机... 施用不同有机肥料对杉木幼林根际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有机肥料有如下的作用:(1)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杉木根际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其中以牛栏肥和绿肥混施效果最好,施绿肥又比施牛栏肥效果好,并且施用有机肥料能提高微生物中细菌所占的比例;(2)能增加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芳香族化合物分解菌的数量,其中氨化细菌提高幅度最大,并以混合施用最好,纤维素分解菌则以单施绿肥最高,芳香族化合物分解菌则以施牛栏肥最高;(3)提高了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和蛋白酶的活性为:混合施用>施牛栏肥>施绿肥>不施肥;(4)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杉木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杉木 根际土壤 生物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不育野蚕雄蛾田间扩散能力的研究
7
作者 杨荣新 夏大荣 +4 位作者 顾伟平 张严峻 徐锦松 金永军 张宝兴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81-285,共5页
采用糖醋液加活雌蛾的方法诱集回收野蚕雄蛾,研究辐射不育野蚕雄蛾的田间扩散能力。试验表明,该回收方法可以使田间释放的野蚕雄蛾的回收率达126%~135%;不育野蚕雄蛾在24h内,908%扩散在距释放中心半径内15... 采用糖醋液加活雌蛾的方法诱集回收野蚕雄蛾,研究辐射不育野蚕雄蛾的田间扩散能力。试验表明,该回收方法可以使田间释放的野蚕雄蛾的回收率达126%~135%;不育野蚕雄蛾在24h内,908%扩散在距释放中心半径内15m的圆周内,覆盖面积达700m2。据此,在用辐射不育法田间防治野蚕时,1hm2桑地只需设立30个释放点就可满足防治的需要,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蚕 辐射不育 扩散能力 雄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李避雨设施栽培技术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孙钧 宗四弟 +1 位作者 朱福荣 陈振钦 《浙江柑橘》 2003年第4期41-42,47,共3页
槜李属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linn)植物,是我省历史名果.其果实外观鲜艳,滋味甘甜可口,风味独特,内含丰富的维生素,是难得的果中佳品.由于对槜李的研究开发力度不足,生产上缺乏管理,到1998年,槜李生产处于栽培技术落后、面积小... 槜李属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linn)植物,是我省历史名果.其果实外观鲜艳,滋味甘甜可口,风味独特,内含丰富的维生素,是难得的果中佳品.由于对槜李的研究开发力度不足,生产上缺乏管理,到1998年,槜李生产处于栽培技术落后、面积小、产量低,濒临灭亡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檇李 避雨设施 栽培技术 试验 坐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稻套播油菜生育特性及配套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月星 陶稚彪 陆其华 《上海农业科技》 1999年第5期37-37,共1页
浙北平原,种植制度以麦(油)、稻、稻为主。1997年我们开展晚稻套播油菜试验示范,面积6050亩,平均亩产130.5kg,其中桐乡市梧桐镇沈新荣种粮大户6.3亩套播油菜,平均亩产160.9kg。
关键词 晚稻 油菜 套种 生育特性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生态养殖中几种添加剂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新江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22-23,28,共3页
关键词 中华鳖 生态养殖 饲料添加剂 复合酶帛剂 大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青尺蠖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锦松 屠天顺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桑树 桑青天蠖 生物学特性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北地区晚稻茬直播油菜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恒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8年第4期76-77,共2页
传统油菜栽培,采用秧田育苗、大田栽培两个环节,生育期长、费工、成本高、效益降低,影响种植面积的扩大。尤其是规模经营大户,缺工少种问题突出。根据这一实际,桐乡市自1993年开始,探索直播油菜栽培技术。应用当前晚稻面积调... 传统油菜栽培,采用秧田育苗、大田栽培两个环节,生育期长、费工、成本高、效益降低,影响种植面积的扩大。尤其是规模经营大户,缺工少种问题突出。根据这一实际,桐乡市自1993年开始,探索直播油菜栽培技术。应用当前晚稻面积调增、晚稻熟期提早和油菜个、群体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栽培 直播 晚稻 成熟期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粉虱发生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黎明 徐锦松 +3 位作者 张宝兴 李民 赵关泉 包言斐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桑粉虱 桑树 害虫 发生量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杂8优161生育特性及高产配套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恒德 冯建民 +3 位作者 陶稚彪 袁育英 沈乾坤 沈发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0年第2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粳杂8优161 水稻 生育特性 产量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清园防治葡萄黑痘病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福荣 陈振钦 沈锦泉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葡萄 黑痘病 冬季清园 药剂防治 喷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截干培育大苗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春桃 邹雪生 +1 位作者 单德芳 宋学林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5-38,共4页
在桐乡市农林局林业站基地,利用1年生银杏实生苗进行截干培育大苗试验:1年生实生苗留床截干后培育的2年生苗平均高为33.9cm,平均粗为0.72cm;1年生实生苗截根移植截干处理后培育的2年生苗平均高为25.85cm,平均粗度为0.978cm,苗木... 在桐乡市农林局林业站基地,利用1年生银杏实生苗进行截干培育大苗试验:1年生实生苗留床截干后培育的2年生苗平均高为33.9cm,平均粗为0.72cm;1年生实生苗截根移植截干处理后培育的2年生苗平均高为25.85cm,平均粗度为0.978cm,苗木质量均与对照苗木质量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截干 苗木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槜李低产原因及提高座果率的措施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福荣 蒋和金 曹圣林 《浙江柑橘》 2000年第2期41-41,43,共2页
关键词 Xie李 产量 原因分析 座果率 人工授粉 设施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播种育苗技术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春桃 邹雪生 《江苏林业科技》 1996年第3期41-42,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1年生银杏实生苗在5~6月有一次速生期,但时间短,仅40d,其生长量占全年的98%。进行适当遮荫,开沟松土,早期追肥,可以相对延长速生期,提高苗木生长量。
关键词 银杏 播种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粉虱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黎明 徐锦松 张宝兴 《蚕桑通报》 1994年第4期16-17,57,共3页
桑粉虱药剂防治试验浙江省桐乡市农林局朱黎明,徐锦松,张宝兴最近两年来桑粉虱在我市大暴发,小虫成大灾,严重威胁着夏秋蚕生产,92年全市发生面积13.23万亩,占桑园总面积的76.7%,93年全面暴发,严重发生面积达9.... 桑粉虱药剂防治试验浙江省桐乡市农林局朱黎明,徐锦松,张宝兴最近两年来桑粉虱在我市大暴发,小虫成大灾,严重威胁着夏秋蚕生产,92年全市发生面积13.23万亩,占桑园总面积的76.7%,93年全面暴发,严重发生面积达9.2万余亩,占总面积的50%以上。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粉虱 药剂防治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桑粉虱田间消长规律及虫态分布的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锦松 朱黎明 张宝兴 《江苏蚕业》 1994年第4期23-25,22,共4页
桑粉虱是目前嘉湖蚕区的一大桑园害虫,连续二年暴发成灾,危害严重,1993年桐乡市三秋蚕茧因桑粉虱危害比上年减产17.7%。为制订防治桑粉虱的对策提供依据,我们对桑粉虱的田间消长规律及各虫态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 桑树 桑粉虱 害虫 消长规律 生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