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匹罗星对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林芳 张旭珍 夏碧珍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4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对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14例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并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血透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患者在血透治疗后,在常规换药后于中心静脉导管的...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对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14例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并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血透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患者在血透治疗后,在常规换药后于中心静脉导管的出管口外用莫匹罗星治疗。对照组57例,使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痊愈时间、感染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颈内静脉感染2例,感染率为3.5%,置管时间(22.42±5.22)d,股静脉感染3例,感染率5.3%,置管时间(19.16±3.13)d,锁骨下静脉感染2例,感染率3.5%,置管时间(29.23±4.92)d;对照组静脉感染6例,感染率为10.5%,置管时间(16.82±4.33)d,股静脉感染4例,感染率为7.0%,置管时间(15.26±3.88)d,锁骨下静脉感染4例,感染率7.0%,置管时间(19.65±4.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置管的导管口处外涂莫匹罗星能有效地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使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延长,患者易于接受,且费用较低,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罗匹星 中心静脉导管 血液透析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S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4
2
作者 吴华芬 叶蔚蔚 黄莉吉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3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素质,更好地提高患者的透析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患者90例,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分... 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素质,更好地提高患者的透析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患者90例,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6S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后1年的存活率及肾功能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管理质量评估评分情况及透析时的操作实施情况。结果经过6S管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1年内存活率达93.3%(4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32/45),且肾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的低血压、高血压、心力衰竭、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心律失常、低蛋白血症、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管理模式后医生及护理人员操作流程评分及病例质量考核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S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并发症 6S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吕魏潇 张旭珍 童向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模式对气管插管患者的意外拔管风险及其家属满意度进行管理。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使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4.31%下降至...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模式对气管插管患者的意外拔管风险及其家属满意度进行管理。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使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4.31%下降至1.78%,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由67.26%提升至90.94%。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同时对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计划性拔管 PDCA循环管理模式 患者安全 家属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尿激酶溶栓法在透析导管功能不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华芬 章巧庆 陈雪美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9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透析导管功能不良时尿激酶溶栓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将66例导管功能不良患者分为两组,A组先用尿激酶5万U注入动静脉导管内封管,30 min后接上透析管路进行透析,再从静脉壶微泵注入尿激酶5万U,维持3 h;B组在血液透析前从透析导... 目的探讨透析导管功能不良时尿激酶溶栓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将66例导管功能不良患者分为两组,A组先用尿激酶5万U注入动静脉导管内封管,30 min后接上透析管路进行透析,再从静脉壶微泵注入尿激酶5万U,维持3 h;B组在血液透析前从透析导管微泵注入尿激酶10万U维持3 h。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方法治疗透析导管功能不良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效果优于B组。结论 A组方法减少了非透析日暴露透析导管而致导管感染的机会,方便门诊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导管 尿激酶 溶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抢救脑出血并发肾衰竭的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吕春燕 章巧庆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1期26-27,共2页
为了提高脑出血并发肾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对 8例患者进行无肝素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CRRT) ,同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保持血管通路畅通、出入量平衡 ,严格无菌操作 ,注意保暖等。结果 2 7例次 CRRT中 2 4例次顺利完成治疗 ,3例次因血... 为了提高脑出血并发肾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对 8例患者进行无肝素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CRRT) ,同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保持血管通路畅通、出入量平衡 ,严格无菌操作 ,注意保暖等。结果 2 7例次 CRRT中 2 4例次顺利完成治疗 ,3例次因血滤器凝血 ,中途更换后完成 CRRT,未发生凝血、堵管、感染等并发症。5例治愈出院 ,2例自动出院 ,1例死亡 ,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过滤 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脑出血 肾衰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继发隐球菌性脑炎二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金烈 吕春燕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12-212,共1页
例1:男,40岁,因肾移植术后2年半,畏寒发热、头痛4 d入院.患者发热时常规服用抗排斥药物强的松、环胞素A、晓悉等.入院查体:T 38.2℃,意识清,颈软,颈抵抗、双布氏征、巴氏征均(-).
关键词 隐球菌 脑膜炎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华芬 叶蔚蔚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年第12期1301-1302,共2页
目的:探讨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的相应防护措施。方法:从生物、物理、化学和精神心理四个方面分析血透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结果:工作负荷、职业风险、环境条件、仪器设备、护患关系等是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血透室... 目的:探讨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的相应防护措施。方法:从生物、物理、化学和精神心理四个方面分析血透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结果:工作负荷、职业风险、环境条件、仪器设备、护患关系等是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血透室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意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预防职业危害,保护血透室护士身心健康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护士 职业危害
原文传递
规律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
8
作者 蒋丹罗兰 林芳 刘蕾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8期60-61,共2页
目的观察规律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该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行规律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52例予以护理。结果 52例均经过对症处理,低血压症状得到控制,未出现严重后果。结论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的诱发因素难... 目的观察规律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该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行规律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52例予以护理。结果 52例均经过对症处理,低血压症状得到控制,未出现严重后果。结论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的诱发因素难以完全避免,但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降低诱发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血液透析 低血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在非肾脏疾病中的护理 被引量:3
9
作者 吕春燕 金烈 吴华芬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非肾脏疾病 护理 PE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雪美 夏程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给予普通肝素,B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均血液透析1年以上。比较2组透析器管路的凝血情况,1年...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给予普通肝素,B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均血液透析1年以上。比较2组透析器管路的凝血情况,1年中的出血次数及血脂代谢情况等。结果B组的凝血发生情况显著低于A组;B组1年内出血次数明显低于A组;A组穿刺点压迫时间长于B组;B组透析后APTT、TT值低于A组;透析1年后A组的TC、TG、LDL均显著升高,HDL水平显著降低,B组血脂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相比普通肝素,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更好,能明显降低出血次数,对脂质代谢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低分子肝素 普通肝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