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晶造粒技术在药剂学粒子设计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明世 崔福德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介绍球晶造粒技术在药剂学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情况。方法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作者实际研究工作 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球晶造粒技术用于粒子设计的方法及原理,综述近20年来球晶造粒技术的发展概况。结果与 结论该技术... 目的介绍球晶造粒技术在药剂学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情况。方法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作者实际研究工作 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球晶造粒技术用于粒子设计的方法及原理,综述近20年来球晶造粒技术的发展概况。结果与 结论该技术可明显改善药物的粉体性质,并可根据不同高分子的性质制备多种功能性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晶造粒技术 药剂学 粒子设计 乳化溶剂扩散法 氨茶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群地平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游本刚 杨明世 +1 位作者 范玉玲 崔福德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 研究尼群地平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尼群地平的含量。结果 尼群地平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6 12 ,0 ... 目的 研究尼群地平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装置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尼群地平的含量。结果 尼群地平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6 12 ,0 0 4 77,0 0 4 11,0 0 35 8h-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不同药物浓度 5 ,10 ,15 μg·mL-1时分别为 0 10 11,0 10 86 ,0 10 85h-1;不同pH值 6 4 ,6 9,7 4 ,7 9时分别为 0 10 10 ,0 1185 ,0 10 86 ,0 14 17h-1;增溶剂聚山梨酯 80浓度 0 3% ,0 5 % ,1 0 %时分别为0 10 78,0 10 86 ,0 10 2 3h-1。结论 不同的药物浓度、pH值和聚山梨酯 80的浓度对尼群地平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 ,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 ,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尼群地平在各肠道均有较好的吸收 ,提示适于制备日服一次的缓释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群地平 大鼠 肠吸收动力学 小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卷积法进行自制尼群地平缓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明世 游本刚 +3 位作者 杨明华 寸冬梅 陶安进 崔福德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38-741,共4页
目的 用脱卷积法进行自制尼群地平缓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以自制尼群地平口服溶液剂的犬体内血药浓度数据为权函数,根据3种自制尼群地平缓释制剂试验犬体内血药浓度数据,采用脱卷积法计算体内释药特性,与相应的体外释药特性... 目的 用脱卷积法进行自制尼群地平缓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以自制尼群地平口服溶液剂的犬体内血药浓度数据为权函数,根据3种自制尼群地平缓释制剂试验犬体内血药浓度数据,采用脱卷积法计算体内释药特性,与相应的体外释药特性进行比较,考察体内外相关性。结果 用脱卷积法计算3种尼群地平缓释制剂的体内外释药相关性良好。结论 脱卷积法适用于自制尼群地平缓释制剂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卷积法 体内外相关性 尼群地平 缓释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与羟丙基-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包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谷福根 崔福德 高永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42-746,共5页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E1(PGE1)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方法 分别采用相溶解度法、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圆二色谱法、等摩尔系列法等方法测定PGE1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包...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E1(PGE1)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方法 分别采用相溶解度法、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圆二色谱法、等摩尔系列法等方法测定PGE1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 在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PGE1与HP-β-CD均可形成1:1摩尔比可溶性包合物,相溶解度图呈AL-型;PGE1与HP-β-CD在溶液中存在明显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前者分子结构中的发色团β-羟基酮部分可能嵌入HP-β-CD分子的疏水性空穴中;PGE1与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过程可自发进行(ΔG<0),且为放热反应(ΔH<0),同时也是熵减过程(ΔS<0)。结论PGE1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可自发形成1:1摩尔比可溶性包合物,从而增加其溶解度。选择适宜的包合温度及合适的pH值将有利于包合过程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羟丙基-Β-环糊精 溶解度 包合比 相互作用 热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优化5-氟尿嘧啶肝动脉栓塞微球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16
5
作者 郝秀华 程刚 +3 位作者 王琳 文力奇 李岩 崔福德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25-527,共3页
目的 应用中心复合设计优化5-氟尿嘧啶肝动脉栓塞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以提高微球性质的可预测性。方法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以微球载药量、粒径、包封率为因变量对明胶浓度(X1)、乳化剂的用量(X2)、乳化转速(X3)3个自变量的各水平进行... 目的 应用中心复合设计优化5-氟尿嘧啶肝动脉栓塞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以提高微球性质的可预测性。方法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以微球载药量、粒径、包封率为因变量对明胶浓度(X1)、乳化剂的用量(X2)、乳化转速(X3)3个自变量的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载药量、包封率和粒径拟合所得多元二次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49 5,0.8086,0.891 5。结论 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微球制备工艺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复合设计 氟尿嘧啶明胶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浆中盐酸昂丹司琼的HPLC测定 被引量:6
6
作者 郑杭生 潘伟 +2 位作者 王燕 毛世瑞 毕殿洲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03-605,共3页
建立了测定人血浆中盐酸昂丹司琼的 HPL C法。采用 C1 8色谱柱 ,以甲醇 - 0 .0 2 m ol/L磷酸钠缓冲液 (p H7.5 )(6 5∶ 35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310 nm。用液 -液萃取法提取血浆 ,少量酸性水相反提有机相后进样分析。线性范围为 3~ 3... 建立了测定人血浆中盐酸昂丹司琼的 HPL C法。采用 C1 8色谱柱 ,以甲醇 - 0 .0 2 m ol/L磷酸钠缓冲液 (p H7.5 )(6 5∶ 35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310 nm。用液 -液萃取法提取血浆 ,少量酸性水相反提有机相后进样分析。线性范围为 3~ 30 ng/m l(r=0 .9995 ) ,方法回收率为 10 0 .0 %~ 10 2 .6 % ,最低检测限为 1.5 ng(S/N≥ 3) ,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昂丹司琼 人血浆 HPLC 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复方脂质体凝胶剂的制备及皮肤给药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徐白 沈蕴琪 +2 位作者 方晓玲 张丽珺 陈大为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目的制备三七总皂苷复方脂质体凝胶剂,并进行体外透皮吸收研究。方法以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三七总皂苷复方脂质体的处方,再以卡波姆为基质制成凝胶剂。通过智能透皮试验仪,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研究三七总皂苷中人... 目的制备三七总皂苷复方脂质体凝胶剂,并进行体外透皮吸收研究。方法以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三七总皂苷复方脂质体的处方,再以卡波姆为基质制成凝胶剂。通过智能透皮试验仪,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研究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_1及β-蜕皮激素的体外透皮吸收情况,并采用HPLC法检测透过及滞留在皮肤内的Rg_1和β-蜕皮激素量。结果卵磷脂与胆固醇用量比为9:1,Rg_1质量浓度为40 g·L^(-1)β-蜕皮激素质量浓度为3g·L^(-1),脂药比为5:1时的处方为最佳脂质体处方,卡波姆-934重量比为1%时,药物的皮肤滞留量最大。结论将三七总皂苷制备成复方脂质体凝胶剂,能够增加药物的皮肤滞留量,提高药物在皮肤局部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β-蜕皮激素 脂质体 凝胶剂 透皮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检测注射用复方维生素中的多种成分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海凤 王东凯 +2 位作者 赵鹏 徐飒 庄润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09-1711,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注射用复方维生素中维生素 A 棕榈酸酯、维生素 D_2、维生素 E、维生素 K_1的含量。方法:采用 Diamonsil^(TM)(钻石)C_(18)分析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睛(80:20),采用流变量程...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注射用复方维生素中维生素 A 棕榈酸酯、维生素 D_2、维生素 E、维生素 K_1的含量。方法:采用 Diamonsil^(TM)(钻石)C_(18)分析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睛(80:20),采用流变量程序,流速:0~35 min,1.0 mL·min^(-1);38 min,1.5 mL·min^(-1);38.01~55 min,1.8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维生素 A棕榈酸酯峰、维生素 D_2峰、维生素 E 峰、维生素 K_1峰理论板数均不低于5000;回归方程分别为:Y=31878X-20350(r=0.9999),Y=0.0033X-15.498(r=0.9998),Y=9879.8X-591750(r=0.9999),Y=0.0054X-1589.2(r=0.9999);线性范围分别为:45~105,0.15~0.35,450~1050,60~140μg·mL^(-1);平均回收率±RSD 分别为99.7%±0.68%,98.4%±0.92%,100.8%±0.69%,98.5%±0.72%。结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注射用复方维生素中维生素 A 棕榈酸酯,维生素 D_2、维生素 E、维生素 K_1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维生素A棕榈酸酯 维生素D2 维生素E 维生素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吸收促进剂对胰岛素肠道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辉 潘卫三 +2 位作者 杜蓉 李晓东 汤韧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 研究胰岛素和吸收促进剂合用时在肠道各段的吸收特点,寻找促进胰岛素肠道吸收的最佳位置。方法 采用在体原位肠袢法比较单用胰岛素和合用甘氨去氧胆酸纳、乙二胺四乙酸钠(Na2EDTA)、溶血卵磷脂、癸酸钠、水杨酸钠等促渗剂时在大鼠... 目的 研究胰岛素和吸收促进剂合用时在肠道各段的吸收特点,寻找促进胰岛素肠道吸收的最佳位置。方法 采用在体原位肠袢法比较单用胰岛素和合用甘氨去氧胆酸纳、乙二胺四乙酸钠(Na2EDTA)、溶血卵磷脂、癸酸钠、水杨酸钠等促渗剂时在大鼠回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等各段的降血糖效果。结果 吸收促进剂能提高胰岛素在肠道内的吸收水平,促渗强弱顺序为:1%Na2EDTA>1%水杨酸钠>1%癸酸钠>1%甘氨去氧胆酸钠>1%溶血卵磷脂;回肠是生理状态下胰岛素体内吸收的主要部位;结肠黏膜较小肠黏膜对吸收促进剂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因此结肠是吸收促进剂促进胰岛素肠道吸收的最佳位置,并且在升结肠和横结肠处的促渗作用高于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结论 吸收促进剂的促渗作用和胰岛素在肠道内的吸收均具有明显的区段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促进剂 胰岛素 肠道吸收 甘氨去氧胆酸钠 乙二胺四乙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达帕胺缓释片的研制及释药机理考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升淼 赵春顺 何仲贵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7-399,共3页
目的 :研制吲达帕胺缓释片 ,并考察其释药机理。方法 :以HPMC为骨架材料 ,以微晶纤维素、乳糖和可压性淀粉调节释放度 ,对吲达帕胺缓释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 ,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处方。结果 :吲达帕胺缓释片的组成为 :HPMCK4M 3 7... 目的 :研制吲达帕胺缓释片 ,并考察其释药机理。方法 :以HPMC为骨架材料 ,以微晶纤维素、乳糖和可压性淀粉调节释放度 ,对吲达帕胺缓释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 ,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处方。结果 :吲达帕胺缓释片的组成为 :HPMCK4M 3 7.5mg,HPMCK15M 7.5mg,乳糖 45 .0mg,可压性淀粉 3 7.5mg,微晶纤维素 2 1.0mg,硬脂酸镁 1.5mg,药物的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 ,释放机制为骨架溶蚀机制 ;释药速率受介质 pH值的影响 ,几乎不受压片压力的影响。 结论 :研制的吲达帕胺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国外同类产品的释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达帕胺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缓释片 释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4’氧代乙酸7羟乙氧基黄豆苷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铁夫 陈济民 +2 位作者 王永华 王玲 焦华军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制备合成葛根 4’氧代乙酸 7羟乙氧基黄豆苷元 (DZ18) ,研究葛根黄豆苷元衍生物DZ18的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 :采用不同途径给药 :①大鼠颈静脉注射 10 ,2 0 ,3 0mg·kg-1DZ18;②大鼠灌胃给予DZ1880mg·kg-1,③肝门静脉注... 目的 :制备合成葛根 4’氧代乙酸 7羟乙氧基黄豆苷元 (DZ18) ,研究葛根黄豆苷元衍生物DZ18的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 :采用不同途径给药 :①大鼠颈静脉注射 10 ,2 0 ,3 0mg·kg-1DZ18;②大鼠灌胃给予DZ1880mg·kg-1,③肝门静脉注射 10mg·kg-1DZ18。结果 :大鼠经灌胃、肝门静脉、颈静脉交叉给予DZ18后 ,灌胃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 2 1 95 % ,肝门静脉注射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 82 0 1%。结论 :DZ18ig吸收生物利用度不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4'氧代乙酸7羟乙氧基黄豆苷元 大鼠 体内 药动学 给药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昂丹司琼渗透泵片的制备与体外释放 被引量:9
12
作者 郑杭生 毕殿洲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制备盐酸昂丹司琼渗透泵型控释片剂(OND-OPT)并考察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锅包衣法制备OND-OPT。通过释放度试验筛选处方并考察OND-OPT的释放特性;通过均匀设计试验建立持续释药时间与衣膜厚度、衣膜中PEG含量和释药孔孔径的关系;考... 目的制备盐酸昂丹司琼渗透泵型控释片剂(OND-OPT)并考察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锅包衣法制备OND-OPT。通过释放度试验筛选处方并考察OND-OPT的释放特性;通过均匀设计试验建立持续释药时间与衣膜厚度、衣膜中PEG含量和释药孔孔径的关系;考察OND-OPT的释药机制。结果释药孔朝向对不含HPMC的制剂释药有明显影响,而对含HPMC的制剂释药无影响。持续释药时间与衣膜厚度和衣膜中PEG含量有关,与释药孔孔径无显著关系。OND-OPT主要以渗透泵机制释放药物。结论通过调节衣膜厚度和衣膜中PEG含量,OND-OPT可以实现理想的药物控制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泵片 盐酸昂丹司琼 控制释放 释放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大鼠血药浓度的测定及药动学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寿荣 程刚 刘国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1-304,共4页
建立灵敏、简单、快速测定大鼠血浆中利福平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柱为HYPERSILC18,流动相为乙腈 -甲醇 -磷酸盐缓冲液 ( 2 0∶5 0∶30 ,V/V/V ,pH =5 .8) ,检测波长为UV 2 5 4nm。以地西泮 (商品名 :安定 )为内标 ,血浆样品... 建立灵敏、简单、快速测定大鼠血浆中利福平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柱为HYPERSILC18,流动相为乙腈 -甲醇 -磷酸盐缓冲液 ( 2 0∶5 0∶30 ,V/V/V ,pH =5 .8) ,检测波长为UV 2 5 4nm。以地西泮 (商品名 :安定 )为内标 ,血浆样品经蛋白直接沉淀后乙腈提取进行HPLC检测 ,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回归运算得血浆标准曲线为A1/A2 =0 .10 0 1C +0 .0 0 5 4,相关系数r=0 .998,线性范围为 1~ 2 0 μg/ml ,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 96 .2± 5 .6 ) % ,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 6 .77%和≤ 9.6 2 % ,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大鼠口服给药后 ( 2 0mg/kg) ,测定不同时间的利福平血药浓度 ,经 3P87程序处理求得利福平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分别为 :T1/ 2 (Ka) =0 .36h ,T1/ 2 (Ke) =7.2 6h ,Tmax=1.6 6h ,Cmax=8.5 2 μg/ml ,AUC =110 .96 μg·h/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鼠 药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中制备尼群地平的固体分散体缓释微球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明世 崔福德 +4 位作者 杨鹤 高鹏 岳鹏 王亮 范玉玲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34-638,共5页
目的 在液相中制备尼群地平的固体分散体缓释微球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球晶造粒技术与溶剂沉积法相结合的方法 ,以滑石粉为固体分散体载体 ,EudragitRSPO为阻滞剂 ,在液相中一步制备尼群地平的固体分散体微球 .考察了微球的收... 目的 在液相中制备尼群地平的固体分散体缓释微球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球晶造粒技术与溶剂沉积法相结合的方法 ,以滑石粉为固体分散体载体 ,EudragitRSPO为阻滞剂 ,在液相中一步制备尼群地平的固体分散体微球 .考察了微球的收率、粉体性质及影响微球成形和释放速度的因素。结果 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尼群地平缓释微球圆整、均匀 ,粒径在 2 80~ 90 0 μm的微球收率可达 70 %以上 ,堆密度在 0 7kg·L- 1 左右 ,药物的包封率可达95 %以上 ,微球的成形主要受溶剂系统中液体架桥剂量和不良溶剂中乳化剂的影响 ,药物从微球中的释放速度可通过调节处方中阻滞剂和分散剂的量的比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晶造粒技术 溶剂沉积法 尼群地平 缓释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吡硫醇粉针剂的含量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海凤 王东凯 +1 位作者 张蓓 张维军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4-565,共2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吡硫醇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_(18)(4.6mm×20cm,5μm);以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三乙胺(76∶24∶0.2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在295nm。结果:盐酸吡硫醇的浓度范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吡硫醇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_(18)(4.6mm×20cm,5μm);以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三乙胺(76∶24∶0.2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在295nm。结果:盐酸吡硫醇的浓度范围为10~150μg·mL^(-1)时,峰面积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58100X+96518,r=0.9998;回收率为99.3%~99.7%,RSD为0.57%~0.78%。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可靠,可用于盐酸吡硫醇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盐酸吡硫醇 三氟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心肌细胞摄取脂质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妍 邓英杰 +4 位作者 郝艳丽 王振远 郭秀侠 福泉 苗志林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11期834-836,共3页
目的考察缺氧对心肌细胞摄取脂质体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利用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将膜荧光标记的脂质体与心肌细胞分别在常氧与缺氧条件共同培养不同时间,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摄取的荧光脂质体的... 目的考察缺氧对心肌细胞摄取脂质体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利用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将膜荧光标记的脂质体与心肌细胞分别在常氧与缺氧条件共同培养不同时间,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摄取的荧光脂质体的量,对缺氧对心肌细胞摄取脂质体的影响进行考察。结果与常氧状态相比较,缺氧1h心肌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增加了20%,而缺氧2h心肌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减少了18%。结论脂质体可以保护心肌细胞,减低缺氧带来的损伤,在短时间内处于缺氧状态的心肌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显著增加,而继续缺氧导致的心肌细胞膜的损伤使心肌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心肌细胞 脂质体 荧光分光光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游本刚 梁娜 +1 位作者 王亮 崔福德 《抗感染药学》 2005年第4期150-153,共4页
目的:选择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适宜的体外溶出介质。方法:测定尼群地平在多种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通过体外溶出度试验比较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行为。结果:溶出介质1.0%和0.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可以满足... 目的:选择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适宜的体外溶出介质。方法:测定尼群地平在多种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通过体外溶出度试验比较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行为。结果:溶出介质1.0%和0.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可以满足“漏槽”条件,但药物释放较快,固体分散体间的溶出行为差异不明显;0.3%的SDS水溶液可以保证药物的全部溶出,且可以明显区别各固体分散体之间的溶出差异。结论:选用0.3%的SDS水溶液作为溶出介质,便于通过溶出度试验来筛选固体分散体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群地平 固体分散体 溶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药及其辅助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邓婕 侯颖 宋洪涛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17-421,共5页
临床上麻醉药及其辅助药物治疗的个体化差异备受关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着重于麻醉药物与转运蛋白、作用靶受体和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并发现麻醉药物效应与相关基因多态性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就近年来麻醉药及其辅助药物基... 临床上麻醉药及其辅助药物治疗的个体化差异备受关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着重于麻醉药物与转运蛋白、作用靶受体和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并发现麻醉药物效应与相关基因多态性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就近年来麻醉药及其辅助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药物基因组学 多态现象 遗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人血浆中巴洛沙星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
19
作者 张景旺 郭涛 +2 位作者 隋因 颜鸣 赵龙山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人血浆中巴洛沙星浓度。方法采用Diamonsil ODS C_(18)分析柱(200 mm×4.6 mm,5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1)KH_2PO_4缓冲液(25:75,V/V)(三乙胺和H_3PO_4调pH为3.40),流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人血浆中巴洛沙星浓度。方法采用Diamonsil ODS C_(18)分析柱(200 mm×4.6 mm,5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1)KH_2PO_4缓冲液(25:75,V/V)(三乙胺和H_3PO_4调pH为3.40),流速:1.0 mL·min^(-1);血浆样品用二氯甲烷旋涡混合后,提取有机层,在40℃条件下氮气吹干,残渣用流动相溶解进样,荧光检测器(λ_(cx)=295 nm,λ_(cm)500 nm)检测,以加替沙星作内标,按内标法定量。结果标准曲线在50~4 000μg·L^(-1)内线性良好,最低检测限为10μg·L^(-1),巴洛沙星及内标的保留时间分别为5.35和4.03 min,日内和日间RSD均<10.0%,提取回收率和方法回收率分别在92%~99%和95%~105%。结论本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等优点,适用于人血浆中巴洛沙星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洛沙星 血药浓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酞菁锌纳米粒的合成及光动力活性研究
20
作者 李林森 徐晖 +1 位作者 刘瑞明 汪亚伦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合成Zn Pc-PLGA-PEG纳米粒改善Zn Pc光敏剂的水溶性,并利用光动力学疗法(PDT)原理,考察新型光敏剂对人肝癌细胞Hep G2的杀伤和抑制作用。方法:利用溶剂扩散法制备Zn Pc-PLGA-PEG纳米粒和PLGA-PEG空白纳米粒;采用浓度依赖性实验考察... 目的:合成Zn Pc-PLGA-PEG纳米粒改善Zn Pc光敏剂的水溶性,并利用光动力学疗法(PDT)原理,考察新型光敏剂对人肝癌细胞Hep G2的杀伤和抑制作用。方法:利用溶剂扩散法制备Zn Pc-PLGA-PEG纳米粒和PLGA-PEG空白纳米粒;采用浓度依赖性实验考察Zn Pc-PLGA-PEG纳米粒和PLGA-PEG空白纳米粒对人肝癌细胞Hep G2的光毒性及暗毒性。结果:合成的Zn Pc-PLGA-PEG纳米粒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和稳定性,且对Hep G2细胞具有很强的光毒性,几乎没有暗毒性;PLGA-PEG空白纳米粒的光毒性和暗毒性均不明显。结论:通过纳米载体改造的酞菁光敏剂Zn Pc-PLGA-PEG提高了水溶性,并且对Hep G2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学疗法 酞菁光敏剂 纳米载药系统 抗肿瘤 水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