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治疗联合英夫利昔单抗与乌司奴单抗克对罗恩肛瘘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袁和学 田丰 +6 位作者 李卉 罗芳 赵亮 刘宗剑 潘春来 刘利军 朱娜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2-876,共5页
目的研究克罗恩肛瘘(perianal fistulizing Crohn's disease,pfCD)外科治疗联合生物制剂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pf C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n=30)和治疗组B(n=30),治... 目的研究克罗恩肛瘘(perianal fistulizing Crohn's disease,pfCD)外科治疗联合生物制剂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pf C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n=30)和治疗组B(n=30),治疗组A患者采用外科治疗+英夫利昔单抗(IFX)+硫唑嘌呤(AZA),治疗组B患者采用外科治疗+乌司奴单抗(UST)+AZA,观察两组患者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肛周疾病活动指数(PDAI)及Assche评分,术后MRI检查,观察pf CD愈合状况。结果治疗组A与B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CDAI、PDAI、Assch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点的CDAI、PDAI、Assche评分变化量间均有差异。治疗组A与B,8、16、24、32周的CDAI、PDAI、Assche评分及40周的PD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0周的CDAI及Assch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治疗联合IFX/UST治疗pf CD安全有效,但外科治疗联合UST远期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肛瘘 外科治疗 英夫利昔单抗 乌司奴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端回肠造口术和横结肠造口术对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承宇 桑海泉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830-1835,共6页
目的:对比末端回肠造口术和横结肠造口术对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151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造口方式分为观察... 目的:对比末端回肠造口术和横结肠造口术对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151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造口方式分为观察组(n=78,末端回肠造口术)、对照组(n=73,横结肠造口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1、6、12个月时的肛门情况(Wexner肛门功能评分量表)、术后6个月排便情况(徐忠法五项十分制评分)、术后1、6、12个月时的预后情况[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ETC QLQ-C30)],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肛门情况评分组间、时间点差异及分组与时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排便情况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OETC QLQ-C30评分组间、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与时点的交互作用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横结肠造口术相比,末端回肠造口术在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中能够促进术后恢复及肛门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回肠造口术 横结肠造口术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保留括约肌术式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7
3
作者 袁和学 潘春来 +4 位作者 刘宗剑 张勇 曹丹 张艳丽 刘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937-2941,共5页
目的观察两种保留括约肌术式在治疗复杂性肛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复杂性肛瘘的患者,应用随机法将其分为治疗组A(n=50)和治疗组B(n=50),治疗组A组采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the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 目的观察两种保留括约肌术式在治疗复杂性肛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复杂性肛瘘的患者,应用随机法将其分为治疗组A(n=50)和治疗组B(n=50),治疗组A组采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the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治疗组B采用经肛门直肠黏膜推移皮瓣术(endorectal advancement flap,ERAF),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肛门功能失禁(Wexner)评分、术后尿潴留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总治愈率、术后第1天VAS评分比较及术前Wexner失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第5、7和14天VAS评分,痊愈后及术后6个月的Wexner评分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随访1年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RAF与LIFT两种术式均可有效治疗复杂性肛瘘,但是LIFT术式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肛门失禁评分亦优于ERAF术式,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以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括约肌术 复杂性肛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外翻托出式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春 张春霞 姜涛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特点,为优化术式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沈阳市肛肠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结直肠癌患者,依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将6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n=33例)与...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特点,为优化术式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沈阳市肛肠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结直肠癌患者,依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将6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n=33例)与对照组(n=33例)。对照组对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试验组对患者行腹腔镜下结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两组均于术后5d评估其治疗效果,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日均排便次数、肠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日均排便次数为(9.62±1.22)次,明显多于对照组的(5.22±0.8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2,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157.23±43.42)min vs(163.04±40.4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4,P>0.05);试验组术后肠道恢复时间[(2.11±0.50)d]、术中出血量[(46.32±4.27)mL]以及住院时间[(48.44±3.50)d],均明显短或者少于对照组的[(4.58±0.68)d]、[(68.42±6.57)mL]、[(67.90±5.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0、6.279、7.097,P<0.05);试验组患者等切口感染、术后吻合口瘘、腹腔出血以及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5个月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等优点且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及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 结直肠外翻拖出式 手术指标 并发症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袁和学 潘春来 +3 位作者 刘宗剑 张勇 罗芳 朱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3-1126,1131,共5页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割挂...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割挂线引流术。对比两组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恢复(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和Wexner失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了临床治愈效果,两组在治愈率、术前肛门功能(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和Wexner失禁评分)、术后第7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手术时间、术后1、3、5天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以上的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肛门静息压和肛门缩榨压)、Wexner失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治疗与传统切割挂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相比在功能保护(肛管直肠压力测定、Wexner评分)、创面愈合、术后疼痛有明显的优势。临床证实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对肛门功能的保护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括约肌间入路 松弛挂线 复杂性肛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肛周尖锐湿疣392例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亚伦 舒强 +1 位作者 徐宏慧 李声颂 《中国性科学》 201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了解沈阳市及周边地区发病的男性肛周尖锐湿疣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针对高危因素及人群开展有效的预防干预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对我院及沈阳市肛肠医院392名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后,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目的:了解沈阳市及周边地区发病的男性肛周尖锐湿疣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针对高危因素及人群开展有效的预防干预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对我院及沈阳市肛肠医院392名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后,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92名受访者平均年龄27.74岁,前卫职业人群集中,性安全自觉性差,对本病的了解程度不佳。具有男男性行为的同性恋或双性恋者是本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具有频繁肛交、多性伴侣、性病防护意识差等高危性行为特征,但改正不良生活习惯态度良好。公共浴池洗浴及公共卫浴用品的使用也是本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受访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率为7.14%,梅毒(USR)阳性率为5.61%,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者占6.63%,HBsAg及抗-HCV阳性率分别为6.63%及2.04%。结论:针对中青年等高危人群应加强性健康教育普及,提高性安全意识,尤其针对男男性行为者应当予以广泛关注并采取良好有效的干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尖锐湿疣 流行病学 男男性接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扩张而不肥厚结肠的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春 张春霞 姜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24期2624-2627,共4页
目的探究保留扩张而不肥厚结肠的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沈阳市肛肠医院收治的5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为观察对象并对其资料予以回顾分析,依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29)... 目的探究保留扩张而不肥厚结肠的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沈阳市肛肠医院收治的5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为观察对象并对其资料予以回顾分析,依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29)与对照组(n=29)。对照组给予传统经肛门Soave手术,研究组给予保留扩张而不肥厚结肠的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术中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排便频次与Krickenbeck评分评估)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出血量为(5.42±2.87)m L少于对照组[(28.32±12.27)m L],且住院时间为(7.54±2.30)d,显著短于对照组[(11.92±3.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排便频次与Krickenbeck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排便频次为(1.22±0.17)次/d,低于对照组[(2.34±0.57)次/d],而Krickenbeck评分为(8.42±0.37)分,高于对照组[(7.23±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7.24%)明显低于对照组(4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经肛门Soave手术相比,保留扩张而不肥厚结肠的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肛门功能,为先天性巨结肠术式的选择提供有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腹腔镜手术 保留扩张而不肥厚结肠 肛门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治疗混合痔后肛门狭窄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承宇 李希全 黄大年 《当代医学》 2022年第7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治疗混合痔后肛门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接受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治疗的209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肛门狭窄分为正常组和狭窄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治疗混合痔后肛门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接受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治疗的209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肛门狭窄分为正常组和狭窄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肛门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209例患者中术后共发生肛门狭窄18例,发生率为8.6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年龄、肛门手术史、吻合口感染、瘢痕史、吻合口高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大便形态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有肛门手术史、瘢痕史、术后有吻合口感染及手术时间长是影响术后肛门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大便形态分级为Ⅳ~Ⅴ为术后肛门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肛门手术史、瘢痕史及术后大便形状是术后肛门狭窄的影响因素,避免术后吻合口感染和手术时间过长,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降低肛门狭窄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 混合痔 肛门狭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切开结合引流挂线对高位肛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唐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位切开结合引流挂线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100例高位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低位切开结合引流挂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低位切开高位实挂术治疗,术后随访2... 目的探讨低位切开结合引流挂线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100例高位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低位切开结合引流挂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低位切开高位实挂术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切口疼痛、肛门功能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治愈率为92%(46/50),对照组为90%(45/5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平均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第1、3、5、7、8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8周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切开结合引流挂线治疗高位肛瘘效果显著,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保留均优于低位切开高位实挂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瘘 引流挂线 低位切开高位实挂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直肠脱垂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晓彤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Delorme术及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直肠脱垂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肛肠外科收治的40例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Delorme术及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 目的探讨Delorme术及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直肠脱垂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肛肠外科收治的40例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Delorme术及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Delorme术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组少(P<0.05)。Delorme术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17/20),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组为100%(20/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elorme术组患者术后便秘2例,肛门疼痛4例,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组分别为6例、5例,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排便习惯改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术式患者术后直肠肛门功能均明显改善,采用Delorme术治疗的患者住院天数少,手术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其复发率较高,临床医师术前应仔细评估患者病情,选择恰当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脱垂 Delorme术 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医源性肛瘘80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爽 刘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3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医源性肛瘘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 80例婴幼儿医源性肛瘘患儿,结合腔内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定位瘘管走行;其中低位简单性肛瘘16例采用单纯挂线术,低位简单性肛瘘29例采用单纯切开引流术,高位复杂性肛瘘35例行切... 目的探讨婴幼儿医源性肛瘘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 80例婴幼儿医源性肛瘘患儿,结合腔内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定位瘘管走行;其中低位简单性肛瘘16例采用单纯挂线术,低位简单性肛瘘29例采用单纯切开引流术,高位复杂性肛瘘35例行切开挂线术(其中单一内口27例,多个内口8例)。术后术区换药,调理饮食与排便至切口愈合。结果本组患儿77例痊愈,3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经二次手术后痊愈。随访2个月-2年,平均随访18个月。肛门功能正常,均无复发及肛门狭窄、失禁、畸形等后遗症。结论婴幼儿医源性肛瘘一经发现,应当立即就医,瘘管定位准确后,采用适当手术方式治疗,同时合理饮食、调理排便、术区清洁、避免并发症和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医源性 肛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PPH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孙承宇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3283-3285,3289,共4页
目的分析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肛肠外科接受PPH术治疗的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102例,统计患者PPH术后排尿困难发生情况,设计基线资料填写... 目的分析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肛肠外科接受PPH术治疗的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102例,统计患者PPH术后排尿困难发生情况,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填写患者的基线资料,纳入全部可能因素,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PPH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影响因素。结果102例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PPH术后发生排尿困难29例,发生率为28.43%(29/102);发生与未发生排尿困难患者合并尿路感染、术中出血量、焦虑程度、术后1 d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补液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尿路感染、术中出血量多、重度焦虑、术后1 d时疼痛程度高、补液量多均是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PPH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PPH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风险较高,可能与合并尿路感染、术中出血量多、重度焦虑、术后疼痛程度高、补液量多有关,伴有上述风险因素的患者应引起重视,尽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排尿困难 尿路感染 术中出血量 焦虑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科系统性疾病对复杂性肛瘘治疗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和学 刘宗剑 +4 位作者 潘春来 张勇 何磊 张方圆 张宏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61-965,共5页
肛瘘由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引流不畅,反复感染造成,也可继发于直肠肛管肿瘤、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或由粪便瘀滞、异物、外伤感染等原因造成,根据美国结肠和直肠外科医生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olon and ... 肛瘘由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引流不畅,反复感染造成,也可继发于直肠肛管肿瘤、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或由粪便瘀滞、异物、外伤感染等原因造成,根据美国结肠和直肠外科医生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olon and Rectal Surgeons,ASCRS)的定义,复杂性肛瘘是指累及超过30%括约肌复合体的经括约肌瘘管或马蹄形瘘管,以及与IBD、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或既往存在的大便失禁或慢性腹泻相关的肛瘘[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疾病 复杂性肛瘘 治疗决策
原文传递
沉默C20ORF32表达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乔鲁冀 岳滨 +1 位作者 戴顺东 张春霞 《解剖科学进展》 2016年第1期9-12,15,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Crk相关底物家族成员C20ORF32基因表达后,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4种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SW620、HT-29和SW480)中C20ORF32的表达状况;用装载了C20ORF32 shRNA的慢病毒颗粒... 目的探讨沉默Crk相关底物家族成员C20ORF32基因表达后,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4种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SW620、HT-29和SW480)中C20ORF32的表达状况;用装载了C20ORF32 shRNA的慢病毒颗粒,感染高表达C20ORF32的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后,运用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其对C20ORF32基因的沉默效果,并通过MTT法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结果与其他3株细胞系相比,C20ORF32蛋白在LOVO细胞中明显高表达(t=15.33,P<0.001)。下调C20ORF32表达后,LOVO细胞的增殖速度在24h以及48h显著降低(24hF=81.32,P<0.001;48hF=13.33,P<0.05),集落数目明显减少(F=74.21,P=0.0002),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减弱(F=144.38,P<0.001)。结论 C20ORF32的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细胞的快速增殖与侵袭有关,参与了结直肠癌的恶性进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LOVO细胞系 C20ORF32 增殖 侵袭
原文传递
Crk相关底物家族成员C20ORF3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岳滨 郭缙 +2 位作者 乔鲁冀 戴顺东 张春霞 《解剖科学进展》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Crk相关底物家族成员C20ORF32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细胞增殖指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组织芯片中,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80... 目的探讨Crk相关底物家族成员C20ORF32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细胞增殖指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组织芯片中,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80例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C20ORF32和Ki-67的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16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中C20ORF3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20ORF3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01),C20ORF32蛋白的过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TNM分(x^2=5.769,P=0.016)、淋巴结转移(x^2=5.023,P=0.025)和脉管侵犯(x^2=8.315,P=0.004)密切相关。此外,结直肠癌组织C20ORF32高表达与细胞的高增殖活性显著正相关(r=0.380,P<0.001)。C20ORF32蛋白过表达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显著短于低表达组(x^2=9.548,P=0.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Forward Stepwise法)显示,TNM分期(P=0.004)C20ORF32(P=0.025)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20ORF32的过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结直肠癌 C20ORF32 增殖 预后
原文传递
腹腔镜术式与开腹术式治疗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林 蔺笑萍 王静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366-1367,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式与开腹术式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沈阳市肛肠医院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5例。A组患者采用开腹术式,B组患者采用腹腔...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式与开腹术式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沈阳市肛肠医院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5例。A组患者采用开腹术式,B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术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与术后相关情况、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果A组患者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5.56%(43/45)、91.11%(4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术式治疗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较高,有利于保护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 直肠癌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皮瓣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袁和学 刘宗剑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58-659,共2页
目的探讨转移皮瓣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沈阳市肛肠医院采用转移皮瓣术进行治疗的36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本组患者治疗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转移皮瓣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沈阳市肛肠医院采用转移皮瓣术进行治疗的36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本组患者治疗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复发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0.0±5.0)min,术后第1天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3.0±0.5)分,平均住院时间(14.0±2.0)d,切口平均愈合时间(15.0±2.0)d。术后恢复过程中发现有2例患者局部切口皮下脂肪液化,在对其局部处理后痊愈且未见复发。结论转移皮瓣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具有安全、有效、恢复快、疼痛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毛窦 转移皮瓣 临床研究 痊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袁和学 刘宗剑 潘春来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8年第11期49-50,共2页
为分析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回顾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行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的3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资料,其中Limber菱形皮瓣及其改良术式治疗10例,改良Karydakis术治疗10例,V-Y形皮瓣术治疗10例,分析其治疗... 为分析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回顾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行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的3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资料,其中Limber菱形皮瓣及其改良术式治疗10例,改良Karydakis术治疗10例,V-Y形皮瓣术治疗10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显示,30例患者均痊愈,无皮瓣坏死及感染,2例出现转移皮瓣切口脂肪液化,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果显示,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毛窦 转移皮瓣成形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粪菌移植在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9
作者 许昊 刘波 +3 位作者 张春霞 曾宪东 袁和学 张勇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5年第2期78-80,共3页
肠道微生物群与肠道功能、炎症反应、物质代谢及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可影响肠道及全身其他系统的生理功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1])。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经提取、制备、移植至患... 肠道微生物群与肠道功能、炎症反应、物质代谢及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可影响肠道及全身其他系统的生理功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1])。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经提取、制备、移植至患者的肠道内,从而纠正肠道菌群紊乱、重建正常肠道菌群,达到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及其他系统疾病的目的^([2])。虽然FMT作为治疗手段的现代应用较为新颖,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菌移植 肠道菌群 肠道疾病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