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商环境质量评价的实证分析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天一 杨奕 刘晓东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56-68,共13页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营商环境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就需要完善营商环境的质量评价体系。营商环境的优化需要营商环境的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支撑。本文将营商环境质量评价分为“硬质量”评价和“软质量”评...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营商环境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就需要完善营商环境的质量评价体系。营商环境的优化需要营商环境的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支撑。本文将营商环境质量评价分为“硬质量”评价和“软质量”评价,依据质量评价理论,分析认为在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质量文化是核心评价指标。而质量文化又属于软质量指标,因此本文通过质量文化指标来构建营商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软指标。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我国已经构建的营商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软质量指标占比较低,数量较少,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对营商环境软质量指标的设计和评价;证明了软质量评价好的地方营商环境整体评价就好。最后在营商环境质量评价优化方面,根据质量文化指标,提出了增加“政府工作人员价值观”、“政策压力测试”和“处罚风险评估”3项软质量指标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质量文化 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费者感知视角的质量传播路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康乐 赵贝贝 杨威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74-85,共12页
传播企业质量对于建立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认知度和信任度、提高市场份额等具有重要意义。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中,满足要求的主体是消费者,因此基于消费者感知的质量传播是企业传播自身质量的最终目的。针对目前普... 传播企业质量对于建立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认知度和信任度、提高市场份额等具有重要意义。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中,满足要求的主体是消费者,因此基于消费者感知的质量传播是企业传播自身质量的最终目的。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企业自身质量不能被消费者充分感知到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消费者感知的质量传播路径,并以白酒行业为例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结果表明,以原产地为核心的质量传播是企业传播自身质量的一条普遍路径,并提出了基于原产地传播产区故事、历史人文故事和口感口味故事的质量传播内容。本研究的结论对于企业质量传播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企业应当关注消费者对质量的感知路径,制定有效的质量传播策略,以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感知 质量传播路径 原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户质量需求的大质量体系研究——来自小米科技的案例经验
3
作者 李政 聂枭镒 黄恩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02-114,共13页
随着市场中产品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性和消费者对质量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当前消费市场所存在的产品质量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日益明显。本研究基于用户质量需求视角,采用过程研究范式,以“需求识别→需求定位→需求实现”为主线,剖析... 随着市场中产品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性和消费者对质量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当前消费市场所存在的产品质量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日益明显。本研究基于用户质量需求视角,采用过程研究范式,以“需求识别→需求定位→需求实现”为主线,剖析企业基于用户需求的大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机制,并以小米科技公司为例深入探讨其典型实践。研究发现:第一,大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特征包括“精准识别用户需求”的结构特征、“准确选择自身定位”的策略特征和“有效满足目标需求”的操作特征,在识别、定位、实现三个阶段呈现多种运作机制;第二,企业需要通过“精准洞察”机制实现需求识别,通过“明确定位”机制实现需求定位,并通过“高效执行”机制实现需求满足;第三,理论模型剖析了企业如何调整用户质量需求导向、完善大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系统层面的优化和改进。本研究从质量管理理论和大质量体系视角拓展了企业质量管理的研究范畴,解决了企业如何通过调整质量管理体系来应对当前消费市场中质量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问题,从用户需求角度为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质量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需求 小米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先导产业选择的质量方法与实证研究——以湖北省制造业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丁洋 黄夏伟 梁晓峰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59-69,共11页
先导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关系到未来5~10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能否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本研究界定了先导产业的定义、内涵及主要特征,基于产业选择的逻辑和理论,引入产业发展质量维度评估,提出了区域先导产业选择和培... 先导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关系到未来5~10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能否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本研究界定了先导产业的定义、内涵及主要特征,基于产业选择的逻辑和理论,引入产业发展质量维度评估,提出了区域先导产业选择和培育的质量方法。基于此评估方法,以湖北省制造业细分产业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基础能力、技术创新水平、产业发展质量、产业增长潜力等维度实证分析和评估湖北未来重点培育先导产业类别。本研究期望通过积极培育未来先导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以化解其产能过剩问题。同时,提出了促进湖北省未来先导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可为其他区域的先导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先导产业 转型升级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编排视角下企业质量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来自“泸州老窖”的案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程虹 郭超然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质量资源如何推动企业竞争优势构建已引起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而其微观层面的内在转化机理尚未厘清。本研究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出发,将泸州老窖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质量资源驱动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的内在转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 质量资源如何推动企业竞争优势构建已引起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而其微观层面的内在转化机理尚未厘清。本研究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出发,将泸州老窖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质量资源驱动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的内在转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第一,质量资源助力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的过程经历了资源组合到资源捆绑再到资源撬动的三次跃升;第二,在三次跃升过程中企业质量资源的编排内在机理存在明显差异,不同质量资源编排方式下企业竞争优势转化的具体内在机理为质量资源组合驱动竞争优势结构化、质量资源捆绑实现竞争优势能力化、质量资源撬动促进竞争优势杠杆化。本研究揭示了质量资源助力企业竞争优势构建的内在机理,拓展并丰富了资源编排理论的应用领域,为企业实现质量升级提供了启发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资源 资源编排理论 泸州老窖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的互动发展路径研究——基于“随州香菇”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小璟 张天懿 严睿思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90-101,共12页
从“随州香菇”的案例出发,分析区域公用品牌“随州香菇”与企业品牌“菇的辣克”的互动发展过程。研究认为,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构成区域公用品牌伞,区域公用品牌为企业品牌提供庇护与提携,企业品牌则依托优质终端产品支撑区域公用... 从“随州香菇”的案例出发,分析区域公用品牌“随州香菇”与企业品牌“菇的辣克”的互动发展过程。研究认为,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构成区域公用品牌伞,区域公用品牌为企业品牌提供庇护与提携,企业品牌则依托优质终端产品支撑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进一步地,依据品牌发展阶段当中区域品牌伞的“庇护与提携”以及“支撑”作用强度不同,将二者的互动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区域公用品牌主导阶段、双品牌共同发展阶段、企业品牌引领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用品牌 企业品牌 随州香菇 互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产业供应链生态模型的构建——基于安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供应链的案例研究
7
作者 程虹 聂枭镒 叶眉 《宏观质量研究》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效率与品质始终是供应链竞争的核心议题。传统供应链理论难以有效解析特定区域内兼具高效率与高品质的供应链现象。以安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供应链为案例,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空间产业供应链生态模型。该模型基于产业生态要素的空间集聚,... 效率与品质始终是供应链竞争的核心议题。传统供应链理论难以有效解析特定区域内兼具高效率与高品质的供应链现象。以安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供应链为案例,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空间产业供应链生态模型。该模型基于产业生态要素的空间集聚,在开放、包容的制度环境支撑下,通过产业链内纵向与横向的一体化分工,以及围绕核心竞争力的持续优化,实现供应链对复杂市场环境的高适应性与稳定性。研究表明,该模型为区域特色产业的供应链生态构建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践参考,并为实现效率与品质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供应链 供应链生态模型 区域公用品牌 安溪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商品质量安全管控模式国际比较研究——基于世界主要进口国与地区的经验证据
8
作者 王泽宇 陈童 李美娜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99-109,共11页
在“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政策指导下,我国将可能在短期内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与此同时,进口商品总量上升以及种类的多样化将给我国进口商品安全管控带来巨大的压... 在“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政策指导下,我国将可能在短期内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与此同时,进口商品总量上升以及种类的多样化将给我国进口商品安全管控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本文通过比较世界主要进口国与地区在进口商品安全管控方面的政策与做法,进而分析适合我国的管控模式。研究发现:第一,国外大都采用以信用监管为主的管控模式;第二,信用监管模式要求建立一整套服务于进口商品报检通关全流程的“见证放行”制度;第三,信用监管要求将大部分的检验职能从政府主体让渡给市场和社会主体。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进口商品领域逐步实行以“见证放行”为基础的信用监管模式是兼顾进口商品质量安全和通关效率的重要举措。以上研究结论与建议有助于理解“十四五”规划关于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政策要求,并为政策的落地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双循环 进口商品 质量安全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顶层设计模型——基于安溪茶产业的案例研究
9
作者 赵贝贝 杨奕 《宏观质量研究》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是农业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深刻认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底层逻辑是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前提。这项研究构建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顶层设计模型,并以安溪茶产业为案例进行了验证。研究指出,农产品区域...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是农业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深刻认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底层逻辑是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前提。这项研究构建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顶层设计模型,并以安溪茶产业为案例进行了验证。研究指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需要以对品牌产业所在行业和区域形成实证分析为前提,以通过精准的品牌推广形成消费者认知为目标,以品牌定位为核心实现差异化竞争力,以市场主导下的系统化品牌能力和政府推动下的制度与基础设施的系统建设与管理为支持,实现区域公用品牌的体系化建设。通过案例分析,安溪茶产业通过品牌顶层设计,实现了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政府政策支持以及品牌宣传,实现了有效的品牌定位转型,显著提升了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该研究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方法系统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顶层设计模型 品牌建设 安溪茶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商环境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天一 赵贝贝 洪卓睿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64-81,共18页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和产品质量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中国2011—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营商环境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利用多种方法来验证基准回归的稳健性...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和产品质量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中国2011—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营商环境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利用多种方法来验证基准回归的稳健性。研究表明,营商环境优化能够显著地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营商环境优化能够通过增强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来显著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调节效应检验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均能够在营商环境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地区异质性、所有制异质性、企业家精神异质性、研发投入异质性和研发产出异质性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产品质量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经济性评奖为了提升企业绩效吗?——基于2018年“中国企业综合调查(CEGS)”数据的实证研究
11
作者 谢繁宝 吕方圆 陈伟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59-71,共13页
政府经济性评奖是政府对企业的绩效、质量、管理、标准、创新、信用等经济性行为进行评奖的行政手段。现有文献很少对政府经济性评奖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本文分析认为,政府经济性评奖不是基于“市场失灵”,而是政府通过对... 政府经济性评奖是政府对企业的绩效、质量、管理、标准、创新、信用等经济性行为进行评奖的行政手段。现有文献很少对政府经济性评奖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本文分析认为,政府经济性评奖不是基于“市场失灵”,而是政府通过对市场主体进行干预,促使企业与政府主动积极合作,以便利政府的政绩考核、职能履行和利益实现。从其本质特征上看,政府经济性评奖是一种“行政许可”行为。实证结果表明,政府经济性评奖与企业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影响机制是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增加。因此,本文提出减少政府经济性评奖对企业的干预,建立政府“正面行为”专项清单制度,规范培育市场化社会化评奖机构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经济性评奖 公平竞争 行政许可 营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衡量方法——基于“潜江龙虾”案例的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程虹 黄锋 聂枭镒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1-21,共21页
以“潜江龙虾”这一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及其价值的形成,进而归纳出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形成的一般性规律,并通过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认为,区域公用品牌的主要功能是为区域的产品带来市场溢价、为地区带来超越于其他... 以“潜江龙虾”这一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及其价值的形成,进而归纳出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形成的一般性规律,并通过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认为,区域公用品牌的主要功能是为区域的产品带来市场溢价、为地区带来超越于其他区域的交易量、为区域整个产业体系带来持续的巨大的现金流,以及为主体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收益.其次,立足于市场交易的视角,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进行解构,提出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价的产品品质价值、市场价值、产业价值、生态价值、民生价值、创新价值和治理机制等7个主要维度,构建了品牌价值的“1+2+4”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最后,结合国际权威机构Interbrand评价方法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体系,设计了具体的品牌价值测算方法,并运用“潜江龙虾”的评价实践证明了模型和指标对品牌的发展具有拉动作用.研究设计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能够对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实行年度的动态评估,并为地方政府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品牌价值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用品牌 品牌评价 品牌价值 “潜江龙虾”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公用品牌:对基本概念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程虹 乔怡迪 覃美华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11,共11页
区域公用品牌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对象,虽然有众多的机制、路径、对策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从实践上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理论不能有效深入指导做法的现象。其原因之一是区域公用品牌尚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的概念。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在... 区域公用品牌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对象,虽然有众多的机制、路径、对策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从实践上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理论不能有效深入指导做法的现象。其原因之一是区域公用品牌尚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的概念。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现有区域公用品牌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通过文本分析,理论内涵分析,以及结合实践现状的概念辨析,提出区域公用品牌在基本概念界定上的具体表述。通过分析认为,一般定义中的区域公用品牌三大要素“区域”、“公用”和“品牌”,可以有进一步的特征界定和指代范围,区域是以县域为主的行政区域;公用表明品牌属性归属群体所有,通过双重的委托代理机制由政府代为运营并委托专业机构运营;品牌表明以商标为基础载体的一组标识应当引起消费者联想并拥有经由评估确认的商业价值。通过理论概念的讨论,将区域公用品牌定义为在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生产工艺和产品特征的共同演进之下,所形成的具有代表某一农产品市场价值,由该区域所有人群共同所有,并由政府及其行业组织具体运营的,以“商标”为载体作为市场信号的一组符号具体构成的标识。其范围应当包括由各级政府规范性文件声明为区域公用品牌的已注册商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用品牌 界定 概念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扶贫实践中的第一书记制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虹 吴润清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1-18,共18页
我国正处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的过渡期,国家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以保证过渡期帮扶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因此,研究中国扶贫实践中的第一书记制度,总结第一书记打赢脱贫攻坚的重要经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 我国正处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的过渡期,国家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以保证过渡期帮扶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因此,研究中国扶贫实践中的第一书记制度,总结第一书记打赢脱贫攻坚的重要经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现有文献对第一书记制度的研究并未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展开实证分析,针对现有文献匮乏的缺憾,本研究从人力资本这一微观视角出发,运用大数据技术结合调研实证,使用定量、定性研究相结合的识别策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中国扶贫实践中的第一书记制度进行了细致而全面地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第一书记选派单位以事业单位为主,比党政机关多6.13%;第二,选派单位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的后盾,是链接乡村和城市资本流通的桥梁,年均定点帮扶贫困村23万元、协调各类扶贫资金71万元;第三,选派单位性质对扶贫效能的影响较小,而选派单位级别对扶贫效能影响较大;第四,集体人力资本是第一书记制度的核心,成功地将组织的领导力转换为国家的扶贫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书记 集体人力资本 实证分析 加权统计 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企业如何打造新品牌?--来自国窖1573的创新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虹 郭超然 叶眉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老企业如何打造新品牌需要理论指导。本文以国窖1573的品牌塑造为案例,结合品牌故事理论,构建了“讲故事打造新品牌”的分析框架,分析了老企业通过品牌故事塑造新品牌的动态过程和一般经验。研究发现:(1)老企业打造新品牌需要从两个方... 老企业如何打造新品牌需要理论指导。本文以国窖1573的品牌塑造为案例,结合品牌故事理论,构建了“讲故事打造新品牌”的分析框架,分析了老企业通过品牌故事塑造新品牌的动态过程和一般经验。研究发现:(1)老企业打造新品牌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好的品牌故事内容,二是选择合适的品牌故事传播方式;(2)国窖1573品牌故事的构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确立“国窖”的故事主题来表明“你能品味的历史”的价值主张,二是通过450年历史传承、名酒基因和老窖酿好酒三大故事要素结构化表达故事主题;(3)国窖1573品牌故事的传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从原址酿造生态和七百年古法技艺的时空维度来传播“稀缺性”原则,二是聚焦中产阶层关注的领域进行文化和体育营销,三是基于与消费者价值共创的理念创新消费体验场景。这一研究结论为国内其他老企业打造新品牌提供了管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故事 国窖1573 品牌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公用品牌的外溢效应——基于“潜江龙虾”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政 洪卓睿 邓恩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14-28,共15页
在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正确地看待和处理其品牌销售量超过区域自身产量所形成的“外溢效应”,对品牌持有方和相关利益群体而言是一个重要考验。文章在理论上探究了外溢效应形成机制,并对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和对相关利益主体... 在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正确地看待和处理其品牌销售量超过区域自身产量所形成的“外溢效应”,对品牌持有方和相关利益群体而言是一个重要考验。文章在理论上探究了外溢效应形成机制,并对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和对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进行了界定。从区域公用品牌外溢效应的基本定义出发,构建了品牌外溢价值测算模型,结合“潜江龙虾”品牌外溢现象的案例测算分析了“潜江龙虾”品牌的外溢价值,并分析了潜江市政府和市场主体应对品牌外溢效应中的具体做法和一般经验。研究认为,面对外溢效应,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风险应对,使品牌在外溢过程中发挥出巨大价值,实现各利益主体的互利共赢。本文对于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贡献在于:在系统性研究了区域公用品牌外溢效应的形成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品牌外溢价值的测算模型,并结合“潜江龙虾”的具体案例,为品牌外溢效应的应对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用品牌 外溢效应 品牌价值 “潜江龙虾”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公用品牌:脱贫县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被引量:21
17
作者 吴润清 陈泓含 袁芳芳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84-105,共22页
2021年我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正式宣布全部脱贫,走向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这一类县域和其他国家非贫困县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那么,政府通过什么手段能够更好地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本文提出区域公用品牌对于刚刚摆... 2021年我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正式宣布全部脱贫,走向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这一类县域和其他国家非贫困县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那么,政府通过什么手段能够更好地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本文提出区域公用品牌对于刚刚摆脱贫困走向乡村振兴的脱贫县是不是更好的路径选择呢?本文就研究这一问题。为了证明这一研判的确切性,本文从供给侧、需求侧分析了我国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及供给状况,接着对影响乡村产业发展的“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随后将区域公用品牌产业与其他产业优劣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公用品牌是脱贫县产业发展的有效选择,“政府-市场-社会”多方主体参与的“集体人力资本”是区域公用品牌产业有效、有序发展的保障。为了验证这一推断,通过一个脱贫村的案例进行了检验。为了更进一步探究全国范围内区域公用品牌对脱贫县产业发展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法进行了准自然试验实证分析。DID回归结果表明,区域公用品牌是脱贫县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只是存在品牌所属地区和使用范围的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脱贫县乡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用品牌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路径选择 经验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路径研究——无形公共资产视角 被引量:8
18
作者 乔怡迪 吴祎炀 卞佳玲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16-32,共17页
高价值的区域公用品牌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但并不是所有的区域公用品牌都具有高价值。如何以有效做法提高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价值,是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以“随州香菇”为主体案例,采用理论研究和单一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 高价值的区域公用品牌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但并不是所有的区域公用品牌都具有高价值。如何以有效做法提高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价值,是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以“随州香菇”为主体案例,采用理论研究和单一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把握区域公用品牌作为“无形公共资产”的性质特征,是有效提升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关键。区域公用品牌的有效建设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对品牌资产进行体系化的持续性长期投入和建设。研究提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方法体系框架是“基础资源+关键行为”的组合,即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组织资源与产品、价格、渠道和宣传四项策略的组合。研究使用“随州香菇”的案例对理论框架进行了印证,提炼了随州在该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践中有成效的做法。研究尝试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有效性领域的研究提供探索性的理论框架和启发性的实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用品牌 无形公共资产 品牌价值 方法体系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规制感知如何影响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的购买意愿?——以潜江龙虾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虹 徐娜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1-15,共15页
只有从消费者感知出发,才能促进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的购买意愿,进而实现其价值增值并助力乡村振兴。然而,目前缺乏基于消费者感知视角下的宏观与微观行为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为此,基于SOR分析框架建立了研究模型,探讨了政府规制感知对... 只有从消费者感知出发,才能促进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的购买意愿,进而实现其价值增值并助力乡村振兴。然而,目前缺乏基于消费者感知视角下的宏观与微观行为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为此,基于SOR分析框架建立了研究模型,探讨了政府规制感知对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潜江龙虾为例,基于457份样本的调查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方法对提出的研究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关于直接效果,感知质量对消费者信任的正向影响最大,其次是消费保障型的政府规制对感知质量的正向影响;除了消费保障型的政府规制感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直接影响外,其余直接效果均显著。关于间接效果,感知质量和消费者信任部分中介了生产支持型的政府规制感知和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然而,这两个中介变量在消费保障型的政府规制感知和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相关政府部门识别已有规制的效果,并为通过促进终端消费者购买意愿来推动区域公用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规制感知 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 SOR理论 购买意愿 感知质量 消费者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公用品牌的标准化实现路径 被引量:13
20
作者 丁洋 刘慧 李晨晨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103-116,共14页
本文从区域公用品牌标准类型、参与单位、工艺技术等现状出发,基于标准的治理模式以及标准的制定与运行机制,提出了区域公用品牌的标准秩序分析框架与实现路径。并以武当山文化民宿团体标准的形成为案例,从标准的制定者与使用者内在利... 本文从区域公用品牌标准类型、参与单位、工艺技术等现状出发,基于标准的治理模式以及标准的制定与运行机制,提出了区域公用品牌的标准秩序分析框架与实现路径。并以武当山文化民宿团体标准的形成为案例,从标准的制定者与使用者内在利益一致性的自发秩序视角出发,通过标准的合作与博弈,形成市场主体自愿遵守的市场化规则体系。建议通过政府和社会主体共建、标准的基础通用性功能与创新性功能共享、培育发展市场化第三方评估机构推动区域公用品牌标准的实施与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用品牌 标准秩序 合作与博弈 案例实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