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曹勤 丁佑铭 +1 位作者 汪斌 陈晓燕 《腹部外科》 2018年第5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因肝胆管结石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7...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因肝胆管结石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78例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ERAS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ERAS组按照加速康复理念进行围术期管理,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管理,对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及恢复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ERAS组病人术后1、2、3d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术后炎性程度较对照组轻,术后营养状态也较对照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恶心呕吐、胸腔积液、胆漏、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腹腔出血及出院后再入院发生情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RAS组病人术后肛门通气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RAS理念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围术期应用是安全可行的,ERAS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处理能降低病人术后应激反应,加速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肝切除术 肝胆管结石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70例及术后胆漏的防治 被引量:31
2
作者 汪磊 丁佑铭 +4 位作者 张爱民 汪斌 王萍 陈辰 陈晓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99-90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 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TCBDE)的经验及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2012年12月~2014年12月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LTCBDE:常规四孔法,解剖胆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 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TCBDE)的经验及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2012年12月~2014年12月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LTCBDE:常规四孔法,解剖胆囊三角( Calot三角),充分游离并结扎胆囊管,钳夹切断胆囊动脉,暂不切断胆囊管,牵引胆囊管,沿胆囊管纵轴切开胆囊管前壁0.5~0.8 cm,局部扩张胆囊管后置入胆道镜进行胆道探查,直至取净结石,最后在距胆总管3~5 mm处用可吸收线缝合结扎胆囊管,必要时在其远端生物夹夹闭,并在适当部位切断胆囊管,其他操作同LC。结果70例均成功完成LTCBDE,术中发现胆囊管残端缝合处胆漏1例,可吸收线缝合加固和生物夹夹闭处理后未再发生。手术时间60~155 min,(114.5±19.3)min;术中出血量10~80 ml,(23.7±12.5)ml。均放置腹腔引流管,66例术后5~9 d拔除,4例因术后发生胆漏,术后12~22 d拔除。术后住院时间7~24 d,(12.3±4.3)d;住院总费用(29143.1±2358.5)元。术后胆漏4例,其中2例保守治疗,保持腹腔管引流通畅;2例行ENBD,均痊愈出院。70例随访6~12个月,恢复良好,无结石复发,结石清除率达100%,无胆管炎、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LTCBDE手术难度大,对术者要求高,只有严格把握LTCBDE适应证,了解胆漏原因并积极进行防治,减少胆漏发生,降低胆漏风险,最大限度发挥LTCBDE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胆囊管 胆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40例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晓燕 丁佑铭 +4 位作者 王卫星 张爱民 王萍 汪斌 严际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1049-1050,共2页
关键词 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胆总管结石 纤维胆道镜 胆囊管 腹腔镜 治疗 胆总管切开取石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难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17
4
作者 汪斌 丁佑铭 +3 位作者 张爱民 王萍 王卫星 严际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0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讨困难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处理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08年12月完成的201例困难性LC手术资料,包括胆囊周围包囊粘连107例,胆囊三角区致密粘连、解剖困难75例,胆囊颈部结石38... 目的探讨困难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处理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08年12月完成的201例困难性LC手术资料,包括胆囊周围包囊粘连107例,胆囊三角区致密粘连、解剖困难75例,胆囊颈部结石38例,胆囊化脓坏疽11例,胆囊萎缩18例,上腹部手术史17例。结果193例完成腹腔镜手术,8例(4.0%)中转开腹,原因包括:3例胆囊三角区出血止血困难;2例胆囊与结肠、胃及十二指肠粘连致密无法分离显露胆囊,胆囊坏疽;2例胆囊管近汇合部后壁轻度撕裂伤致胆漏;1例胆囊三角区呈"冰冻"状难以解剖。无胆管损伤及术中大出血。术后并发症3例(1.5%),包括胆囊三角区出血1例,机械性肠梗阻二次手术1例,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1例,均治愈。全组无死亡。结论对困难性LC,应始终遵循"解剖紧贴胆囊,切前辨清关系,钝锐交替分离,顺逆结合切除"的原则,有上腹部手术史则用开放法建立气腹,分离腹腔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方法 困难胆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军辉 丁佑铭 +1 位作者 汪斌 方汉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切除(LH)与开腹肝切除(OH)在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近期疗效之间的差别。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78例,分为2组,其中LH组32例,OH组46例,分析比较2组术中、术后恢复以...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切除(LH)与开腹肝切除(OH)在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近期疗效之间的差别。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78例,分为2组,其中LH组32例,OH组46例,分析比较2组术中、术后恢复以及术后复发之间的差别。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2组比较,术中失血量,LH组显著低于OH组(t=0.057,P=0.040);手术时间,LH组高于OH组(t=3.101,P=0.003);术后并发症方面,电解质紊乱、胆漏、腹水,LH组显著低于OH组(t=3.001,3.241,4.255,P均<0.05);术后第1天肝功能水平(AST、ALT),LH组显著低于OH组(t=3.427、3.201,P=0.001、0.002);术后开始经口摄食的时间,LH组显著短于OH组(t=3.012,P=0.001);住院时间LH组显著低于OH组(t=2.157,P=0.003);肿瘤复发方面,LH组显著少于OH组(t=2.751,P=0.006)。结论对于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LH较OH,无论在手术切口、术中失血量、术后腹水发生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肿瘤的复发的发生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硬化 腹腔镜检查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肝囊肿开窗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费里扎多 丁佑铭 +4 位作者 王纯涛 刘颜良 汪斌 陈晓燕 张爱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1期999-1001,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开窗术治疗肝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6月~2006年6月71例肝囊肿开窗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腹开窗术34例(开腹组),腹腔镜开窗术37例(腹腔镜组),比较研究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开窗术治疗肝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6月~2006年6月71例肝囊肿开窗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腹开窗术34例(开腹组),腹腔镜开窗术37例(腹腔镜组),比较研究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45±15)min vs(75±15)min,t=-7.016,P=0.000]、术中出血量[(24±8)ml vs(50±12)ml,t=-10.823,P=0.000]和术后住院时间[(7.6±1.3)dvs(12.2±2.1)d,t=-11.196,P=0.000]均明显少于开腹组,但2组住院费用[(1.021±0.109)万元vs(1.018±0.113)万元]无显著性差异(t=0.114,P=0.910)。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2例(腹腔镜组32例,开腹组30例),随访率87.3%(62/71),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5个月,1例(开腹组)经B超检查证实为囊肿复发,复发率为1.6%(1/62),余61例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开窗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完全可以取代开腹开窗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囊肿 腹腔镜 开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丁佑铭 黎朝良 +1 位作者 高卉 汪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7年2月 ̄2009年6月经腹腔镜手术证实的72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前确诊33例(术前组),术中诊断39例(术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7年2月 ̄2009年6月经腹腔镜手术证实的72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前确诊33例(术前组),术中诊断39例(术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结合术中情况,确定为Ⅰ型41例,Ⅱ型27例,Ⅲ型3例,Ⅳ型1例。腹腔镜手术治疗66例,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41例,胆囊大部切除术25例。Ⅱ型患者中,16例一期缝合修复瘘口,10例用胆囊组织覆盖修复瘘口。中转开腹6例,其中Ⅰ、Ⅱ型各1例,Ⅲ型3例,Ⅳ型1例。在66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术后肺部感染者5例,泌尿系感染者3例,胆漏2例,均痊愈出院。术前组和术中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7%和20.0%(P<0.05)。术后随访6~20个月,无胆道狭窄和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Ⅰ、Ⅱ型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且术前明确诊断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腹腔镜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MIRIZZI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8
作者 沙米尔 丁佑铭 +4 位作者 汪斌 张爱民 陈辰 王萍 黄品谚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872-874,共3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primary suture,LBEPS)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 目的对比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primary suture,LBEPS)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两种于术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57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LTCBDE组(95例)和LBEPS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胆漏、胆道感染、切口感染)等临床指标。结果 LTCBDE组术后住院时间[(11.1±3.3)d vs(13.7±4.6)d]、住院总费用[(3.0±0.4)万元vs(3.2±0.3)万元]均低于LBE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13.6±21.0)min vs(110.4±18.5)min]、术后并发症(5例vs 8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TCBDE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可作为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一种优先选择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经胆囊管探查 一期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不同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林西青 王卫星 +5 位作者 陈辰 陈志丹 徐胜 陶绪雄 张勇 赵彦会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326-327,共2页
目的对腹腔镜不同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4年10月,2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A组),2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B组),22例行腹腔镜... 目的对腹腔镜不同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4年10月,2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A组),2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B组),2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C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少于B组(P<0.05),A组住院时间、术后用药时间均少于B组和C组(P<0.01,P<0.05)。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疗效肯定的微创手术,其保持了Oddi括约肌的完整性,缩短了住院时间和术后用药时间,降低了患者的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两种术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晓燕 丁佑铭 +4 位作者 王卫星 张爱民 王萍 汪斌 严际慎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8期520-521,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LTCBDE)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胆总管一期缝合术(LCPS)处理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3年2月至2006年1月64例经腹腔镜处理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TCBDE组40例,LCPS...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LTCBDE)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胆总管一期缝合术(LCPS)处理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3年2月至2006年1月64例经腹腔镜处理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TCBDE组40例,LCPS组24例。比较观察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第5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值和总胆红素(TBIL)值、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LTCBDE组较LCPS组术中失血量更少(P〈0.05),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更少(P〈0.05),两组术后第5天血清ALT和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6个月,均未发现残余结石。结论LTCBDE和LCPS治疗胆总管结石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两种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纤维胆道镜 胆囊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并发症的原因与处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胜 黄顺荣 +3 位作者 王卫星 陈辰 赵彦会 张勇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85-286,共2页
关键词 全胃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 并发症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手术技巧的探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汪斌 丁佑铭 +3 位作者 张爱民 王萍 王卫星 严际慎 《腹部外科》 2014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途径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总结2003年12月至2012年12月开展的897例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的手术经验,分析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步骤及要领。结果84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途径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总结2003年12月至2012年12月开展的897例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的手术经验,分析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步骤及要领。结果84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56例改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T管引流术。行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8.1±38.1)min,术后住院天数为(3.5±1.9)d,胆漏4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3~36个月),无胆道狭窄发生。结论切开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适度扩张切口加上熟练的胆道镜操作技术是完成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经胆囊管 胆道探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一期缝合胆总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爱民 熊良昆 余佳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12期949-951,共3页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胆道外科理念的更新,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在临床运用越来越广泛,其适应症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一期缝合术式可以分为3类,包括单纯一期缝合术、一期缝合联合内引流术、一期缝合联合外引流术,它们...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胆道外科理念的更新,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在临床运用越来越广泛,其适应症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一期缝合术式可以分为3类,包括单纯一期缝合术、一期缝合联合内引流术、一期缝合联合外引流术,它们各有其特点,临床上也不断有新的术式提出。我们就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研究的适应证、各种手术方式和特点及手术疗效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一期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佑铭 黎朝良 高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176-3178,318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4例,腹腔镜肝段或局部切除4例,其中2例合并胆囊结石同时切除胆囊。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75±13)min,失血...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4例,腹腔镜肝段或局部切除4例,其中2例合并胆囊结石同时切除胆囊。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75±13)min,失血量(265±23)mL,术后肺部感染1例,术后住院时间(8.25±0.8)d。术后无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0个月无复发。结论在严格控制手术指征、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操作的前提下,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血管瘤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max补片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不同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磊 雷长江 +2 位作者 王卫星 龙浩成 陈春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5期47-49,61,共4页
目的探究3Dmax补片在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不同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五医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50例腹股沟疝行TEP术患者,根据3Dmax补片固定方法不同分为钉合器固定组、Prolene缝线固定组、生物胶固定组,... 目的探究3Dmax补片在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不同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五医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50例腹股沟疝行TEP术患者,根据3Dmax补片固定方法不同分为钉合器固定组、Prolene缝线固定组、生物胶固定组,各50例,观察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生物胶固定组与Prolene缝线固组、钉合器固定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2±0.11)、(2.01±0.22)、(2.92±0.42)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5±7.2)、(24.5±8.6)、(34.2±12.2)mL,患者住院总费用分别(625.8±75.2)、(7125.2±98.2)、(8253.6±125.3)元,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分别为(1.1±0.5)、(1.8±0.9)、(2.5±1.1)分。与钉合器固定组比较,生物胶固定组及Prolene缝线固定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费用更低,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生物胶固定组较Prolene缝线固定组效果更好(均P〈0.05)。三组术后住院时间、拔除尿管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3Dmax补片钉合器固定、Prolene缝线固定与生物胶固定的对比研究中,生物胶固定模式为最优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max补片 腹股沟疝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确被膜解剖法在腔镜甲状腺全切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胡超华 丁佑铭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7期561-563,共3页
探讨精确被膜解剖法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5年5月为50例患者采用精确被膜解剖法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48例成功完成腔镜甲状腺手术,成功率96%,2例因为甲状腺癌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0~120 m ... 探讨精确被膜解剖法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5年5月为50例患者采用精确被膜解剖法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48例成功完成腔镜甲状腺手术,成功率96%,2例因为甲状腺癌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0~120 m im,平均80 m in。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示甲状腺腺瘤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48例腔镜甲状腺手术中,一侧全切36例,双侧全切12例。术后声音嘶哑2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8例,经治疗后均在6个月内恢复,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腔镜甲状腺手术具有切口小、美观、隐蔽、术后颈部舒适度好等优点,术中采用精确被膜解剖法,可以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术 腔镜 精确被膜解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脾蒂分离法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鑫 沈世强 +2 位作者 李明杰 屈碧辉 王笛乐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介绍该科应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rua,ITP)的经验,以及利用可吸收夹行腔镜下脾蒂处理的体会。方法20例ITP患者,通过解剖二级脾蒂的方法,用可吸收夹夹闭脾血管,完成腔镜脾切... 目的介绍该科应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rua,ITP)的经验,以及利用可吸收夹行腔镜下脾蒂处理的体会。方法20例ITP患者,通过解剖二级脾蒂的方法,用可吸收夹夹闭脾血管,完成腔镜脾切除手术。结果20例手术患者,无1例中转开腹,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其中16例患者用可吸收夹顺利完成腔镜脾切除,4例患者术中脾蒂改为Endo-GIA切割关闭。结论在具备丰富的腔镜手术经验的基础上,二级脾蒂分离法腔镜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前和手术中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以及做好相应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切除术 二级脾蒂 切割吻合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微创技术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策略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颖 余佳 王卫星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396-398,共3页
肝外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多发病。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成熟,微创技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目前,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使用使腹腔镜微创治疗的策略趋向多元化,但其临床选择和应用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对... 肝外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多发病。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成熟,微创技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目前,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使用使腹腔镜微创治疗的策略趋向多元化,但其临床选择和应用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对腹腔镜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总结微创技术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经验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肝外胆管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十二指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道探查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晓燕 沈世强 《腹部外科》 2018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道探查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道探查术的14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胆漏分为2组,胆漏组(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道探查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道探查术的14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胆漏分为2组,胆漏组(14例)和非胆漏组(132例),对围术期可能导致胆漏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14例(9.6%)病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胆漏,均经不同的治疗方式治愈。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间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三角严重粘连、术者经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35g/L、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三角严重粘连及术者经验相对不成熟均为病人术后胆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白蛋白<35g/L、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三角严重粘连及术者经验相对不成熟是胆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对病人进行营养评估,纠正不良营养状态,术后精细操作,可有效降低术后胆漏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漏 胆囊管汇入处微切开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风险管理在肝胆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黄玮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及措施。方法对肝胆外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肝胆外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有:病人身上导管多、补液量大而广泛使用静脉留置针、病情重且变化快而导致观察有一定难度及老年病人多等。... 目的探讨医院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及措施。方法对肝胆外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肝胆外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有:病人身上导管多、补液量大而广泛使用静脉留置针、病情重且变化快而导致观察有一定难度及老年病人多等。结论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增强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可有效降低风险系数,并在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投诉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成效显著,提高了肝胆外科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临床工作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