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4
1
作者 藏素红 王莉 +1 位作者 陈波 李依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52例病理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的维吾尔族病例用免疫组化检测EBV,并对其中的27例用原位杂交检测EBV编码的mRNA(Epstein-Barr virus encoded mRNA...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52例病理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的维吾尔族病例用免疫组化检测EBV,并对其中的27例用原位杂交检测EBV编码的mRNA(Epstein-Barr virus encoded mRNA,EBER)。结果EBV:52例HL中40例阳性(76.9%),其中结节硬化型23例,混合细胞型10例,富于淋巴细胞型5例,淋巴细胞减少型2例。EBV在≤14岁的儿童中阳性率为95%(19/20),在14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为65.5%(21/32)。EBER:22例阳性,阳性率为81.5%(22/27),其中结节硬化型10例,混合细胞型8例,富于淋巴细胞型4例,无淋巴细胞减少型。EBV在≤14岁的儿童中阳性率为88.9%(8/9),在14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为77.8%(14/18)。结论新疆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中有高水平EBV感染的现象,尤其是儿童;霍奇金淋巴瘤各亚型的EBV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EB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腺淋巴瘤48例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亚静 张勤 陈蓉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1043-1044,共2页
目的:探讨涎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48例涎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HE常规、免疫组化检查方法观察涎腺腺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本组涎腺腺淋巴瘤患者以男性多见(男∶女=4.33∶1),年龄55岁... 目的:探讨涎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48例涎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HE常规、免疫组化检查方法观察涎腺腺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本组涎腺腺淋巴瘤患者以男性多见(男∶女=4.33∶1),年龄55岁以上占60.41%,病程1年以上占66.67%。双侧颈部均可生长无疼痛性包块,左侧25例,右侧23例。包块圆形或不规则形,包膜完整,最大6.0cm×6.0cm×3.0cm,最小0.3cm×0.3cm×0.3cm。病理组织学检查见肿瘤由上皮性成分和淋巴间质构成。免疫表型:上皮成分CEA(+),CK(+),间质成分淋巴组织LCA(+),CD20(+),CD45RO(+),纤维组织Vimentin(+)。结论:涎腺腺淋巴瘤是一种异位性良性肿瘤,手术切除病理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腺淋巴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伟 杨昕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要点及相关病理特征。方法:对11例经膀胱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膀胱镜、MRI、CT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5例,尿路刺激症状6例,排尿困难4例,肾功...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要点及相关病理特征。方法:对11例经膀胱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膀胱镜、MRI、CT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5例,尿路刺激症状6例,排尿困难4例,肾功能减退2例;膀胱镜检查10例,表现为菜花样改变5例,水肿与滤泡样改变3例,粘膜粗糙2例。行IVU检查8例,其中6例诊断为膀胱占位,并经CT或MRI检查证实。11例中并发膀胱癌2例,1例多次复发,均经病理证实。结论:腺性膀胱炎病理组织学改变特征是粘膜固有层中存在Brunn′s巢和腺体。MRI、CT检查能发现病变,IVU能发现部分病变,MRI或CT检查发现膀胱占位合并膀胱壁较广泛增厚而无壁外侵犯时,应首先考虑本病。其易与膀胱癌混淆,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影像诊断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新疆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昕 王红英 +1 位作者 陈少泽 潘泽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412-1414,1420,共4页
目的探讨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相关性及对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55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和34例子宫颈正常组织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用RT-PCR方法检测7例... 目的探讨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相关性及对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55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和34例子宫颈正常组织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用RT-PCR方法检测7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和7例子宫颈正常组织MGMT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 55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有18例发生了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甲基化率为32.7%;34例子宫颈正常组织MGMT基因启动子未发生甲基化,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7例子宫颈鳞癌组织MGMT基因mRNA表达水平低于7例子宫颈正常组织。结论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发生相关。并能影响MGMT基因转录水平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MT基因 启动子甲基化 子宫颈鳞癌 新疆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年轻妇女子宫颈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葛崇华 彭玉华 +1 位作者 孙玉萍 李庭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趋势、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998~2002年(前5年组)及2003~2007年(后5年组)收治的维吾尔族年轻宫颈癌3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维吾尔族年轻宫颈癌占同期宫颈癌的比例由前...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趋势、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998~2002年(前5年组)及2003~2007年(后5年组)收治的维吾尔族年轻宫颈癌3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维吾尔族年轻宫颈癌占同期宫颈癌的比例由前5年组的12.9%下降到后5年组的10_3%,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触性阴道流血为首发症状。职业分布均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两组比较初婚年龄及人流次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后5年组的初婚年龄增加,5次以上人流次数明显减少。两组比较临床期别有统计学意义,后5年组多为较早期肿瘤,Ⅱ期占56.9%;而前5年组晚期患者多,Ⅱ期占18.1%%(P<0.05),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结论:维吾尔族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这与近几年新疆偏远地区广泛宣传子宫颈癌普查普治,提倡晚婚、少育,宣传性卫生教育密不可分,但同时应加强筛查人员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年轻妇女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不同民族子宫颈癌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81
6
作者 拉莱.苏祖克 彭玉华 +2 位作者 周康 房新志 王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569-571,共3页
目的:了解新疆不同民族子宫颈癌的患病特点及发病趋势,并初探其原因。方法:对1990~2001年共4505侧子宫颈癌存档资料逐年进行民族分布、收治比例、患病年龄及组织学类型分析。结果:子宫颈癌收治人数逐年上升,但维吾尔族与汉族的收... 目的:了解新疆不同民族子宫颈癌的患病特点及发病趋势,并初探其原因。方法:对1990~2001年共4505侧子宫颈癌存档资料逐年进行民族分布、收治比例、患病年龄及组织学类型分析。结果:子宫颈癌收治人数逐年上升,但维吾尔族与汉族的收治比例无明显改变(3.34:1)。维吾尔族患者平均患病年龄为45.04岁,汉族患者为50.8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维吾尔族年平均患病年龄有上升趋势(P〈0.01),与汉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子宫颈癌组织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民族内部鳞癌、腺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子宫颈癌患者收治比例较其他民族高,患病年龄较其他民族年轻,且鳞癌比例明显高于其它民族。维吾尔族年平均患病年龄有上升趋势,未发现各民族腺癌比例增高及年轻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子宫颈癌 新疆 发病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乏脂肪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伟 楼俭茹 +2 位作者 栾丽 杨昕 陈嘉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483-1486,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乏脂肪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HAML)的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肝脏不典型占位病变的认识。方法选择5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mHAML,均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薄层轴位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CT表现。结果 ... 目的探讨肝脏乏脂肪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HAML)的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肝脏不典型占位病变的认识。方法选择5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mHAML,均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薄层轴位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CT表现。结果 5例均为肝内单发病灶,边界清晰,CT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未测得脂肪密度。5例CT增强动脉期均呈全瘤欠均匀明显强化,其中3例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改变;2例门脉期强化密度迅速减低,呈"速升速降"表现。5例病灶动脉期薄层及MIP重组图像显示中央均可见迂曲粗大点、条状血管影,其中1例病灶周边见动脉期提早显示引流肝静脉影。病理组织学示5例病灶内主要含血管和平滑肌成分,脂肪含量极少(<10%)。结论 mHAML CT动态增强扫描强化特征与其他富血供病变类似,导致鉴别诊断困难。多排螺旋CT(MDCT)薄层及MIP重组技术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无肝炎病史、肝硬化背景,AFP正常,肝内病灶无包膜,动脉期其中央出现迂曲粗大点、条状血管影伴或不伴病灶周边引流肝静脉早期显影者,提示mHAML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和基底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5
8
作者 藏素红 张静 +3 位作者 石怀银 吴彦 罗丹 张亚静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434-1436,1441,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和基底细胞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提高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和1例前列腺基底细胞癌病例特征,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做基底细胞特异性标记高分子角蛋白抗体(34β... 目的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和基底细胞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提高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和1例前列腺基底细胞癌病例特征,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做基底细胞特异性标记高分子角蛋白抗体(34βΕ12)、P63蛋白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基底细胞增生镜下表现为基底细胞密度增加,层次增多,可环绕腺腔增生多层,或在腺泡一侧呈小灶状、片状增生,增生也可呈实性巢或筛状结构,几种形态常混合存在。增生的基底细胞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像,核仁不易见。基底细胞癌镜下呈不规则实性团片状,在纤维结缔组织中呈浸润性生长,细胞核染色深,细胞核浆比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易见。结论基底细胞增生镜下形态多样,与基底细胞癌鉴别主要依赖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可以辅助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基底细胞癌 增生 组织形态学 P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L1蛋白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静 张亚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199-3201,共3页
目的:探讨HPV L1蛋白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和非同位素标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在免疫水平和核酸水平上检测73例SIL患者中HPV L1蛋白的表达情况,取40例液基细胞学中宫颈无上皮内病变... 目的:探讨HPV L1蛋白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和非同位素标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在免疫水平和核酸水平上检测73例SIL患者中HPV L1蛋白的表达情况,取40例液基细胞学中宫颈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作对照。结果:HPV L1蛋白在NILM中的阳性率是10.0%(4/40),在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中的阳性率是54.2%(26/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 L1蛋白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的阳性率是16.0%(4/25),与LSI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 L1蛋白在不大于45岁SIL患者的阳性率是44.0%(22/50),在45岁以上SIL患者的阳性率是34.8%(8/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IL的发生、发展可能和HPV L1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2)HPV L1蛋白可作为预测SIL发展的指标,协助临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HPV L1蛋白 液基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7、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静 藏永红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413-1415,共3页
目的:探讨p27、PCNA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乳腺癌中p27、PCNA的表达情况,并与29例乳腺良性病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腺良性病变p27、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9.3%(23/29)、27.6%(8/29)。乳腺癌p27... 目的:探讨p27、PCNA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乳腺癌中p27、PCNA的表达情况,并与29例乳腺良性病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腺良性病变p27、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9.3%(23/29)、27.6%(8/29)。乳腺癌p27、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42%(20/48)、77.1%(37/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p27的表达与族别、年龄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1);PCNA的表达与族别、年龄、组织学分级均无关(P>0.05)。乳腺癌p27、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p27、PCNA表达异常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两者具有相互作用。p27、PCNA可用于良、恶性乳腺疾病的鉴别,对乳腺良性病变的恶性转化有一定的预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27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静 杨昕 王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住的25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住的25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252例PTMC患者中男女性别比1∶3.9,平均年龄(42.5±2.5)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侵犯包膜、病灶存在砂粒体均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发病年龄、性别、有无桥本甲状腺炎、病灶中心纤维化、以乳头结构为主均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mm、侵犯包膜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直径>5 mm、有包膜侵犯的PTMC患者较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建议冷冻诊断术中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侵袭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静 冯晓云 林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836-839,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侵袭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6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20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癌侵袭转移的危险因素;免疫组化结果分析预...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侵袭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6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20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癌侵袭转移的危险因素;免疫组化结果分析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不同年龄、性别、浸润深度、肿瘤直径、不同分化程度中胃癌的侵袭转移与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为胃癌侵袭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illin、Ki-67、CDX-2在有侵袭转移和无侵袭转移的胃癌中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备浸润深度超过黏膜下层、肿瘤分化差的胃癌患者易发生胃癌的侵袭转移,预后不良。免疫组化结果可协助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侵袭转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腺样囊性癌6例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倩 罗丹 +2 位作者 丁兀兀 吴宁 孟红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6期487-490,共4页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对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6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47~60岁,平均52.8...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对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6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47~60岁,平均52.8岁。大体上,肿瘤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镜下可见筛状、小管-小梁状及实体结构模式。肿瘤由腺上皮、肌上皮及基底样细胞构成。腺上皮细胞表达CK7、CK5/6和CD117;肌上皮细胞表达SMA、Calponin和P63,基底样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K5/6、P63和CD117。肿瘤细胞不表达ER、PR和Her-2。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形态学异质性的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点,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病理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Ki-67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亚静 拉莱.苏祖克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鳞癌中抑制基因蛋白(p16)、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颈鳞癌14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7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23例中p16、Ki-67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1)...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鳞癌中抑制基因蛋白(p16)、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颈鳞癌14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7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23例中p16、Ki-67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1)p16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和子宫颈鳞癌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子宫颈正常组(P<0.01)。Ki-67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鳞癌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子宫颈正常组(P<0.01)。(2)从正常子宫颈组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子宫颈鳞癌,Ki-67的表达强度逐步增强,两者呈正相关(P<0.01)。(3)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鳞癌中,p16、Ki-67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16、Ki-67参与了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鳞癌的发生。p16、Ki-67联合检测作为诊断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鳞癌的指标,可提高子宫颈鳞癌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 KI-67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shv-mir-k12-1-5p相关基因在卡波西肉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静 吴秀娟 普雄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探索kshv-mir-k12-1-5p相关基因在卡波西肉瘤(KS)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通过在线miRNA靶基因软件Mirbase、Miranda和Targetscan寻找kshv-mir-k12-1-5p的靶基因。通过GO和KEGG分析靶基因的信号通路及通路上的关键基因。使用免疫组... 目的探索kshv-mir-k12-1-5p相关基因在卡波西肉瘤(KS)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通过在线miRNA靶基因软件Mirbase、Miranda和Targetscan寻找kshv-mir-k12-1-5p的靶基因。通过GO和KEGG分析靶基因的信号通路及通路上的关键基因。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靶基因、关键基因(kshv-mir-k12-1-5p相关基因)在卡波西肉瘤组织的表达。结果 kshvmir-k12-1-5p的靶基因为CDKN1A,CDKN1A信号通路为Cell cycle通路,通路下游关键基因为Cyclin D1、Cyclin E。CDKN1A、Cyclin D1、Cyclin E在肿瘤组织与瘤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KN1A在卡波西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瘤旁组织(P<0.05),Cyclin D1、Cyclin E在卡波西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瘤旁组织(P<0.05);在KS中Cyclin D1与年龄相关(P<0.05),Cyclin E与民族相关(P<0.05);在KS中CDKN1A与Cyclin D1、Cyclin E均呈负相关(P<0.05)。Cyclin D1与Cyclin E呈正相关(P<0.05)。结论 kshv-mir-k12-1-5p的相关基因:CDKN1A、Cyclin D1、Cyclin E表达异常在KS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肉瘤 kshv-mir-k12-1-5p CDKN1A CYCLIND1 CYCL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上皮细胞癌变中树突状细胞分布、TNF-α、c-my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玉华 拉莱.苏祖克 +1 位作者 陈文彬 古丽娜.库尔班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正常对照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及子宫颈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的形态分布改变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myc表达的意义,以及它们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颈上皮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正常对照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及子宫颈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的形态分布改变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myc表达的意义,以及它们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颈上皮正常对照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各15例及40例子宫颈癌组中DC的形态分布特征及TNF-αc、-myc的表达。结果: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组及子宫颈癌组中DC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组中DC呈树枝状,有较多分支,子宫颈癌组中DC散在分布,位于癌巢中的DC多呈椭圆形或圆形,而位于间质中的DC呈树枝状,有较多分支;TNF-αc、-myc的表达在子宫颈癌组、非典型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宫颈癌中DC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肿瘤直径有关(P<0.05);TNF-α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及肿瘤直径有关,而c-myc的表达仅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DC、TNF-α、c-myc在子宫颈上皮癌变过程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肿瘤临床病理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树突状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影响因素及相关诊断标记物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静 杨昕 王薇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11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26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及152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26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及152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与PTMC相关的影响因素,评估免疫组化标记物细胞角蛋白19(CK19)、间皮细胞(MC)、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对PTMC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MC与年龄、性别、桥本甲状腺炎有关(P<0.01);与TSH水平、动脉中膜钙化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女性、桥本甲状腺炎是PTM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免疫组化标记物(CK19、MC、CD56)在PTMC和甲状腺良性疾病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19、MC诊断PTMC的敏感度分别是90.3%、86.2%;特异度分别是92.2%、94.1%。CD56诊断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敏感度是98.0%,特异度是95.5%。结论 PTMC的影响因素有年龄≤45岁、女性、桥本甲状腺炎,CK19、MC、CD56免疫组化标记物有助于PTMC准确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危险因素 CK19 MC CD5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液基细胞学中人乳头瘤病毒L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静 藏素红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930-932,937,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L1蛋白(HPVL1蛋白)在193例宫颈液基细胞学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核酸水平和免疫水平双重检测193例宫颈液基细胞学中HPVL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PVL1蛋白在宫颈未见上皮内病变/恶性细胞(NILM)中阳性表达率为3.33...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L1蛋白(HPVL1蛋白)在193例宫颈液基细胞学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核酸水平和免疫水平双重检测193例宫颈液基细胞学中HPVL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PVL1蛋白在宫颈未见上皮内病变/恶性细胞(NILM)中阳性表达率为3.33%(4/120),在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中阳性表达率为52.08%(2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阳性表达率为16%(4/25),与在LSIL中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L1蛋白在≤45岁和>45岁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07%和1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L1蛋白表达异常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HPVL1蛋白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能更早地发现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L1蛋白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液基细胞学 HPVL1蛋白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鳞癌中KGF、p16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亚静 拉莱.苏祖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7-728,共2页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shv-mir-k12-1-5p靶向调控CDKN1A影响卡波西肉瘤的细胞周期
20
作者 张静 彭靖淇 +1 位作者 吴秀娟 普雄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23-1927,共5页
目的研究kshv-mirT12VTp通过靶向调控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 A(CDKN1A)影响卡波西肉瘤(KS)的细胞周期&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kshwmu-kl2NVp是否有CDKNlA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kshv-mir-k12-1-5p是否靶向结合CDKN... 目的研究kshv-mirT12VTp通过靶向调控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 A(CDKN1A)影响卡波西肉瘤(KS)的细胞周期&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kshwmu-kl2NVp是否有CDKNlA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kshv-mir-k12-1-5p是否靶向结合CDKNlA;将kshv-mir-k12-1 Vp模拟物(mimic//抑制物(inhibitor)分别转染到卡波西肉瘤细胞株(SLK)中,Western blot和qRTTCR方法检测kshv-mir-k12-1-5p对CDKNlA的调控作用;PI法检测kshe-mU-k12-1-5p对KS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MiOee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显示:kshwmiRkl2VTp与CDKNlA的3,非翻译区(3PTR)有结合位点;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分析证实kshe-mi e-k12-1-5p的作用合位点(P<0.01);Western blot和qRTTCR结果显示: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kshwmiRkl2NTp可显著降低CDKNlA的表达水平(P<0.01);PI实验结果显示:与其余各组比较,k/wmio kl2NTp mimics组PI值(51.43土0.75%)最高(P<0.01),能加速KS细胞周期进程;与其余各组比较,kshwmiRkl2N-5p inhibitor组PI值(3274±1.28)%最低#P<0.01),能减慢KS细胞周期进程&结论CDKNlA是kWiwmiRkl2NTp的靶基因,kshe-mi e-k12-1-5p通过靶CDKN1A的表达影响卡波西肉瘤的细胞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肉瘤相关病毒编码的微小核糖核酸T12N 5p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 卡波西肉瘤 细胞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