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注射量与分布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金涛 赵咏梅 +4 位作者 李山泉 邢海峰 赵新建 赵迎忠 刘维钢 《农垦医学》 200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明确低量的骨水泥灌注对于椎体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骨水泥的偏侧分布是否增加了椎体向未强化侧塌陷的风险。方法:自4具老年尸体取得胸腰段脊柱标本(T_8~L_3)。将标本游离成单个椎体,用材料试验机前屈加载,制成椎体压缩骨折模... 目的:明确低量的骨水泥灌注对于椎体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骨水泥的偏侧分布是否增加了椎体向未强化侧塌陷的风险。方法:自4具老年尸体取得胸腰段脊柱标本(T_8~L_3)。将标本游离成单个椎体,用材料试验机前屈加载,制成椎体压缩骨折模型。经2ml或4ml骨水泥中位或偏侧注射强化后,对椎体再度压缩获得强度与刚度数据。初始、压缩后和再度压缩后椎体的前后左右高度均被测得。结果:注入骨水泥后椎体强度均得到了恢复,而注射4ml骨水泥后的强度明显高于初始水平。刚度均未能得到相应的恢复,但4ml组刚度恢复的程度明显高于2ml组。椎体的高度在强化后与最终压缩后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量的骨水泥灌注可以恢复椎体的强度,不能恢复椎体的刚度。骨水泥的偏侧分布未增加椎体向偏侧塌陷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椎体压缩骨折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预测心脏体积方法准确性和精确度的评价
2
作者 白德波 孙绪荣 +3 位作者 陈嘉麟 杨家政 许有录 杨家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864-866,共3页
为探讨以胸廓径线、体表面积、胸围、胸部身体的厚度预测心脏体积方法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用X线平片进行心脏径线的测量 ,用逐步回归法得出以胸廓径线、体表面积、胸围、胸部身体的厚度预测个体心脏体积的回归方程 ,并比较它们的准确性... 为探讨以胸廓径线、体表面积、胸围、胸部身体的厚度预测心脏体积方法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用X线平片进行心脏径线的测量 ,用逐步回归法得出以胸廓径线、体表面积、胸围、胸部身体的厚度预测个体心脏体积的回归方程 ,并比较它们的准确性和精确度。结果表明 :四种方法都可以用来预测个体心脏体积 ,但后两种方法精确度较前两种方法高。认为利用胸围、胸部身体的厚度预测心脏体积的方法较为简便、经济、又不失其可靠性和精确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体积描记术 放射测量术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鲁书琴 田素良 马俊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1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子化X线摄影技术图像质量控制,提高DR的操作技能和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选择DR控制台中各部位的摄影程序,灵活应用自动曝光控制系统(AEC)和手动曝光模式,对预摄的多种部位曝光摄影。结果:使DR图像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提高... 目的:探讨数子化X线摄影技术图像质量控制,提高DR的操作技能和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选择DR控制台中各部位的摄影程序,灵活应用自动曝光控制系统(AEC)和手动曝光模式,对预摄的多种部位曝光摄影。结果:使DR图像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DR操作技能和诊断准确性。结论:根据被摄部位的方位、肢体的大小、厚度和密度,灵活选择电离室开/闭与手动曝光模式的结合,是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子化X线摄影 DR图像 曝光模式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方法及应用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田素良 王新风 +1 位作者 张力 马俊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方法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自第11胸椎上缘(肾上极)至耻骨联合下缘,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推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95ml;扫描时机可在开始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方法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自第11胸椎上缘(肾上极)至耻骨联合下缘,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推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95ml;扫描时机可在开始注射造影剂时计时:皮质期25秒,实质期65秒、排泄期延迟8(480秒)分钟,30分钟扫描。将扫描所获得的容积扫描数据由5mm层厚重建至0.8mm,重建间隔0.4,并将重建后的数据传输至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利用三维图像结合轴位图像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分析泌尿系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结果:MSCTU检查正常6例;显示双肾旋转不良,肾及输尿管结石,双侧肾盂旁囊肿,双肾盂输尿管积水,子宫脱入阴道,肾动脉狭窄伴肾萎缩,;,输尿管阴道瘘,膀胱癌等病变20例。结论: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技术(MSCTU),利用MPR,VR和MIP等成像方法,是目前诊断泌尿系疾病的一种首选,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尿路成像 三维重组 多平面重组 最大密度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扩张心肌病X线平片分型诊断与超声分型诊断对照研究
5
作者 吉力斯汗 金克思 玛依古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85-286,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 扩张型心肌病 X线平片 诊断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胃苹果结石1例报告
6
作者 左庆云 李俊秋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2年第5期211-211,共1页
关键词 巨大胃苹果结石 胃室 诊断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薄层扫描技术在颅脑小病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发展
7
作者 张力 王忠全 +1 位作者 鲁淑琴 田素良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1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运用CT薄层扫描技术,提高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材料与方法:对于怀疑脑内有小的出血灶或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时,应密切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在怀疑的CT层面用5mm层厚扫描,即在被怀疑的层面为中心层面上下连扫3层,这样一些小... 目的:运用CT薄层扫描技术,提高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材料与方法:对于怀疑脑内有小的出血灶或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时,应密切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在怀疑的CT层面用5mm层厚扫描,即在被怀疑的层面为中心层面上下连扫3层,这样一些小的出血病灶或腔隙性梗死灶方能被显示出来,才能做出明确的CT诊断。结果:小的出血病灶或腔隙性梗死灶均能被显示出来,做出了明确的CT诊断,减少了对疾病的漏诊或误诊。结论:运用CT厚层和薄层扫描技术的结合,有效地提高了CT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有效地配合了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薄层扫描 腔隙性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