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就业对应性现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孙琳 杨延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5-59,共5页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总的原则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满足社会需求,从职业和工作岗位出发进行专业设置,专业设置及其对口就业率是衡量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现状与社会需求及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间...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总的原则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满足社会需求,从职业和工作岗位出发进行专业设置,专业设置及其对口就业率是衡量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现状与社会需求及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集中在:中职学校专业结构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培养的人才数量与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新兴专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不相适应。对此,需要认真研究中职学校专业设置问题,提高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社会需求吻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专业设置现状 就业对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再认识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琳 《职教论坛》 2008年第11期6-9,共4页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研究属于理论范畴。在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作为现实问题加以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需求和社会价值,它是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和前提条件。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学制制订的基本依据,但不是惟一的依...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研究属于理论范畴。在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作为现实问题加以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需求和社会价值,它是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和前提条件。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学制制订的基本依据,但不是惟一的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主要是由社会要素、教育要素、职业教育要素共同组成的一个综合表述,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形态、教育形态、社会发展诸方面对所培养人的综合要求。当前研究中职培养目标。要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提出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思维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创新——从《纲要》看未来十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琳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2年第2期14-17,共4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的孙琳研究员认为,这两个文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的孙琳研究员认为,这两个文件提出了未来10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点,是以公益性、普惠性为导向,形成面向人人、面向社会、惠及全民的公平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产业的功能与作用;创新的着力点,是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最终完善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发展 创新行动计划 教育改革 《纲要》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思维 发展规划纲要 体制机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中国特色的建构
4
作者 赵志群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培训模式 中国特色 建构 职业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职学校开展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3
5
作者 孙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共6页
中职学校开展继续教育符合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是中职学校扩大教育功能的发展趋势。目前中职学校承担了大量的各种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方面作用明显,但开展企业继续教育,... 中职学校开展继续教育符合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是中职学校扩大教育功能的发展趋势。目前中职学校承担了大量的各种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方面作用明显,但开展企业继续教育,参与企业职工培训的能力有限。因此,城市中职学校要逐步向公共职业培训机构扩展,农村中职学校要承担起农民继续教育,构建起各级各类教育结合的继续教育网络,使中职学校开展的继续教育成为中职教育发展的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继续教育 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方管理结构的起源、特征与功能 被引量:7
6
作者 荣艳红 刘义国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127,共8页
企业方管理结构是德国双元职业教育制度的核心,双元职业教育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企业方管理结构功能的发挥。双元制企业方管理结构是由联邦管理机构、商会和企业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众多管理机构组成的。企业方管理结构是德国... 企业方管理结构是德国双元职业教育制度的核心,双元职业教育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企业方管理结构功能的发挥。双元制企业方管理结构是由联邦管理机构、商会和企业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众多管理机构组成的。企业方管理结构是德国古老的行会学徒制度与国家力量结合的产物,其中,1897年《手工业法》确保了行会力量对学徒制度的继续管理,1969年《职业培训法案》则为该制度增添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内容。企业方管理结构具有国家力量宏观引导和规范、行业实施自主管理、大小事务共同协商的特征;企业方管理结构在激励企业开展学徒培训、规范企业培训行为和确保企业培训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企业方管理结构 起源 特征 功能
原文传递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43
7
作者 孙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2-66,共5页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在市场经济推动下,职业教育领域进行的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体制创新。校校联合、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集团的基本构成形式,跨区域、跨行业、多元化、自愿结成、组织灵活、各取所需是其特色。职业教育集团的健康...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在市场经济推动下,职业教育领域进行的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体制创新。校校联合、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集团的基本构成形式,跨区域、跨行业、多元化、自愿结成、组织灵活、各取所需是其特色。职业教育集团的健康运行必须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应坚持从实际出发、特色办学的原则,按照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和要求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集团化办学 产教结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