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创业背景下植物学课程的改革——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国良 李鸿磊 +3 位作者 唐静 魏嘉鸿 陈存 任迎虹 《科技资讯》 2021年第5期120-122,共3页
为达到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该文从植物学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植物学实验课程改革设想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课程改革中,调整教学目标,将创新创业项目融入植物学课程教学目标当中,... 为达到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该文从植物学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植物学实验课程改革设想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课程改革中,调整教学目标,将创新创业项目融入植物学课程教学目标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帮助其提高创新创业意识,从而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植物学 课程改革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刚 李万洪 +2 位作者 康力文 赵蔚 王跃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240,共8页
为深入了解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促进保护区有效管理,于2017年7、8月,2018年5、6月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56种。其中,两栖动物2目9科15属24种,爬行动物2目11科25属32种。与2012年... 为深入了解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促进保护区有效管理,于2017年7、8月,2018年5、6月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56种。其中,两栖动物2目9科15属24种,爬行动物2目11科25属32种。与2012年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结果相比,新增两栖动物5种、爬行动物6种。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以东洋界物种为主(43种),兼有少量广布种(13种),无古北界物种;我国特有种29种,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受胁等级的16种。结合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濒危情况和保护现状,应加强科普教育力度与执法力度、进一步推进社区共管的保护模式以及加强科学监测与研究,保护该区域两栖爬行动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部不同生境苜蓿根际土壤真菌分布特征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嫚 邓錡璋 +7 位作者 景玉婷 伍勇 张城铭 夏珊 翟亚萍 杨盼 刘红玲 庄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7-1198,共12页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根际微生物群落是土壤中养分和有机物质成功循环和转化的动力,对作物的生长、健康和营养状况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探究天山北部不同生境苜蓿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以及形成差异的驱动因子。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山...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根际微生物群落是土壤中养分和有机物质成功循环和转化的动力,对作物的生长、健康和营养状况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探究天山北部不同生境苜蓿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以及形成差异的驱动因子。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山北部山地和平原2个生境的苜蓿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真菌多样性、结构、功能以及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山地苜蓿根际土中土壤氮、钾、有机质和酶活性均显著大于平原苜蓿根际土,而电导率和pH显著小于平原苜蓿根际土。(2)山地和平原的真菌群落存在显著差异,平原苜蓿根际土壤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Chao1和ACE指数均显著大于山地苜蓿根际土壤,并且OTUs、Chao1、ACE和香农指数(Shannon指数)均表现为根际土壤显著大于非根际土壤。(3)该区域的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菌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芽枝菌门(Blastocladiomycota),并且在不同生境存在显著差异。(4)基于FUNGuild真菌功能预测,山地中植物的致病真菌显著高于平原而外生菌根显著低于平原地区。(5)通过冗余分析(RDA)和Mantel检验发现土壤pH、全氮、全钾和速效钾是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微生态 功能预测 高通量测序 真菌多样性 天山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阴条件下两种短命植物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适应性差异
4
作者 付慧蓉 李嫚 +5 位作者 景玉婷 赵恒明 伍勇 张城铭 刘红玲 庄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51,共11页
为探明短命植物的光合适应性,本研究以卷果涩芥(Malcolmia scorpioides)和硬萼软紫草(Arnebia decumbens)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遮阴率为75%的4个时间梯度(0、1、7、14 d)下两种短命植物叶绿素荧光日变化及遮阴14 d后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的... 为探明短命植物的光合适应性,本研究以卷果涩芥(Malcolmia scorpioides)和硬萼软紫草(Arnebia decumbens)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遮阴率为75%的4个时间梯度(0、1、7、14 d)下两种短命植物叶绿素荧光日变化及遮阴14 d后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 0 d时,两种短命植物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合效率Y (Ⅰ)和Y (Ⅱ)在午间(14:00)明显降低(P <0.05),存在午间光抑。2)遮阴1和7 d,两种短命植物光合效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14:00时上升至峰值,并伴随环式电子传递流量子产量[Y (CEF)]上升,光抑制被改善;14 d时,卷果涩芥PSⅠ受体端限制引起的量子产量[Y (NA)]和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 (NO)]升高,光系统受损,光合活性下降。3)与未遮阴环境相比,遮阴环境的午间14:00卷果涩芥光合活性下降95.3%,光损伤程度增加95.0%,硬萼软紫草光合活性上升4.0%,热耗散效率下降18.6%。4)遮阴14 d后,两种短命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均下降,且卷果涩芥的下降率高于硬萼软紫草。综上,硬萼软紫草较卷果涩芥耐阴,14 d内的遮阴均可提高硬萼软紫草的光保护能力,改善光抑制,而卷果涩芥的改善效果仅限7 d内,超过7 d时光合利用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抑制 光损伤 光保护 光合效率 日变化 卷果涩芥 硬萼软紫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兰花精油的提取及其成分分析
5
作者 陆楚桥 伍勇 +2 位作者 刘靖楸 毛宁 陈存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以建兰、企黑、白墨、金咀4种兰花为原料,使用超声波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兰花精油,并通过GC-MS分析其成分。结果表明:在4种兰花精油中,企黑精油含化合物最多,为48种;在4种兰花精油中均含有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甲酯、5-羟甲基糠醛和α... 以建兰、企黑、白墨、金咀4种兰花为原料,使用超声波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兰花精油,并通过GC-MS分析其成分。结果表明:在4种兰花精油中,企黑精油含化合物最多,为48种;在4种兰花精油中均含有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甲酯、5-羟甲基糠醛和α-亚麻酸5种组成成分,且含量均在1%以上;4种兰花精油均含有环氧芳樟醇、α-红没药醇和α-金合欢烯3种香气成分,其中企黑精油中的香气成分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精油 化合物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应激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祁伟亮 孙万仓 马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81,193,共14页
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使植物进化出复杂而又巧妙的机制来感知外部信号,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在这种信号整合和决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类物质是活性氧(ROS)。细胞内、外产生的ROS与Ca2+和电信号相互偶联组成的ROS波,向“... 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使植物进化出复杂而又巧妙的机制来感知外部信号,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在这种信号整合和决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类物质是活性氧(ROS)。细胞内、外产生的ROS与Ca2+和电信号相互偶联组成的ROS波,向“友邻细胞”或远端细胞进行快速信号转导,进而伴随着多种信号组分共同完成应激响应表达。而ROS的产生与清除平衡关系决定了ROS在植物生长发育、器官发生和抗逆方面的作用。系统结并讨论了ROS的产生来源、信号传导机制、响应表达及ROS引起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深入了解ROS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研究触发信号转导通路,使植物积极、高效地应对各种内在或外源的刺激信号,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或适应胁迫环境,提供新的观点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动态信号 生长发育 应激响应机理 细胞程序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介导的甘蓝型油菜细胞分裂及信号传递机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祁伟亮 马骊 +5 位作者 王萍 王飞 孙柏林 王万鹏 武军艳 孙万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0-478,共9页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抗寒机制中活性氧(ROS)的作用机理,探索ROS在甘蓝型冬油菜16NTS309中的产生、分布和信号传递。以16NTS309为材料,结合NBT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切片技术,进行O_(2)^(-)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具有较强细胞分裂...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抗寒机制中活性氧(ROS)的作用机理,探索ROS在甘蓝型冬油菜16NTS309中的产生、分布和信号传递。以16NTS309为材料,结合NBT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切片技术,进行O_(2)^(-)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具有较强细胞分裂能力的根尖分生组织、茎尖分生组织、叶原基、叶边缘和愈伤组织细胞中可检测到O_(2)^(-)信号。冷胁迫后,根、叶柄、叶的O_(2)^(-)信号分布存在差异,但维管束组织都能检测到ROS信号;叶肉细胞中O_(2)^(-)不均匀地分布在淀粉粒上;根和愈伤组织O_(2)^(-)的产生部位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膜和细胞壁区域;同时,O_(2)^(-)存在向周围细胞扩散的迹象。因此,研究认为甘蓝型油菜的O_(2)^(-)积极参与细胞分裂调控,维管束组织系统可以完成氧化还原反应信使的合成、信号放大和系统转运;冷胁迫后,ROS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之间的远距离传递,可实现甘蓝型油菜的冷胁迫机制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活性氧 细胞分裂 维管束组织 信号传导 组织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桑树活性氧信号传导及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祁伟亮 任迎虹 +4 位作者 杨财容 乔岩 曾睿 黄仁维 乔义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60,共11页
对干旱胁迫处理后的桑树幼苗(‘湖桑32’和‘德果1号’)进行ROS信号组织定位和叶的转录组测序,旨在从细胞和分子角度探究干旱胁迫后ROS信号在桑树组织细胞中的分布规律及与之相关的代谢通路和基因调控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 对干旱胁迫处理后的桑树幼苗(‘湖桑32’和‘德果1号’)进行ROS信号组织定位和叶的转录组测序,旨在从细胞和分子角度探究干旱胁迫后ROS信号在桑树组织细胞中的分布规律及与之相关的代谢通路和基因调控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桑叶组织细胞中会产生少量的O^(—·)_(2),而干旱胁迫处理后桑叶组织细胞中ROS积累增多,推测ROS作为一种动态信号分子,会向毗邻细胞或远端细胞进行信号转导,进而与多种信号组分共同完成系统响应表达以调控桑树的生长发育及抗逆性。转录组数据表明:重度干旱胁迫处理后‘湖桑32’有5677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多于‘德果1号’(5575),且差异显著基因(DEGs)主要富集在半乳糖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碳代谢等通路中,推测‘湖桑32’的抗旱性与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有关。同时,挑选11个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其中11个DEGs的表达趋势与对应的RNA-Seq数据一致。研究也发现调控MKK 4/5和WRKY22表达的相关基因LOC 21384958和LOC21396104,在弱抗旱桑‘德果1号’中分别上调表达0.72(P<0.05)和2.16(P<0.05),而相同的基因在强抗旱桑‘湖桑32’中未显著表达,推测‘德果1号’叶片枯黄或死亡的原因可能与ROS信号参与MKK4/5、MPK3/6和WRKY22级联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干旱胁迫 活性氧 信号传导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大蒜提取物对层出镰孢菌的抑菌作用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存 潘志佳 +3 位作者 邓艳 曾其国 刘应平 任迎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2-47,共6页
大蒜(Allium sativum)是一种有着独特气味、含有抗菌活性的葱属植物。该研究比较了4种不同大蒜(太仓白皮、二水早、红七星和独蒜)的抗菌活性,抗菌活性最强的是“红七星”,其次是“二水早”。利用GC-MS对大蒜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 大蒜(Allium sativum)是一种有着独特气味、含有抗菌活性的葱属植物。该研究比较了4种不同大蒜(太仓白皮、二水早、红七星和独蒜)的抗菌活性,抗菌活性最强的是“红七星”,其次是“二水早”。利用GC-MS对大蒜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二水早”和“红七星”中含有大量的5-羟甲基糠醛。此外,“二水早”和“红七星”中的硫化物含量和抑菌活性也高于其他两种大蒜。根据电解质和蛋白质的泄漏量、AKP活性和透射电镜观察的结果,“红七星”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机制可能对其膜的完整性起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提取物 层出镰孢菌 相对电导率 总蛋白浓度 碱性磷酸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艳平 谢婉莹 +8 位作者 陈佳 余佳丽 罗亮 李希静 张娜 冯媛媛 刘松青 李佩华 詹家绥 《中国马铃薯》 2023年第2期158-166,共9页
由致病疫霉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主要侵染马铃薯的块茎和茎叶。多年来,中国多个地区都遭受了严重的晚疫病害,极大影响了中国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为此,寻求行之有效的晚疫病防治措施至关重要。目前,马铃薯晚疫病... 由致病疫霉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主要侵染马铃薯的块茎和茎叶。多年来,中国多个地区都遭受了严重的晚疫病害,极大影响了中国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为此,寻求行之有效的晚疫病防治措施至关重要。目前,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控,但是各项防控措施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这些防控措施的优缺点及最近发展进行综述分析认为,化学防治成效快,但成本高、污染环境,不科学施用容易导致药剂失效;生物防治具有成本低、绿色无污染、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但其有效性也会随外界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及病原菌的演化而改变;农业防控措施尤其是抗性品种的选育和使用,仍然是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手段,但其对晚疫病的防控效果也会随病原菌的不断演化而丧失。建议在进化(达尔文)植物病理学的框架下,根据致病疫霉菌的致病性和马铃薯抗病性的互作特点,综合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以实现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生产 植物病害 杀菌剂 防治效果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AM真菌对甘草根围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錡璋 王绍明 +1 位作者 邱成书 刘红玲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为揭示大田中丛枝菌根(AM)真菌对植物根围细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为对象,设置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接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和不接种对照(CK) 3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高通量测... 为揭示大田中丛枝菌根(AM)真菌对植物根围细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为对象,设置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接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和不接种对照(CK) 3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接种处理之间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构、功能和形成差异的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Gi和Gm)显著改变了土壤养分含量,接种后速效磷含量和pH显著高于CK处理(P <0.05)。3个处理的优势细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33.17%)、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 14.83%)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8.73%),Gi处理中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Gm和CK (P <0.05)。通过PICRUSt2功能预测发现Gi、Gm和CK处理甘草根围功能细菌群均为氨基酸代谢、辅酶维生素代谢和糖类物质代谢,但Gi处理中糖类物质代谢、脂质代谢和聚糖生物合成代谢细菌功能群落显著小于Gm和CK。冗余分析(RDA)发现,速效磷(AP)和全磷(TP)是细菌群落差异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综上,接种AM真菌(Gi和Gm)甘草根围土壤AP的含量显著大于CK (P <0.05),并且Gi中的AP含量显著大于Gm (P <0.05),但Gi中糖类物质代谢和脂质代谢的功能菌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Gm和CK,这表明Gi可能会抑制土壤糖类物质代谢和脂质代谢,并且AM真菌接种可能是通过影响甘草根围磷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功能预测 驱动因子 土壤理化 PICRUSt2 冗余分析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S(O_(2)^(-))信号在冬小麦根系细胞中的产生及传导机理
12
作者 祁伟亮 孟建军 +14 位作者 张成 刘自成 施万喜 杨虓 乔岩 杨财容 乔义林 李金玲 陈思伟 姚来来 赖守孝 张鹏 刘文辉 王婧 袁兰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25-1335,共11页
以冬小麦品种‘陇育5号’‘陇育8号’‘陇育10号’和品系‘陇育5-2’为材料,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以pSc119.2和pTa535为探针,明确4份冬小麦均属于六倍体材料(AABBDD,2n=42)。同时对冬小麦进行正常处理(25℃)、冷胁迫(4℃)和DPI+... 以冬小麦品种‘陇育5号’‘陇育8号’‘陇育10号’和品系‘陇育5-2’为材料,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以pSc119.2和pTa535为探针,明确4份冬小麦均属于六倍体材料(AABBDD,2n=42)。同时对冬小麦进行正常处理(25℃)、冷胁迫(4℃)和DPI+冷胁迫(4℃)处理并创新结合NBT法进行ROS定位。研究发现冬小麦在正常发芽过程中根尖顶端组织细胞和根毛区域检测到少量的ROS(O-2),推测少量的ROS(O-2)在冬小麦种子发芽及根系形成过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在冷胁迫(4℃)处理环境下,‘陇育5号’和‘陇育5-2’(品系)的长势显著优于‘陇育8号’和‘陇育10号’,且冬小麦根系组织细胞区域发生ROS“大爆发”,其中在根尖顶端组织区域ROS信号最多,而在伸长组织区域ROS信号逐渐减少,推测ROS信号可能是一种动态传递的信号分子。同时还发现冬小麦维管束组织区域ROS信号积累较多,这也进一步暗示维管束组织可能是ROS信号产生和传导的主要通道。在DPI+冷胁迫(4℃)处理后,冬小麦根系组织细胞中的ROS信号明显减少,且以根伸长区和维管束组织细胞ROS消失最为明显,进一步说明NADPH酶是冬小麦在冷胁迫后ROS信号产生的主要来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活性氧 信号传导 冷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峰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纯化与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伍勇 邹蝶 +7 位作者 卢倩 程驰 夏珊 冯媛媛 邱成书 薛飞龙 张晓娟 刘红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38,共8页
该文通过对影响大孔树脂HPD-400吸附、洗脱因素进行正交优化与验证,优化巨峰葡萄籽原花青素纯化工艺,并以赤霞珠葡萄籽作为参照,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分析。选取吸附时间、提取液pH值、上样流速、乙醇浓度、洗脱液pH值5个因素,分别考察其... 该文通过对影响大孔树脂HPD-400吸附、洗脱因素进行正交优化与验证,优化巨峰葡萄籽原花青素纯化工艺,并以赤霞珠葡萄籽作为参照,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分析。选取吸附时间、提取液pH值、上样流速、乙醇浓度、洗脱液pH值5个因素,分别考察其对原花青素浓度及吸附率、洗脱率的影响。选择提取液pH值、上样流速、乙醇浓度、洗脱液pH值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纯化工艺为提取液pH 5.0,上样流速1.0 mL/min,洗脱液pH 7.5、乙醇浓度50%,获得的原花青素纯度为94.17%。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性强弱顺序依次为赤霞珠>巨峰>V;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强弱顺序依次为V;>赤霞珠>巨峰。纯化后巨峰葡萄籽原花青素抗氧化活性较好,表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 原花青素 HPD-400树脂 纯化工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MaPP2C8基因克隆及其干旱胁迫下的表达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仁维 祁伟亮 +1 位作者 曾睿 任迎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4-951,共8页
该研究基于桑树转录组测序结果及基因组数据库,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桑树2C型蛋白磷酸酶基因MaPP2C8的cDNA及其启动子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分析,并采用qRT-PCR方法检测MaPP2C8在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表达特性,为进一步研究MaPP... 该研究基于桑树转录组测序结果及基因组数据库,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桑树2C型蛋白磷酸酶基因MaPP2C8的cDNA及其启动子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分析,并采用qRT-PCR方法检测MaPP2C8在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表达特性,为进一步研究MaPP2C8基因在干旱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MaPP2C8基因cDNA全长为1309 bp,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1053 bp,编码350个氨基酸。(2)MaPP2C8蛋白与桑科其他植物亲缘关系较近,归属于PP2Cs家族中的A亚族。(3)MaPP2C8蛋白分布于细胞中的多个位置,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及细胞膜等。(4)克隆获得MaPP2C8基因编码起始位点上游长度为1612 bp启动子序列,该启动子含有3类激素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且与ABA相关的元件多达3个。(5)MaPP2C8基因受干旱胁迫诱导上调表达,复水处理后,其表达量显著下调。研究表明,MaPP2C8基因在桑树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MaPP2C8 基因克隆 启动子克隆 干旱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位一体”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与实践研究--基于“互联网+”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舒 周叶 +1 位作者 李雯倩 陈存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19期49-51,共3页
基于“互联网+”视角,对“五位一体”模式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与实践进行讨论。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将“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生参... 基于“互联网+”视角,对“五位一体”模式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与实践进行讨论。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将“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提供指导依据,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及能力培养体系,为项目的进行提供优秀资源和良好平台,并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枸杞不同条件提取液对不同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将科研与教学结合,充分利用“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从更广泛的途径来获取教学资源,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创新创业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位一体”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因子影响马铃薯致病疫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艳平 李希静 +7 位作者 张娜 罗亮 陈佳 谢婉莹 余佳丽 冯媛媛 刘松青 詹家绥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30,共10页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毁灭性卵菌病害,在我国多个马铃薯种植区常年发生,是造成马铃薯种植业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马铃薯致病疫霉生长发育和致病性的因素有气候因子、栽培管理、寄主抗性等,...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毁灭性卵菌病害,在我国多个马铃薯种植区常年发生,是造成马铃薯种植业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马铃薯致病疫霉生长发育和致病性的因素有气候因子、栽培管理、寄主抗性等,其中气候因子是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温度、光照、湿度及CO_(2)浓度等主要气候因子对马铃薯致病疫霉的影响,并提出病害防控建议,以期为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致病疫霉 温度 光照 湿度 CO_(2)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花精油提取副产物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漫露 伍勇 +3 位作者 陈存 潘旬 徐坤 薛飞龙 《生物化工》 2021年第1期37-39,共3页
通过蒸馏提取的方式获得兰花精油提取过程中的副产物,检测其抗氧化活性,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的黄酮含量,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矿物质元素。结果表明,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提取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 通过蒸馏提取的方式获得兰花精油提取过程中的副产物,检测其抗氧化活性,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的黄酮含量,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矿物质元素。结果表明,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提取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都显著提高;黄酮含量和Fe、Zn、Ca、Mg四种营养矿物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取时间为6 h,黄酮含量为0.1426 mg/mL,Fe、Zn、Ca、Mg含量分别为8.07μg/mL、3.07μg/mL、2.83μg/mL、10.17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提取液 抗氧化活性 矿物质元素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江棘蛙的种群调查及保护建议
18
作者 谢臣 俄杰卓玛 +2 位作者 肖杭书 尹涛 王刚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26-128,140,共4页
合江棘蛙(Quasipaa robertingeri)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交界区域。由于在各地食用盛行,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种群数量持续减少,已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等级。为了深入了解合江棘蛙... 合江棘蛙(Quasipaa robertingeri)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交界区域。由于在各地食用盛行,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种群数量持续减少,已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等级。为了深入了解合江棘蛙的资源状况,于2019年7至8月通过样线法和访问法对9个区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合江棘蛙仅零星分布在人迹罕至的深山溪流中,且种群数量已经十分稀少,过度捕捉仍然是该蛙面临的最大威胁。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切实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江棘蛙(Quasipaa robertingeri) 种群调查 资源状况 保护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树蛙产卵位点选择对蝌蚪发育的影响
19
作者 王刚 肖璐瑶 +2 位作者 宋佳 肖杭书 刘松青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5期42-45,共4页
产卵位点选择是雌性选择一个特定的环境产卵,以使后代的适合度达到最大。两栖动物产卵位点对后代发育和存活至关重要。选取鞍子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峨眉树蛙(Rhacophorus omeimontis)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察以及室内试验,探究不同产... 产卵位点选择是雌性选择一个特定的环境产卵,以使后代的适合度达到最大。两栖动物产卵位点对后代发育和存活至关重要。选取鞍子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峨眉树蛙(Rhacophorus omeimontis)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察以及室内试验,探究不同产卵位点(高或低)对蝌蚪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峨眉树蛙产卵位点距离水面距离变异大(7.5~232.5cm,n=87),80.5%喜欢选择在距离水面30~180cm处产卵;高处的卵团窝卵数与低处没有显著差异,但高处卵团出膜蝌蚪和变态幼蛙的体型均显著大于低处。表明峨眉树蛙产卵位点选择对蝌蚪发育有一定影响,高处的卵较低处的卵孵化的后代具有更高的适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树蛙 产卵位点 蝌蚪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宜宾发现黔北角蟾
20
作者 宋佳 梁福轩 +3 位作者 毛雨垚 郑普阳 谢锋 王刚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9-306,共8页
2021年7月在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大雪山风景区乌岭沟东北(27°53′N,104°45′E,海拔1380 m)采集到2号角蟾科(Megophryidae)布角蟾属(Boulenophrys)物种标本(标本号:WG202107005和WG202107006)。通过形态学比较并基于线粒体16S r... 2021年7月在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大雪山风景区乌岭沟东北(27°53′N,104°45′E,海拔1380 m)采集到2号角蟾科(Megophryidae)布角蟾属(Boulenophrys)物种标本(标本号:WG202107005和WG202107006)。通过形态学比较并基于线粒体16S r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构建的最大似然树显示,2号标本是黔北角蟾(B.qianbeiensis)。目前,已知黔北角蟾分布于贵州省桐梓县黄连自然保护区和贵州省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次在四川宜宾发现黔北角蟾确定为四川省两栖类分布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 布角蟾属 分布新记录种 四川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