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模态影像技术的肺部疾病精准诊断研究
1
作者 张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100例肺部疾病患者,根据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分别接受单一影像技术(CT或MRI)与多模态影像技术(CT... 目的:分析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100例肺部疾病患者,根据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分别接受单一影像技术(CT或MRI)与多模态影像技术(CT+MRI+PET-CT联合)检查。比较两组在在不同疾病类型病灶性质鉴别、范围测量及诊断准确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3.94%、94.12%、94.00%,均高于对照组的55.88%、56.25%、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态影像技术对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的检出率均高于单一影像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测量的病灶范围结果与术中实测值的相关性高于对照组(r=0.950)。结论:多模态影像技术凭借其解剖、代谢和功能信息整合的优势,显著提高了肺部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对疾病分型及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影像技术 肺部疾病 精准诊断 CT MRI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良恶性
2
作者 陆晓宁 牛磊 何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115-117,共3页
目的 探究基于术前CT增强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对评估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纳入经病理证实的5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理分级分为高、低危组,收集纳入者术前CT增强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 目的 探究基于术前CT增强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对评估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纳入经病理证实的5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理分级分为高、低危组,收集纳入者术前CT增强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提取图像纹理特征,利用Lasso-Logistic回归进行特征选择,并建立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评估模型,绘制预测ROC曲线。结果 临床及一般影像特征中仅筛选出一个指标即有强化壁结节进入预测模型(OR=5.980,95%CI:1.678~21.311)。于动、静脉期图像分别筛选出2、3个纹理特征,并分别构建了预测模型。临床及常规影像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AUC为0.667,动脉期的纹理模型AUC为0.801,静脉期的纹理模型AUC为0.830,动脉期联合模型的AUC为0.847,静脉期联合模型的AUC为0.859。结论 基于术前CT增强影像组学特征可以更好的鉴别良恶性IPMN,静脉期联合模型鉴别效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影像组学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及诊断效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峰 陈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4期112-114,共3页
目的:观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其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84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肺癌组(50例,周围型肺癌)和对照组(34例,局... 目的:观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其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84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肺癌组(50例,周围型肺癌)和对照组(34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对两组患者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下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病灶边界状态、形状,并观察病灶内部是否存在钙化、血管侵袭或淋巴结转移;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CT平扫显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病灶边界多呈模糊、不规则的毛刺征;增强扫描显示,周围型肺癌的病灶内部多伴有钙化、空泡征,且多数患者病灶已累及血管和周围淋巴结;CT增强扫描联合平扫下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纯CT增强扫描和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的病灶多呈类圆状,其病灶边界多模糊且不规则,与非周围型肺癌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在多层螺旋CT平扫基础上注射造影剂,对选定区进行增强扫描可实现对患者的有效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多层螺旋CT 影像学特征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峰 周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0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CT动态增强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5月期间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接诊的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60例,依照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组(40例,周围型肺癌病例)和阴性组(20... 目的:观察CT动态增强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5月期间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接诊的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60例,依照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组(40例,周围型肺癌病例)和阴性组(20例,局灶性机械性肺炎),观察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下周围型肺癌的成像特征,并将C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常规CT、动态增强CT的诊断效能。结果:CT平扫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以分叶状、毛刺征、空泡征为主,肿瘤边界多模糊,增强扫描下病灶多有轻度-中度强化,多伴有血管侵袭和淋巴结转移,与非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CT诊断,其中准确率、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的病灶多为孤立类圆状,其形状不规则,以分叶、毛刺、空泡、胸膜凹陷征更为常见,与常规CT相比,动态增强CT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CT动态增强扫描 影像学特征 疾病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模型对糖尿病足患者足底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探究
5
作者 乔风雷 袁永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模型在糖尿病足患者足底神经病变(DF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就诊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DFN组(20例)和非DFN组(20例)。所有患...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模型在糖尿病足患者足底神经病变(DF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就诊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DFN组(20例)和非DFN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双侧足部CT扫描,提取足底神经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其对DFN的诊断能力,并与常规CT测量指标(足底神经截面积、周长、直径和密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常规CT测量指标显示,DFN组患者的足底神经截面积、周长和直径均大于非DFN组患者(P<0.05),而两组足底神经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50%、95.00%、90.00%、90.50%和94.40%,均高于常规CT测量指标(P<0.05)。结论:CT影像组学模型能够有效地区分DFN和非DFN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DFN的辅助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足底神经病变 CT 影像组学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在急性卒中患者责任斑块评估中的应用
6
作者 顾刚 陶剑 +2 位作者 石海 陈小宇 陆海凤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对急性卒中患者责任斑块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选择标准的病例共计85例,排除3例由于临床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82例。均对其行HR-... 目的探究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对急性卒中患者责任斑块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选择标准的病例共计85例,排除3例由于临床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82例。均对其行HR-VWI扫描,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将其分为2组,其中血管狭窄程度≥30%处的斑块的患者归为责任斑块组(42例),血管狭窄程度<30%处的斑块的患者归为非责任斑块组(40例)。对2组的斑块数目及相关影像学特征(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程度、斑块强化指数、正性重构发生率、重构指数、斑块负荷)进行分析、比较。对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及强化降脂治疗,并进行HR-VWI随访复查。结果82例患者中共有84个斑块,其中责任斑块44个,非责任斑块40个。责任斑块组中,斑块明显强化18个,轻度强化23个,无强化3个;非责任斑块组中,斑块明显强化10个,轻度强化17个,无强化13个。责任斑块组的斑块强化率高于非责任斑块组(P<0.05)。责任斑块组斑块处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指数、斑块负荷均大于非责任斑块组,正性重构发生率、重构指数则低于非责任斑块组(P<0.05)。药物治疗后,责任斑块组的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指数、斑块负荷均低于同组治疗前,正性重构发生率、重构指数则大于同组治疗前(P<0.05)。结论HR-VWI对急性卒中的责任斑块可进行清晰定位并准确分析斑块特征,可作为治疗随访的重要评估方法,经治疗后患者的责任斑块负荷减小,斑块特征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急性卒中 责任斑块 斑块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对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牛磊 王明皓 +2 位作者 王永康 袁永胜 蔡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4期618-621,共4页
目的分析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CT表现与特征,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有服用中药土三七史。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均发现腹水12例,肝脏肿大及胆... 目的分析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CT表现与特征,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有服用中药土三七史。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均发现腹水12例,肝脏肿大及胆囊壁增厚9例。CT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肝脏呈斑片状、类地图状强化,可以见到低灌注区。所有病例三支肝静脉主干和下腔静脉肝段均无闭塞。结论腹水、肝脏斑片状强化、肝小静脉的狭窄是肝窦阻塞综合征主要征象。结合患病前服用土三七的病史及CT表现,诊断应考虑肝窦阻塞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三七 肝窦阻塞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对脐尿管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牛磊 王明皓 +3 位作者 王永康 张峰 袁永胜 蔡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6期983-986,共4页
目的分析脐尿管癌的MSCT表现与特征,探讨MS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脐尿管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19例肿瘤均表现为脐与膀胱顶部之间中线部位的占位性病变。12例呈囊实性,7例呈实性。16例肿块内可见斑... 目的分析脐尿管癌的MSCT表现与特征,探讨MS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脐尿管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19例肿瘤均表现为脐与膀胱顶部之间中线部位的占位性病变。12例呈囊实性,7例呈实性。16例肿块内可见斑片状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呈不均匀强化。19例均伴有膀胱壁受侵增厚。19例均为腺癌。结论脐尿管癌发生的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典型,术前MSCT检查对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尿管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乳腺X线摄影和MRI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晶晶 牛磊 +3 位作者 王明皓 崔文 高先聪 蔡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3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乳腺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随访确诊为乳腺癌的33例女性患者资料,患者均行乳腺X线摄影及乳腺MRI检查,分析患者病灶在乳腺X线摄影、MRI检查上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或...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乳腺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随访确诊为乳腺癌的33例女性患者资料,患者均行乳腺X线摄影及乳腺MRI检查,分析患者病灶在乳腺X线摄影、MRI检查上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或随访结果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乳腺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87.88%(29/33),MR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93.94%(31/33),两者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100%(33/33)。结论:乳腺X线摄影和MR检查为均为乳腺疾病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相对于单一的检查方法,两者结合更有助提高乳腺疾病的准确率,为患者早期诊疗提供更有利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钼靶 乳腺癌 动态增强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技术在iCT全脑灌注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培 徐凯 +3 位作者 牛磊 王黎明 张帆 蔡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656-1660,共5页
目的探讨80kV低管电压及低管电流在iCT全脑灌注成像(CTP)中的可行性。方法60例全脑CTP检查者,管电压均为80kV,按照不同管电流分为3组,A组(50mAs),B组(100mAs),C组(150mAs),每组20例。记录各组的辐射剂量,比较分析每例颞叶白质、尾状核... 目的探讨80kV低管电压及低管电流在iCT全脑灌注成像(CTP)中的可行性。方法60例全脑CTP检查者,管电压均为80kV,按照不同管电流分为3组,A组(50mAs),B组(100mAs),C组(150mAs),每组20例。记录各组的辐射剂量,比较分析每例颞叶白质、尾状核头的灌注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图像客观指标〔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分。结果A^C组的有效剂量(ED)分别为1.10mSv、2.21mSv、3.31mSv;3组颞叶白质的CBV、MTT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颞叶白质的CBF、TTP及尾状核头的各灌注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3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主观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的灌注参数及图像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80kV低管电压联合100mAs低管电流行全脑CTP扫描可行性较好,不仅对灌注参数和图像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而且还显著降低了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低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检查在CO中毒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明皓 牛磊 +1 位作者 崔文 刘园园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9期210-211,共2页
目的:分析MRI检查在CO中毒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意义。方法:以2017年10月—2019年3月来我院接受的47例CO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47例患者均行过CT及MRI检查,之后运用随机的方式将47例CO中毒患者分为CT检查组与MRI检查组两个组别,CT检查... 目的:分析MRI检查在CO中毒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意义。方法:以2017年10月—2019年3月来我院接受的47例CO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47例患者均行过CT及MRI检查,之后运用随机的方式将47例CO中毒患者分为CT检查组与MRI检查组两个组别,CT检查组24例,MRI检查组23例,明确MRI检查在CO中毒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意义。其中主要以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MRI检查组共23例患者,诊断分泌性中耳炎阳性率为100%,未检出0例,未检出率为0;CT检查组共24例患者,诊断分泌性中耳炎阳性患者10例,诊断阳性率为41.7%,未检出14例,未检出率为58.3%;其中CT表现为皮层下白质低密度改变及双侧基底节的局灶性低密度患者5例,诊断CO中毒合并分泌型中耳炎4例,检出率80.0%。经过对比可见,在对CO中毒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MRI检查组的诊断阳性率高于CT检查组,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价值。结论:MRI检查在CO中毒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阳性率较高,同时,绝大多数分泌性中耳炎阳性患者脑内未见明确CO中毒改变,由此可以说明急性CO中毒患者的耳部损伤影像表现先于脑部损伤,应在临床实践中对MRI检查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O中毒 分泌性中耳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患者病灶ADC值及DCE-MRI成像参数与病理Gleason评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明皓 崔文 +2 位作者 刘园园 刘龙梅 牛磊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1期157-159,共3页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病灶ADC值及DCE-MRI成像参数与病理Gleason评分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MRI检查。分析所得MRI图像,以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比较正常组织与癌病组织AD...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病灶ADC值及DCE-MRI成像参数与病理Gleason评分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MRI检查。分析所得MRI图像,以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比较正常组织与癌病组织ADC值与K^(trans)、K_(ep)、V_(e)、V_(p)、ADC值,了解ADC值及DCE-MRI成像参数与病理Gleason评分相关性。结果癌变组织K^(trans)、K_(ep)、V_(p)值均高于正常组织,ADC值低于正常组织(P<0.05),V_(e)值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ADC值与前列腺癌患者主要结构、次要结构分级、Gleason评分为负相关(P<0.05);V_(p)与肿瘤主要结构分级为负相关,与Gleason评分、次要结构分级无相关性;K^(trans)、V_(e)、K_(ep)与肿瘤主要、次要结构分级、Gleason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病灶ADC值及DCE-MRI成像参数与其病理Gleason评分存在相关性,在临床上可联合两参数数据对前列腺癌侵袭性作出初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DCE-MRI成像 病理Gleason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3期134-135,共2页
目的:讨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 T表现及其临床病理。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增强扫描以及手术病理学检查,而后分析CT表现及临床病理。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 目的:讨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 T表现及其临床病理。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增强扫描以及手术病理学检查,而后分析CT表现及临床病理。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存在一定因果关系。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与其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密切,CT检查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应广泛应用于术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T表现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状脑病的MRI诊断
14
作者 牛磊 王明皓 +2 位作者 王永康 崔文 刘园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615-1618,共4页
目的探讨海绵状脑病的MRI特征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海绵状脑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和肌阵挛。5例脑电图均有弥漫性异常,出现典型周期性三相波。T1WI和T2W... 目的探讨海绵状脑病的MRI特征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海绵状脑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和肌阵挛。5例脑电图均有弥漫性异常,出现典型周期性三相波。T1WI和T2WI未见明确异常信号,除了2例脑萎缩。所有患者在DWI出现沿大脑皮质走行、类彩带状的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确异常强化灶。结论 DWI皮质彩带状的高信号,是海绵状脑病的主要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应考虑海绵状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脑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FOV靶扫描技术对肺腺癌结节MSCT表现及其支气管分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丽琼 许伟 牛磊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9期39-42,共4页
目的 探讨小FOV靶扫描技术对不同类型肺腺癌结节MSCT表现及其支气管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病理确诊的不同类型(PI、MIA、IAC)肺腺癌结节运用小FOV靶扫描技术观察其MSCT表现,并进行肺结节-支气管分型。结果 91例肺腺癌结节... 目的 探讨小FOV靶扫描技术对不同类型肺腺癌结节MSCT表现及其支气管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病理确诊的不同类型(PI、MIA、IAC)肺腺癌结节运用小FOV靶扫描技术观察其MSCT表现,并进行肺结节-支气管分型。结果 91例肺腺癌结节,小FOV靶扫描对支气管改变的显示率(78/91,85.7%)明显高于常规CT扫描(56/91,6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3.695,P=0.000)。浸润前病变组以Ⅳ型(10/23,43.5%)为主。浸润性病变组以Ⅱ型(26/63,41.3%)和Ⅲ型(32/63,50.8%)为主。PI组和MIA组比较MSCT显示有无实性成分(χ^(2)=5.879,P=0.015)、支气管改变(x~2=4.32,P=0.037)有统计学意义。MIA组和IAC组比较MSCT显示“分叶”征(χ^(2)=11.201,P=0.001)、“毛刺”征(χ^(2)=3.856,P=0.049)、胸膜“凹陷”征(χ^(2)=5.318,P=0.021)有统计学意义。PI和IAC组比较MSCT显示类圆形(x~2=7.563,P=0.006)、有无实性成分(χ^(2)=13.269,P=0.000)、“分叶”征(χ^(2)=17.262,P=0.000)、“毛刺”征(χ^(2)=12.089,P=0.000)、胸膜“凹陷”征(χ^(2)=12.235,P=0.000)、支气管改变(χ^(2)=9.700,P=0.001)有统计学意义。PI组和MIA组肿瘤直径最佳界值为11.35mm,AUC为0.764(95%CI 0.635~0.893),灵敏度为60.7%,特异度为82.6%。MIA组和IAC组肿瘤直径最佳界值为14.95mm,AUC为0.815 (95%CI0.717~0.913),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85.7%。结论 多层螺旋CT的小FOV靶扫描技术对显示肺腺癌结节MSCT征象及其支气管分型优于常规CT扫描,有助于对不同类型肺腺癌结节的早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结节 靶扫描 支气管F分型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MRI中DWI/ADC值对急性CO中毒患者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明皓 胡春峰 +3 位作者 牛磊 吴超 崔文 刘园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CO中毒患者,根据临床分为无迟发性脑病组(52例)和迟发性脑病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别测量苍白球、侧脑室周围...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CO中毒患者,根据临床分为无迟发性脑病组(52例)和迟发性脑病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别测量苍白球、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半卵圆中心、额顶叶皮质区四个区域的平均ADC值,并与同期正常人群(20例)进行比较,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预测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结果76例CO患者中,DNS发生率为24例(31.6%),苍白球是最常见受累部位,占68例(89.5%),DNS组和非DNS组中,苍白球区平均ADC值分别为(0.639±0.064)×10^(-3)mm^(2)/s和(0.665±0.056)×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平均ADC值分别为(0.701±0.029)×10^(-3)mm^(2)/s,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F=7.061,P=0.001),DNS组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半卵圆中心区、额顶叶皮质区的ADC值均低于非DNS组和正常对照组,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749,0.144,0.568)。非DNS组和DNS组的苍白球ADC值ROC曲线显示其AUC为0.636(95%CI 0.500~0.772),最佳界值为0.645×10^(-3)mm^(2)/s,敏感度为71.2%,特异度为58.3%。苍白球/丘脑的ADC比值ROC曲线显示其AUC为0.624(95%CI 0.482~0.766),其最佳界值为0.811,敏感度为63.5%,特异度为62.5%。结论苍白球的弥散受限是急性CO中毒患者的特征性表现,DWI/ADC值得测定可以作为预测迟发性脑病得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DWI) 表观弥散系数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苍白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在肺内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洁 高蔚 《当代医学》 2019年第35期72-74,共3页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在肺内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内结节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干预,对其扫描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结核球、炎性结节患者...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在肺内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内结节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干预,对其扫描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结核球、炎性结节患者,其平扫CT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癌、结核球、炎性结节患者在对比剂注射后30 s,其CT值均较注射前CT值升高,其中炎性结节对比剂注射后30 s的CT值明显高于肺癌、结核球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不均匀强化、均匀强化的检出率高于结核球、炎性结节患者,肺结核患者不强化的检出率高于肺癌、炎性结节患者,炎性结节患者的周围强化检出率高于肺癌、结核球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内结节患者在疾病鉴别诊断中实施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干预,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为患者疾病的确诊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容积扫描 肺内结节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血管MR三维对比增强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崔文 牛磊 +2 位作者 王明皓 刘龙梅 朱春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9期17-18,共2页
目的:探析头颈部血管MR三维对比增强成像技术(3D CE-MR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5月来我院进行头颈部血管检查的112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均实施carebolus法3D CE-MRA检查,观察总结患者病症检查结果,同时分析图像质量... 目的:探析头颈部血管MR三维对比增强成像技术(3D CE-MR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5月来我院进行头颈部血管检查的112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均实施carebolus法3D CE-MRA检查,观察总结患者病症检查结果,同时分析图像质量。结果:112例患者中,阴性36例,占有比率为32.14%,动脉扭曲32例,占有比率为28.57%,颈动脉狭窄20例,占有比率为17.86%,颅内动脉瘤20例,占有比率为17.86%,脑动静脉畸形4例,占有比率为3.57%。112例患者中,图像质量优者88例,良者22例,差者2例,优良率为98.21%。结论:在头颈部血管3D CE-MRA检查中,具有无创、安全、便捷的优势,几乎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损伤,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血管 MR三维对比增强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6期154-155,共2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及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方法:观察组为2017年2月—2019年4月的50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对照组为同期5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两组均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两组CT征象、强化特征。结果:观察组...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及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方法:观察组为2017年2月—2019年4月的50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对照组为同期5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两组均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两组CT征象、强化特征。结果:观察组空洞、紧贴胸膜、有毛刺、支气管充气征、结构疏松概率分别为64.00%、78.00%、66.00%、74.00%、32.00%,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液化、坏死概率差异不大,P> 0.05;观察组静脉期、动脉期CT增加值分别为(21.57±1.38)、(30.46±2.90),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应用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及周围型肺癌中,可有效鉴别疾病,利于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 周围型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磨玻璃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进行胸部CT检查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丽琼 牛磊 董明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3期176-178,共3页
目的:分析肺磨玻璃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进行胸部CT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确诊为肺磨玻璃结节的患者84例,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50例,恶性组34例,总结患者的CT资料,对比分析两组CT... 目的:分析肺磨玻璃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进行胸部CT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确诊为肺磨玻璃结节的患者84例,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50例,恶性组34例,总结患者的CT资料,对比分析两组CT表现。结果:良性组形态规则、边缘分叶征、边缘毛刺征、CT密度增加、支气管充气征象、肺部界面清晰程度均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内腔和内腔泡多于恶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胸部CT能准确反映肺磨玻璃结节的恶性趋势,对临床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磨玻璃结节 良恶性 鉴别诊断 胸部CT检查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