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波域平稳子空间分析的风力发电机齿轮箱故障诊断 被引量:30
1
作者 严如强 钱宇宁 +1 位作者 胡世杰 高晓旸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16,共8页
风力发电机齿轮箱故障信号为非平稳瞬态微弱信号,容易被齿轮啮合信号及其他噪声淹没。提出一种融合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dot transform,CWT)和平稳子空间分析(Startionary subspace analysis,SSA)的信号分解方法并应用于风力发... 风力发电机齿轮箱故障信号为非平稳瞬态微弱信号,容易被齿轮啮合信号及其他噪声淹没。提出一种融合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dot transform,CWT)和平稳子空间分析(Startionary subspace analysis,SSA)的信号分解方法并应用于风力发电机齿轮箱故障诊断中。平稳子空间分析作为一种盲源分离技术可将高维数据分解成平稳源部分和非平稳源部分,对待分析信号各分量间的独立性没有要求且不需要任何先验信息。连续小波变换则可利用其所具有的多尺度分析特性把一维时间序列转换为不同尺度下的多维时间序列。对观测得到的一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得到多维时间序列作为平稳子空间分析的输入,利用平稳子空间分析方法将该多维时间序列分解为平稳源信号分量和非平稳源信号分量,对非平稳源信号进行包络谱分析得到齿轮箱故障的特征频率。该小波域平稳子空间分析方法被应用于一个实际风力发电机齿轮箱振动信号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诊断出齿轮箱中的轴承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齿轮箱 故障诊断 连续小波变换 平稳子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络变形对阶比分析结果的影响及消除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程卫东 王天杨 +3 位作者 Wang Jin-jiang Robert X Gao 温伟刚 李建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0-477,共8页
转速变化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通常先采用计算阶比跟踪技术消除变转速的影响,再进行阶比分析获得故障特征。然而,等角度重采样会引起冲击包络变形进而导致阶比分析结果产生偏差,在转速变化范围较大时这个偏差必须要受到重视。介绍了等角... 转速变化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通常先采用计算阶比跟踪技术消除变转速的影响,再进行阶比分析获得故障特征。然而,等角度重采样会引起冲击包络变形进而导致阶比分析结果产生偏差,在转速变化范围较大时这个偏差必须要受到重视。介绍了等角度重采样方法,仿真了包络变形对阶比分析结果的影响,给出了峰值点间隔变化量详细的理论推导,提出了通过修正角度变换值来消除包络变形影响的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包络在宽窄方向的变形对阶比分析结果没有影响;相邻包络峰值点间隔的变化对阶比分析结果产生影响;在角度序列逐点减去峰值点间隔变化量可消除包络变形对阶比分析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滚动轴承 计算阶比跟踪 角域重采样 包络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粒度硬质合金的磨削力预测(英文) 被引量:10
3
作者 任莹晖 张璧 周志雄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15-423,共9页
介绍了磨削力数学模型研究现状,在断裂力学基础上建立了与工艺参数和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相关的磨削力数学模型,可根据数学模型预报不同晶粒度硬质合金的磨削力.为了论证此磨削力数学模型,对不同晶粒度的硬质合金进行了磨削实验.分析了晶... 介绍了磨削力数学模型研究现状,在断裂力学基础上建立了与工艺参数和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相关的磨削力数学模型,可根据数学模型预报不同晶粒度硬质合金的磨削力.为了论证此磨削力数学模型,对不同晶粒度的硬质合金进行了磨削实验.分析了晶粒度和工艺参数对磨削力、磨削表面形貌的影响,讨论了硬质合金物理机械性能对磨削力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学模型预估值与实验数据吻合程度高,晶粒度对磨削力和磨削表面形貌都有显著影响.在相同磨削条件下,减少硬质合金晶粒度则磨削力减少,并且磨削表面质量改善,反之亦然.细磨粒砂轮磨削时晶粒度对磨削力的影响程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磨削力 晶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重机主令手柄复位弹簧多目标优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岗 王志宇 唐炯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02-308,共7页
基于ADAMS建立起重机主令手柄的虚拟样机并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复位弹簧对主令手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的结论。使用ISIGHT集成技术完成对手柄虚拟样机系统的集成。分别选用拉丁超立方和正交数组法进行试验设计,得到输入因子操作力、弹簧... 基于ADAMS建立起重机主令手柄的虚拟样机并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复位弹簧对主令手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的结论。使用ISIGHT集成技术完成对手柄虚拟样机系统的集成。分别选用拉丁超立方和正交数组法进行试验设计,得到输入因子操作力、弹簧刚度、弹簧自由长度对输出因子弯轴最远转角、回零后小滚子与静止侧复位片最大接触力的影响因子大小,并分别运用NCGA和NSGAII两种优化方法以手柄操作力、复位碰撞力为优化目标对复位弹簧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可靠的弹簧优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样机 起重机主令手柄 复位弹簧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有限元法的裂纹梁振动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梁岗 曹沛 +2 位作者 唐炯 沈晴 李心爽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7年第2期136-141,共6页
采用移动有限元法和局部柔度法对移动质量作用下含裂纹简支梁进行了振动计算分析.计算考虑了裂纹和移动质量的相对位置对梁固有频率的影响,以及移动质量在不同位置、速度情况下对裂纹梁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裂纹与移动质量的... 采用移动有限元法和局部柔度法对移动质量作用下含裂纹简支梁进行了振动计算分析.计算考虑了裂纹和移动质量的相对位置对梁固有频率的影响,以及移动质量在不同位置、速度情况下对裂纹梁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裂纹与移动质量的存在会使得梁的动态位移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且随着移动质量位置和裂纹位置的改变会使得梁的固有频率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有限元 简支梁 张开裂纹 固有频率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辅助磨削——压电平台的设计与制造(英文)
6
作者 张璧 胡中伟 +1 位作者 罗红平 邓朝晖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2-290,共9页
旨在研究振动辅助磨削.首先综述了用于不同条件下的振动辅助磨削以及利用振动辅助抑制砂轮堵塞的现象.还论述了振动辅助磨削的优点,例如降低磨削力和磨削温度,提高磨削效率和工件质量等.为了实现振动辅助磨削,设计和制造了一个由平行四... 旨在研究振动辅助磨削.首先综述了用于不同条件下的振动辅助磨削以及利用振动辅助抑制砂轮堵塞的现象.还论述了振动辅助磨削的优点,例如降低磨削力和磨削温度,提高磨削效率和工件质量等.为了实现振动辅助磨削,设计和制造了一个由平行四连杆机构和压电驱动元件组成的压电平台,并且使用该压电平台进行了陶瓷材料的振动磨削实验.给出了振动磨削实验的初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辅助磨削 压电平台 陶瓷 砂轮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分级旋流火焰中热声不稳定分岔现象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欣尧 韩啸 +2 位作者 林宇震 张弛 宋知人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2-387,共6页
针对中心分级旋流燃烧器中甲烷火焰在常温常压下的热声不稳定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关注随着当量比变化发生的分岔现象.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总当量比的增加,热声系统经历了两次分岔,因而可以分为3个稳定性区间:安静、中等振荡和强烈振荡.其... 针对中心分级旋流燃烧器中甲烷火焰在常温常压下的热声不稳定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关注随着当量比变化发生的分岔现象.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总当量比的增加,热声系统经历了两次分岔,因而可以分为3个稳定性区间:安静、中等振荡和强烈振荡.其中,后两种区间下发生了热声不稳定,相空间重构表明其均发生了极限环振荡.本研究还结合高速摄像机拍摄的火焰图像,比较了两种发生热声不稳定的区间下的火焰动力学和热声耦合机理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旋流火焰 热声不稳定 分岔 火焰动力学 热声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的外圆磨削力以及磨削表面精度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孟鉴 谢万刚 张璧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66-273,共8页
使用功率计监测磨削加工的能量消耗,探讨了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的外圆磨削过程;对纳米陶瓷涂层和传统陶瓷涂层在磨削力和磨削表面精度方面进行了比较.磨削实验使用了外圆磨床和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通过测量主轴功率获得切向磨削力,讨论... 使用功率计监测磨削加工的能量消耗,探讨了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的外圆磨削过程;对纳米陶瓷涂层和传统陶瓷涂层在磨削力和磨削表面精度方面进行了比较.磨削实验使用了外圆磨床和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通过测量主轴功率获得切向磨削力,讨论了加工参数,如切深、进给率以及砂轮粒度对切向磨削力的影响.还对磨削后的涂层表面用粗糙度仪和扫描电镜进行了评估,揭示了表面粗糙度与加工参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涂层 外圆磨削 磨削力 表面精度 加工参数 外圆磨床 金刚石砂轮 轴功率 表面粗糙度 功率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压电马达的动态模拟与性能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小林 张璧 郝晓东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1-172,共12页
提出了一个模拟线性压电马达运动特性的动态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马达压电元件的运动顺序,将压电马达视为一个具有变接触刚度与变阻尼系数的两自由度动态系统.其本构方程考虑了压电元件的机-电耦合效应.该模型使用Co-quad图、波特图和根轨... 提出了一个模拟线性压电马达运动特性的动态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马达压电元件的运动顺序,将压电马达视为一个具有变接触刚度与变阻尼系数的两自由度动态系统.其本构方程考虑了压电元件的机-电耦合效应.该模型使用Co-quad图、波特图和根轨迹图进行表述以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预测线性压电马达的运动特性,并可用于改进或设计新的线性压电马达.性能评估表明,实验中使用的线性压电马达具有5 nm的分辨率、20 mm/s的行走速度以及220 N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压电马达 动态模拟 性能评估 运动顺序 变阻尼系数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