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理端 赖欢乐 +1 位作者 曾杏新 敖瑞苓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9期226-227,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对我院于2008年9月至2011年11月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预防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本组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对我院于2008年9月至2011年11月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预防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本组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疗效满意,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需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规范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深静脉血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a靶向MMP-13调控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宁 谭文成 +4 位作者 夏吉生 黃馨霈 潘京华 顾容赫 查振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目的:探讨调控miR-34a的表达对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关节软骨原代细胞培养,慢病毒转染miR-34a、miR-34a inhibitor分别使大鼠关节软骨细胞miR-34a过表达和抑制表达,另设无关序列对照组,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对比... 目的:探讨调控miR-34a的表达对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关节软骨原代细胞培养,慢病毒转染miR-34a、miR-34a inhibitor分别使大鼠关节软骨细胞miR-34a过表达和抑制表达,另设无关序列对照组,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对比各组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率,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34a调控软骨细胞凋亡潜在基因靶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检测各组软骨细胞miR-34a的表达,检测软骨凋亡相关因子MMP-13、Col2a1的mRNA转录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的MMP-13、Col2a1、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iR-34a过表达后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增多,抑制miR-34a表达后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减少,同时miR-34a过表达后caspase-3的表达增高(P<0.05),miR-34a过表达后Col2a1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下降,而MMP-13的表达增加(P<0.05).沉默miR-34a的表达后Col2a1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增加,而MMP-13的表达下降.MMP-13是miR-34a调控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潜在靶点.结论:miR-34a的表达调控大鼠软骨细胞凋亡,MMP-13是miR-34a其机制中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4A 软骨细胞 凋亡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靶点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4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骆兆配 冯达周 +2 位作者 赖欢乐 田慧中 吕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275-1276,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10月~2008年10月,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其中男14例,女28例。年龄31~65岁,平均45岁。退行间植骨加椎弓根钉棒...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10月~2008年10月,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其中男14例,女28例。年龄31~65岁,平均45岁。退行间植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18例。[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经随访,时间为2~5年(平均3年)。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25例,良15例,可2例,优良率达95%。[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加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方法切实可行,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管减压 椎弓根钉棒系统 椎体间植骨 腰椎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糖尿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永雄 吕霞 田慧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110-1111,共2页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56例患者术前严格进行降血糖治疗,21例予牵引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33例采用双动半髋关节置换术,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21例空心钉内固定患者,19例...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56例患者术前严格进行降血糖治疗,21例予牵引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33例采用双动半髋关节置换术,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21例空心钉内固定患者,19例如期愈合,2例骨不连,但疼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改善,35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疗效满意。[结论]合并糖尿病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合并症治疗非常重要,身体状况允许下,应积极手术治疗,尽可能选用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的术式。如身体状况较差,可选用闭合空心钉治疗,以达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手术风险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龄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钢 章凯 吴增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8期2912-2913,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老年人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2例,平均年龄66岁,其中单节段椎体骨折21例,双节段椎体骨折10例,3节段椎体骨折1例,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结果...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老年人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2例,平均年龄66岁,其中单节段椎体骨折21例,双节段椎体骨折10例,3节段椎体骨折1例,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3~38个月的随访(平均20个月)。31例患者术后局部疼痛得到改善,并于术后次日下床活动;术后X线检查示椎内骨水泥分布均匀,未有外漏。结论:PVP具有快速止痛和稳定椎体的作用,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锁关节骨折脱位喙锁韧带撕裂钢丝固定的重建手术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松 吕霞 田慧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34-435,共2页
目的 :介绍肩锁关节骨折脱位喙锁韧带撕裂重建手术的新方法。方法 :沿锁骨外 1/3的前下缘切口 ,暴露锁骨及喙突 ,用 1.0mm直径的双钢丝 ,自喙突下穿过 ,在锁骨外 1/3钻孔 ,用钢丝固定重建喙锁韧带。结果 :用该方法治疗 5 0例 ,均能达到... 目的 :介绍肩锁关节骨折脱位喙锁韧带撕裂重建手术的新方法。方法 :沿锁骨外 1/3的前下缘切口 ,暴露锁骨及喙突 ,用 1.0mm直径的双钢丝 ,自喙突下穿过 ,在锁骨外 1/3钻孔 ,用钢丝固定重建喙锁韧带。结果 :用该方法治疗 5 0例 ,均能达到肩锁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和喙锁韧带撕裂分离后重新闭合间隙的目的。结论 :该手术方法的设计 ,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 ,方法简单 ,复位作用良好 ,能早期恢复上肢的运动功能 ,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骨折脱位 喙锁韧带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及椎体形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赖欢乐 刘东光 +1 位作者 陈理端 曾杏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61-663,666,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及椎体形态的变化规律。方法:将2010年4月~2011年12月本院的5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分为A组(≤3d手术组)和B组(>3d手术组)每组各28例,将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神经...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及椎体形态的变化规律。方法:将2010年4月~2011年12月本院的5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分为A组(≤3d手术组)和B组(>3d手术组)每组各28例,将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相关血清因子及椎体形态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A组术后1、3、6个月的ASIA损伤分级E级比例高于B组,血清MBP、NSE、S100B及NO水平均低于B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及矢状径均大于B组,后凸畸形程度小于B组,P均<.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可改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神经功能及椎体形态,早期手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手术 神经功能 椎体形态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间撑压系统加立柱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失稳 被引量:10
8
作者 田慧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8期1231-1234,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失稳的新方法。方法:利用作者自行设计的撑压系统,用撑开棍加钉座来撑开上下椎体前缘已钉好的螺钉,使椎间隙的前缘张开,镶入自体髂骨立柱,然后将椎体后缘的压缩装置拧紧加压,使其撑压作用互相... 目的:介绍一种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失稳的新方法。方法:利用作者自行设计的撑压系统,用撑开棍加钉座来撑开上下椎体前缘已钉好的螺钉,使椎间隙的前缘张开,镶入自体髂骨立柱,然后将椎体后缘的压缩装置拧紧加压,使其撑压作用互相拮抗来维持脊柱的稳定,并将立柱植骨牢牢固定在上下椎体之间,起支撑作用。结果:经用此方法固定的50例患者随访1~11年植骨愈合良好,被压缩的椎体90%均得到恢复,屈曲后凸畸形也得到满意的矫正。结论:该方法用于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手术方法简单、操作技术方便,比Kaneda手术容易掌握,缩小了手术切口、节省了手术时间,达到稳定脊柱和矫正后凸畸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压系统 立柱植骨 胸腰椎骨折 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氏脊柱骨刀”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9
作者 田慧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5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介绍“田氏脊柱骨刀”在矫形外科中的使用方法,适应证范围,以及用骨刀做脊柱手术的优越性。方法:本组通过421例应用田氏脊柱骨刀做手术的各种病例,总结分析了使用骨刀做手术的特殊技巧和方法,并根据临床应用的结果对田氏脊柱骨刀... 目的:介绍“田氏脊柱骨刀”在矫形外科中的使用方法,适应证范围,以及用骨刀做脊柱手术的优越性。方法:本组通过421例应用田氏脊柱骨刀做手术的各种病例,总结分析了使用骨刀做手术的特殊技巧和方法,并根据临床应用的结果对田氏脊柱骨刀从Ⅰ~Ⅵ型的设计图纸作了不断地更新和改革,使骨刀件数逐渐减少,但其用途却逐渐拓宽,直到目前的Ⅵ型产品,已达到在脊柱外科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目的。结果:自1979年田氏脊柱骨刀问世以来,经过22年的临床应用,在应用中不断总结改进,至今已形成一套符合脊柱外科医生要求的并广泛适用于各种不同疾病的手术器械。结论:Ⅵ型田氏脊柱骨刀为目前在脊柱外科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手术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氏骨刀 脊柱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理端 赖欢乐 +2 位作者 刘东光 曾杏新 关彩云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753-755,774,共4页
目的比较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髋臼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有髋臼缺损的THA术患者,分为自体骨植骨组(A组)30例与同种异体骨植骨组(B组)30例,分别采用相应方法进行植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 目的比较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髋臼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有髋臼缺损的THA术患者,分为自体骨植骨组(A组)30例与同种异体骨植骨组(B组)30例,分别采用相应方法进行植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植骨愈合时间、植骨愈合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髋臼骨愈合时间、植骨愈合评分及植骨失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VAS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P<0.05),分组与时间均无交互效应(均P>0.05)。结论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缺损均能获得满意结果,且疗效相似,但自体骨植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缺损 自体骨 同种异体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制护理教学模式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岑俏丹 邱思 +1 位作者 钟东影 谭群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7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教学模式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6月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骨一科实习护生92名为观察组,老师采用责任制带教模式进行带教;选择同期肿瘤科实习护生89名为对照组,老师带教实行功能制带教模式...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教学模式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6月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骨一科实习护生92名为观察组,老师采用责任制带教模式进行带教;选择同期肿瘤科实习护生89名为对照组,老师带教实行功能制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转科前理论、操作、病情观察、思维能力、病历书写、健康教育、沟通能力、患者满意度及综合表现等方面考核结果。结果转科后观察组护生基础理论、操作技能、病情观察、思维能力、病历书写、健康宣教、沟通能力、患者满意度及综合表现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8.92±0.36)、(8.64±0.27)、(9.38±0.16)、(8.22±0.48)、(9.11±0.17)、(8.52±0.24)、(9.15±0.42)、(8.41±0.18)、(19.03±0.63)分,对照组:(7.04±0.17)、(6.87±0.38)、(7.13±0.27)、(6.81±0.32)、(7.84±0.26)、(6.71±0.28)、(6.74±0.14)、(5.63±0.82)、(17.17±1.11)分],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实习护生中应用责任制护理带教模式能使护生掌握更多的临床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护生临床工作能力,增加患者满意度,有效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制带教模式 临床实习 护理教育 实习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7
12
作者 赖欢乐 陈环球 陈理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1637-1638,共2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按AO分类为B型和C型的2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病人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7~15个月,采用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定指标进行...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按AO分类为B型和C型的2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病人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7~15个月,采用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定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优20例,良7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96.4%。结论:切开复位掌侧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术中副损伤少,血运破坏小,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锁定加压接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骨水泥注入器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宏伟 黄健 +3 位作者 谢永辉 陈钢 李始汉 梁志豪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9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骨水泥注入器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住院并行PVP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168例患者。按照PVP中骨水泥... 目的探讨两种骨水泥注入器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住院并行PVP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168例患者。按照PVP中骨水泥注入器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观察组采用侧孔骨水泥注入器,对照组采用传统前开口骨水泥注入器,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骨水泥沿骨折线分布率、骨水泥渗漏率、伤椎塌陷/骨折发生率和邻椎骨折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的VAS评分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水泥沿骨折线分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伤椎塌陷/骨折发生率和邻椎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VP中,使用侧孔骨水泥注入器和传统骨水泥注入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两者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使用侧孔骨水泥注入器手术的患者,骨水泥沿骨折线分布率更高,骨水泥渗漏率、伤椎塌陷/骨折发生率和邻椎骨折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注入器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脊柱侧弯病人头盆环牵引中的护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月琼 吕霞 田慧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7期1217-1218,共2页
目的 :介绍重度脊柱侧弯病人在头盆环牵引中的护理技术。方法 :用头盆环牵引作术前准备 ,一般为 3~ 5周 ,利用每日逐渐升高的方法 ,来达到脊柱延长和伸直的目的。撑开的速度 :应先快后慢 ,平均每日升高 1~ 5mm。白天鼓励病人多下床活... 目的 :介绍重度脊柱侧弯病人在头盆环牵引中的护理技术。方法 :用头盆环牵引作术前准备 ,一般为 3~ 5周 ,利用每日逐渐升高的方法 ,来达到脊柱延长和伸直的目的。撑开的速度 :应先快后慢 ,平均每日升高 1~ 5mm。白天鼓励病人多下床活动 ,戴头盆环睡觉时 ,应用填料垫实 ,不能让病人悬空在架子上 ,这样才能使病人得到真正的休息。结果 :头盆环牵引 3~ 5周后 ,身高增加 8~1 5cm ,术后继续配戴头盆环 ,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 ,病人无疼痛 ,切口愈合快。结论 :头盆环牵引对重度脊柱侧弯病人 ,是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能使不治之症变成可治之症 ,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脊柱侧弯 头盆环牵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外侧U形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双侧骨性强直髋关节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慧中 陈环球 +3 位作者 骆兆配 林强 赖欢乐 吕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980-982,共3页
目的 :介绍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双侧骨性强直髋关节的全髋置换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股外侧U形切口入路 (改良Ollier手术 ) ,切断宽筋膜、髂胫束和大转子 ,自肌肉间隙分离暴露髋关节 ,不需要横断肌肉 ,损伤小、恢复快。截断骨性融合的髋关... 目的 :介绍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双侧骨性强直髋关节的全髋置换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股外侧U形切口入路 (改良Ollier手术 ) ,切断宽筋膜、髂胫束和大转子 ,自肌肉间隙分离暴露髋关节 ,不需要横断肌肉 ,损伤小、恢复快。截断骨性融合的髋关节、挖髋臼和镶入假体都能在直视下进行 ,较方便。只需要将大转子复位钢丝固定 ,并将切断的宽筋膜用 8字形缝合 ,防止缝线撕裂 ,即可达到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目的。结果 :本组 2 5例采用此方法的患者 ,术后恢复顺利 ,伤口愈合良好 ,都能早期下床活动未见有再脱位的现象发生。结论 :股外侧U形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双侧骨性强直髋关节 ,能达到暴露清楚、操作方便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置换术入路 股外侧 强直性关节炎 髋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例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前路手术治疗
16
作者 陈钢 陈永雄 +3 位作者 夏虹 梁国平 吴晓东 李始汉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S6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前路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4例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多种前路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5年,应用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神经学检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法)评价24例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X线片均显示24...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前路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4例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多种前路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5年,应用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神经学检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法)评价24例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X线片均显示24例病人融合节段植骨部位已愈合,JOA评分由术前的(7.6±1.4)分提高到(13.7±2.1)分。其中优14例,良9例,可1例,差0例;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优良率95.8%。结论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根据颈椎具体退变情况,结合患者经济条件选择不同的前路手术方式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前路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皮支血管皮瓣修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孟和 黄少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2397-2398,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皮支血管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1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11例)、内踝上胫后动脉皮支皮瓣(6例)、外踝上腓动脉皮支皮瓣(6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8例)分别修复足... 目的:探讨应用皮支血管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1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11例)、内踝上胫后动脉皮支皮瓣(6例)、外踝上腓动脉皮支皮瓣(6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8例)分别修复足背、足跟、内踝、外踝、手掌、腕部、前臂软组织缺损31例。其中烧伤(包括电烧伤)及瘢痕切除后创面14例,创伤(车祸及机械伤)8例,慢性溃疡及褥疮6例,蛇咬伤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药物渗漏1例。皮瓣切取范围5cm×5cm~12cm×18cm。结果:28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部分瘀血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游离植皮愈合。术后20例经6个月~5年随访,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好。踝关节、腕关节、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皮肤感觉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以上4种皮支血管皮瓣无需牺牲主干血管,不需吻合血管,操作简便,适应证明确,且皮瓣成活率高,供区易于封闭,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较好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远期疗效随访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永雄 韩重鑫 +2 位作者 姜苗 陈环球 曾纪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1-142,共2页
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需要手术治疗。本组 65例 ,后路手术 56例 ,前路手术 9例 ,均随访 2年以上 ,神经恢复与内固定方式无明显相关 ,半年内恢复最快 ,半年~ 1年仍有恢复 ,1年后无变化。椎体高度丢失后路内固定最多 ,前路内固定少 ,... 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需要手术治疗。本组 65例 ,后路手术 56例 ,前路手术 9例 ,均随访 2年以上 ,神经恢复与内固定方式无明显相关 ,半年内恢复最快 ,半年~ 1年仍有恢复 ,1年后无变化。椎体高度丢失后路内固定最多 ,前路内固定少 ,远期并发症后路手术常见内固定物断裂 ,前路因椎体间融合而少见 ,高度丢失及内固定物断裂与椎间骨融合不理想有关。长节段内固定脊柱退变严重 ,短节段较轻 ,因此该类病人应尽可能选择有效短节段内固定 ,且椎间植骨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手术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万古霉素水凝胶局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骆兆配 关炼雄 +2 位作者 王永标 姚艺艺 张洁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初步评价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万古霉素(vancomycin,VCM)水凝胶局部治疗慢性骨髓炎兔模型的有效性。方法在50只新西兰白兔中使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在50只... 目的初步评价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万古霉素(vancomycin,VCM)水凝胶局部治疗慢性骨髓炎兔模型的有效性。方法在50只新西兰白兔中使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在50只新西兰白兔中诱导慢性骨髓炎。将家兔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给予VCM、PEG水凝胶、PEG-VCM水凝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5、15、30天经耳缘静脉采血,检测兔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变化,并检测引流液的药物浓度。同时于治疗后30 d和60 d取兔骨组织进行细菌培养检查。结果在体内治疗的全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兔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PEG-VCM水凝胶治疗组兔血清IL-6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液药物浓度检测结果显示,PEG-VCM水凝胶可持续释放VCM。结论对于由MRSA引起的骨髓炎,水凝胶是一种安全的万古霉素缓释载体,该载药系统可控制MRSA诱导的慢性骨髓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药物释放 慢性骨髓炎 万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氏弓根螺钉加压棍治疗青年性脊柱后凸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彪 姜苗 +1 位作者 田慧中 吕霞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2年第3期218-219,共2页
对 5 0例青年性脊柱后凸患者 ,自后路行多间隙关节突间截骨 ,用田氏弓根螺钉加压棍压缩固定。经 5年以上随访 ,后凸畸形均有明显的减轻或消失 ,证实田氏弓根螺钉加压棍是治疗青年性脊柱后凸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 脊柱后凸 内固定装置 青年人 田氏弓根螺钉加压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