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孕妇孕期体重管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钟利若 夏正杰 +3 位作者 张立军 韩志萍 王倩 魏晓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5期50-52,55,共4页
目的探讨深圳市孕妇妊娠期适宜体重增长范围。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3008例足月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679例,正常体重组(... 目的探讨深圳市孕妇妊娠期适宜体重增长范围。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3008例足月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679例,正常体重组(BMI 18.5~23.9 kg/m2)2003例,超重组(BMI>23.9~27.9 kg/m2)278例,肥胖组(BMI>27.9 kg/m2)48例。分析各组正常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母亲的孕期增重,并计算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900~3499 g产妇的孕期平均增重,作为各孕前BMI组孕期适宜的体重增长。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中分娩巨大儿的孕妇孕期平均增重明显高于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孕期平均体重增长和适宜增重范围:低体重组12.00~18.00 kg,平均(15.06±4.52)kg;正常体重组12.00~17.50 kg,平均(15.05±4.20)kg;超重组9.00~15.00 kg,平均(12.39±5.17)kg;肥胖组9.00~14.50 kg,平均(12.17±5.09)kg。结论推荐在深圳地区孕前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的单胎足月妊娠妇女孕期平均体重增长为15 kg左右,适宜增重范围为12.00~18.0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体重增长 出生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助产士5年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的方法和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少娟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7期284-286,共3页
目的:就我市推行助产士5年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实践方法做出介绍和讨论。方法:选取在我院参加2009~2013年的5年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的助产士187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他们培训前后的理论和操作考核、绩效考核成绩变化情况。结果:在接受5... 目的:就我市推行助产士5年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实践方法做出介绍和讨论。方法:选取在我院参加2009~2013年的5年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的助产士187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他们培训前后的理论和操作考核、绩效考核成绩变化情况。结果:在接受5年的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实践锻炼后,187名助产士的理论知识考核得分、操作考核得分和总分合格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规培后的绩效考核成绩显著优于规培前的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我市推行的助产士5年规范化培训后,学员们的产科理论、操作考核和绩效成绩都有了显著提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产士 5年规范化培训 临床实践
原文传递
深圳市3891例患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君 吴本清 +7 位作者 李岚 高国兰 郑义 杨江涛 杨菊红 林列坤 梁欣 王长山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964-966,共3页
目的深圳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基因频率。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医学实验中心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的患者3891例。应用膜条导流杂交技术一次性检测患者携带的... 目的深圳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基因频率。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医学实验中心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的患者3891例。应用膜条导流杂交技术一次性检测患者携带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结果在3891例研究对象中检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变异1910例,占比49.09%;其中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135例(29.17%),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697例(17.91%),αβ-复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78例(2.00%)。结论深圳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发病率高,其基因型分布特征和频率可为深圳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膜条导流杂交技术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和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双轨教学法在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吴丹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7期178-179,共2页
目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和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双轨教学法在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6名临床医学系产科学生,并通过分组平均分组的方法,进行PBL+LBL实验组护理教学与传统的LBL护理教学对照组。结果:2组... 目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和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双轨教学法在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6名临床医学系产科学生,并通过分组平均分组的方法,进行PBL+LBL实验组护理教学与传统的LBL护理教学对照组。结果:2组实验在考试成绩上并没有较大的差异,不过她们在综合部分有着较大的优势,有着统计学意义。同时经过PBL+LBL教学的学生对于产科的有关实践经验,并且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在双轨产科护理教学中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极大的提高了护理教学效率,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了较大提升。结论:PBL+LBL双轨产科护理教学教学能够有效的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之中,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备受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轨教学法 产科 护理教学
原文传递
妇产科手术患者感染因素的分析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7
5
作者 揭深秋 洪普 +1 位作者 吴丹 柯玮琳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对妇产科日常护理中的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5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年龄分布、平均住院时间、费用等... 目的:对妇产科日常护理中的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5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年龄分布、平均住院时间、费用等情况。结果:妇科患者的感染率随着患者年龄增大而出现升高趋势,产科由于年龄集中,无特异性。278例妇科手术患者中感染42例,感染发生最多的部位为呼吸道,大约为42.9%(18/42);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大约为28.6%(12/42)。产科250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中感染28例,感染发生最多的部位为切口,大约为42.9%(12/28);其次为呼吸道感染,大约为25.0%(7/28)。妇产科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费用都要多于未感染患者(P<0.01)。结论:妇产科日常护理过程中,特别是术后护理,感染因素多且复杂,应该在加强护理培训,规范护理操作的同时,与患者保持良性的沟通和及时的护理效果反馈,尽量避免或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同时高质量的护理也有助于节约患者的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护理 感染因素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时综合服务模式改变对产科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苏放明 陈小荷 魏晓萍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2年第10期589-592,共4页
目的 :了解产时服务模式改变后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家属陪伴分娩、一对一的全程助产责任制、笑气分娩镇痛三者结合同时应用于试验组 3 588例产妇 ;设上一年同期 3 642名产妇为对照组 ,两组产妇的资料经检验具有可比性 (P>0 .0 5... 目的 :了解产时服务模式改变后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家属陪伴分娩、一对一的全程助产责任制、笑气分娩镇痛三者结合同时应用于试验组 3 588例产妇 ;设上一年同期 3 642名产妇为对照组 ,两组产妇的资料经检验具有可比性 (P>0 .0 5) ,观察产时服务模式改变后对产科质量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40 .45%和 47.1 4 % (P<0 .0 5) ;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1 .64%和 2 .89% (P<0 .0 5) ;新生儿窒息率也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0 .93%和 1 .69% (P<0 .0 5) ;试验组无子宫破裂、会阴 度裂伤、产时子痫和死产 ,产科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产妇满意度调查 ,试验组的产妇满意率在 98.3% ,而对照组产妇满意率仅 82 .8% ,差别有显著性(P<0 .0 5)。结论 :产时服务模式的改变可明显地提高产科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综合服务模式 分娩 服务模式 产科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科子宫切除35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04-205,共2页
目的:探讨产科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以及降低其发生率的可能性。方法:对因产科因素行子宫切除术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0.18%,手术指征主要为胎盘因素所致产科严重出血及子宫破裂。产... 目的:探讨产科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以及降低其发生率的可能性。方法:对因产科因素行子宫切除术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0.18%,手术指征主要为胎盘因素所致产科严重出血及子宫破裂。产科出血原因依次为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粘连等,子宫破裂主要原因为瘢痕子宫。结论:子宫切除是抢救产科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及子宫破裂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术 子宫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例报告
8
作者 唐国亮 折瑞莲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6-16,30,共2页
妊娠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简称单疱脑炎,非常罕见,很容易误诊,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等特点,多预后不良。罕有妊娠... 妊娠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简称单疱脑炎,非常罕见,很容易误诊,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等特点,多预后不良。罕有妊娠合并HSE的病例报道。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了1例妊娠合并HSE的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吸取了一定的经验教训,现对该病例以及复习相关文献,初步概括其特点,为临床同道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发热 呕吐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早产儿早期脑血流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9
9
作者 吴俊 吴本清 +3 位作者 蒋玉蓉 李建明 马晓利 宋金枝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早产儿早期脑血流随日龄的动态变化,比较不同胎龄、体重早产儿同日龄下脑血流的改变,以探讨其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早产儿大脑中动脉(MAC)血流速度及血管弹性,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早产儿早...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早产儿早期脑血流随日龄的动态变化,比较不同胎龄、体重早产儿同日龄下脑血流的改变,以探讨其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早产儿大脑中动脉(MAC)血流速度及血管弹性,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早产儿早期脑血流速度(CBFV)随日龄增大逐渐升高。不同胎龄、体重早产儿进行比较,胎龄、体重的增加与脑血流呈正比;新生儿早期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亦呈渐增趋势,生后24 h内为高值,2~7 d内RI、PI短时期降低之后又逐渐升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早产儿早期脑血流并进行动态观察,对于早期预测脑损伤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脑血流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切口瘢痕缺陷再次妊娠结局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惠娟 李依米 +4 位作者 王宁 罗文斌 杨艳东 石晓兰 肖小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再次妊娠的PCSD孕产妇80例为PCSD组,同日分娩的瘢痕子宫非缺陷再次妊娠者169例为NPCSD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其新生儿资料,分析PCSD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PCSD组早产发生...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再次妊娠的PCSD孕产妇80例为PCSD组,同日分娩的瘢痕子宫非缺陷再次妊娠者169例为NPCSD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其新生儿资料,分析PCSD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PCSD组早产发生率高于NPCSD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于NPCSD组;PCSD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小于NPCSD组;PCSD组先兆子宫破裂2例,发生率达3.77%,NPCSD组先兆子宫破裂1例,发生率0.59%.结论:PCSD患者再次妊娠早产、子宫破裂、低体质量儿的风险增加,超声形态学检测虽不能有效的评估风险,但憩室体积越大子宫下段肌层功能可能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瘢痕缺陷 再次妊娠 妊娠结局 子宫下段肌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11
作者 吴丹 洪普 +1 位作者 王娟 揭深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0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孕检妊娠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孕检妊娠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确诊后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接受多学科诊疗模式“三位一体”下无缝隙护理服务去控制血糖和体重。比较两组孕期胰岛素的使用率及体重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监测两组护理前后血糖相关指标;观察患者围生期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孕期需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和△BMI≥6 kg/m^2者及孕期体重增加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经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围生期的剖宫产、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产后出血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胎儿窘迫、死胎和胎儿畸胎者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能将体重控制在合理增长范围内,可明显改善血糖相关指标,将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降低产妇围生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 多学科诊疗模式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阶段性心理辅导课程及围产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孕产妇的影响 被引量:46
12
作者 李岚 陈小荷 练洁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3期1935-1937,共3页
目的探讨产前阶段性心理辅导课程及围产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孕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24例孕产妇,均于该院妇产科接受产检及生产,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2例)和参照组(62例)。参照组孕产妇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产前阶段性心理辅导课程及围产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孕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24例孕产妇,均于该院妇产科接受产检及生产,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2例)和参照组(62例)。参照组孕产妇采用常规产前检查及围产期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产前阶段性心理辅导课程及围产期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孕产妇生产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h产妇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护理干预满意度等,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及抑郁(HAMD)量表评估护理干预前及产后产妇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率为79.03%,护理干预满意率为98.39%,均分别高于参照组(67.35%、87.10%);研究组并发症率为0.00%,新生儿并发症率为0.00%,均分别低于参照组(6.45%、1.61%)(P<0.05);研究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2组干预前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产前阶段性心理辅导课程及围产期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改善孕产妇心理状态,提高自然分娩率及护理满意率,帮助孕产妇顺利生产,保证母子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产前阶段性心理辅导课程 围产期 个体化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安全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柯茹 樊尚荣 夏俊霞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剖宫产后足月阴道试产(VBAC组)的资料,105例成功,35例失败转急诊剖宫产(转剖宫产组),并抽取同期110例选择性重复剖宫产为对照组。比较母儿的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V...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剖宫产后足月阴道试产(VBAC组)的资料,105例成功,35例失败转急诊剖宫产(转剖宫产组),并抽取同期110例选择性重复剖宫产为对照组。比较母儿的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VBAC组阴道分娩史42例(40%)、子宫下段全层的厚度(3.20±0.28)mm、宫颈成熟105例(100%)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脏器损伤、产褥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出血量(175.48±65.51)m L、新生儿体重(2.87±1.21)kg、子宫收缩乏力3例(2.9%)、输血2例(1.9%)、切口愈合不良1例(0.95%)VBAC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转剖宫产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及母儿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史、子宫下段全层厚度、宫颈成熟及新生儿体重均与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成功率密切相关。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有效降低产时出血量、子宫收缩乏力、输血率及切口愈合不良,试产失败转急诊剖宫产未增加母儿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指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佳倪 高素清 +3 位作者 郑桂琴 赵卫华 邓明 敖礼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8期35-36,共2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探讨目前产科有关热点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征,研究各类指征剖宫产的特点。结果:瘢痕子宫剖宫产及社会因素剖宫产高居不下,头位难产中,以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探讨目前产科有关热点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征,研究各类指征剖宫产的特点。结果:瘢痕子宫剖宫产及社会因素剖宫产高居不下,头位难产中,以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为主,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诊断问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人群特点,均影射出目前产科领域的一些问题。结论:剖宫产率居高难下,有围生期保健、产程观察处理及医生的诊疗水平等各层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宫产 剖宫产指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在诊断妊娠胎盘植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素华 沙文琼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诊断妊娠胎盘植入的临床意义。方法妊娠胎盘植入患者57例,比较超声与磁共振(MR)表现,以及联合检查的情况。结果 MR对妊娠胎盘植入的诊断符合率为84.2%(48/57),超声对妊娠胎盘植入的诊断符合率为78.9%(45/57),两者比较...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诊断妊娠胎盘植入的临床意义。方法妊娠胎盘植入患者57例,比较超声与磁共振(MR)表现,以及联合检查的情况。结果 MR对妊娠胎盘植入的诊断符合率为84.2%(48/57),超声对妊娠胎盘植入的诊断符合率为78.9%(45/5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联合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8.2%(56/57),显著高于MR、超声二者单独检查的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 MR对妊娠胎盘植入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但与超声联合检查能够进一步提高妊娠胎盘植入的检出率,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妊娠 核磁共振 超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素氮水平与子痫前期并发胎儿生长受限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倩 梁婵玉 +3 位作者 朱燕莉 黄晓燕 孙波 赵卫华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水平与子痫前期并发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1例子痫前期孕妇[并发FGR 167例(FGR组),未并发FGR 214例(非FGR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肾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水平与子痫前期并发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1例子痫前期孕妇[并发FGR 167例(FGR组),未并发FGR 214例(非FGR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肾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尿素氮水平与子痫前期并发FGR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尿素氮水平对子痫前期并发FGR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尿素氮水平升高是子痫前期患者并发FGR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相关变量后,血尿素氮水平升高仍为子痫前期患者并发FGR的危险因素(均P<0.05)。在年龄<35岁的子痫前期患者中,血尿素氮水平诊断FG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3(P<0.05),特异度为50.4%,敏感度为75.5%;在年龄为35~<40岁的子痫前期患者中,血尿素氮水平诊断FG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P<0.05),特异度为79.6%,敏感度为57.5%;在年龄≥40岁的子痫前期患者中,血尿素氮水平诊断FG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02(P>0.05)。结论血尿素氮水平升高是子痫前期并发FGR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年龄为35~<40岁子痫前期患者并发FGR的诊断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素氮 子痫前期 胎儿生长受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窘迫患者372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佳倪 赵卫华 +1 位作者 郑桂琴 敖礼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57-558,共2页
目的探讨胎儿窘迫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09-12因胎儿窘迫剖宫产病例372例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胎儿窘迫的诊断依据,对依据电子胎心率监护图形而诊断的病例,对图形进行重新评估。结果以羊水污染及以胎心监护图形诊断... 目的探讨胎儿窘迫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09-12因胎儿窘迫剖宫产病例372例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胎儿窘迫的诊断依据,对依据电子胎心率监护图形而诊断的病例,对图形进行重新评估。结果以羊水污染及以胎心监护图形诊断胎儿窘迫的病例中,366例新生儿预后良好,6例评分≤7;羊水Ⅲ度污染及胎心监护图形出现轻度心动过缓、自发性的胎心率减速、轻度心动过速、轻度变异减速、基线变异减小的患者,20%的病例于剖宫产术中未发现任何可能导致胎儿窘迫因素,新生儿评分良好。结论对胎儿窘迫的诊断应考虑多方面因素,使用尽可能多的检测手段,使其更具客观性,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窘迫 电子胎心率监护 羊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晚期体位宣教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晓茗 汪伟 +2 位作者 折瑞莲 高宇 陈学淋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3期2862-2863,共2页
目的:探讨孕晚期采用不同卧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活跃期前入产房待产的孕产妇300例,对其孕晚期产前宣教及采用卧位进行调查,B超确定其胎儿方位,产程中取对侧卧位,观察其分娩结局。结果:孕晚期经常取侧卧位(试验组)218例,B超确... 目的:探讨孕晚期采用不同卧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活跃期前入产房待产的孕产妇300例,对其孕晚期产前宣教及采用卧位进行调查,B超确定其胎儿方位,产程中取对侧卧位,观察其分娩结局。结果:孕晚期经常取侧卧位(试验组)218例,B超确定枕前位为146例,枕横位51例,枕后位21例。孕晚期自由卧位者(对照组)82例,B超确定枕前位为37例,枕横位31例,枕后位14例。枕前位顺产168例,顺产率92%,枕横位顺产65例,顺产率79%。枕后位顺产15例,顺产率43%。孕晚期不同卧位对活跃期前枕方位影响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枕方位顺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孕晚期体位宣教,孕妇孕晚期采取侧卧位有助于减少头位胎位异常,增加顺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产前宣教 胎方位 顺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周前后发病重度子痫前期血常规和凝血及生化参数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芳 黎燕 +1 位作者 张立军 夏俊霞 《当代医学》 2014年第6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32周前、后发病的重度子痫前期(S-PE)血常规、凝血及部分生化参数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20~31^+6周发病(早发组)和44例52~36周(晚发组)发病S-PE患者外周血常规、血浆白蛋白(ALB)、血浆总蛋白(TB)、尿蛋白(U... 目的探讨32周前、后发病的重度子痫前期(S-PE)血常规、凝血及部分生化参数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20~31^+6周发病(早发组)和44例52~36周(晚发组)发病S-PE患者外周血常规、血浆白蛋白(ALB)、血浆总蛋白(TB)、尿蛋白(Upro)、血清钙(ca)、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参数。结果早发组PLT为(192.53土7053)×10^9、L,晚发组为(16970±4828)X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早发组D二聚体为(580.61±1303.22)ug/L,晚发组为(29963±I2762I)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早发组ATⅢ活性为(8404±17.00)%,晚发组为(7325土17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凝血功能指标APTT、TT、FIb、生化指标ALB、TB、Upro及其他血常规指标WBC、M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2周前发病的重度子痫前期比32周后发病的子痫前期高凝状态更明显,发病越早的重度子痫前期更需要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重度子痫前期 血常规 血生化 凝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20
作者 洪普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循征护理干预剖宫产产妇在术后护理的应用。方法: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首先提出护理问题,通过实证数据收集、分析和评价,在护理实践应用护理程序。结果:患者身体恢复速度和母亲哺乳时间、疼痛感、腹胀率、感觉... 目的:探讨循征护理干预剖宫产产妇在术后护理的应用。方法: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首先提出护理问题,通过实证数据收集、分析和评价,在护理实践应用护理程序。结果:患者身体恢复速度和母亲哺乳时间、疼痛感、腹胀率、感觉舒服与以往常规护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科学依据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剖宫产术后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