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2023年山西省药品监督抽检质量分析
1
作者 赵向东 曹志伟 《实用医技杂志》 2025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2021—2023年药品质量抽检情况,为药品抽检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采用数据统计软件对山西省2021—2023年药品质量抽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1—2023年共抽检8325批次,不合格药品总计38批次,抽检药品的不和合格率...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2021—2023年药品质量抽检情况,为药品抽检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采用数据统计软件对山西省2021—2023年药品质量抽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1—2023年共抽检8325批次,不合格药品总计38批次,抽检药品的不和合格率由0.54%降低至0.40%,不合格药品类别主要为中药饮片,不合格药品抽样环节主要出现在使用环节中的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结论我省药品质量总体安全形势平稳可控,药品质量处于较高水平,不合格药品率逐年降低,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中药饮片的抽检力度,增加使用环节的抽样比例,提升药品抽检的靶向性和精准性,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推动我省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质量管理 不合格药品 产品监测 售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二酚-胆甾醇琥珀酸单酯-g-羧甲基壳聚糖纳米胶束体内药动学及体外抗炎作用研究
2
作者 李睿 路丽艳 +4 位作者 许楚 郝瑞 田湘涵 阮文辉 王颖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89-2895,共7页
目的研究大麻二酚(CBD)-胆甾醇琥珀酸单酯-g-羧甲基壳聚糖(CCMC)纳米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性,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透析法制备CBD-CCMC纳米胶束,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将SD大鼠分为CBD组和CBD-CCMC纳米胶束... 目的研究大麻二酚(CBD)-胆甾醇琥珀酸单酯-g-羧甲基壳聚糖(CCMC)纳米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性,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透析法制备CBD-CCMC纳米胶束,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将SD大鼠分为CBD组和CBD-CCMC纳米胶束组,每组6只,分别灌胃100 mg/kg CBD和CBD-CCMC纳米胶束(以负载的CBD计);于给药后0.5、1、1.33、1.5、1.75、2、4、8、24、48 h眼眶采血,计算药动学参数。另取大鼠同法分组、给药,每组24只;分别于给药后0.25、1.5、10、24 h,每组取6只大鼠分离其心、肝、脾、肺、肾、肌肉组织,分析药物的组织分布情况。采用脂多糖诱导来建立Caco-2细胞炎症模型,分别以终质量浓度为5、10、15μg/mL的CBD和CBD-CCMC纳米胶束(以负载的CBD计)作用24 h后,检测细胞活力、跨膜电阻(TEER)和炎症刺激下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所制CBD-CCMC纳米胶束的平均粒径为(230.6±1.8)nm,多分散性指数为0.170±0.053,Zeta电位为(-13.5±1.2)mV,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86.35±0.56)%、(9.18±0.32)%;溶解度为68.240μg/mL。药动学结果显示,与CBD组比较,CBD-CCMC纳米胶束组大鼠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48 h、AUC0-∞、半衰期、峰浓度均显著增加/延长(P<0.05或P<0.01)。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点,CBDCCMC纳米胶束组大鼠组织中药物的分布浓度均高于CBD组。抗炎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与同质量浓度的CBD相比,CBD-CCMC纳米胶束可显著提高细胞活力(P<0.05或P<0.01),升高TEER,降低细胞中IL-8、IL-1β、TNF-α水平(P<0.01)。结论CBDCCMC纳米胶束能够增加CBD血药浓度和组织分布浓度,提高CBD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二酚 纳米胶束 胆甾醇琥珀酸单酯 羧甲基壳聚糖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雏痢净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3
作者 杨莹莹 林伟欣 张璐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9期44-51,共8页
建立治疗雏鸡白痢的中药复方口服液加味雏痢净的制备工艺。以加水倍数、煎煮次数、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黄芩苷、连翘酯苷A的总含量和浸出物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对该口服液的制备... 建立治疗雏鸡白痢的中药复方口服液加味雏痢净的制备工艺。以加水倍数、煎煮次数、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黄芩苷、连翘酯苷A的总含量和浸出物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对该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加味雏痢净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加水倍数为12倍,煎煮次数2次,煎煮时间1 h,在此条件下三次验证试验表明黄芩苷和连翘酯苷A总含量可达5.53 mg·mL^(-1),浸出物为15.89%,综合评分93.76分。该方法优化的工艺稳定可靠,科学可行,可为加味雏痢净口服液的工艺研究和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鸡白痢 中药复方口服液 响应面试验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法提取绣球菌多糖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阮文辉 王宇 +1 位作者 郝瑞 李睿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32-1739,共8页
目的 优化超高压设备提取绣球菌中多糖的工艺研究。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压力、保压时间、料液比、提取液pH和提取温度对绣球菌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显著因素,并对显著因素... 目的 优化超高压设备提取绣球菌中多糖的工艺研究。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压力、保压时间、料液比、提取液pH和提取温度对绣球菌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显著因素,并对显著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使显著因素的取值逼近最大响应区域,确定Box-Behnken试验的中心点,最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对绣球菌多糖得率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进行预测,指导提取工艺条件优化,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 在保压时间为15min、料液比为1:40(g/mL)条件下,绣球菌多糖的优化提取工艺为:提取压力315 MPa,提取液pH 9.2,提取温度48.5℃。在此工艺条件下,测得绣球菌多糖的得率为14.72%±0.15%,与预测值14.83%接近,说明模型准确。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绣球菌多糖提取工艺切实可行,可用于绣球菌多糖的规模化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菌多糖 超高压提取 响应面分析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连翘叶红茶中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莹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4-249,共6页
以连翘叶红茶为研究对象,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连翘叶红茶中芦丁、连翘酯苷A、槲皮素、连翘苷和连翘脂素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连翘苷为内参物,计算其与芦丁、连翘酯苷A、槲... 以连翘叶红茶为研究对象,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连翘叶红茶中芦丁、连翘酯苷A、槲皮素、连翘苷和连翘脂素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连翘苷为内参物,计算其与芦丁、连翘酯苷A、槲皮素和连翘脂素的相对校正因子。比较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ESM)测定5种指标成分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5种指标成分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9),其检出限为0.45~0.78μg/m L,定量限为1.49~2.59μg/m 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25%~99.63%,精密度、加标回收率、稳定性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3.0%,表明QAMS法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良好。一测多评法(QAMS)和外标法(ESM)测定10批连翘叶红茶中5种成分含量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QAMS法适用于连翘叶红茶中5种指标成分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 高效液相色谱法 连翘叶红茶 指标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 NMR代谢组学技术的黄刺玫果实抗衰老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牛丹 陈磊 +1 位作者 任婧 王进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17,共8页
目的:采用^(1)H NMR代谢组学方法,探讨黄刺玫果实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皮下注射D-半乳糖(400 mg/kg)致大鼠亚急性衰老,考察黄刺玫果实提取物(1.6、3.2、6.4 g/kg)的抗衰老作用。造模30d后采集大鼠血清,检测血清生... 目的:采用^(1)H NMR代谢组学方法,探讨黄刺玫果实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皮下注射D-半乳糖(400 mg/kg)致大鼠亚急性衰老,考察黄刺玫果实提取物(1.6、3.2、6.4 g/kg)的抗衰老作用。造模30d后采集大鼠血清,检测血清生化指标SOD(superoxide dismutase)、 LPO(lipid peroxide)及Hyp(hydroxyproline)水平,并进行^(1)H NMR代谢组学检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黄刺玫果实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的抗衰老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刺玫果实提取物可显著升高血清SOD(P<0.01)、Hyp(P<0.01)水平,降低LPO(P<0.05,P<0.0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13种差异代谢物发生显著(P<0.05,P<0.01)性变化。给予黄刺玫后,高剂量组可显著(P<0.05,P<0.01)回调脂质、精氨酸、甘油酯、氧化三甲胺、甘氨酸、丙氨酸及N-乙酰糖蛋白7种代谢物,中剂量组可显著调节氧化三甲胺、N-乙酰糖蛋白、亮氨酸3种代谢物,而低剂量组仅显著回调磷脂酰胆碱。三组药效指数(EI)由大到小分别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表明高剂量组的抗衰老效果最佳。结论:黄刺玫果实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以及调节氨基酸代谢、肠道菌群代谢等途径延缓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刺玫提取物 代谢组学 抗衰老 D-半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柏和酒黄柏中盐酸黄柏碱和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阮文辉 叶松华 +4 位作者 冯夏珍 吴哲 薛润苗 王晓燕 罗晋萍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改进黄柏饮片中盐酸黄柏碱(C_(24)H_(32)O_(6)·HCl)和盐酸小檗碱(C_(20)H_(18)NO_(4)·HCl)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中国药典》2020版所载黄柏饮片含测需要两次样本预处理、检测,操作繁琐,系统误差大。本研... 目的:改进黄柏饮片中盐酸黄柏碱(C_(24)H_(32)O_(6)·HCl)和盐酸小檗碱(C_(20)H_(18)NO_(4)·HCl)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中国药典》2020版所载黄柏饮片含测需要两次样本预处理、检测,操作繁琐,系统误差大。本研究采用一次性预处理样本、双波长切换、流动相梯度洗脱等实现一次进样即可同时检测盐酸黄柏碱(C_(24)H_(32)O_(6)·HCl)和盐酸小檗碱(C_(20)H_(18)NO_(4)·HCl)的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浓度(1.018~10.179μg,R^(2)=0.9996)和盐酸黄柏碱浓度(224.0~1119.8 ng,R^(2)=0.9991);精密度:盐酸小檗碱(RSD=0.37%),盐酸黄柏碱(RSD=0.49%);重复性:盐酸小檗碱(RSD=0.37%),盐酸黄柏碱(RSD=0.49%);平均回收率:盐酸小檗碱(101.77%,RSD=2.22%),盐酸黄柏碱(98.32%,RSD=2.46%)。结论用改进后的方法测定了15批次不同产地的黄柏饮片和15批次黄柏酒炙品(酒黄柏)中的盐酸黄柏碱和盐酸小檗碱,改进后的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可很好的用于黄柏及其酒炙品(酒黄柏)饮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酒黄柏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柏及黄柏酒炙品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被引量:2
8
作者 阮文辉 叶松华 +5 位作者 冯夏珍 吴哲 薛润苗 罗晋萍 许信学 王晓燕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3期164-168,共5页
目的:薄层色谱鉴别一直是中药材真伪快速鉴别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应用领域广泛的优点。采用《中国药典》2020版所载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黄柏饮片进行鉴别检测,发现药典方法重复性较差,操作相对繁琐,需要改进。方法:本研... 目的:薄层色谱鉴别一直是中药材真伪快速鉴别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应用领域广泛的优点。采用《中国药典》2020版所载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黄柏饮片进行鉴别检测,发现药典方法重复性较差,操作相对繁琐,需要改进。方法:本研究从薄层色谱鉴别条件(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展开系统、展距、点样量)、专属性和耐用性的角度对《中国药典》2020版所载黄柏薄层色谱条件进行研究与改进。结果:改进后的方法优选甲醇超声提取制备供试品样品溶液,点样量1~2μL,采用乙酸乙酯-甲醇-三氯甲烷-氨水-三乙胺(V_(乙酸乙酯)∶V_(甲醇)∶V_(三氯甲烷)∶V_(氨水)∶V_(三乙胺)=6∶2∶2∶1∶1)为展开系统,在365 nm下检视,供试品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亮黄色荧光斑点。结论:用改进后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的关黄柏、黄柏饮片及酒黄柏饮片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发现小檗碱荧光点集中清晰、不漂移,方法操作简单易行,耐用性良好。改进后的方法还能进行黄柏和关黄柏的鉴别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酒黄柏 关黄柏 薄层色谱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内参物的一测多评法测定黄刺玫中5种成分的含量
9
作者 杨莹莹 林伟欣 +3 位作者 李娜 任翔萍 任婧 张璐 《现代食品》 2023年第23期210-216,221,共8页
建立基于不同内参物的一测多评法测定黄刺玫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苷、木犀草素和槲皮素5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以芦丁、异槲皮苷和木犀草素为内参物,计算另外4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建立一测多评法,计算12批黄刺玫样品中5... 建立基于不同内参物的一测多评法测定黄刺玫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苷、木犀草素和槲皮素5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以芦丁、异槲皮苷和木犀草素为内参物,计算另外4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建立一测多评法,计算12批黄刺玫样品中5种成分的含量,并比较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12批黄刺玫样品中5种成分的含量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0%,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黄刺玫中5种成分的含量与外标法结果无明显差异,可用于黄刺玫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刺玫 一测多评法(QAMS)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数学结合响应面法研制山楂风味低糖党参蜜饯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睿 阮文辉 +3 位作者 郝瑞 李瑞卿 路丽艳 阮心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8,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党参为主要原料开发一种新型便携式即食党参蜜饯产品。[方法]首先,考察山楂汁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和蜂蜜添加量对党参蜜饯感官评分的影响。然后,基于单因素试验,采用模糊数学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山楂风味低糖党参蜜饯配...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党参为主要原料开发一种新型便携式即食党参蜜饯产品。[方法]首先,考察山楂汁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和蜂蜜添加量对党参蜜饯感官评分的影响。然后,基于单因素试验,采用模糊数学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山楂风味低糖党参蜜饯配方。最后,以微生物限量和感官评价为指标,对比不同灭菌工艺对党参蜜饯品质的影响,并对其理化指标和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响应面优化得到影响党参蜜饯品质的因素主次顺序为:蜂蜜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山楂汁添加量。党参蜜饯最优工艺配方为:党参100 g,山楂汁添加量、食盐添加量、蜂蜜添加量分别为227 mL、4.1 g、114.5 g,此配方下制得的党参蜜饯产品酸甜适口,富有嚼劲,风味独特,模糊数学感官评分最高,为92.37分。超高压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后样品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10 CFU·g^(-1),大肠菌群<2 CFU·g^(-1),霉菌<1 CFU·g^(-1))均符合相关标准及规定,而超高压灭菌处理蜜饯的感官评价优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产品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党参蜜饯中总糖和氯化钠含量分别为36.54%、2.56%,符合相关规定;党参炔苷和多糖含量分别为0.19 mg·g^(-1)、6.84%,营养价值高。[结论]本研究制得的即食党参蜜饯具有党参和山楂的独特风味,色泽均匀,软硬适中,感官评分较高,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为党参蜜饯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蜜饯 山楂 模糊数学 感官评价 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鼻腔清洗类产品注册现状与审评考量
11
作者 张彩峰 牛丹 +1 位作者 续艳 张豆豆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13期15-17,共3页
综合分析海水鼻腔清洗类产品研发和注册现状。基于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基本原则,从材料、生物相容性、性能要求、产品稳定性、临床评价、说明书和标签等方面考量海水鼻腔清洗液类产品注册审评时的风险点、关注点,以期为申请人的产品... 综合分析海水鼻腔清洗类产品研发和注册现状。基于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基本原则,从材料、生物相容性、性能要求、产品稳定性、临床评价、说明书和标签等方面考量海水鼻腔清洗液类产品注册审评时的风险点、关注点,以期为申请人的产品研发和申报资料准备提供参考,规范该类产品注册申报和技术审评工作,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鼻腔清洗液 注册 产品技术要求 产品标准 审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器械组合包产品注册现状及审评探讨
12
作者 张豆豆 李香串 +2 位作者 王喜明 张彩峰 续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21期25-27,共3页
该文整理了医疗器械组合包近10年的注册及备案量,分析Ⅰ、Ⅱ、Ⅲ类组合包的注册及备案量发展趋势,说明各省份注册及备案量差异。同时,该文整理了医疗器械组合包的指导原则和相关标准,总结了审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医疗器械组合包的结... 该文整理了医疗器械组合包近10年的注册及备案量,分析Ⅰ、Ⅱ、Ⅲ类组合包的注册及备案量发展趋势,说明各省份注册及备案量差异。同时,该文整理了医疗器械组合包的指导原则和相关标准,总结了审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医疗器械组合包的结构及组成、灭菌工艺研究、技术要求等进行讨论。旨在为注册申请人和审评部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组合包 注册现状 技术审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技术审评的第二类创面敷料产品相关问题研究
13
作者 牛丹 薛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13期1-3,共3页
文章汇总了山西省药品审评中心在第二类创面敷料技术审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描述与分析。以期为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准备注册申报资料及技术审评人员进行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关键词 第二类创面敷料 技术审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灭菌方式对止嗽立效丸HPLC指纹图谱和4种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莹莹 张璐 +3 位作者 张文琴 刘瑛瑛 许信学 王晓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87-3293,共7页
目的考察^(60)Co辐照灭菌、湿热灭菌对止嗽立效丸(麻黄、苦杏仁、甘草等)指纹图谱和4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该药物80%甲醇(含0.5%磷酸)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 目的考察^(60)Co辐照灭菌、湿热灭菌对止嗽立效丸(麻黄、苦杏仁、甘草等)指纹图谱和4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该药物80%甲醇(含0.5%磷酸)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250 nm。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灭菌前后各成分含量变化,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5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23个共有峰,灭菌前后相似度均大于0.91。盐酸麻黄碱、苦杏仁苷、盐酸罂粟碱、甘草酸铵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96.70%~99.78%,RSD 1.12%~2.39%。湿热灭菌对盐酸麻黄碱、苦杏仁苷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60)Co辐照灭菌后各成分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60)Co辐照灭菌对止嗽立效丸HPLC指纹图谱和4种成分含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嗽立效丸 HPLC指纹图谱 盐酸麻黄碱 苦杏仁苷 盐酸罂粟碱 甘草酸铵 ^(60)Co辐照灭菌 湿热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AMS法同时测定连翘花中5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4
15
作者 倪素丽 董岳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826-1829,共4页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连翘花中芦丁、连翘酯苷A、(+)-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连翘苷、连翘脂素5种成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进行检测。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 C_(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连翘花中芦丁、连翘酯苷A、(+)-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连翘苷、连翘脂素5种成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进行检测。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 C_(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275 nm(0~8 min)、330 nm(8~10.5 min)、275 nm(10.5~32 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1μL。以芦丁为参照物,采用一测多评(QAMS)法计算各成分含量,并与外标法进行比较。结果 QAMS法所得连翘花中连翘酯苷A、(+)-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连翘苷、连翘脂素的含量分别为7.472~7.671、2.919~2.986、1.439~1.486、1.523~1.566mg/g,外标法测定结果为7.454~7.664、2.913~2.996、1.444~1.484、1.519~1.562 mg/g,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相对偏差<1.0%。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UPLC-QAMS法同时测定连翘花中5种成分的含量,且该方法与外标法所得结果无明显差异,可用于连翘花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一测多评法 连翘花 芦丁 连翘酯苷A 连翘苷 连翘脂素 (+)-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数学结合响应面法研制即食黄芪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睿 郝瑞 +2 位作者 王宇 阮文辉 许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6-323,共8页
目的 运用模糊数学结合响应面法研制即食黄芪。方法 以黄芪为原料,经过氢氧化钙溶液浸泡、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组合酶解、调味、超高压灭菌,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模糊数学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即食黄芪配方,并对其... 目的 运用模糊数学结合响应面法研制即食黄芪。方法 以黄芪为原料,经过氢氧化钙溶液浸泡、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组合酶解、调味、超高压灭菌,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模糊数学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即食黄芪配方,并对其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即食黄芪最优配方为:黄芪10 g,蜂蜜、山西老陈醋、食盐添加量分别为16.5 g、12.0 mL和0.4 g,感官评分平均值为93.75分,能较好地与响应面模型相拟合;且水分含量为23.13%±0.28%,总糖含量为36.45%±0.13%,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及规定。结论 该配方制得的即食黄芪酸甜适中、口感紧实、纤维少、外形饱满,为黄芪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黄芪 模糊数学 响应面法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嗽立效丸中麻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松华 张文琴 +1 位作者 阮文辉 王晓燕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8期106-108,111,共4页
目的:改进止嗽立效丸中麻黄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对麻黄鉴别中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展开剂体系进行了改进,并对新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改进后的方法能获得斑点清晰、分离度好的薄层色谱图,且无干扰,适应性较强。结论:改进后... 目的:改进止嗽立效丸中麻黄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对麻黄鉴别中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展开剂体系进行了改进,并对新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改进后的方法能获得斑点清晰、分离度好的薄层色谱图,且无干扰,适应性较强。结论:改进后薄层色谱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可以用于止嗽立效丸中主要药材麻黄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嗽立效丸 薄层色谱法 麻黄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聚谷氨酸接枝胆甾醇纳米胶束的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睿 阮文辉 +1 位作者 王宇 郝瑞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8期10-14,共5页
用超声聚合法制备了γ-聚谷氨酸(γ-PGA)接枝胆甾醇(CHOL)纳米胶束(γ-PGA/CHOL·NPs),并考察了γ-聚谷氨酸浓度、胆甾醇浓度、溶液pH值、聚合温度、超声频率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对该纳米胶束粒径和峰强度的影响。运用筛选试验设计和Bo... 用超声聚合法制备了γ-聚谷氨酸(γ-PGA)接枝胆甾醇(CHOL)纳米胶束(γ-PGA/CHOL·NPs),并考察了γ-聚谷氨酸浓度、胆甾醇浓度、溶液pH值、聚合温度、超声频率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对该纳米胶束粒径和峰强度的影响。运用筛选试验设计和Box-Behnken实验设计(BBD)对实验结果进行设计和优化,并通过优化条件下的实验验证,获得γ-聚谷氨酸接枝胆甾醇纳米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70.9 nm,与模型预测吻合,得到稳定均一的γ-聚谷氨酸接枝胆甾醇纳米胶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胶束 Γ-聚谷氨酸 胆甾醇 超声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二酚跨膜转运体内外吸收机制及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睿 郝瑞 +3 位作者 陈珏 路丽艳 李敏 阮文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777-4785,共9页
该研究利用Caco-2细胞和正常大鼠考察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体外吸收特性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进一步研究其抗炎机制。通过CCK-8法确定CBD安全浓度范围,研究时间、浓度、温度、内吞抑制剂和转运抑制剂对CBD跨膜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该研究利用Caco-2细胞和正常大鼠考察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体外吸收特性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进一步研究其抗炎机制。通过CCK-8法确定CBD安全浓度范围,研究时间、浓度、温度、内吞抑制剂和转运抑制剂对CBD跨膜吸收和转运的影响;检测大鼠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脂多糖(LPS)诱导Caco-2细胞建立炎症损伤模型,检测CBD干预处理后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跨膜电阻(TEER)值以及细胞炎症因子水平探究CBD抗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Caco-2细胞对CBD的摄取在2 h达到饱和,CBD摄取量和浓度、温度呈正相关,可被内吞进入细胞。CBD可以通过多药耐药蛋白2(MRP2)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参与的主动转运途径穿透Caco-2细胞,而加入P-gp抑制剂对CBD的转运没有影响。大鼠对CBD吸收迅速,达峰时间tmax为(1.00±0.11)h,在体内的消除较快,t1/2仅为(1.86±0.16)h。另外,CBD显著改善了炎症反应带来的LDH活力升高和TEER降低的现象,可通过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维持肠道屏障,起到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二酚 CACO-2细胞 摄取 转运 药代动力学 抗炎
原文传递
鸡腿菇菌丝体水提物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的影响
20
作者 牛丹 张彩峰 +1 位作者 任翔萍 李娜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6,共8页
目的:探讨鸡腿菇菌丝体水提物(JTGJST)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60mg/kg)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取糖尿病小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组及鸡腿菇菌丝体... 目的:探讨鸡腿菇菌丝体水提物(JTGJST)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60mg/kg)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取糖尿病小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组及鸡腿菇菌丝体水提物(JTGJST)高、中、低剂量组(750 mg/kg、500mg/kg、250 mg/kg)。另取正常小鼠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予样品4周,每周测量小鼠血糖,给予样品结束后测量小鼠血糖、糖耐量、肝糖原、SOD、MDA并对小鼠肝脏、胰腺进行病理检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鸡腿菇菌丝体水提物各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值(P<0.01),中、高剂量组可增强糖耐量(P<0.01,P<0.05),低、中剂量组可升高肝糖原含量(P<0.05,P<0.01)及SOD活力(P<0.01,P<0.05),各剂量组均可降低肝脏MDA含量(P<0.01),各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肝脏、胰腺受损情况。结论:鸡腿菇菌丝体水提物可有效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保护受损的肝脏和胰腺,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菇菌丝体 糖尿病 血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