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波地区医院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志刚 黄琛 +2 位作者 洪胡萍 马丹颖 任申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54-455,458,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肠球菌在临床分布状况及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肠球菌感染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对本院各种标本分离获得的肠球菌用VITEK微生物自动鉴定仪进行种的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WHOVET5软... 目的了解医院肠球菌在临床分布状况及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肠球菌感染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对本院各种标本分离获得的肠球菌用VITEK微生物自动鉴定仪进行种的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WHOVET5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年共检出706株肠球菌,其中粪肠球菌432株占肠球菌61.2%,屎肠球菌241株占34.1%,鹑鸡肠球菌33株占4.7%。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青霉素、四环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8%、22.2%、71.0%、16.7%和23.8%,而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除四环素外均高于粪肠球菌。本组试验发现3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药率为0.43%,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结论肠球菌属细菌在医院内感染逐年增加,耐药率在不断上升,泛耐株在不断增多,本组试验检出3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未发现耐利奈唑胺肠球菌,利奈唑胺是目前治疗泛耐株肠球菌特别是治疗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最佳选择,但必须合理使用,同时要密切监测肠球菌的耐药趋势,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属 抗药性 细菌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地区阴沟肠杆菌质粒型AmpC酶基因研究及一种新型ACT-1基因的发现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洁 王卫华 +5 位作者 毛雄英 许小敏 黄志刚 孙珺 汪丽 吕婉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质粒AmpC酶基因型流行状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阴沟肠杆菌中AmpC酶基因,并作核苷酸序列测定,与GenBank相应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85株阴沟肠杆菌中,质粒AmpC酶基因阳性28株,阳性率32....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质粒AmpC酶基因型流行状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阴沟肠杆菌中AmpC酶基因,并作核苷酸序列测定,与GenBank相应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85株阴沟肠杆菌中,质粒AmpC酶基因阳性28株,阳性率32.9%,其中DHA和ACT-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9.4%和3.5%;DHA基因与GenBank中的注册序列相同,而ACT-1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经BLAST分析无相同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结论宁波地区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存在质粒AmpC酶基因流行,以DHA型为主,兼有ACT-1基因,该ACT-1基因为一种新发现的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质粒 AMPC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对1418株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志刚 黄琛 +2 位作者 洪胡萍 陆文熊 任申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49-550,共2页
目的检测利奈唑胺等11种抗菌药物对1418株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仪,对1418株葡萄球菌进行菌株鉴定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在11种抗菌药物... 目的检测利奈唑胺等11种抗菌药物对1418株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仪,对1418株葡萄球菌进行菌株鉴定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在11种抗菌药物检测中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药活性最强。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4.3%,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89.5%,对利福平、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8.29%和43.9%。对左旋氧氟沙星、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50%。该实验未发现耐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泛耐药葡萄球菌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增加明显,应引起重视。利奈唑胺是新一代抗革兰阳性球菌药物,对MRS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是治疗MRS感染,特别是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感染患者的最佳药物。临床上应合理应用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抗菌药物以防止耐药菌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科 抗菌药 抗药性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医院住院病人反应性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朱丰盛 张启华 +2 位作者 章晓军 王邦才 米多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16,共3页
目的通过对宁波市三级医院住院病人的反应性典型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住院病人反应性调查问卷,分别对宁波市级4家三级医院共400名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宁波市三级医院住院病人反... 目的通过对宁波市三级医院住院病人的反应性典型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住院病人反应性调查问卷,分别对宁波市级4家三级医院共400名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宁波市三级医院住院病人反应性水平指数原始值为7.915,总体评价为7.840,人群反应性分布指数为0.735,分布不均衡。结论宁波市三级医院住院病人反应性各方面评价处于"好"和"一般"之间,总体水平较好,但还有较大的空间可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医院 住院病人 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地区甲真菌病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许素玲 林蕾 +6 位作者 邵椒青 林秉奖 周琼艳 石磊 施天宁 钱大宁 陈广雄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4期280-282,共3页
于2002年12月1日-2004年12月1日,对819例甲真菌病病例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819例患者1032个靶甲真菌培养分离出真菌615株,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三者分别占51.9%、41.6%和6.5%,且有部分患者存在混合感染情况。皮... 于2002年12月1日-2004年12月1日,对819例甲真菌病病例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819例患者1032个靶甲真菌培养分离出真菌615株,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三者分别占51.9%、41.6%和6.5%,且有部分患者存在混合感染情况。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居首位,占40.2%,酵母中白念珠菌居首,占14.1%,非皮肤癣菌霉菌中以曲霉为主。甲真菌病致病菌中酵母及霉菌日益增多,故治疗应个体化,宜选用广谱抗真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菌病 流行病学 皮肤癣菌 酵母菌 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玮 应瑶蓉 占利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2期122-124,共3页
目的监测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消毒灭菌效果和质量,为完善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开展"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活动,主要对我院消毒供应室的压力蒸汽灭菌器、清洗效果、消毒质量三个项目进行监测,监测结... 目的监测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消毒灭菌效果和质量,为完善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开展"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活动,主要对我院消毒供应室的压力蒸汽灭菌器、清洗效果、消毒质量三个项目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判断标准参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的医院卫生标准及各仪器使用标准。结果医院消毒供应室在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项目中,BD实验监测合格率为100%,工艺监测项目合格率为100%,化学监测项目合格率为100%;在清洗效果监测项目中,清洗机性能监测合格率为96.67%,清洗机清洗效果监测合格率为93.33%,手工清洗效果监测合格率为96.40%;在消毒质量监测项目中,湿热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为91.30%,化学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为90.20%,器具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为87.60%。结论本院消毒供应室的整体消毒灭菌效果良好,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大规范操作技术,加强对医疗手术卫生设施的资金投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 消毒灭菌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地区医院洋葱伯克霍尔德感染的临床分布现状及耐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志刚 黄琛 马丹颖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92-193,共2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医院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C)临床分布状况及耐药特点,为合理选择抗菌剂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各种标本中获得的319株BC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WHONET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敏结果显示BC对复方新诺明3年平均耐药率... 目的了解本地区医院内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C)临床分布状况及耐药特点,为合理选择抗菌剂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各种标本中获得的319株BC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WHONET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敏结果显示BC对复方新诺明3年平均耐药率为16.9%,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24.4%,对其他10种抗菌剂耐药率均大于50%。结论 BC所致院内感染不断增多,多药耐药菌株亦不断增加;复方新诺明和美罗培南是目前治疗多药耐药BC感染的最佳选择。合理应用抗菌剂,加强BC感染及耐药监测,是控制感染、防止暴发性流行、降低耐药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克霍尔德杆菌 洋葱 抗菌药 抗药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与亚琛地区结肠憩室病及其并发症患者发病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凌斌 朱海东 王咏涛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6期68-70,共3页
目的对比宁波与亚琛地区结肠憩室炎及其并发症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宁李惠利医院东部医院及德国亚琛Marien医院收治的结肠憩室病及其并发症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分别设为宁波组25例和亚琛组29... 目的对比宁波与亚琛地区结肠憩室炎及其并发症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宁李惠利医院东部医院及德国亚琛Marien医院收治的结肠憩室病及其并发症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分别设为宁波组25例和亚琛组29组,观察两组患者影像学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及性别差别不大。亚琛组患者好发于左半结肠,而宁波组患者好发于右半结肠。憩室位于右半结肠患者的发病年龄较位于左半结肠患者更年轻。CT检查及结肠造影检查可显示结肠憩室病及其并发症。结论宁波与亚琛地区人群结肠憩室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特点有所不同,影像学CT检查和结肠造影在诊断方面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憩室炎 并发症 发病特点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情志疗法联合耳穴压豆改善临终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分析
9
作者 王巧飞 王璐萍 +1 位作者 裘继燕 张增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188-192,共5页
探讨中医情志疗法联合耳穴压豆在改善临终癌痛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医共体明楼东胜分院收治的72例癌症临终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常规组(36例)、干预组(36例)。对常规组... 探讨中医情志疗法联合耳穴压豆在改善临终癌痛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医共体明楼东胜分院收治的72例癌症临终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常规组(36例)、干预组(36例)。对常规组实施常规模式的护理,对干预组实施常规模式+中医情志疗法与耳穴压豆的联合治疗方式与护理流程。应用疼痛数字评分表(NRS)、Piper疲乏中文版修订量表(PFS-R)、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癌症治疗功能评估—通用量表(FACT-G)分别在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后,具体评估其4项相关指标,分别为疼痛程度、癌因性疲乏、睡眠质量、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NR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3.65±0.67 vs. 5.32±0.84,P<0.001)、PFS-R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5.14±0.71 vs. 6.55±0.95,P<0.001),PSQI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8.23±1.34 vs. 13.18±1.75,P<0.001)。在FACT-G评分方面,干预组的得分也明显比常规组更高;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等指标的对比上,干预组的指标表现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临终癌痛患者护理干预与症状改善过程中,中医情志疗法+耳穴压豆的联合治疗方法,能够对其生活质量、舒适度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改善与促进作用,可在临床作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情志疗法 耳穴压豆 癌症 临终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胶寡糖抑制血管形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海敏 严小军 +2 位作者 王峰 林晶 徐炜峰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5-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琼胶寡糖(AOS)对血管形成的抑制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鸡胚尿囊膜模型(CAM)并结合组织化学方法观察AOS抑制血管发育的情况;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测定AOS的细胞毒情况,并利用Hoechst染色及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琼胶寡糖(AOS)对血管形成的抑制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鸡胚尿囊膜模型(CAM)并结合组织化学方法观察AOS抑制血管发育的情况;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测定AOS的细胞毒情况,并利用Hoechst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寡糖的促凋亡现象。结果:AOS可明显抑制鸡胚尿囊膜的微血管形成,呈量效关系,在200μg/egg时,抑制率达50.98%;AOS对各类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有差异,以HUVEC的敏感性较强,在125μg/ml时增殖抑制率达39.66%。AOS有明显的促进HUVEC细胞凋亡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AOS能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结论:琼胶寡糖具有明显的抑制血管形成作用,且该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胶寡糖 血管形成 鸡胚尿囊膜 脐静脉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小鼠肾脏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迪英 郭闻渊 +2 位作者 张豪杰 蔡旭东 徐鹏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71-675,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0只,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SO)组小鼠仅接受腹中线开腹、游离双侧肾蒂及关腹操作;对照组小鼠制成肾脏IR模型,并于肾脏缺血同时经尾...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0只,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SO)组小鼠仅接受腹中线开腹、游离双侧肾蒂及关腹操作;对照组小鼠制成肾脏IR模型,并于肾脏缺血同时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姜黄素低剂量(CM-L)及高剂量(CM-H)组小鼠建立肾脏IR模型,并经尾静脉分别注射5mg/kg及20mg/kg姜黄素。再灌注6h后检测各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脏组织内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透明质烷(HA)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透明质烷合成酶(HAS)1、HAS2、HAS3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内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M-L及CM-H组小鼠再灌注6h血清Scr、BUN水平明显降低(Scr:对照组235.4±28.7μmol/L,CM-L组167.8±17.2μmol/L,CM-H组125.8±13.3μmol/L;BUN:对照组21.6±2.7mmol/L,CM-L组18.1±2.4mmol/L,CM-H组12.5±1.7mmol/L;P<0.05或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情况明显改善(Jablonski评分:对照组2.15±0.28分,CM-L组1.72±0.21分,CM-H组1.42±0.15分,P<0.01);肾脏组织内TLR-4、HMGB1的mRNA及蛋白水平,HA、HAS1、HAS2、HAS3以及IL-6、TNF-α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巨噬细胞浸润减轻(对照组32.4±4.2个/高倍视野,CM-L组24.8±3.6个/高倍视野,CM-H组18.9±3.1个/高倍视野,P<0.01);血清IL-6、TNF-α含量亦显著降低(IL-6:对照组1411.2±150.6pg/ml,CM-L组918.7±113.4pg/ml,CM-H组809.6±108.3pg/ml;TNF-α:对照组154.7±21.1pg/ml,CM-L组135.8±15.2pg/ml,CM-H组125.6±14.6pg/ml;P<0.05或P<0.01)。结论姜黄素对小鼠肾脏IR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再灌注后TLR-4信号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再灌注损伤 TOLL样受体4 高迁移率族蛋白B 透明质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λ-卡拉胶寡糖体外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海敏 严小军 +2 位作者 王峰 林晶 徐炜烽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5-600,共6页
为探讨λ-卡拉胶寡糖体外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采用鸡胚尿囊膜模型(CAM)观察λ-卡拉胶寡糖对CAM血管发育的抑制,发现该寡糖可明显抑制CAM微血管生成,在200μg.egg-1时,抑制率达54.90%。随后采用MTT法测定λ-卡拉胶寡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 为探讨λ-卡拉胶寡糖体外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采用鸡胚尿囊膜模型(CAM)观察λ-卡拉胶寡糖对CAM血管发育的抑制,发现该寡糖可明显抑制CAM微血管生成,在200μg.egg-1时,抑制率达54.90%。随后采用MTT法测定λ-卡拉胶寡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发现该寡糖的细胞毒作用在不同的细胞间具有选择性,对HUVEC的抑制最强,高浓度时(1 mg.mL-1)能明显抑制其增殖,但低浓度(<250μg.mL-1)对细胞几乎无毒。对寡糖的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作用进行检测,并测定其对HUVEC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结果表明,λ-卡拉胶寡糖能有效减缓HUVEC的迁移、侵袭能力,并具有抑制HUVEC中MMP-2表达的作用。该研究说明λ-卡拉胶寡糖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细胞侵袭和迁移达到血管生成抑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Λ-卡拉胶 寡糖 血管生成 鸡胚尿囊膜 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反复早期自然流产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3
作者 舒静 缪频 王若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 :寻找一种无须用皮质激素、阿斯匹林或肝素的方法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反复流产。方法 :选择 2 3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反复流产者为研究组 ,对其采用中药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黄体酮的方法进行治疗 ;另 18例同样病例为对照组 ,仅... 目的 :寻找一种无须用皮质激素、阿斯匹林或肝素的方法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反复流产。方法 :选择 2 3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反复流产者为研究组 ,对其采用中药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黄体酮的方法进行治疗 ;另 18例同样病例为对照组 ,仅采用多种维生素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 :研究组抗心磷脂抗体转阴率为 86 9% (2 0 / 2 3例 ) ,流产治愈率为 82 6 % (19/ 2 3例 ) ,抗体转阴者的流产治愈率为 95 % (19/ 2 0例 ) ;对照组的流产治愈率为 16 7% (3/ 18例 ) ,两组流产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用中药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黄体酮的方法能有效治愈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反复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 早期自然流产 临床观察 中药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黄体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营养状况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17
14
作者 骆海燕 姚红梅 +3 位作者 郑亚华 李美珍 马腹婵 吴珊珊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6期13-16,20,共5页
目的了解住院拟化疗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为进一步制定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依据,以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方法便利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住院拟行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14例,采用主观全面... 目的了解住院拟化疗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为进一步制定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依据,以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方法便利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住院拟行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14例,采用主观全面营养状态评价量表(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第3版(quality of life-core 30questionnaire version 3.0,EORTC QLQ-C30V3.0)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经SGA评定为营养不良者有79例(占69.2%),学历(初中及以下)、TNM分期(Ⅲ~Ⅳ)、卡氏体能状况(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80分)为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营养不良组的总体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得分低于营养良好组,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失眠、食欲下降、便秘、腹泻及经济困难得分高于营养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住院拟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从而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应针对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营养干预,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达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化疗 营养状况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椎动脉与横突孔大小及位置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刘军 徐荣明 +4 位作者 胡铁波 马维虎 蒋纬宇 夏华杰 王国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8-493,共6页
目的:观察下颈椎椎动脉与相应节段横突孔之间的位置关系,探讨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时椎动脉损伤的风险。方法:筛选50例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要求椎动脉检查正常、颈椎无明显畸形。测量横断位图像中C3~C7... 目的:观察下颈椎椎动脉与相应节段横突孔之间的位置关系,探讨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时椎动脉损伤的风险。方法:筛选50例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要求椎动脉检查正常、颈椎无明显畸形。测量横断位图像中C3~C7左右两侧椎动脉与相应横突孔的有关数据,即横突孔的最大横径(W)、最大矢状径(H),椎动脉直径(AL),椎动脉与横突孔的内(M)、外(L)、前(A)、后(P)边缘的最短距离,椎动脉到椎弓根的最短距离(h),椎动脉面积(AVA),横突孔面积(AF),并计算椎动脉占相应横突孔的面积百分比(AVA/AF)。结果:所有测量指标同一性别同一节段左侧与右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C5的M及C6的L男性大于女性(P<0.05)外,其他各指标同一节段男性与女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C3到C6横突孔的W、H和AF均呈逐渐增大趋势,C7横突孔变异较多,H及AF最小。C3~C6的M均小于L(P<0.01),C3、C4及C5平面A小于P(P<0.05),C6平面P小于A(P<0.05)。h在C3最小,为0.5±0.2mm;C7横突孔无椎动脉通过,相应平面上h最长,为7.3±2.7mm。AVA/AF从C3到C6逐渐减小,C3最大为35.7%±15.7%,C6最小为27.4%±12.8%。结论:椎动脉在下颈椎相应横突孔中有相对"宽裕"的空间,椎动脉位于相应横突孔的内侧,C3、C4及C5平面椎动脉偏前,C6平面偏后。在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时,C3椎动脉损伤的风险最大,其次为C6,C7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横突孔 下颈椎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迪英 郭闻渊 +2 位作者 张豪杰 蔡旭东 徐鹏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74-878,共5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Percoll溶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再灌注组、姜黄素低剂量组(5μmol/L)及高剂量组(25μmol/L)...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Percoll溶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再灌注组、姜黄素低剂量组(5μmol/L)及高剂量组(25μmol/L)。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TLR4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 p65磷酸化;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内IL-6、IL-1β、TNF-α和MCP-1的mRNA水平,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内上述因子的含量。结果分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纯度可以达到95%以上,活性高于93%。与缺氧再灌注组相比,姜黄素低剂量及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细胞内TLR4表达降低(P<0.01),p65磷酸化受到抑制,细胞内IL-6、IL-1β、TNF-α、MCP-1的mRNA水平以及培养液上清内上述因子含量降低(P<0.05或P<0.01)。结论姜黄素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TLR4表达并减轻TLR4所激发的炎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肾小管 上皮细胞 再灌注损伤 TOLL样受体4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炎性反应和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益君 黄长顺 +2 位作者 王峰 巩继勇 潘志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0期2254-2256,共3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CPB下心脏手术炎性反应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瓣膜置换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川芎嗪组(A组,n=20)和对照组(B组,n=20)。A组颈内静脉开放后滴注川芎嗪3 mg/kg,CPB预充液中也加入川芎嗪3 mg/kg,B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CPB下心脏手术炎性反应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瓣膜置换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川芎嗪组(A组,n=20)和对照组(B组,n=20)。A组颈内静脉开放后滴注川芎嗪3 mg/kg,CPB预充液中也加入川芎嗪3 mg/kg,B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CBP前(T1)、CBP结束时(T2)、术后2 h(T3)、术后24 h(T4)四个时间点Hs-CRP、IL-6、IL-10的浓度;检测左右心房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检测T1、T2、T3 3个时间点的Cst、RI和OI。结果:在T2、T3、T4时间点A组Hs-CRP、IL-6升高的幅度低于B组(P<0.05,P<0.01);在T2、T3时间点A组IL-10升高的幅度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在CPB后1 h明显升高(P<0.01),组间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Cst、RI、OI比较,A组明显好于B组(P<0.05,P<0.01)。结论:川芎嗪能够通过调节炎性反应从而减轻CPB引起的肺损伤和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体外循环 炎性反应 肺功能 肺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通过抑制Nogo-A信号减少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的形成 被引量:6
18
作者 蔡俊赢 董效禹 +9 位作者 赖嘉新 胡振鑫 吴志炫 刘娅妮 蔡含笑 韩辉 张谢 黄付 漆志民 毛宇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81-686,共6页
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的形成是阻碍神经恢复的关键原因之一。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及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然而其对于胶质瘢痕的影响及其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采用血管... 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的形成是阻碍神经恢复的关键原因之一。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及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然而其对于胶质瘢痕的影响及其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采用血管动脉夹(30 g)夹闭雌性SD大鼠脊髓2min造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并予以每天皮下注射bFGF(80μg/kg),探讨bFGF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作用是否涉及到胶质瘢痕调控和Nogo-A/NgR信号的相关机制。通过检测损伤后28 d,各组BBB评分和斜板试验,发现bFGF显著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HE及尼氏染色显示,bFGF处理组相对于生理盐水处理组,其神经元明显增多,空洞面积减少。同时,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免疫荧光结果表明,bFGF减少胶质瘢痕形成,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同样,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bFGF处理后,胶质瘢痕相关蛋白(如GFAP,neurocan)以及神经突生长抑制蛋白(Nogo-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表达量下降。上述结果表明,bFGF可能通过抑制Nogo-A信号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胶质瘢痕的形成,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此机制研究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和恢复提供全新的思路和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神经突生长抑制蛋白 胶质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营养干预对消化道肿瘤化疗病人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骆海燕 姚红梅 +3 位作者 郑亚华 李美珍 马腹婵 吴珊珊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4年第8期2961-2964,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营养干预对消化道肿瘤病人化疗不同时间点的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病人84例,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2例... [目的]探讨综合营养干预对消化道肿瘤病人化疗不同时间点的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病人84例,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肿瘤化疗护理常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营养干预措施。分别在化疗不同时间点(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用主观全面营养状态评价量表和癌症病人生存质量评价量表第3版中文版对病人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变化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营养干预的效果。[结果]随着化疗的进行,干预组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时间及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病人化疗期间在常规肿瘤化疗护理基础上实施有效的综合营养干预,可以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化疗 综合营养干预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直接测定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昌国 许叶 +3 位作者 吕邦太 罗敏 徐炜峰 胡荣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3-75,共3页
基于选择性抑制法的原理 ,通过对聚阴离子和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实验 ,以及试剂配方和实验条件优化实验 ,建立了直接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的方法。本法的线性范围达 3 9mmol/L ,批内CV为 1 45 %~ 2 0 2 % ;总CV为1 71%~ 3 14... 基于选择性抑制法的原理 ,通过对聚阴离子和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实验 ,以及试剂配方和实验条件优化实验 ,建立了直接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的方法。本法的线性范围达 3 9mmol/L ,批内CV为 1 45 %~ 2 0 2 % ;总CV为1 71%~ 3 14% ,和PTA法比较 :Y =0 992 3X +0 0 5 2 ,r =0 9834 ,n =6 6。加入HDL组份的回收率为 10 0 1% ,本法的特异性好 ,加入LDL C达 6 5mmol/L ,VLDL TG达 8mmol/L ,胆红素 <140 μmol/L ,血红蛋白 <9 6g/L对结果无影响。本法的总误差为 6 0 %~ 7 3% ,达到NCEP提出的≤ 13%的分析目标 ,适合临床常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选择性抑制法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