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地区鼾症及OSAHS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11
1
作者 程英 张锦 +1 位作者 周纬 张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604-606,612,共4页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鼾症及OSAHS的患病情况。方法在宁夏地区抽取20岁以上常住人口7820人,依据调查问卷(包括ESS嗜睡量表)及测量的数据,初步得出宁夏地区鼾症及OSAHS的患病情况。结果宁夏地区鼾症的患病率为19.62%,OSAHS的患病率为3.31%。...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鼾症及OSAHS的患病情况。方法在宁夏地区抽取20岁以上常住人口7820人,依据调查问卷(包括ESS嗜睡量表)及测量的数据,初步得出宁夏地区鼾症及OSAHS的患病情况。结果宁夏地区鼾症的患病率为19.62%,OSAHS的患病率为3.31%。鼾症及OSAHS的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汉族鼾症的患病率为21.60%,OSAHS的患病率为2.93%。回族鼾症的患病率为17.65%,OSAHS的患病率为3.68%,经统计学分析回、汉民族间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地区鼾症及OSAHS患病率与国内其它地区的报道相近,且回、汉民族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鼾症 OSAHS 回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NR1B基因多态性与宁夏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脂质谱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英 周林 +1 位作者 谢晓敏 杨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9-1121,共3页
目的探讨MTNR1B基因多态性与宁夏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质谱的关系。方法依据病例-对照设计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质谱;应用PCR-RFLP法对宁夏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295例、正常对照239例的MTNR1B rs1387... 目的探讨MTNR1B基因多态性与宁夏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质谱的关系。方法依据病例-对照设计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质谱;应用PCR-RFLP法对宁夏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295例、正常对照239例的MTNR1B rs1387153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人群的MTNR1B rs1387153 C/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基因型的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T型等位基因的TG水平高于C等位基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是TG(P=0.001)和腰围(P=0.027)。结论 MTNR1B rs138715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不具有相关性,但与TG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NR1B基因 2型糖尿病 基因多态性 甘油三酯(TG) 宁夏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回汉族KCNQ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英 周英 +3 位作者 杨海燕 张海娜 谢晓敏 杨泽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探讨KCNQ1基因rs231362位点的多态性对宁夏地区回汉民族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宁夏地区回族、汉族的KCNQ1基因rs231362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糖耐量人群和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 目的探讨KCNQ1基因rs231362位点的多态性对宁夏地区回汉民族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宁夏地区回族、汉族的KCNQ1基因rs231362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糖耐量人群和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两个民族中,KCNQ1基因rs231362多态性在同民族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糖耐量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KCNQ1基因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两个民族大致相同,回族T等位基因频率为0.05,低于本组汉族人群;(3)两个民族正常糖耐量人中,CC组与TC+TT组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糖尿病组,回族与汉族T等位基因携带者(CT+TT)腰围水平BMI和腰臀比显著高于CC组(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CC组(P<0.05)。结论 KCNQ1基因变异与宁夏地区两个民族2型糖尿病不相关。KCNQ1基因rs231362多态性CT+TT基因型可能与回汉族2型糖尿病的腹型肥胖有关,且携带T等位基因者可能对回族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NQ1基因 基因多态性 回族 汉族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11A1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南部人群肺结核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圭娜 侯怀哲 +9 位作者 尹媛婕 陈丹丹 Ellis K. Magda 关光玉 杨书鲲 杨延辉 Donald P. McManus 景永峰 王平 杨玉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80-1087,共8页
目的 探索SLC11A1基因rs17235409、rs17235416、rs3731865等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人群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于2010年7-11月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西吉、海原、泾原、彭阳、原州、同心、中卫、隆德等8个地区,并在... 目的 探索SLC11A1基因rs17235409、rs17235416、rs3731865等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人群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于2010年7-11月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西吉、海原、泾原、彭阳、原州、同心、中卫、隆德等8个地区,并在该地区居住10年以上,且经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共965例.同期选取上述地区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共897名.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采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5 ml,应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80℃保存,用于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SLC11A1基因rs17235409、rs17235416、rs373186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结核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rs17235409位点AA、AG、GG基因型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1.4%(13/950)、23.5%(223/950)、75.1%(714/950)和2.7% (23/842)、25.1%(211/842)、72.2%(608/8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12,P=0.077);rs17235416位点TGTG(-)/(-)、TGTG(+)/(-)、TGTG(+)/(+)基因型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8%(17/939)、22.7%(213/939)、75.5%(709/939)和3.4%(28/824)、23.8%(196/824)、72.8%(600/8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99,P=0.082);rs3731865位点CC、GC、GG基因型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2.3%(22/951)、26.1%(248/951)、71.6%(681/951)和2.4%(20/843)、24.9%(210/843)、72.7%(613/8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32,P=0.852).在隐性模型中,rs17235409位点AA、AG+ GG-基因型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1.4%(13/950)、98.6%(937/950)和2.7%(23/842)、97.3%(819/842),两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P=0.040);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单因素结果不-致,说明条件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民族等不同对结果有一定影响,所以不能说明rs17235409位点与肺结核发病相关(OR=0.51,95%CI=0.25~1.03,P=0.060).rs17235416位点TGTG(-)/(-)、TGTG(+)/(-)+TGTG(+)/(+)基因型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1.8%(17/939)、98.2%(922/939)和3.4%(28/824)、96.6%(796/824),两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5,P=0.038,OR=0.52、1.91,95%CI=0.23~0.97、1.04~3.5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性别、年龄和民族等条件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多因素结果与单因素结果相似,发现条件因素对结果无影响,结果仍有意义,说明携带rs17235416位点TGTG(+)/(-)和(或)TGTG(+)/(+)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TGTG(-)/(-)基因型的个体患肺结核的风险增加(OR=0.54,95%CI:0.29~1.00,P=0.049).结论 SLC11A1基因rs17235409和rs3731865位点多态性与宁夏南部地区人群肺结核易感性不相关.而rs17235416位点在隐性模型中,即携带TGTG(+)/(-)与TGTG(+)/(+)基因型的个体发病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易感性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校护理专业学生失眠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5
作者 金亚萍 杜晶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失眠现状,进一步探讨学生失眠相关危险因素,为提升学生生活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医学院校全日制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分析其失眠现...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失眠现状,进一步探讨学生失眠相关危险因素,为提升学生生活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医学院校全日制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分析其失眠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护理专业学生失眠发生率为28.5%,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宿舍环境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较大(P<0.05)。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失眠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为提高学生睡眠质量,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应加强睡眠健康教育,改善其睡眠环境,从而使其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专业 在校学生 失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回汉族PPARγ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志刚 强丹 谢晓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372-2374,共3页
目的探讨PPARγ基因P12A位点的多态性对宁夏地区回汉民族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宁夏地区回族、汉族的PPARγ基因P12A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糖耐量人群和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两... 目的探讨PPARγ基因P12A位点的多态性对宁夏地区回汉民族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宁夏地区回族、汉族的PPARγ基因P12A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糖耐量人群和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两个民族中,PPARγ基因P12A多态性在同民族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糖耐量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PPARγ基因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两个民族大致相同,回族A等位基因频率为0.05,低于本组汉族人群。(3)两个民族正常糖耐量人群中,PP组与PA+AA组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糖尿病组,回族与汉族A等位基因携带者(PA+AA)腰围水平BM I和腰臀比显著高于PP组(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PP组(P<0.05)。结论 PPARγ基因变异与宁夏地区两个民族2型糖尿病不相关。(2)PPARγ基因P12A多态性PA+AA基因型可能与回汉族2型糖尿病的腹型肥胖有关,且携带A等位基因者可能对回族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基因 基因多态性 回族 汉族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家系基因突变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笑 范学文 +4 位作者 王进 孔繁元 罗曼 卢燕 史丽娜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患者基因突变的特征。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毛细管凝胶电泳(CGE)及DNA测序方法对1个临床诊断为SCAs的宁夏籍家系中6例SCA患者和4名亲属进行SCA3/Machado-Joseph disease(MJD)基因三核苷酸...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患者基因突变的特征。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毛细管凝胶电泳(CGE)及DNA测序方法对1个临床诊断为SCAs的宁夏籍家系中6例SCA患者和4名亲属进行SCA3/Machado-Joseph disease(MJD)基因三核苷酸CAG重复序列检测。结果此家系中6例患者及1名表型正常的家系成员检测出异常SCA3/MJD等位基因,CAG重复数为66~81次;确诊为SCA3/MJD。其余3名家系成员CAG重复数正常(22~33次)。结论宁夏地区SCAs患者有SCA3/MJD亚型。提示基因检测对SCAs患者的明确诊断及分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基因突变 三核苷酸重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人群IL-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樊佩苗 刘贺荣 +2 位作者 宋琳 郝乐乐 宋辉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11期1122-1127,共6页
目的探讨宁夏人群IL-6(Interleukin 6,IL-6)基因rs1800795、rs1800796位点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无血缘关系的376例MS患者为病例组,408例健康者为... 目的探讨宁夏人群IL-6(Interleukin 6,IL-6)基因rs1800795、rs1800796位点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无血缘关系的376例MS患者为病例组,40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运用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IL-6基因两个位点多态性,分析其与MS患病的关系。结果IL-6基因两个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MS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个位点不同基因型间血清WBC、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和民族后,WBC高水平与rs1800796位点CG基因型和TNF-α高水平与rs1800796位CG、GG基因型形成的3种交互模型均OR>1(P<0.05),提示均存在交互作用,其余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IL-6基因rs1800795、rs1800796单个位点多态性可能与MS发病无相关性,但其与血清WBC、TNF-α水平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使MS的发病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IL-6基因 多态性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7例COPD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9
作者 徐海洋 刘美芳 +2 位作者 张慧芳 陈娟霞 陈丽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分析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入院及合并肺炎入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77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史、症状、体征、合并症、血常规、血气分析、凝血全套、肾功能、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肺功... 目的分析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入院及合并肺炎入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77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史、症状、体征、合并症、血常规、血气分析、凝血全套、肾功能、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肺功能、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及入院时胸部CT等;根据胸部CT表现将其分为COPD急性加重组(AECOPD组)及COPD合并肺炎(CAP)组(COPD+CAP组)。结果277例患者中AECOPD组183例,占比66.06%,COPD+CAP组94例,占比33.94%。2组患者年龄、住院天数、身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中性粒细胞计数(NEU)、C反应蛋白(CRP)、嗜酸细胞计数(EOS)、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性别、吸烟史、家庭氧疗、合并基础疾病、尿素(Urea)、肌酐(Cr)、动脉血氧分压(PO_(2))及二氧化碳分压(P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CAP组与AECOPD组患者相比,其年龄更大,住院时间更长,营养状况更差,炎症及肺动脉高压程度、高凝状态更为严重,因此,对入院COPD患者应仔细甄别,给予精准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炎 急性加重 临床特征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效能
10
作者 韩娇娇 孙永琴 +1 位作者 马辉 董幼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6期94-97,共4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438例T2DM患者按照是否发生CAS分为CAS组和无CAS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2DM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及危险因素,并通...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438例T2DM患者按照是否发生CAS分为CAS组和无CAS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2DM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及危险因素,并通过ROC评估各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T2DM病程、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三酰甘油(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胱抑素C(Cys-C)、纤维蛋白原(FIB)、D2聚体(D-Dimer)和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指数)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2DM病程、吸烟史、BMI、LDL-C、FIB和HGI指数是T2DM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HGI联合年龄、T2DM病程、吸烟史、BMI、LDL-C、FIB预测T2DM患者发生CAS的AUC为0.963,95%CI为0.954~0.986,P<0.05。结论T2DM患者发生CAS的危险因素有年龄、T2DM病程、吸烟史、BMI、LDL-C、FIB和HGI指数,HGI指数联合年龄、T2DM病程、吸烟史、BMI、LDL-C、FIB对于CAS发生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女性患者与骨密度及雌二醇关系
11
作者 李永春 张亚琴 +5 位作者 刘翠翠 赵玉桐 申学良 冯宁宇 马小琴 马瑞霞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骨密度和血清雌激素水平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igo,BP‐PV)女性患者不同生理周期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 目的探讨骨密度和血清雌激素水平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igo,BP‐PV)女性患者不同生理周期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BPPV女性患者(病例组)80例及健康女性(对照组)92例,检测两组绝经前期、围绝经期、绝经后期腰椎(L_(1)~L_(4))骨密度、血清雌二醇水平。结果病例组不同年龄段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绝经期、绝经后期骨密度均低于同组绝经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年龄段血清雌二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绝经期、绝经后期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同组绝经前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绝经后期女性BPPV患者建议检测雌二醇及骨密度,以减少BPPV复发,避免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骨密度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运用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进展
12
作者 张茂 张文欣 +2 位作者 宋安东 曹丽翠 岳云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37-640,共4页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关节退行性疾病,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临床表现包括膝关节慢性疼痛,关节畸形和关节功能衰退等,其主要病理表现包括关节软骨的破坏、滑膜炎症,以及关节周围结构和软骨下骨改变[1]。KOA多发于中老年人...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关节退行性疾病,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临床表现包括膝关节慢性疼痛,关节畸形和关节功能衰退等,其主要病理表现包括关节软骨的破坏、滑膜炎症,以及关节周围结构和软骨下骨改变[1]。KOA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2]。目前,我们对于这种疾病的成因还知之甚少,有研究[3]表明KOA早期滑膜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和滑膜增生有一定相关性,且滑膜增生的现象比炎症反应更早出现,而炎症反应又早于软骨破坏,即炎症反应是贯穿KOA患者病程进展的重要环节。有研究结果提示,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能通过初期激活CD14/TLR4的免疫相关因子,促使滑膜释放炎症相关因子、滑膜增生增加从而影响KOA的发生和发展[4]。故而业内愈加重视滑膜炎对KOA的病理影响,以及抗炎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展现的关键作用[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KOA NF-ΚB CD14/TLR4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尿白蛋白的关系
13
作者 范亚蕾 强丹 +4 位作者 白桂荣 吉文瑞 李昕笃 朱婷婷 谢晓敏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83-786,共4页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与尿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诊断为T2DM患者92例,检测患者晨起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肌酐(Cr)及尿白蛋白(MAU)等指标,应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与尿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诊断为T2DM患者92例,检测患者晨起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肌酐(Cr)及尿白蛋白(MAU)等指标,应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使用内脏脂肪测量装置测定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根据VFA水平分组,VFA<100 cm^(2)为L-VFA组,共58例;VFA≥100 cm^(2)为H-VFA组,共34例。结果H-VFA组的MAU、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高于L-VFA组(P<0.05)。MAU、HOMA-IR与VFA独立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AU最佳切点为18.51 mg/L(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91.4%)。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腹型肥胖堆积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尿白蛋白增高,及时改变生活方式,减少腹部脂肪对早期预防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内脏脂肪面积 胰岛素抵抗 尿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短节段内固定修复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39
14
作者 丁磊 丁伟伟 +5 位作者 闫生亮 焦文勇 王陵江 徐鉴 唐国军 石光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4期7100-7105,共6页
背景:短节段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和修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临床应用广泛,但经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内植骨是否具有优越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短节段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 背景:短节段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和修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临床应用广泛,但经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内植骨是否具有优越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短节段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治疗的57例非合并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组(n=21)、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组(n=19)、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并植骨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组(n=17)。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后引流血量(拔管为标准)、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管侵占率、目测类比评分等指标变化。结果与结论:1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技术可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治疗后引流血量(P<0.05)。23种治疗方式均可恢复椎体高度。3治疗后3组间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椎弓根通道植骨在围手术期并非改善后凸畸形的因素。4椎弓根通道植骨为改善椎管侵占率的因素。5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可改善治疗后疼痛情况。提示后路经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是修复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椎弓根钉 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 单侧置钉 椎弓根通道植骨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表达及神经元凋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秉锐 殷刚 +1 位作者 丁磊 马玉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66-1469,共4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DG)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的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20~27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实验组于缺血开始前10min舌下静脉注射DG(...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DG)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的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20~27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实验组于缺血开始前10min舌下静脉注射DG(20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夹闭左右肾动脉之间腹主动脉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两组于缺血再灌注3、24、72、168h取腰段脊髓组织,切片,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及TUNEL法凋亡细胞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E染色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3h时,可见脊髓组织水肿,神经细胞形态基本正常;24h和72h时组织病理改变进一步加重;168h时灰质前角中大量空泡形成,尚残存多个结构清楚的运动神经元。实验组各时间点明显好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两组缺血再灌注3h表达NF-κB p65增强,24h达高峰,随后缓慢下降。实验组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吸光度(A)值分别为0.3060±0.0244、0.3964±0.0227、0.2966±0.0211和0.2679±0.0153;对照组分别为0.3611±0.0177、0.4966±0.0201、0.3563±0.0210和0.3014±0.0181(P<0.05)。DG对各时间点NF-κB p65表达的抑制率分别是15.40%、20.17%、19.28%和11.11%。细胞凋亡检测示两组于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表达增强。实验组各时间点A值分别为0.1710±0.0291、0.1755±0.0311、0.1751±0.0279和0.1832±0.0237;对照组分别为0.2368±0.0636、0.2412±0.0426、0.2015±0.0498和0.2501±0.0484(P<0.05)。DG各时间点对神经元凋亡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27.79%、27.23%、13.08%和26.74%。实验组和对照组NF-κB表达和神经元凋亡表达成正相关(r=0.838,P<0.01)。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可导致NF-κB表达及凋亡神经元增多,DG可抑制脊髓神经元NF-κB的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神经元凋亡 NF-ΚB 甘草酸二铵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10年NICU中细菌分布及耐药变迁的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彦香 陈少峰 +3 位作者 吴瑛 黄列 扬文 扬雪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7-229,238,共4页
目的了解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感染性疾病细菌分布的特点和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NICU中1521例感染性疾病住院的新生儿,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分别采集痰、血、皮肤分泌物、尿、便、脑脊液、导管末端等标... 目的了解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感染性疾病细菌分布的特点和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NICU中1521例感染性疾病住院的新生儿,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分别采集痰、血、皮肤分泌物、尿、便、脑脊液、导管末端等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同时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检测,按当年NCCLS最新标准分析。结果 4年共收集2339份检测标本,检出病原菌813株,阳性分离率为34.76%,其中革兰阳性菌435株,革兰阴性菌378株,分别占分离菌株的53.5%和46.5%。前5位分离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7.06%),大肠埃希菌(12.79%),阴沟肠杆菌(11.32%),金黄色葡萄球菌(11.07%)和弗氏柠檬酸杆菌(8.60%)。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显著高于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P<0.05)。肠杆菌科产ESBL酶的分离率在逐年增加。革兰阳性球菌对阿奇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性逐年增加,达90%以上。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球菌抗菌活性较强。结论我院新生儿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细菌对青霉素和头孢类的的耐药率逐年增加,MRSA和ESBL仍然分别是目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中的主病原菌耐药形式。应动态监测本地区病原菌谱和细菌耐药的变迁,合理选择抗生素,降低细菌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抗菌药物 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荅刺知丸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和Caspase-3、Caspase-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丽 王佩佩 +4 位作者 贾孟辉 于凌志 左艳丽 王晓丽 马立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4-189,共6页
目的:观察失荅刺知丸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和Caspase-3、Caspase-9表达的影响。方法:1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失荅刺知丸组(实验组)和金纳多组(阳性对照组),其中后三组根据取材时... 目的:观察失荅刺知丸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和Caspase-3、Caspase-9表达的影响。方法:1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失荅刺知丸组(实验组)和金纳多组(阳性对照组),其中后三组根据取材时间点又各分为12 h、24 h和72 h共三个亚组,每组13只。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出现胞核及线粒体损伤,并且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再灌注组比较,失荅刺知丸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胞核及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而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失荅刺知丸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失荅刺知丸 海马 细胞凋亡 CASPASE-3 CASPASE-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和Hsp70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付健 韦波 +3 位作者 范洪伟 丁磊 殷钢 马玉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29-1631,共3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和Hsp70的表达,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姜黄素实验组、缺血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前两组经夹闭左右肾动脉之间腹主动脉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和Hsp70的表达,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姜黄素实验组、缺血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前两组经夹闭左右肾动脉之间腹主动脉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缺血前10 min舌下静脉注射20mg/kg姜黄素;模型组缺血前10min舌下静脉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经舌下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再灌注3,12,24,72h不同时间点各取6只大鼠腰段脊髓组织,分别经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Hsp70的表达。结果 NF-κB、Hsp70在前两组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对各时间点脊髓组织中NF-κB表达的抑制率分别是13.12%,15.14%,19.18%和18.02%;同时可诱导Hsp70蛋白的表达,对Hsp70的诱导率分别为10.40%,12.71%,15.95%和13.18%。结论姜黄素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抑制早期炎症反应的发生,同时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调控Hsp70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NF-ΚB HSP70 早期炎症 脊髓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epcidin、sTfR测定在铁缺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妍 李银岚 陈孟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ESRD)血清中铁调素(hepcidin)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erum transferring receptor,sTfR)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肾性贫血铁缺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非透... 目的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ESRD)血清中铁调素(hepcidin)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erum transferring receptor,sTfR)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肾性贫血铁缺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80例,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Hepcidin、sTfR、总铁结合力(TIBC),同时测定血清铁(Fe)、铁蛋白(FER)、血清转铁蛋白(TRF),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血清hepcidin和sTfR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非透析ESRD组相比,MHD组的血清hepcidin和sTfR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epcidin与Scr、hs-CRP、血清铁(Fe)、铁蛋白(FER)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5、0.312、0.290、0.286,P均<0.01;与HGB、eGFR、HCT、TRF、TIBC呈负相关,r分别为-0.466、-0.362、-0.285、-0.248、-0.224,P<0.05。4血清sTfR水平与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64、-0.519,P均<0.01;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78和0.514,P均<0.01。5血清hepcidin、sTfR联合铁蛋白或转铁蛋白饱和度诊断缺铁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为90.8%,对应的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77%。结论血清hepcidin、sTfR联合铁蛋白或转铁蛋白饱和度对于ESRD患者合并肾性贫血铁缺乏的评估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调素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维持性血液透析 铁缺乏 终末期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马惠荣 马桂琴 李胜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459-2461,共3页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足月新生儿235例,按照分段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112例,对照组113例,干预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后与母...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足月新生儿235例,按照分段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112例,对照组113例,干预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后与母亲进行1h的袋鼠式护理,并在随后住院的3d内每天进行两次1h的袋鼠式护理;对照组新生儿只进行常规护理。并采用鲍秀兰等建立的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价方法,于新生儿生后第4、15、28天对两组新生儿分别进行3次/例行为神经测评;并在出生后42d测量两组新生儿的体格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头围)。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第4、15、28天的行为神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出生后42d后的头围、身长和体重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可以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新生儿 神经行为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