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癌症治疗的纳米磁性载体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晓金 原续波 +1 位作者 胡云霞 常津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3年第4期295-298,307,共5页
以纳米磁性材料为核心的新型药物投递系统在癌症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纳米磁性材料以其经济、安全、高效的特点带来了癌症治疗技术的新纪元。本文通过作者对相关资料的深入学习 ,并结合本研究所大量的研究事实 ,从磁性靶向载体... 以纳米磁性材料为核心的新型药物投递系统在癌症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纳米磁性材料以其经济、安全、高效的特点带来了癌症治疗技术的新纪元。本文通过作者对相关资料的深入学习 ,并结合本研究所大量的研究事实 ,从磁性靶向载体和磁性液体两大类研究中广泛使用的载体材料入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纳米磁性材料 药物投递系统 磁性靶向载体 磁性液体 载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纳米粒子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爽男 许晓秋 +1 位作者 李景庆 常津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4年第4期259-262,280,共5页
可生物降解纳米粒子作为纳米级药物载体,在蛋白质、多肽、疫苗、基因等药物控制释放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优点不仅在于其能有效地降低药物毒性,屏蔽药物不良气味并对药物控制释放,纳米粒子超微小的粒径能够有效地穿越组织间隙... 可生物降解纳米粒子作为纳米级药物载体,在蛋白质、多肽、疫苗、基因等药物控制释放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优点不仅在于其能有效地降低药物毒性,屏蔽药物不良气味并对药物控制释放,纳米粒子超微小的粒径能够有效地穿越组织间隙被细胞吸收,可通过人体的毛细血管甚至血脑屏障(BBB)来发挥药效。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可生物降解纳米粒子制备方法的进展情况,同时概述了各种影响因素和条件,并对可生物降解纳米粒子的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制备方法 控制释放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海峰 常津 +2 位作者 张爽男 原续波 姚康德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8-182,共5页
采用复合乳液 溶剂挥发法制得明胶 聚乳酸载五氟脲嘧啶 (5 Fu)微球 ,以混合型乳化剂Tween 80∶Span 80 =5∶1 作为初乳乳化剂 ,O 羧甲基壳聚糖作为复乳乳化剂 ,考察了明胶 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条件对微球的成球性、药物包封率及体... 采用复合乳液 溶剂挥发法制得明胶 聚乳酸载五氟脲嘧啶 (5 Fu)微球 ,以混合型乳化剂Tween 80∶Span 80 =5∶1 作为初乳乳化剂 ,O 羧甲基壳聚糖作为复乳乳化剂 ,考察了明胶 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条件对微球的成球性、药物包封率及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的选择、内部水相药物浓度和PLA分子量等均对载药微球的结构与性能产生影响 ,经优化条件得到了成球性和体外释放都比较好的载药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聚乳酸 载药 纳米微球 制备 体外释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O-CMC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胡云霞 常津 +3 位作者 郭毅 康春生 原续波 宋存先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2-68,共7页
本文以聚乳酸_乙醇酸共聚物 (PLGA)和自行制备的O_羧甲基壳聚糖 (O_CMC)为原料 ,以5_氟尿嘧啶 (5_FU)为抗癌药物模型 ,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 98 5nm ,粒径分布指数为 0 192 ,粒子表面 ξ电位为 ... 本文以聚乳酸_乙醇酸共聚物 (PLGA)和自行制备的O_羧甲基壳聚糖 (O_CMC)为原料 ,以5_氟尿嘧啶 (5_FU)为抗癌药物模型 ,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 98 5nm ,粒径分布指数为 0 192 ,粒子表面 ξ电位为 6 1 4 8eV ,载药率高达 18 9% ,包封率为86 %。然后用SEM动态监测载药纳米粒子降解过程中表面形貌的变化 ,并连续追踪粒子降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降解介质的pH变化。载药纳米粒子在PBS中的释药行为研究表明 :(1)前 12h的释药动力学符合Huguchi方程 ,具有一级释放特性 ;(2 )在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O-羧甲基壳聚糖 5-氟尿嘧啶 抗癌药物 改良复乳法 制备 载药纳米微粒 生物降解 表征 乳化剂 表面修饰剂 药物突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量子点纳米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德娜 张兵波 +4 位作者 马贵平 刘旭辉 田惠 张泰平 常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49,共4页
通过超声乳化(O/W)法,在CdSe/CdS荧光量子点外包覆一层双亲性高分子外壳,制得水溶性量子点纳米微球.用荧光发射光谱(PL)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种方法简单易行,制得的量子点纳米微球(70nm)具有良好的... 通过超声乳化(O/W)法,在CdSe/CdS荧光量子点外包覆一层双亲性高分子外壳,制得水溶性量子点纳米微球.用荧光发射光谱(PL)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种方法简单易行,制得的量子点纳米微球(70nm)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稳定性以及较强的荧光发射强度.用这种改性后的量子点标记的免疫球蛋白分子能够识别专一抗原,因此这种纳米粒子将有望进一步应用于生物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双亲性高分子 超生乳化 生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O-CMC载药纳米微粒的体外降解及释药行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胡云霞 原续波 +2 位作者 郭毅 常津 宋存先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2-497,共6页
本研究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自行制备的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原料,以5氟尿嘧啶(5FU)为抗癌药物模型,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98.5nm,粒径分布指数为0.192,粒子表面ξ电位为61.48eV,载药率... 本研究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自行制备的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原料,以5氟尿嘧啶(5FU)为抗癌药物模型,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98.5nm,粒径分布指数为0.192,粒子表面ξ电位为61.48eV,载药率高达18.9%。然后用SEM动态监测载药纳米粒子降解过程中表面形貌的变化,并连续追踪粒子降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降解介质的pH变化。载药纳米粒子在PBS中的释药行为研究表明,(1)前12h的释药动力学符合Huguchi方程,具有一级释放特性;(2)在20d内的释药动力学符合零级释放特性。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载药纳米粒子对TJ905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羧甲基壳聚糖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纳米微粒 抗癌药物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磁靶向药物化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明 梁超 +6 位作者 李安民 张嘉靖 闫润民 傅相平 张志文 薛菁晖 常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磁靶向药物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性壳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流体、胆固醇和紫杉醇制备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观察其超微结构和磁响应性。将制备的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经尾静...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磁靶向药物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性壳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流体、胆固醇和紫杉醇制备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观察其超微结构和磁响应性。将制备的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头部置0.5T均匀磁场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榆测不同处理组各观察时间点大鼠脑组织紫杉醇浓度,观察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结果磁滞曲线显示,制备的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具有超顺磁性。磁靶向组大鼠各观察时间点脑组织紫杉醇浓度均高于非磁靶向组和单纯药物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靶区药物浓度较单纯药物组提高5~30倍,且可维持局部药物浓度>16h。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磁靶向导向下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可沉积于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细胞。结论磁靶向导向下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可有效提高脑组织内化疔药物浓度,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靶向神经细胞而发挥药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酚 磁力学 药物载体 纳米技术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抗肿瘤药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芯片研究现状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占科 雷万生 常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546,共2页
生物芯片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材料学、微加工技术学、化学、物理、计算机等多学科和领域。它针对DNA、RNA、蛋白质及其他生物分子,将不连续的、离散的分析过程集成在一起,完成样品预处理、亲和结合反应以及信号检测等过程,
关键词 微球荧光编码 微球阻抗编码 生物芯片 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标记壳聚糖衍生物自聚集纳米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永 董晓庆 +1 位作者 张磊 常津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8-44,共7页
以EDC为偶联剂,将胆酸接枝到赖氨酸改性的壳聚糖主链的氨基上,得到一系列胆酸取代度相同(4.2%)而赖氨酸取代度不同(2.3%,4.4%,9.6%)的双亲性壳聚糖衍生物(CA-LysCS),利用FT-IR,1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CA-LysCS在水相中自组装形成自聚... 以EDC为偶联剂,将胆酸接枝到赖氨酸改性的壳聚糖主链的氨基上,得到一系列胆酸取代度相同(4.2%)而赖氨酸取代度不同(2.3%,4.4%,9.6%)的双亲性壳聚糖衍生物(CA-LysCS),利用FT-IR,1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CA-LysCS在水相中自组装形成自聚集体。以芘为荧光探针对其自聚集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制得的自聚集体具有较之小分子表面活性剂较低的CAC(1.1×10-2~5.3×10-2mg/mL),表明自聚集体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胶束。且随着赖氨酸取代度的增加,CAC值随之增大。以激光粒度仪对自聚集体水相中的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平均粒径随着赖氨酸取代度的增大有所增加(164.6~414.3nm)。以三辛基氧化膦(TOPO)为包裹剂,制备了油溶性硫化镉(CdSe)绿色量子点。用制备的自聚集体对量子点进行了包裹,TEM照片显示量子点位于自聚集体的疏水化核内。以荧光分光光度计对量子点的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包裹后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胆酸 赖氨酸 纳米粒子 自聚集 量子点(QDs)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多聚物纳米基因载体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云霞 原续波 +1 位作者 张晓金 常津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3年第4期299-302,共4页
阳离子多聚物能与DNA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而自组装成纳米微粒 ,保护DNA防止被核酸酶降解。阳离子多聚物由于具有合成简便、储存稳定、目的基因容量大、特异靶向性强、免疫原性低等优点被用作非病毒基因载体。阳离子多聚物按特性可分为两类 ... 阳离子多聚物能与DNA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而自组装成纳米微粒 ,保护DNA防止被核酸酶降解。阳离子多聚物由于具有合成简便、储存稳定、目的基因容量大、特异靶向性强、免疫原性低等优点被用作非病毒基因载体。阳离子多聚物按特性可分为两类 :人工合成型和天然生物型。常见的人工合成型阳离子多聚物基因载体主要有 :多聚左旋赖氨酸 [poly (L lysine) ,PLL],多聚乙烯亚胺 (polyethylenimine ,PEI)和星状树突体[Polyamidoamine (PAMAM)dendrimers]等 :天然生物型阳离子多聚物基因载体主要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和明胶等。本文重点讨论了阳离子多聚物介导的基因导入细胞机理和基因进行靶向性转移的策略 ,详细论述了各种阳离子多聚物用作基因载体的性能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多聚物 纳米微粒 非病毒基因载体 靶向性转移 静电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磁性纳米微粒的磁靶向微血管栓塞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晓朋 傅相平 +3 位作者 李安民 常津 梁超 赵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274-276,共3页
目的测试纳米微粒在磁场导向下对微血管的栓塞效果。方法利用壳聚糖和Fe3O4磁流体合成顺磁性纳米微粒,利用体外模拟微血管观察磁粒在磁场下的凝聚,然后将纳米微粒静脉注射入大鼠并在脑区放置磁场,取脑组织后通过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脑微血... 目的测试纳米微粒在磁场导向下对微血管的栓塞效果。方法利用壳聚糖和Fe3O4磁流体合成顺磁性纳米微粒,利用体外模拟微血管观察磁粒在磁场下的凝聚,然后将纳米微粒静脉注射入大鼠并在脑区放置磁场,取脑组织后通过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脑微血管栓塞情况。结果制得的顺磁性纳米微粒混悬液呈黑色,无絮状物或沉淀。电镜下测量微粒的平均有效粒径为15.3 nm。其在外加磁场下能在体内外微血管内发生凝聚,栓塞微小血管。结论利用顺磁性纳米微粒进行磁靶向微血管栓塞是可行的,这可能成为一种治疗浅表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栓塞 纳米技术 磁靶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有机硅杂化涂层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磊 张秋禹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9,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两相间以共价键结合的透明状SiO2/有机硅杂化涂层材料,并通过红外分析(FTIR)、热分析(TG)、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透射电镜(TEM)、分光光度计、溶剂浸提等方法对杂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两相间以共价键结合的透明状SiO2/有机硅杂化涂层材料,并通过红外分析(FTIR)、热分析(TG)、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透射电镜(TEM)、分光光度计、溶剂浸提等方法对杂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杂化涂层材料没有出现相分离,且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热稳定性,可用作保护涂层和耐温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杂化涂层材料 正硅酸乙酯 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二甲胺四环素纳米复合微球凝胶的制备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陈炫 常津 +4 位作者 王汉杰 贾睿 靳趁心 陈东来 王永兰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制备盐酸二甲胺四环素纳米复合微球凝胶并检测其体外抑菌性。方法:制备盐酸二甲胺四环素-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脂质体复合物(minocycline hydrochloride-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Li-posome,MH-PLGA-Liposome),选用卡波姆(carb... 目的:制备盐酸二甲胺四环素纳米复合微球凝胶并检测其体外抑菌性。方法:制备盐酸二甲胺四环素-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脂质体复合物(minocycline hydrochloride-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Li-posome,MH-PLGA-Liposome),选用卡波姆(carbomer,CP)作为赋形剂,制备粘度合适的MH-PLGA-Liposome纳米复合微球凝胶。采用打孔法比较MH-PLGA-Liposome纳米复合微球凝胶与派丽奥对牙周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anus gingivalis,Pg)、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和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的抑菌效果。结果:以合适配比的卡波姆∶水(71.3∶2)作为赋形剂制备了粘度合适的MH-PLGA-Liposome纳米复合微球凝胶,其对牙周主要致病菌(Pg、Fn)和Sm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与派丽奥相比两者抑菌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脂质体核壳(PLGA-Liposome)为载体并以卡波姆作为赋形剂制备的盐酸二甲胺四环素纳米复合缓释微球凝胶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盐酸二甲胺四环素 凝胶 体外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的药物缓释膜片研究进展
14
作者 马春宝 康春生 +1 位作者 原续波 常津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5-69,75,共6页
利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物理包埋或化学结合需要缓释的药物制成植入膜片,药物从聚合物的孔道中扩散出来,以一定的速率释放,从而达到局部缓释、控释的目的。本文从聚合物材料、制备方法和释放机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降解药物... 利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物理包埋或化学结合需要缓释的药物制成植入膜片,药物从聚合物的孔道中扩散出来,以一定的速率释放,从而达到局部缓释、控释的目的。本文从聚合物材料、制备方法和释放机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降解药物缓释膜片的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缓释 膜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利多卡因葡聚糖基纳米类脂质体的透皮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牛娇 曾东 +4 位作者 李芹 王生 常津 王悦 张连云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353-355,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葡聚糖基纳米类脂质体为载体包载利多卡因(LID-HLD-BNs)的表面麻醉剂的体外透皮性能及在体透皮特征。方法以包载利多卡因的传统脂质体(LID-CLs)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LID-IJ)为对照,使用离体小鼠腹部皮肤,采用Franz扩散池,... 目的探讨采用葡聚糖基纳米类脂质体为载体包载利多卡因(LID-HLD-BNs)的表面麻醉剂的体外透皮性能及在体透皮特征。方法以包载利多卡因的传统脂质体(LID-CLs)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LID-IJ)为对照,使用离体小鼠腹部皮肤,采用Franz扩散池,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观察LID-HLD-BNs的透皮性能。以钙黄绿素为探针,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以载钙黄绿素的传统脂质体(钙黄绿素-CLs)和游离钙黄绿素为对照,观察该类脂质体制剂(钙黄绿素-HLD-BNs)在活体小鼠腹部的荧光透皮情况。结果 LID-HLD-BNs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和透皮速率高于LID-CLs和LID-IJ。LID-IJ、LID-CLs、LID-HLD-BNs的透皮速率分别为39.15、79.04和142.86μg/(cm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体荧光透皮实验中,钙黄绿素-HLD-BNs组的透皮速度和透皮深度均明显大于钙黄绿素-CLs组和游离钙黄绿素组。结论葡聚糖基纳米类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经皮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药 皮肤 脂质体 利多卡因 色谱法 液相 药物利用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利多卡因纳米高分子脂质体的制备与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雨辰 曹岩 +4 位作者 王悦 王汉杰 李芹 李长义 张连云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采用赖氨酸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OQLCS)/胆固醇包载盐酸利多卡因制备纳米高分子脂质体(LID-PLs),并研究其体外透皮渗透情况。方法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LID-PLs和盐酸利多卡因传统脂质体(LID-CLs),用激光粒度仪/Zeta电位仪测试其粒径... 目的采用赖氨酸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OQLCS)/胆固醇包载盐酸利多卡因制备纳米高分子脂质体(LID-PLs),并研究其体外透皮渗透情况。方法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LID-PLs和盐酸利多卡因传统脂质体(LID-CLs),用激光粒度仪/Zeta电位仪测试其粒径;建立测定盐酸利多卡因浓度的HPLC法;使用离体小鼠皮和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评价不同时间点LID-PLs、LID-CLs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LID-IJ)的体外透皮渗透情况。结果 LID-PLs组粒径小于LID-CLs组[(61.2±8.14)nmvs(219±7.51)nm]。所建立的HPLC法专一性好,盐酸利多卡因的保留时间为3.899min,空白纳米高分子脂质体、空白透皮接收液对盐酸利多卡因的测定均无影响,其标准曲线方程为=0.051X-2.701(r=0.9999)。LID-PLs组在5min、10min、30min、2h、4h、6h、8h、12h及24h的平均累积透过量均明显高于LID-CLs组和LID-IJ组(P<0.05或P<0.01)。LID-CLs组在10min、30min、1.5h、2h、4h、6h、8h、12h、24h的平均累积透过量均明显高于LID-IJ组(P<0.05或P<0.01)。结论 LID-PLs制备简单,具有良好的透皮释放行为,所建立的HPLC方法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利多卡因 纳米结构 脂质体 壳聚糖 赖氨酸 药物利用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利多卡因跨膜肽纳米高分子脂质体的制备与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岩 李雨辰 +4 位作者 王悦 王汉杰 李芹 李长义 张连云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采用赖氨酸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OQLCS)组装跨膜肽(TAT)包载盐酸利多卡因制备纳米高分子脂质体,并研究其体外透皮渗透情况。方法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盐酸利多卡因跨膜肽纳米高分子脂质体(LID-TAT-PLs),使用离体小鼠皮和Franz扩散池... 目的采用赖氨酸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OQLCS)组装跨膜肽(TAT)包载盐酸利多卡因制备纳米高分子脂质体,并研究其体外透皮渗透情况。方法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盐酸利多卡因跨膜肽纳米高分子脂质体(LID-TAT-PLs),使用离体小鼠皮和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HPLC法测定接收液中盐酸利多卡因的浓度,评价LID-TAT-PLs、未组装跨膜肽的盐酸利多卡因纳米高分子脂质体(LID-PLs)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LID-IJ)的体外透皮渗透情况。结果 LID-TAT-PLs的体外透皮速度和累积透过量均明显高于LID-PLs和LID-IJ。LID-TAT-PLs组的24h累积透过量达(88.15±11.11)%,明显高于LID-PLs的(73.91±12.13)%和LID-IJ的(26.3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T可以明显促进药物的透皮渗透,LID-TAT-PLs制备简单,具有良好的透皮释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赖氨酸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 跨膜肽 纳米高分子脂质体 皮肤试验 透皮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常津 罗浩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纳米生物技术是纳米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治疗和诊断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分别阐述了纳米生物技术在药物缓释、靶向投递、组织修复、生物芯片、诊断试剂及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纳米生物技术 纳米生物材料 治疗 诊断
原文传递
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制备及其释药效能 被引量:25
19
作者 黄开红 朱兆华 +3 位作者 刘建化 陈其奎 刘晓燕 常津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23-1026,共4页
背景与目的:医用纳米微粒作为药物传递和控释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控释体系。它与微米粒子的主要区别是超微小体积,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摄取,可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血脑屏障,因而作为一种新的控释体系而被广泛研究。本研究拟制备聚乳酸... 背景与目的:医用纳米微粒作为药物传递和控释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控释体系。它与微米粒子的主要区别是超微小体积,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摄取,可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血脑屏障,因而作为一种新的控释体系而被广泛研究。本研究拟制备聚乳酸纳米微粒,并对其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微粒结构、表面元素、体外释放等微粒性能进行应用评估。方法:以可溶性聚乳酸为载体,5鄄氟尿嘧啶(5鄄fluorouracil,5鄄FU)为模型药物,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聚乳酸载纳米微粒,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外形结构,用X射线光电能谱仪(X鄄rayphotoelectronspectroscopy,XPS)测定纳米微粒表面元素,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纳米粒载药量和包封率,并测定体外释放量。结果:聚乳酸载纳米微粒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191±17)nm,载药量为15.2%,包封率为45.6%。体外释放实验表明纳米微粒具有缓释特性,在模拟体液中,10天的累积释药达94.27%。结论:以聚乳酸纳米微粒作为5鄄FU载体,可改变5鄄FU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缓释作用,可制备为静脉用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发挥更好的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粒 5-氟尿嘧啶 聚乳酸 缓释作用 抗肿瘤药物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纳米基因载体的制备及体外实验 被引量:25
20
作者 常津 刘海峰 +4 位作者 许晓秋 原续波 姚康德 尤永平 蒲佩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5-519,529,共6页
本实验以聚乳酸和O 羧甲基壳聚糖为基质材料 ,采用超声波法制备了聚乳酸 O 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球 ,并用环境扫描电镜和XPS对其进行了表征。将聚乳酸 O 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球携带寡核苷酸转染TJ90 5人脑胶质瘤细胞 ,并通过RT PCR方法... 本实验以聚乳酸和O 羧甲基壳聚糖为基质材料 ,采用超声波法制备了聚乳酸 O 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球 ,并用环境扫描电镜和XPS对其进行了表征。将聚乳酸 O 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球携带寡核苷酸转染TJ90 5人脑胶质瘤细胞 ,并通过RT PCR方法对细胞的转染情况作了一系列的体外检测。结果表明 ,携带寡核苷酸的聚乳酸 O 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球能有效地转染TJ90 5人脑胶质瘤细胞 ,同时也能有效地抑制胶质瘤细胞中端粒酶RNA、端粒酶催化亚基RNA的表达和端粒酶的活性 ,从而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生长 ,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O-羟甲基壳聚糖 纳米微球 基因载体 胶质瘤 基因治疗 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