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动应力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骨缺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路 赵文志 +5 位作者 何盛为 方旭 米立东 孙雪刚 杜广宇 孙传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0期7411-7415,共5页
背景:研究证实,力学因素可调控、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提高分化效率。目的:观察振动应力刺激对兔骨缺损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肱骨骨缺损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24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振动单纯骨... 背景:研究证实,力学因素可调控、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提高分化效率。目的:观察振动应力刺激对兔骨缺损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肱骨骨缺损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24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振动单纯骨基质明胶组、非振动骨基质明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入组、振动骨基质明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入组,每组8只,建立兔肱骨骨缺损模型。振动组兔置于振动平台,以0.3G的加速度,25Hz,正弦波型,1次/d,30min/次,持续4周施加振动刺激。结果与结论:造模4周后,大体观察结果显示,振动组骨痂生长良好,组织学切片显示其新生骨量较多,可见大量成骨细胞,骨缺损与断端形成骨性连接;振动组Ⅰ型胶原蛋白、RUNX2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振动组。提示振动应力刺激可促进骨缺损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提高Ⅰ型胶原蛋白、RUNX2mRNA表达水平,从而加速骨缺损修复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刺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缺损 RUNX2 Ⅰ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性能与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路 赵文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1期9679-9682,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生物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性能与效果,寻找适合生物材料以利于临床应用。方法:以"生物材料,骨缺损,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因子,组织工程"为中文关键词,以"biological materials,bone defect,bone marrowstroma lc... 目的:评价不同生物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性能与效果,寻找适合生物材料以利于临床应用。方法:以"生物材料,骨缺损,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因子,组织工程"为中文关键词,以"biological materials,bone defect,bone marrowstroma lcells,Cytokine,tissue engineering"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10-01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骨缺损修复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2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了骨缺损修复生物材料及其性能。结果:目前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天然生物衍生材料,由天然生物组织经一系列理化方法处理而得,如胶原、珊瑚、生物衍生骨等。另一类是人工合成材料,主要为生物陶瓷和高分子材料,如钙磷陶瓷、自固化磷酸钙、聚乳酸、聚乙内酯,聚乙烯乙二醇等。目前,单一的材料,无论是生物陶瓷还是高分子(天然或人工合成),都不能满足骨组织修复的要求,因而复合支架材料的研究备受瞩目。如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胶原、羟基磷灰石与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与聚乳酸-聚羟乙酸复合等。结论:复合支架材料能保证足够的强度而且能有效结合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有利于组织工程骨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组织工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因子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H”式护理在老年尿毒症患者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红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379-138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临床21例患者采用"三H"式护理模式进行术前、术后及临床康复护理指导。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Harris评分:优8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临床21例患者采用"三H"式护理模式进行术前、术后及临床康复护理指导。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Harris评分:优8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结论 "三H"式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护理理念,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股骨颈骨折 “三H”式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