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类钙调素ScCML13与SCMV运动蛋白P3N-PIPO的互作研究
1
作者 玉泉馨 杨宗桃 +7 位作者 张海 程光远 焦文迪 曾康 罗廷绪 黄国强 王璐 徐景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55-1866,共12页
类钙调素(Calmodulin-like,CML)是植物特有的钙信号感受器蛋白之一,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外界环境信号转导。甘蔗(Saccharum spp.hybrid)中CML应答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侵染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从甘蔗热带种Badil... 类钙调素(Calmodulin-like,CML)是植物特有的钙信号感受器蛋白之一,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外界环境信号转导。甘蔗(Saccharum spp.hybrid)中CML应答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侵染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从甘蔗热带种Badila(S.officinarum)中克隆了一个CML基因,命名为ScCML13。该基因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519 bp,编码172 a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cCML13属于稳定的亲水脂溶蛋白,无跨膜结构域,有4个结合Ca2+的EF-hand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及单子叶C3和C_(4)植物中具有明显分化;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Y2H)和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试验表明,ScCML13与SCMV的运动蛋白P3N-PIPO互作。亚细胞定位试验表明ScCML13定位于内质网和细胞核。共定位试验发现ScCML13会干扰SCMV-P3N-PIPO的质膜(plasma membrane)或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分析发现,ScCML13基因主要在甘蔗叶片中表达,在节间和根中的相对表达量低;ScCML13基因在感染SCMV后2 h显著上调,随后下调至与对照组相比的水平,而在感染后期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钙调素 甘蔗花叶病毒 P3N-PIPO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内标基因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肖乃衍 林冰 +8 位作者 刘迪 陈平华 许跃语 施桂姣 王恒波 郭晋隆 高三基 许莉萍 陈如凯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0-507,共8页
克隆鉴定甘蔗内源低拷贝基因鲜有研究,影响转基因甘蔗精确鉴定。根据其他作物已有的内标基因和内源低拷贝基因,按照内标基因的物种特异性和通用性原则,用12个有代表性甘蔗栽培品种对11个候选基因进行筛选与鉴定,获得了甘蔗特有的内源低... 克隆鉴定甘蔗内源低拷贝基因鲜有研究,影响转基因甘蔗精确鉴定。根据其他作物已有的内标基因和内源低拷贝基因,按照内标基因的物种特异性和通用性原则,用12个有代表性甘蔗栽培品种对11个候选基因进行筛选与鉴定,获得了甘蔗特有的内源低拷贝基因,并以该基因建立了甘蔗内标基因PCR检测技术体系,为转基因甘蔗的精确检测和转基因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内标基因 鉴定 PCR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与斑茅杂交染色体组构成特征研究
3
作者 薛丽 李心怡 +7 位作者 黄勇泰 欧财篮 吴小青 余泽怀 崔泽田 张木清 邓祖湖 余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3-644,共12页
斑茅是甘蔗重要的野生种质资源,渗入斑茅血缘来提高甘蔗抗性是目前甘蔗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分型有利于高效利用斑茅的各种优异性状。本研究利用斑茅特异引物鉴定斑茅与甘蔗杂交高世代材料的真实性,通过... 斑茅是甘蔗重要的野生种质资源,渗入斑茅血缘来提高甘蔗抗性是目前甘蔗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分型有利于高效利用斑茅的各种优异性状。本研究利用斑茅特异引物鉴定斑茅与甘蔗杂交高世代材料的真实性,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对甘蔗与斑茅染色体进行分型,以探究斑茅和甘蔗染色体在子代中的遗传与分离,并分析其染色体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杂交群体中有30份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包含斑茅染色体从1~10条不等,说明其后代群体基本服从n+n的遗传方式,占整个真实后代群体的60%。斑茅与甘蔗发生染色体水平的重组约16.67%,并且斑茅与不同血缘甘蔗重组的概率趋近一致。割手密种特异探针共定位结果表明,斑茅血缘的渗入降低了近现代栽培甘蔗种中热带种血缘与重组血缘的占比,并同时提高了割手密血缘的比例。本研究分析的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中不同血缘染色体组的遗传及结构特点,为提高斑茅种质资源在甘蔗育种中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细胞遗传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斑茅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遗传值在甘蔗选育种应用研究系列(Ⅵ)甘蔗第九轮国家区域试验品种评价
4
作者 赵新旺 黄潮华 +2 位作者 黄国强 徐良年 邓祖湖 《中国糖料》 2022年第4期14-18,共5页
以第九轮国家区试的10个甘蔗品种为材料,通过2年新植、1年宿根试验,对蔗茎产量、甘蔗蔗糖分、甘蔗纤维分3个重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经济遗传值(Economic genetic values,EGV)分析,并据品种对花叶病和黑穗病的抗性等级对EGV加以校正。结果表... 以第九轮国家区试的10个甘蔗品种为材料,通过2年新植、1年宿根试验,对蔗茎产量、甘蔗蔗糖分、甘蔗纤维分3个重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经济遗传值(Economic genetic values,EGV)分析,并据品种对花叶病和黑穗病的抗性等级对EGV加以校正。结果表明: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有‘德蔗03-83’、‘福农1110’;甘蔗含糖量表现较好的有‘福农1110’、‘福农0335’、‘德蔗03-83’及‘柳城05-136’;参试品种中,‘福农1110’、‘柳城05-136’、‘闽糖01-77’和‘德蔗03-83’经济遗传值表现为正,其中‘福农1110’和‘柳城05-136’表现最为突出,分别为165.86元和145.24元。该评价结果与利用农艺性状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简单高效,在后续甘蔗区域试验及品种评价中可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经济遗传值 区域试验 品种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甘蔗蔗蔸形态特征评价甘蔗宿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林兆里 罗方喻 +4 位作者 林承宥 张垲睿 阙友雄 罗俊 张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5-1336,共12页
【目的】分析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生物量、宿根性间的内在联系,为强宿根性甘蔗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种质创新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测定29个供试甘蔗品种(系)的生物量、地上部农艺性状、蔗蔸中根系和地下芽形态特征等24个性状,采用SPSS ... 【目的】分析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生物量、宿根性间的内在联系,为强宿根性甘蔗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种质创新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测定29个供试甘蔗品种(系)的生物量、地上部农艺性状、蔗蔸中根系和地下芽形态特征等24个性状,采用SPSS 22.0对蔗蔸形态特征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通径和因子分析及系统聚类。【结果】供试甘蔗品种(系)的各性状变异系数为7.26%~49.47%,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616~2.030,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变异。除根冠比和高位芽萌发数2个性状外,其余22个性状均在29个供试甘蔗品种(系)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生物量、宿根性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通径分析结果显示,蔗蔸体积、有效茎数、根交叉数和地下芽总数是影响甘蔗地上部生物量构成的关键性状;有效茎数、地下芽总数和蔗蔸生物量对宿根发株率构成影响较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22个性状指标可简化为7个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82.09%。聚类分析将29个供试甘蔗品种(系)在遗传距离为15.00处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柳城05-136、福农09-12206、德蔗07-36、桂糖54号、桂糖42号和云蔗08-1095具有丰富的地下芽库、发达的地下根系,且生物量大,宿根性强。【结论】供试甘蔗品种(系)在生物量、宿根性和蔗蔸形态特征上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建立基于蔗蔸形态特征、生物量及宿根性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甘蔗的宿根性表现,筛选出柳城05-136、福农09-12206、德蔗07-36、桂糖54号、桂糖42号和云蔗08-1095等6个具有高生物量、强宿根性的甘蔗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蔗蔸形态特征 宿根性 相关性 系统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季节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汪茜 冯重阳 +4 位作者 张金莲 宋娟 袁照年 黄京华 陈廷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89-1694,共6页
为了探明甘蔗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016年4月、8月、10月和12月在里建甘蔗试验基地,采集4个施肥水平(0%、25%、50%、100%)下的甘蔗根际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施肥水平下AM真菌群落季节变化规律。结... 为了探明甘蔗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016年4月、8月、10月和12月在里建甘蔗试验基地,采集4个施肥水平(0%、25%、50%、100%)下的甘蔗根际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施肥水平下AM真菌群落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个季节共检测到10属AM真菌,AM真菌Chaol、Shannon-Wiener指数Shannon-Wiener和Invsimpsonindex指数从春季到冬季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夏季最低;4个季节共检测出281个AM真菌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OTUs数目分别为160、68、103、198个。4个季节甘蔗根际土壤中球囊霉属(Glomus)占有绝对的优势,之后是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和多样孢囊霉属(Diversispora)。此外,也有少量的原囊霉属(Archae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a)、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两性球囊霉属(Ambispora)。不同季节AM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显著,但总体来说冬季和春季种群结构相似,夏季和秋季相似,而夏季和秋季的AM真菌种类比春季和冬季的AM真菌种类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群落 季节性变化 甘蔗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DNA分子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慧 林萍萍 +5 位作者 黄潮华 黄国强 徐良年 邓祖湖 张木清 赵新旺 《中国糖料》 2022年第1期25-32,共8页
分子指纹图谱直接反映生物个体在DNA水平上的差异,可有效鉴别植物品种,保护品种权。甘蔗是无性繁殖作物,在生产上更容易造成品种混杂。本文概述了指纹图谱的分类、概念和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常见的DNA分子指纹图谱方法(RFLP、RAPD、AFLP、... 分子指纹图谱直接反映生物个体在DNA水平上的差异,可有效鉴别植物品种,保护品种权。甘蔗是无性繁殖作物,在生产上更容易造成品种混杂。本文概述了指纹图谱的分类、概念和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常见的DNA分子指纹图谱方法(RFLP、RAPD、AFLP、SSR、ISSR、SNP)在甘蔗中的研究进展,以及指纹图谱在甘蔗品种鉴别与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我国甘蔗分子指纹图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指出构建甘蔗标准指纹图谱库和分子身份证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指纹图谱 品种鉴定 分子标记 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糖1号甘蔗新品种第13轮国家联合区试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甘仪梅 蔡文伟 +4 位作者 徐良年 曹峥英 武媛丽 彭李顺 杨本鹏 《中国糖料》 2023年第4期15-23,共9页
为正确鉴定甘蔗新品种‘中糖1号’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及品质、抗性等特性,参加了全国甘蔗新品种第13轮联合区域试验。在2018—2020年的第13轮联合区试中,以全国18个区试点的数据结果统计,‘中糖1号’(全国甘蔗联合区试试验中代号... 为正确鉴定甘蔗新品种‘中糖1号’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及品质、抗性等特性,参加了全国甘蔗新品种第13轮联合区域试验。在2018—2020年的第13轮联合区试中,以全国18个区试点的数据结果统计,‘中糖1号’(全国甘蔗联合区试试验中代号为‘中糖1202’)在14个参试品种中表现为出苗率最高、宿根发株率最好,株高最高,公顷有效茎数最多,一年新植两年宿根平均蔗产量113925 kg/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25.37%,与对照‘新台糖22号’比,18点次增产;平均含糖量16590 kg/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23.99%,与对照‘新台糖22号’比,17点次增产;11—12月平均甘蔗蔗糖分13.83%,1—3月平均甘蔗蔗糖分14.92%,全期平均甘蔗蔗糖分14.45%,比‘新台糖22号’低0.27个百分点。人工接种鉴定对黑穗病的抗性级别为5级,抗性反应型为中抗。对花叶病的抗性级别为3级,抗性反应型为中抗。根据区域试验糖产量结果表明,‘中糖1号’适宜种植区域有河池、北海、来宾、崇左、龙州、桂林、保山、柳州、福建漳州、百色、柳城、海南临高、云南开远、临沧、广东遂溪、湛江,为‘中糖1号’在全国各地的种植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区域试验 蔗茎产量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AF-seq技术的甘蔗遗传多样性和选择信号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林萍萍 张慧 +3 位作者 徐良年 邓祖湖 王勤南 赵新旺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1年第4期217-225,共9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甘蔗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选择性清除分析,了解甘蔗基因组中受人工选择的区域及优良基因,以期为甘蔗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83份甘蔗栽培种和24份细茎野生种共107份材料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以甘蔗割手密基因组为参... [目的]通过对不同甘蔗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选择性清除分析,了解甘蔗基因组中受人工选择的区域及优良基因,以期为甘蔗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83份甘蔗栽培种和24份细茎野生种共107份材料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以甘蔗割手密基因组为参考,获得基因组SNP基因型数据,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不同群组的分化系数(Fst),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选择信号扫描分析。[结果](1)栽培种与细茎野生种群体之间的Fst=0.216,栽培种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π=8.93×10^(-6))高于细茎野生种群体(π=6.11×10^(-6))。(2)选择性清除分析得到72个基因组区域,对前5%的基因组区域进一步分析,共检测到439个基因。对候选基因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发现受选择基因主要富集在泛素蛋白转移酶活性过程、核苷酸结合过程和热反应过程等,包括抗病蛋白RGA2、谷胱甘肽S-转移酶、钾转运蛋白等抗性基因。[结论]107份甘蔗材料可分为两个亚群,且抗性基因在甘蔗育种过程中得到了强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遗传多样性 群体分化 选择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花青素转录因子基因ScRS克隆与基因枪转化研究
10
作者 刘迪 施桂姣 +8 位作者 肖乃衍 Khalil Farghama 许跃语 陈平华 张卓 王恒波 高三基 许莉萍 张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95-1302,共8页
花青素不仅是天然色素,而且具有保健功能。花青素转录因子基因对于调控花青素的合成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根据玉米花青素转录因子基因RS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得到甘蔗花青素转录因子基因ScRS的全长序列;在ScRS序列两端分别添... 花青素不仅是天然色素,而且具有保健功能。花青素转录因子基因对于调控花青素的合成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根据玉米花青素转录因子基因RS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得到甘蔗花青素转录因子基因ScRS的全长序列;在ScRS序列两端分别添加KpnⅠ、SalⅠ酶切位点,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35SN-ScRS,包被微粒载体通过基因枪对甘蔗愈伤组织进行轰击,转化的愈伤组织明显呈紫红色;将紫红色愈伤组织分化培养获得再生甘蔗植株,经PCR检测,获得转ScRS基因阳性植株,初步证实利用克隆的基因转化甘蔗可以使愈伤组织显色。研究结果对于建立新型的遗传转化可视化示踪体系和培育高花青素甘蔗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花青素转录因子基因 ScRS 基因枪轰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割手密高贵化育种中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柴进 余凡 +3 位作者 谢树伟 黄飞 邓祖湖 杨永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386-393,共8页
甘蔗是世界上主要的糖料和重要的能源作物,通过有性杂交创制优异种质进而获得优异品种是甘蔗种质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甘蔗高贵化是甘蔗野生种质开发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甘蔗的育种进程。热带种和割手密作为甘蔗杂... 甘蔗是世界上主要的糖料和重要的能源作物,通过有性杂交创制优异种质进而获得优异品种是甘蔗种质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甘蔗高贵化是甘蔗野生种质开发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甘蔗的育种进程。热带种和割手密作为甘蔗杂交的重要起始亲本,在高贵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高贵化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杂交与回交富集高贵种的高糖和高产基因,同时渗入野生种质的高抗和耐逆血缘,以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分子细胞学是鉴定种质高贵化是否成功和解释其遗传机制的主要技术手段,可大大缩短甘蔗育种周期。本研究综述了割手密高贵化的发展过程及其相关的分子细胞学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割手密 热带种 高贵化 分子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PsbS亚基应答甘蔗花叶病毒侵染及其与6K2蛋白的互作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海 刘淑娴 +4 位作者 杨宗桃 王彤 程光远 商贺阳 徐景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22-1733,共12页
非光化学猝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是高等植物主要的光保护调节机制,光合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的Psb S亚基在NPQ起关键作用。甘蔗(Saccharum spp.hybrid)中PSⅡPsb S亚基应答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 非光化学猝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是高等植物主要的光保护调节机制,光合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的Psb S亚基在NPQ起关键作用。甘蔗(Saccharum spp.hybrid)中PSⅡPsb S亚基应答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的侵染尚未见报道。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克隆了甘蔗的Psb S亚基编码基因,命名为Sc Psb S,该基因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长度为798 bp,编码长度为265个氨基酸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Sc Psb S为稳定的疏水性蛋白,具有叶绿体定位信号,有4个跨膜结构域;具有典型的Psb S亚基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 Sc Psb S在单子叶、双子叶以及单子叶的C3和C4植物中存在明显的分化。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Sc Psb S定位于叶绿体且与SCMV-6K2部分共定位于叶绿体。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试验进一步证实了ScPsbS与SCMV-6K2互作。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 ScPsbS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成熟叶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未成熟叶片和初衰叶中次之,茎和根中几乎不表达;SCMV侵染对ScPsbS基因表达影响显著, ScPsbS基因在侵染早期显著上调,侵染后期没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PsbS亚基 甘蔗花叶病毒 6K2 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中硅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基因型差异
13
作者 林兆里 袁徐澜 +4 位作者 姚俊丽 孔冉 李诗燕 张华 罗俊 《中国糖料》 2024年第3期63-72,共10页
【目的】探明硅在甘蔗植株中的分布特征和筛选硅高效吸收积累的甘蔗基因型。【方法】本研究以23个基因型甘蔗为供试材料,测定成熟期甘蔗各器官中硅的分布与积累特征,并比较不同基因型甘蔗对硅的吸收积累差异。【结果】硅含量在甘蔗各器... 【目的】探明硅在甘蔗植株中的分布特征和筛选硅高效吸收积累的甘蔗基因型。【方法】本研究以23个基因型甘蔗为供试材料,测定成熟期甘蔗各器官中硅的分布与积累特征,并比较不同基因型甘蔗对硅的吸收积累差异。【结果】硅含量在甘蔗各器官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布趋势为:叶片>叶鞘>根系>蔗蔸>蔗皮和蔗髓。叶片和叶鞘的硅含量均在甘蔗不同部位间差异显著,以植株中部最高。甘蔗植株各器官的硅积累量分布趋势为:叶片>叶鞘>蔗蔸>蔗髓>蔗皮>根系,硅积累量主要集中于地上部,其中叶片和叶鞘的在植株中占比较大,二者之和达到59.88%~72.42%。硅含量和硅积累量均在不同基因型甘蔗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供试甘蔗基因型中‘德蔗07-36’、‘柳城05-136’和‘粤糖50号’表现出对硅更为高效的吸收和累积特征。甘蔗生物量与硅含量间相关性密切,其中地下部植株生物量分别与蔗叶、蔗茎硅含量间显著正相关(R^(2)=0.63,P<0.01;R^(2)=0.50,P<0.05)。【结论】硅在甘蔗植株上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地上部,其中蔗叶(叶片+叶鞘)的硅含量和硅积累量最高。甘蔗植株对硅的吸收积累存在基因型差异,具有较为发达的地下部生物量有助于促进甘蔗对硅的吸收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分布特征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ScCRT1基因克隆及其应答SCMV侵染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海 程光远 +5 位作者 杨宗桃 王彤 刘淑娴 商贺阳 赵贺 徐景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103,共10页
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在真核生物中广泛表达,是重要的分子伴侣和钙离子结合蛋白,参与调控Ca2+稳态、钙依赖信号、内质网质量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免疫反应和逆境应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甘蔗(Saccharum spp.hybrid)中CRT应答甘蔗... 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在真核生物中广泛表达,是重要的分子伴侣和钙离子结合蛋白,参与调控Ca2+稳态、钙依赖信号、内质网质量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免疫反应和逆境应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甘蔗(Saccharum spp.hybrid)中CRT应答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侵染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从热带种Badila(S.officinarum)中克隆了1个CRT1/CRT2亚型的CRT编码基因,命名为ScCRT1。该基因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1281bp,编码长度为426aa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cCRT1具有典型的CRT蛋白结构域,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其N端有一个信号肽,具有典型的跨膜结构域,C端有典型的内质网定位信号;二级结构多为无规则卷曲;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是典型的CRT蛋白,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具有明显的分化。亚细胞定位表明ScCRT1定位于内质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ScCRT1基因在甘蔗各组织中都有表达,在第8节间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心叶中的表达量较高;该基因在SCMV侵染早期表达量上调,后期下调表达。酵母双杂交(yeast two hybrid,Y2H)和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试验表明,ScCRT1与SCMV-6K2蛋白互作。推测SCMV-6K2通过与ScCRT1互作调控钙离子稳态进而便于SCMV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钙网蛋白 SCMV 6K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宿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丁雪儿 林萍萍 +1 位作者 余凡 邓祖湖 《中国糖料》 2020年第2期12-18,共7页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宿根蔗在甘蔗种植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选育宿根性强的品种是提高宿根蔗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甘蔗的宿根性评价指标为:宿根能力与产量性状及效益相结合,综述了影响甘蔗宿根性内在因素主要有品种...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宿根蔗在甘蔗种植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选育宿根性强的品种是提高宿根蔗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甘蔗的宿根性评价指标为:宿根能力与产量性状及效益相结合,综述了影响甘蔗宿根性内在因素主要有品种(基因型)和亲本(血缘),外在因素主要有土壤条件、肥水情况、收获时间、栽培措施和机械化收割等。介绍了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强宿根品种的选育情况,并对未来甘蔗宿根性的研究提出了:加强野生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在逆境和机械收获条件下评价选育强宿根品种、加强全基因组选择评价及发株相关基因的研究挖掘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宿根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VAMP相关蛋白ScPVA12与甘蔗花叶病毒P3N-PIPO的互作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玉泉馨 杨宗桃 +8 位作者 张海 程光远 周营栓 焦文迪 曾康 罗廷绪 黄国强 张木清 徐景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72-2484,共13页
植物囊泡膜蛋白相关蛋白PVA12 (plant vesicl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VAMP)-associated proteins homolog12)属于VAP27家族蛋白,在细胞中介导内质网囊泡运输以及膜融合。甘蔗(Saccharumspp.hybrid)PVA12应答甘蔗花叶病毒(Sugarc... 植物囊泡膜蛋白相关蛋白PVA12 (plant vesicl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VAMP)-associated proteins homolog12)属于VAP27家族蛋白,在细胞中介导内质网囊泡运输以及膜融合。甘蔗(Saccharumspp.hybrid)PVA12应答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 SCMV)侵染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从栽培种新台糖22号(ROC22)中克隆了PVA12基因,命名为ScPVA12。该基因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的长度为735 bp,其编码长度为244 aa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cPVA12是一种不稳定的亲水性脂溶蛋白,C端具有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比最高;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存在明显分化。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 Y2H)和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试验表明, ScPVA12与SCMV-P3N-PIPO蛋白互作。亚细胞定位试验表明ScPVA12定位于内质网。共定位试验表明ScPVA12与SCMV-P3N-PIPO共定位于内质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ScPVA12基因在甘蔗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第8节间中的表达量最低,在正七叶中的表达量最高;SCMV侵染对ScPVA12基因表达影响显著,在SCMV胁迫下ScPVA12基因先下调表达,后期恢复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12 甘蔗花叶病毒 P3N-PIPO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分选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钱旺 王秋松 +2 位作者 杨善 徐良年 邓祖湖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1-228,共8页
介绍了染色体分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样品处理的基本流程,对根尖分生区采用同步化处理,制备染色体悬浮液,最后通过流式细胞仪的分析与收集获得纯度高、数量多的目标染色体。综述了染色体分选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包括物理图谱的... 介绍了染色体分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样品处理的基本流程,对根尖分生区采用同步化处理,制备染色体悬浮液,最后通过流式细胞仪的分析与收集获得纯度高、数量多的目标染色体。综述了染色体分选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包括物理图谱的构建、DNA分子标记的开发、以及复杂多倍体植物的基因组测序等。通过染色体分选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应用于染色体分选的探针标记不断开发,以及分选后的染色体DNA纯化和扩增技术的优化,将为多倍体植物如甘蔗等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分选 流式细胞术 基因组 多倍体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赤条病及其病原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储娜 孙会东 +3 位作者 周敬如 傅华英 李晓燕 高三基 《中国糖料》 2020年第1期66-70,共5页
甘蔗赤条病(Sugarcane red stripe disease)是甘蔗主要细菌性病害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品质,对蔗糖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该病致病菌为燕麦食酸菌燕麦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Aaa)。本文从甘蔗... 甘蔗赤条病(Sugarcane red stripe disease)是甘蔗主要细菌性病害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品质,对蔗糖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该病致病菌为燕麦食酸菌燕麦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Aaa)。本文从甘蔗赤条病的分布与为害、传播与流行规律以及致病菌的生物学基本特征、基因组特性、分类地位、鉴定与检测、遗传变异和致病机理等方面内容做了综述,并对该病害的综合防控措施和今后的研究重点内容作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赤条病 燕麦食酸菌燕麦亚种 细菌性病害 病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cGSTF1与P3N-PIPO互作应答甘蔗花叶病毒侵染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宗桃 焦文迪 +6 位作者 张海 张克闽 程光远 罗廷绪 曾康 周营栓 徐景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65-2676,共12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EC2.5.1.18)广泛分布于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中。在植物中,GST参与调控生长发育、异生物质解毒及逆境应答。本课题组以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mosaicvirus,SCMV)编码蛋白P3N-PIPO为诱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EC2.5.1.18)广泛分布于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中。在植物中,GST参与调控生长发育、异生物质解毒及逆境应答。本课题组以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mosaicvirus,SCMV)编码蛋白P3N-PIPO为诱饵,从甘蔗(Saccharumspp.hybrid)叶片cDNA酵母文库中筛选到1个GST基因,并从甘蔗原始栽培种Badila中克隆了该基因,其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长度为645 bp,编码214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属于GST家族的Phi (F)类型(GSTF),因此命名为ScGSTF1。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cGSTF1不存在跨膜区域,为稳定的亲水性脂溶蛋白;GST蛋白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及C3和C4植物中存在明显的分化。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 Y2H)和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试验表明, ScGSTF1与SCMV-P3N-PIPO蛋白互作。亚细胞定位试验表明ScGSTF1定位于内质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 ScGSTF1在甘蔗各个组织中显著差异表达,在第3节间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心叶及根中的表达量最低;SCMV侵染显著性影响ScGSTF1基因的表达水平,侵染早期上调表达,随后下调,但仍保持显著高于对照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甘蔗花叶病毒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P3N-PIPO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染色体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雪儿 侯潇 邓祖湖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1年第4期238-243,共6页
[目的]了解甘蔗染色体遗传行为,为其野生种质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甘蔗属种间、甘蔗属与近缘属杂交后代染色体的遗传方式以及原位杂交(GISH)技术和寡核苷酸荧光原位杂交(oligo-FISH)技术在甘蔗上的应用。[结果]... [目的]了解甘蔗染色体遗传行为,为其野生种质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甘蔗属种间、甘蔗属与近缘属杂交后代染色体的遗传方式以及原位杂交(GISH)技术和寡核苷酸荧光原位杂交(oligo-FISH)技术在甘蔗上的应用。[结果]甘蔗染色体遗传方式能影响甘蔗育种效率;GISH技术是染色体鉴定的有效工具;oligo探针的开发证实了割手密染色体的重排。[结论]甘蔗属间、甘蔗属与近缘属杂交有2n+n、n+n、n+2n和超2n+n等形式;结合GISH和oligo-FISH技术可对甘蔗染色体遗传进行精确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染色体遗传 GISH oligo-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