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1
作者 何芳 王秦韵 +7 位作者 肖梅 张玉泉 蔡丽君 刘浩 李明富 陈鹏 谌利民 阙品甲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1,共6页
为了解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通过野外巡护记录、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环志,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公众观鸟记录等多种数据来源,梳理得到了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名录。保护区共记录野生鸟类378种,隶属于17目68科,其中国家一级... 为了解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通过野外巡护记录、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环志,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公众观鸟记录等多种数据来源,梳理得到了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名录。保护区共记录野生鸟类378种,隶属于17目68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二级68种。此外,还包括中国特有鸟类29种,占中国鸟类特有种总数的26.6%。相较于历史文献记载的鸟种,新增鸟类66种,其中有9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保护区的鸟类组成表现出物种多样性丰富和特有物种丰富等特征,完善后的鸟类名录可为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的监测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多样性 国家公园 特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大熊猫主食竹种群及营养特征差异分析
2
作者 肖梅 郑维超 +6 位作者 何芳 蔡丽君 谌利民 李明富 晋蕾 邹立扣 刘金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8-316,共9页
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主食竹(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和糙花箭竹F.scabrid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种群及营养特征。结果表明,(1)各龄级占比均为多年生>二年生&... 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主食竹(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和糙花箭竹F.scabrid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种群及营养特征。结果表明,(1)各龄级占比均为多年生>二年生>一年生>当年生>死亡竿,一年生的差异最大。(2)各龄级竿的基径和株高、叶和茎生物量表现出显著种间差异。(3)木质素种间含量差异最大,纤维素差异最小,巴山木竹木质素含量最高,缺苞箭竹纤维素含量最高。(4)脂肪含量种间无显著差异,巴山木竹脂肪和黄酮含量均为最低,巴山木竹和缺苞箭竹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大于糙花箭竹。(5)还原糖、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存在种间差异,巴山木竹竹叶中的还原糖含量最高,缺苞箭竹竹叶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最高。(6)糙花箭竹和缺苞箭竹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大于巴山木竹,16种氨基酸中仅甲硫氨酸、脯氨酸和谷氨酸有显著种间差异。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大熊猫主食竹的基础资料,可为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评价、栖息地恢复竹种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主食竹 生物量 营养成分 大熊猫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羚牛(Budorcastibetanus)活动节律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肖梅 何芳 +4 位作者 杨旭 蔡丽君 谌利民 杨彪 李生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36-43,共8页
2017年7月—2018年6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开展持续监测并分析其活动节律。研究累计16 840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在62个相机位点拍摄到四川羚牛活动,共获得独立有效记录1 455次(春季... 2017年7月—2018年6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开展持续监测并分析其活动节律。研究累计16 840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在62个相机位点拍摄到四川羚牛活动,共获得独立有效记录1 455次(春季267次、夏季158次、秋季823次、冬季207次)。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和重叠指数(Coefficient of overlap)来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四川羚牛在不同季节的日活动节律均有2个活动高峰(春季:06:50—09:10, 14:50—19:50;夏季:06:50—08:00,14:50—20:10;秋季:07:10—10:00, 15:30—19:00;冬季:08:50—09:40,14:40—19:50),均主要在晨昏活动。四川羚牛在早上的活动高峰期秋季(2.83 h)>春季(2.33 h)>夏季(1.67 h)>冬季(0.83 h),而傍晚的活动高峰期夏季(5.33 h)>冬季(5.17 h)>春季(5 h)>秋季(3.5 h)。四川羚牛的活动节律存在季节性变化,其中春季和秋季、春季和夏季、夏季和秋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其余季节间无显著差异,重叠指数上春季和夏季最高(Δ=0.922),而秋季和冬季最低(Δ=0.829)。四川羚牛活动具有昼行性,主要在白天活动,夜间仅有少量的活动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羚牛 唐家河保护区 红外相机 活动节律 核密度估计 重叠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多样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魏俊 郑维超 +4 位作者 杨陈 张潇月 姚小兰 谌利民 郝建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07-1315,共9页
为探究四川盆地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状况及保护现状,为该区药用植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于2014至2017年采用覆盖全区的野外样线实地考察、照片收集、走访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 为探究四川盆地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状况及保护现状,为该区药用植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于2014至2017年采用覆盖全区的野外样线实地考察、照片收集、走访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130科399属602种,其中蕨类植物17科26属36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110科370属563种。在种属构成多样性上,寡种科(2~5个种)优势明显,占总科数的40.77%,共有165种,占总种数的27.41%;单种属有284属,占总属数的71.18%。(2)在生活型多样性上,草本药用植物占有明显的优势,共有450种,占总种数的74.75%。(3)全草(全株)类、根与根茎类是唐家河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部位。(4)唐家河药用植物在植物区系上表现为以温带分布为主。研究表明: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药用植物生活型、部位、功效等类型多样,具有科研、保护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资源 多样性 保护与利用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造示范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5
作者 陶剑 《绿色天府》 2020年第2期62-63,共2页
2019年12月5日,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省林草局授予“四川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这是广元市首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唐家河位于广元市青川县境内,幅员面积4万公顷,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的自然保护区。唐家河是如... 2019年12月5日,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省林草局授予“四川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这是广元市首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唐家河位于广元市青川县境内,幅员面积4万公顷,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的自然保护区。唐家河是如何打造成为四川省生态教育基地和充分发挥生态文明教育作用的呢?以完好的生态保护成果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基础唐家河的保护发展历程是一个极具生态文明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唐家河经历了从伐木厂损害生态阶段—成立自然保护区后自然保护初级发展阶段—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快速发展阶段—灾后重建自然保护高速全面发展阶段—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转型升华阶段,从最开始的生态被破坏,到资源得到逐步保护,生态得到全面修复,社区产业经济得到发展,公众得到生态自然体验,全社会参与到自然保护,唐家河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让我们看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展阶段 生态文明教育 主要保护对象 生态保护 灾后重建 初级发展阶段 广元市 唐家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川金丝猴栖息地评价——以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宇静 李沂韦 +4 位作者 俞丹莉 孙治宇 金贵祥 夏万才 黎大勇 《普洱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4,共4页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中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为了更好的保护川金丝猴,利用MaxEnt模型对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质量主要受海拔、居民点密度、距道...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中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为了更好的保护川金丝猴,利用MaxEnt模型对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质量主要受海拔、居民点密度、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植被等5个环境因子的影响。MaxEnt模型预测的川金丝猴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17.6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0%;次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33.2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0.7%;不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109.67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8.3%。川金丝猴偏好于海拔1900~3000m的生境,远离居民点,并且对道路保持一定距离,靠近河流的生境,地势平缓,偏北坡方向,落叶阔叶林有明显的偏好。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栖息地保护管理建议:以上坪地、下坪地等区域为重点,定期开展巡护监测,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破坏;根据川金丝猴的分布和栖息地质量适当调整保护区现有的功能区划;保护区管理部门可利用红外相机、无人机等观测方法,准确掌握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实际分布和活动规律等信息,因地制宜的制定川金丝猴的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栖息地 MaxEnt模型 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监测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
7
作者 肖梅 王红 +5 位作者 何芳 蔡丽君 李明富 杨旭 谌利民 李生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1-21,共11页
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我们在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布设386个相机位点,对区内林下大中型兽类和鸟类开展监测,在137200个有效相机日下获得37981条独立有效记录,识别出4目12科26种兽类和6目16科53种鸟类。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5... 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我们在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布设386个相机位点,对区内林下大中型兽类和鸟类开展监测,在137200个有效相机日下获得37981条独立有效记录,识别出4目12科26种兽类和6目16科53种鸟类。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5种、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9种、鸟类10种;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2种、易危(VU)物种6种、近危(NT)物种4种;我国特有兽类7种、鸟类6种。中华扭角羚(Budorcas tibetana)(RAI=9.8622;SO=93.78%)、小麂(Muntiacus reevesi)(RAI=3.9978;SO=60.10%)、野猪(Sus scrofa)(RAI=2.7442;SO=88.34%)、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RAI=2.4235;SO=80.83%)、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RAI=0.6655;SO=26.94%)的相对多度指数和位点占有率均排在前列。同时记录到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白眉鸫(Turdus obscurus)、淡尾鹟莺(Phylloscopus soror)、淡背地鸫(Zoothera mollissima)、蓝眉林鸲(Tarsiger rufilatus)5种鸟类为保护区新记录。兽类物种丰富度在不同功能分区和不同区域位置均较高,而鸟类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核心区。建议强化对目前尚未覆盖区域的监测力度,同时加强保护区生态系统健康度及稳定性评价等方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保护区 红外相机 鸟兽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带草本层生物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枥丹 徐亮 +2 位作者 谌利民 谭露 陈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64-71,共8页
为揭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带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连续三年采用样方法对唐家河4个植被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的草本植物种类、多度、盖度及其所在群落的乔木层郁闭度和灌木层盖度... 为揭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带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连续三年采用样方法对唐家河4个植被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的草本植物种类、多度、盖度及其所在群落的乔木层郁闭度和灌木层盖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不同植被带的草本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 <0. 001),落叶阔叶林的草本生物量最高,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草本地上生物量最低; 2)不同植被带的草本生物多样性指数、草本盖度、乔木层郁闭度、以及灌木层盖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 <0. 001); 3)通过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出草本生物量主要受草本盖度(P <0. 001)、灌木层盖度(P=0. 018)以及乔木层郁闭度(P=0. 045)的影响.该结果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生物量 植被带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中蜂养殖 被引量:1
9
作者 鲜方海 《中国畜禽种业》 2009年第9期16-18,共3页
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1978年批准建立的.1986年又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川县境内,东西长约24.5km,南北宽约18.5km,总面积4万hm^2,海拔1150~3864m。
关键词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养殖 中蜂 野生动物类型 国家级 国务院 四川省 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老弱病残牛羚利用问题的探讨
10
作者 鲜方海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5-76,共2页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老弱病残牛羚利用问题的探讨鲜方海(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牛羚,又叫扭角羚、羚牛、盘羊,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共分为4个亚种。在四川分布最广,唐家河保护区的牛羚属“四川亚种”。它们的体形粗...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老弱病残牛羚利用问题的探讨鲜方海(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牛羚,又叫扭角羚、羚牛、盘羊,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共分为4个亚种。在四川分布最广,唐家河保护区的牛羚属“四川亚种”。它们的体形粗壮像牛,成年的体重一般为2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 自然保护区 牛羚资源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保护区高寒草甸土壤性状及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
11
作者 肖梅 陈莹 +2 位作者 刘金平 杨梦含 穆文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106,共10页
研究绝对保护下山地森林系统中高寒草甸土壤与植被的地带性特点,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制定保护策略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依据。在3座山峰上分别设置6个海拔梯度(2700~2799 m、2800~2899 m、2900~2999 m、3000~3099 m、3100~3199 m、≥3200 ... 研究绝对保护下山地森林系统中高寒草甸土壤与植被的地带性特点,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制定保护策略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依据。在3座山峰上分别设置6个海拔梯度(2700~2799 m、2800~2899 m、2900~2999 m、3000~3099 m、3100~3199 m、≥3200 m),通过测定土壤粒级组成、土层厚度、容重、水分与养分含量等土壤指标和植被密度、高度、盖度、物种数及物种多样性等植被指标,分析海拔间土壤和植被指标的差异性及海拔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研究高寒草甸土壤性状及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海拔间土壤粒级组成、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土壤含水量、pH值、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随海拔梯度增加呈增大趋势。2)海拔间坡度差异显著,2900~2999 m峭坡上石砾达67.32%,土壤水肥供给能力显著低于其他海拔,≥3200 m缓坡上粉粒和粘粒比例及土壤厚度和含水量高于其他海拔(P<0.05)。3)海拔与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有效氮和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坡度与土层厚度、含水量、粘粒、粉粒、有机质、有效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4)海拔间植被群落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群落高度和物种数随海拔梯度增加而降低。海拔间优势种和亚优势种种类和高度有显著差异(P<0.05),使不同海拔植被类型和群落特征不同。5)海拔与群落高度、物种数及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群落密度、投影盖度和基盖度与坡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海拔梯度间土壤性状与植物群落均呈显著性差异,受坡度等微地形影响,土壤性状与植物群落特征地带性变化的规律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高寒草甸 土壤性状 群落特征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鸟类新记录——丹顶鹤
12
作者 杨智雄 杨骏 +1 位作者 邓建新 吴永杰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304,共1页
2023年12月22日,在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沙州镇云盘社区附近农耕地(105.48°E,32.67°N,海拔700 m)记录到1只鹤科Gruidae鸟类。该鸟嘴灰绿色,头顶红色,眼先、脸颊、喉及颈侧黑色;耳羽至颈背白色,除次级飞羽及长而下悬的三级飞羽... 2023年12月22日,在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沙州镇云盘社区附近农耕地(105.48°E,32.67°N,海拔700 m)记录到1只鹤科Gruidae鸟类。该鸟嘴灰绿色,头顶红色,眼先、脸颊、喉及颈侧黑色;耳羽至颈背白色,除次级飞羽及长而下悬的三级飞羽黑色外,身体其余部位均为白色;脚黑色(图1)。查阅《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四川省鸟类名录的修订与更新》(阙品甲等,2020)、《中国鸟类观察手册》(刘阳,陈水华,2021)、《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22)和《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郑光美,2023),确认为鹤形目Gruiformes鹤科鹤属Grus的丹顶鹤G.japonensis,为四川省鸟类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飞羽 三级飞羽 鹤形目 郑光美 鹤科 马敬能 耳羽 鹤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唐家河实际 推动自然教育融合发展
13
作者 刘锐 《绿色天府》 2024年第2期40-41,共2页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经过45年的保护发展,区内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成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唐家河从成立保护区开始就高度重视自然的教育功能。上世纪80年代主要开展以保护大熊猫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受众“爱祖国、...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经过45年的保护发展,区内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成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唐家河从成立保护区开始就高度重视自然的教育功能。上世纪80年代主要开展以保护大熊猫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受众“爱祖国、爱家乡、爱熊猫”的理念。90年代以中德造林与自然保护管理项目(GTZ项目)为契机,发动周边社区居民、学生开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唐家河的自然环境教育得到新发展,特别是2008年灾后重建后,区内自然环境教育设施更加完善,活动内涵更加丰富,活动流程也更加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家乡 爱祖国 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 灾后重建 自然环境 周边社区 热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及其实践成效——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A社区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茜 王晓军 +1 位作者 谌利民 庄优波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0期42-48,共7页
【目的】适应性协同治理是一种适用于国家公园社区复杂系统的治理理论,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有裨益。【方法/过程】基于相关研究构建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 【目的】适应性协同治理是一种适用于国家公园社区复杂系统的治理理论,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有裨益。【方法/过程】基于相关研究构建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A社区的适应性协同治理实践为例,采用跟踪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考察了A社区的治理成效及其背后的驱动机制。【结果/结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分为准备、过程、更新3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了相应的适应性治理环节和协同治理关键变量;A社区的实践结果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能够在动态条件下可持续地推进多方协作共同达成治理目标。研究对中国国家公园社区治理实践具有理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社区治理 社会—生态系统 适应性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兰实蝇寄生对四川地区紫茎泽兰种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勤 谌利民 +3 位作者 曾春艳 曹阳 陈瑶 陈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53-59,共7页
泽兰实蝇为紫茎泽兰的专性寄生昆虫,被作为生防昆虫引入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解在我国四川地区泽兰实蝇的寄生对紫茎泽兰种子质量的影响,我们收集了四个种群被泽兰实蝇寄生和未被寄生的紫茎泽兰枝条上的成熟种子,比较种子千粒重,并在... 泽兰实蝇为紫茎泽兰的专性寄生昆虫,被作为生防昆虫引入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解在我国四川地区泽兰实蝇的寄生对紫茎泽兰种子质量的影响,我们收集了四个种群被泽兰实蝇寄生和未被寄生的紫茎泽兰枝条上的成熟种子,比较种子千粒重,并在光照培养箱中萌发不同来源的紫茎泽兰种子,比较种子萌发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1)泽兰实蝇的寄生显著降低了紫茎泽兰的种子千粒重.来源于泽兰实蝇寄生枝条的种子平均重量为(0.051±0.001)g/千粒,而来源于未寄生枝条的种子平均重量为(0.054±0.001)g/千粒,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37).2)泽兰实蝇的寄生对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萌发苗的根长与芽长等萌发特性无显著影响(P>0.05).3)泽兰实蝇的寄生对紫茎泽兰种子千粒重及萌发特性的影响在不同种群中有差异,特别是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在不同种群中有增加也有降低种子的萌发.总体而言,在目前的寄生强度下,泽兰实蝇并未显著影响紫茎泽兰种子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紫茎泽兰 泽兰实蝇 寄生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片区野生动物及其环境源大肠杆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小艳 杨梅 +7 位作者 燕霞 侯蓉 肖梅 王劲松 刘圣 王路才 张文平 黄虹秀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0-442,共13页
为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片区野生动物及其生活环境中大肠杆菌流行病学特点,防止大肠杆菌在该区域造成流行性疫病,探明该区域野生动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本研究2022年8—9月采集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片区内野生动物粪便、水及土壤样品共... 为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片区野生动物及其生活环境中大肠杆菌流行病学特点,防止大肠杆菌在该区域造成流行性疫病,探明该区域野生动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本研究2022年8—9月采集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片区内野生动物粪便、水及土壤样品共计243份,采用16S rRNA、K-B法、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法和PCR技术对该区域的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药敏实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43份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86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35.39%;该区域内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有较高的耐药率(52.33%),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1.16%~9.30%),对头孢他啶、氯霉素、氟苯尼考、甲氧苄氨嘧啶均敏感;携带大量的耐药基因,其中多重耐药类(83.14%)、磺胺类(55.52%)、四环素类(48.52%)抗生素耐药基因携带率较高,其余耐药基因携带率为26.16%~35.72%;分离株携带1~6个毒力基因,irp2检出率(91.86%)最高,其次为ompA、ibeB和tsh(检出率分别为55.81%、69.77%和52.33%),FyuA、fimH和PapA检出率较低(分别为17.44%、19.77%和1.16%);86株大肠杆菌中均未检出5种致泻性大肠杆菌。本研究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片区野生动物及环境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提供了科学数据参考,为人兽共患病的防控提供生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片区 大肠杆菌 流行情况 耐药性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入口农村社区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
17
作者 廖飞 谌利民 廖佳佳 《农经》 2023年第10期14-16,共3页
国家公园入口的农村社区建设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理念落到实处的体现.文章分析了国家公园入口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着农村产业和农民收入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品牌建设缺失、生态文明建设薄弱的四个短板,对... 国家公园入口的农村社区建设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理念落到实处的体现.文章分析了国家公园入口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着农村产业和农民收入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品牌建设缺失、生态文明建设薄弱的四个短板,对该社区的振兴提出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扩宽农民收入来源;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品牌塑造和品牌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相应的四条路径,以期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国家公园 入口社区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省协作 巡研一体 讲好大熊猫国家公园旗舰物种保护示范的唐家河故事
18
作者 《绿色天府》 2025年第2期46-49,共4页
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保护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唐家河作为连接岷山山系北部大熊猫种群至关重要的走廊地带,自2021年9月30日国务... 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保护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唐家河作为连接岷山山系北部大熊猫种群至关重要的走廊地带,自2021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复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起,正式从保护区向大熊猫国家公园角色转变。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位于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的青川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96.15%,区内生物资源富集,有动植物3700余种,是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羚牛、绿尾虹雉等24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和银杏、珙桐、红豆杉3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的生命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栖息地 红豆杉 唐家河 物种保护 绿尾虹雉 保护生物多样性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走廊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保护科学发展擦亮唐家河全球最佳金字招牌
19
作者 沈兴娜 《绿色天府》 2019年第4期34-35,共2页
一直以来,唐家河坚持“立足保护,科学发展”原则,将众多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体系引入保护管理与科学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唐家河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纳入全球首批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
关键词 科学发展 唐家河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招牌 保护管理 标准体系 最佳管理 IU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合作 开放共享的唐家河自然教育模式
20
作者 刘锐 《绿色天府》 2022年第12期50-51,共2页
大熊猫国家公园首要目标是自然保护和生态保护,还有承担自然教育的重要价值,保护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把严肃的科学话题转化为公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传递给社会大众。唐家河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乃至全国范围内较早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保护地之一... 大熊猫国家公园首要目标是自然保护和生态保护,还有承担自然教育的重要价值,保护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把严肃的科学话题转化为公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传递给社会大众。唐家河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乃至全国范围内较早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保护地之一,从成立保护区开始就高度重视自然的教育功能。80年代主要开展以保护大熊猫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受众人群“爱祖国、爱家乡、爱熊猫”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共享 爱家乡 爱祖国 受众人群 责任和义务 保护工作者 生态保护 多方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