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动力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探索——基于工程教育背景 被引量:3
1
作者 戴永谦 林波 +4 位作者 王富强 王成安 沈照杰 郝晓文 张继春 《科技风》 2022年第1期47-49,84,共4页
生产实习是工程教育背景下本科生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针对以往统一管理单一实习模式的弊端,探索更多新型生产实习模式,实现多模式相互认可、互补兼容。实践效果表明,新的实习模式更好地... 生产实习是工程教育背景下本科生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针对以往统一管理单一实习模式的弊端,探索更多新型生产实习模式,实现多模式相互认可、互补兼容。实践效果表明,新的实习模式更好地覆盖了本科毕业生潜在的出路,基本使学生得到了对自己毕业后帮助最大的实习效果,满足了本科生毕业后对新的学习或者工作环境具有初步认知的需求,同时得到了读研学生学校和就业学生单位的较高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生产实习 新模式 能源与动力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阶梯式科教融合的教学方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富强 张传新 +4 位作者 于秋红 郝晓文 王成安 鞠晓丽 谭建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5期226-228,共3页
新工科建设对我国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阶梯式、科教融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新工科建设对我国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阶梯式、科教融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文章依次通过工程实践中科学问题认知、基础能力训练、综合能力应用以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四个平台的阶梯式训练,提高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并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阶梯式 科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措施探析
3
作者 曹竞 秦丹 吴琼 《智库时代》 2020年第30期86-86,共1页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进步,高等教育已经基本得到了普及,面对当代受教育大学生群体,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也应当列入学习名单当中。因此,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过程中由于重视的基本素养,创新创业教育正体现...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进步,高等教育已经基本得到了普及,面对当代受教育大学生群体,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也应当列入学习名单当中。因此,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过程中由于重视的基本素养,创新创业教育正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未来价值,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基于此,本文就将主要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探讨其加入的必要性以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通信下储能电池两层分布式能量协商管理策略
4
作者 王涛 李牧远 +1 位作者 刘洪臣 霍炬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8,共12页
主动配电网多样化需求对储能能量管理策略提出更高要求,针对储能最优经济性调度与灵活控制难以兼顾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环形通信下储能电池两层分布式能量协商管理策略。首先,通过成本分析建立了储能协商管理目标函数,并基于拉格朗日对偶... 主动配电网多样化需求对储能能量管理策略提出更高要求,针对储能最优经济性调度与灵活控制难以兼顾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环形通信下储能电池两层分布式能量协商管理策略。首先,通过成本分析建立了储能协商管理目标函数,并基于拉格朗日对偶法分析最优解特征。其次,设计了两层分布式能量管理策略,上层基于不动点迭代在环形通信中实现群组荷电状态同步,下层采用两模式均衡电路实现组内单体荷电状态一致。最后,基于IEEE 33系统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策略能够在较低时延与调节时间内实现组间同步、组内一致控制,有效兼顾了储能经济性调度与实时灵活控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池 能量协商管理 环形通信 均衡电路 拉格朗日对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振荡加热条件下沸腾气泡运动特性
5
作者 李昊阳 李洪伟 谭建宇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5-742,共8页
核态沸腾过程中气泡持续扰动流体域增强换热效率,但在周期性热振荡条件下沸腾气泡的运动规律对沸腾传热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明确。利用可视化实验验证格子Boltzmann沸腾仿真模拟的准确性。基于多松弛因子格子Boltzmann模型研究不同脉冲条... 核态沸腾过程中气泡持续扰动流体域增强换热效率,但在周期性热振荡条件下沸腾气泡的运动规律对沸腾传热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明确。利用可视化实验验证格子Boltzmann沸腾仿真模拟的准确性。基于多松弛因子格子Boltzmann模型研究不同脉冲条件下沸腾气泡内部流场对其成核、生长和脱离过程的影响,对比恒定加热与脉冲加热条件下的气泡运动差异,讨论不同脉冲周期、脉冲振幅对气泡内部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冲周期和振幅的增大,气泡内部出现与生长拉伸方向相反的逆向涡流,稳定生长阶段和颈缩脱离阶段逐渐提前。脉冲加热条件下气泡内外热交换量增大,气泡生长速度加快。本文得到的结论可以为研究沸腾气泡运动特性及气泡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 两相流 数值模拟 沸腾传热 方波脉冲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风电场协调控制架构及算法综述
6
作者 韩佶 邓钰婷 +2 位作者 耿子越 吕文茜 苗世洪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共18页
随着风电并网规模的增长,电力系统稳定性面临更多挑战,迫切需要高效的风电集群协调控制技术。首先分析频率控制、功率平滑控制、电压控制、最大功率输出控制等风电集群协调场景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分散式、集中式和分布式风电集... 随着风电并网规模的增长,电力系统稳定性面临更多挑战,迫切需要高效的风电集群协调控制技术。首先分析频率控制、功率平滑控制、电压控制、最大功率输出控制等风电集群协调场景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分散式、集中式和分布式风电集群协调控制框架的性能,探讨新型控制框架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接下来,综述风电集群协调控制实现算法,包括模糊算法、一致性算法、模型预测控制、交替方向乘子法、人工智能算法、群智能算法等,讨论不同算法的适用场景;最后,展望风电集群协调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跨学科融合的实现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协调控制 控制框架 算法 跨学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肠道启发的太阳能吸热管强化传热性能
7
作者 王富强 史绪航 +2 位作者 赵栩艺 范亚萍 张靖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59,共7页
抛物槽式集热器是一种高效的集中式太阳能发电装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低效的太阳能集热管限制了系统太阳能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为有效提高流动传热性能,受人体肠道强化营养吸收的启发,提出使用仿生波纹吸热管作为槽式集热器中... 抛物槽式集热器是一种高效的集中式太阳能发电装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低效的太阳能集热管限制了系统太阳能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为有效提高流动传热性能,受人体肠道强化营养吸收的启发,提出使用仿生波纹吸热管作为槽式集热器中金属管的想法;结合蒙特卡罗射线追踪方法,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仿生吸热管主要结构参数对传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仿生波纹结构的引入不仅增大了换热面积,而且加强了换热工质的扰动;与传统圆管相比,受肠道启发的太阳能吸热管整体传热性能提升高达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抛物槽式集热器 仿生肠道 吸热管 强化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构网型储能支撑能力的微电网优化调度策略
8
作者 闫志彬 李立 +3 位作者 阳鹏 宋蕙慧 车彬 靳盘龙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0,共8页
为兼顾微电网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益,分析了构网型储能的惯量支撑特性和频率支撑能力。基于此,明确了微电网的优化目标,形成了功率平衡、设备运行、系统惯量、系统备用容量等约束,并结合Optimization Toolbox的非线性优化问题解算器,提出... 为兼顾微电网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益,分析了构网型储能的惯量支撑特性和频率支撑能力。基于此,明确了微电网的优化目标,形成了功率平衡、设备运行、系统惯量、系统备用容量等约束,并结合Optimization Toolbox的非线性优化问题解算器,提出了考虑构网型储能支撑能力的优化调度策略。为测试所提策略的有效性,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和Copula函数构建了风光出力联合概率分布函数,基于K-means聚类形成新能源典型场景。在典型场景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发挥构网型储能支撑能力,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构网型储能 优化调度 典型场景 支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H桥并网逆变器能量成型控制策略及控制参数整定
9
作者 李朝东 叶满园 +1 位作者 冉岩 宋蕙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87-1598,I0030,共13页
级联H桥多电平逆变器因具有模块化特性,在并网系统中被广泛运用。但因其具有强耦合的非线性特性,在应用PI闭环控制等线性控制策略时,系统的快速性较差、控制参数多且难以整定。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能量成型控制策略。首先,通过瞬时功率... 级联H桥多电平逆变器因具有模块化特性,在并网系统中被广泛运用。但因其具有强耦合的非线性特性,在应用PI闭环控制等线性控制策略时,系统的快速性较差、控制参数多且难以整定。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能量成型控制策略。首先,通过瞬时功率观测,建立系统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端口受控哈密顿模型,设计系统的能量成型控制器。其次,分析控制参数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并给出控制参数整定的一般性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控制参数整定方法的合理性,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较PI闭环控制的控制参数更少、动态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H桥 并网逆变器 能量成型控制 控制参数整定 端口受控哈密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下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构网型并联逆变器电压控制策略
10
作者 王仕韬 郭方正 +4 位作者 李立 宋新新 刘矞 宋蕙慧 李经纬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8,183,共9页
现有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构网型并联逆变器由于控制参数耦合,存在母线电压谐波含量高、受负载影响波动大的问题,降低了孤岛模式下的供电质量。因此,针对电压建立阶段和电压维持阶段的不同需求,通过优化虚拟振荡器参数提出了谐波抑制方... 现有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构网型并联逆变器由于控制参数耦合,存在母线电压谐波含量高、受负载影响波动大的问题,降低了孤岛模式下的供电质量。因此,针对电压建立阶段和电压维持阶段的不同需求,通过优化虚拟振荡器参数提出了谐波抑制方法。基于逆变器输出特性,提出了调压方法。结合参数滚动优化方法将谐波抑制和调压关联,形成电压控制策略。此外,建立了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并联逆变器系统带阻感性负载的小信号状态空间模型。结果表明,在所提电压控制策略下,并联系统的母线电压总谐波畸变率能降低至1.13%,负载切换时母线电压能快速恢复稳定,在轻载、额定和重载3种工况下,系统状态矩阵的主导特征值均位于左半复平面内,系统是渐近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逆变器 构网型控制 虚拟振荡器控制 调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斜气隙圆筒型横向磁通切换直线电机及其建模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付东山 贾泽宇 +2 位作者 吴富强 伍小杰 赵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5706-5718,共13页
该文提出一种斜气隙圆筒型横向磁通切换直线电机(oblique air-gap tubular transverse flux 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motor,OATTFS-PMLM)的方案,该新型直线电机综合磁通切换永磁直线电机和横向磁通永磁电机的优点,电枢绕组... 该文提出一种斜气隙圆筒型横向磁通切换直线电机(oblique air-gap tubular transverse flux 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motor,OATTFS-PMLM)的方案,该新型直线电机综合磁通切换永磁直线电机和横向磁通永磁电机的优点,电枢绕组和永磁体均位于电机初级,次级结构只有铁心,且电负荷和磁负荷在结构上互相解耦,采用斜气隙和圆筒型结构,减小气隙磁阻和避免横向端部效应,具有次级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带负载能力强的优点。介绍该种电机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建立基于磁导的电机数学模型,并推导出空载主磁通、空载反电动势、电磁力与主要尺寸之间的关系式。分别通过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仿真计算电机磁场,并通过与传统圆筒型初级永磁直线电机对比研究,分析所提电机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制一台实验样机,进行空载感应电动势和静态推力的测试实验,通过对比实验和仿真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和新结构电机原理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磁通 磁通切换 永磁直线电机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储能商业化运行模式分析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大正 崔咏梅 赵飞 《分布式能源》 2022年第5期46-55,共10页
加强以新型储能为代表的调节性资源的建设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新型储能的商业化应用对增强电源、电网的可调度性和负荷的可调节性,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新型储能的功能与应用场景进行介绍,并对新... 加强以新型储能为代表的调节性资源的建设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新型储能的商业化应用对增强电源、电网的可调度性和负荷的可调节性,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新型储能的功能与应用场景进行介绍,并对新型储能在电源、电网和负荷侧的三种典型应用场景———“一体化”建设、辅助服务市场、用户侧布置进行介绍,分别归纳总结商业运行模式,提出商业化应用技术需求,并展望未来市场空间。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和预估,对新型储能商业化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储能 商业化 运行模式 技术需求 市场空间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变系数速度场无源控制算法
13
作者 张华强 李泽 +1 位作者 刘永钦 姚统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4-59,111,共7页
传统速度场无源控制X-Y双轴联动系统,在跟随多边形轨迹时拐角处存在导数不连续问题,在跟随圆形轨迹时存在“轨径缩减”现象。提出了一种变系数速度场无源控制算法,有效地解决了不同类型轨迹的连续平滑和轨径跟踪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 传统速度场无源控制X-Y双轴联动系统,在跟随多边形轨迹时拐角处存在导数不连续问题,在跟随圆形轨迹时存在“轨径缩减”现象。提出了一种变系数速度场无源控制算法,有效地解决了不同类型轨迹的连续平滑和轨径跟踪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应用于奥运五环轮廓切割中,跟随外缘长方形轨迹在拐角处无明显冲击,跟随内缘圆形轨迹时无缩轨现象,大大提高了轮廓切割精度,控制算法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场 无源控制 轨迹跟踪 轮廓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边境巡逻的定点式多旋翼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设计
14
作者 孙玮琢 刘希琛 +1 位作者 武帅 蔡春伟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0-208,共9页
为了解决目前边境巡逻多旋翼无人机续航能力不足、巡航范围受限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应用于沿边境巡逻,具有辅助对准功能的无人机无线充电方案,为无人机执行远距离边境巡逻任务提供保障。设计了中继电能补给站供电和辅助降偏矫正系统,无人... 为了解决目前边境巡逻多旋翼无人机续航能力不足、巡航范围受限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应用于沿边境巡逻,具有辅助对准功能的无人机无线充电方案,为无人机执行远距离边境巡逻任务提供保障。设计了中继电能补给站供电和辅助降偏矫正系统,无人机降落后自动对准,开启供电系统实施充电;设计了无人机机载电能接收及充电系统,对发射电能实施有效接收,并转换为可控的恒流及恒压能量流输送至机载电池;搭建了微缩化实验样机,测试结果表明辅助对准系统可实现无人机精确对准,无线充电系统实现了71.3 W能量传输,对应整机充电效率84.6%,机载的电能接收机构仅重28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巡逻 多旋翼无人机 无线充电 位置辅助校正 恒流恒压充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多光谱高温计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南楠 陈茜雅 +5 位作者 常馨方 邢键 郭佳博 崔双龙 刘奕彤 刘志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0-233,共4页
多光谱辐射测温技术具有不干扰被测场、测量无上限以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是高温测量领域的最有力工具之一。目前,多光谱高温计以点温测量为主,光路通过物镜、光阑、棱镜等光路通道将待测点辐射分光后进入探测器阵列,实现单点的多光谱信... 多光谱辐射测温技术具有不干扰被测场、测量无上限以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是高温测量领域的最有力工具之一。目前,多光谱高温计以点温测量为主,光路通过物镜、光阑、棱镜等光路通道将待测点辐射分光后进入探测器阵列,实现单点的多光谱信息采集。随着工业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更加需要实时获得大量的温度分布信息,如特种金属材料的冶炼过程、高温合金激光自动焊接过程、半导体晶体生长过程、火箭发动机尾喷焰温度诊断等领域都需要实时获得某条线乃至整个二维表面的温度,从而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因此通过多光谱辐射测温技术测量待测表面某条线的温度分布十分重要。但是,简单将光阑变为狭缝,实现待测线表面的辐射经透镜、棱镜等传统光路分光后,由于光学系统球差的作用,会使得分光后的狭缝光谱由于离轴传输而呈现严重的弯曲现象,不利于矩形光电探测器阵列的完全接收。为此,提出基于正交柱状透镜组的多光谱线温光路系统,利用正交柱状透镜在不同位置成像可以实现由圆到椭圆再到直线的特殊作用,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多光谱辐射高温计光路所存在的球差问题。利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基于S4111-16Q的光电探测器阵列实际大小进行反向光学系统设计,确定了狭缝、物镜、棱镜、正交柱状透镜等光学器件关键的参数,基于这些参数所实际加工的光学器件,搭建了多光谱线温高温计光学系统,并进行了无正交柱状透镜和有正交柱状透镜成像情况下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柱状透镜的情况下,狭缝成像明显弯曲,在加入正交柱状透镜的情况下,狭缝成像弯曲现象消失,经狭缝分光后的线光谱明显呈直线状态,这为整条线的光谱辐射信息完整进入各探测器阵列提供了技术支撑,从而为后续线温测量提供了有力的光谱辐射数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 辐射测温 光学系统 线温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微网群系统运行模式划分及协同互助调控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志淳 王晨霞 +3 位作者 蒋东 韩佶 杨帆 闵怀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121,I0007-I0013,共18页
面向包含柔性多状态开关的交直流混合微网系统的多模式运行与切换场景,提出了系统运行多模式划分方法及协同互助调控策略。首先,按照通讯方式、拓扑结构、负荷状态3个模式特点将系统划分为320种运行模式;然后,针对系统的不同运行模式深... 面向包含柔性多状态开关的交直流混合微网系统的多模式运行与切换场景,提出了系统运行多模式划分方法及协同互助调控策略。首先,按照通讯方式、拓扑结构、负荷状态3个模式特点将系统划分为320种运行模式;然后,针对系统的不同运行模式深入分析对应模式下的功率传输平衡关系和内在切换逻辑,应用调控策略得到多模式运行下的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有功功率调控指令,实现了系统多模式稳定运行和自由切换、馈线负荷均衡以及主变重载自动调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调控策略的可靠性,并分析了通信延迟对分布式控制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调控策略能够保障交直流微网群系统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稳定运行并灵活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微网 多模式 柔性多状态开关 通讯方式 拓扑结构 负荷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需求响应参与的配电网故障后孤岛运行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房子衿 韩佶 +2 位作者 肖鱼雁 贾卜珲 周波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8期9-11,共3页
提出了一种计及需求响应参与的配电网故障后孤岛运行与故障恢复策略。首先,构建了配电网故障中的需求响应收益模型;其次,考虑需求响应的支撑作用,确立了配电网孤岛划分及运行优化目标,构建了配电网孤岛划分及运行模型;再次,提出了考虑... 提出了一种计及需求响应参与的配电网故障后孤岛运行与故障恢复策略。首先,构建了配电网故障中的需求响应收益模型;其次,考虑需求响应的支撑作用,确立了配电网孤岛划分及运行优化目标,构建了配电网孤岛划分及运行模型;再次,提出了考虑不确定性的配电网孤岛运行模型求解方法。最后,采用改进的IEEE 33节点配电网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响应 配电网故障 孤岛运行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评价差异的储能多场景区间模糊层次选型方法
18
作者 齐彩娟 李牧远 +2 位作者 吴奕辰 王铱 宋蕙慧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4-115,共12页
为满足新能源场站升级背景下多类型储能的选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最大评价差异的区间模糊层次选型方法。从经济、环境、安全、技术、动态维度建立储能评价指标集,并基于梯形区间二型模糊集量化表征指标数据。分别基于专家多轮评价法和指... 为满足新能源场站升级背景下多类型储能的选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最大评价差异的区间模糊层次选型方法。从经济、环境、安全、技术、动态维度建立储能评价指标集,并基于梯形区间二型模糊集量化表征指标数据。分别基于专家多轮评价法和指标相对重要性法实现主、客观赋权,并采用最大评价差异法融合赋权。建立了基于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的区间模糊层次选型模型,实现多场景下储能方案优选。IEEE39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提升方案区分度,可根据波动抑制与削峰填谷场景特性给出针对性方案,为新能源场站配储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选型 最大评价差异 区间二型模糊集 主客观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高校学生支部党纪学习教育实践探索
19
作者 单小忆 宋子豪 《科技资讯》 2024年第23期5-8,共4页
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探讨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党纪学习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了实践探索方向。首先,介绍了党的二十大对全面从严治党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强调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其次,分... 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探讨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党纪学习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了实践探索方向。首先,介绍了党的二十大对全面从严治党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强调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其次,分析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党纪学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足、制度建设不完善、教育方式单一等。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教育新路径,涉及构建多元化学习平台、强化实践性学习、完善激励机制和加强制度保障等措施。这些探索旨在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党纪学习教育的质量与效果,为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念和高度纪律意识的新时代学生党员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校学生党支部 党纪学习教育 实践性学习 全面从严治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无人机的无线充电技术研究 被引量:35
20
作者 马秀娟 武帅 +2 位作者 蔡春伟 秦沐 杨子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共9页
针对无人机有线充电不便利、需要人工干预的问题,采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设计一种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提出一种适用于无人机无线充电耦合装置,其发射装置具有双极性磁场特性,接收装置采用在小型铁氧体条上绕制线圈的方式,接收... 针对无人机有线充电不便利、需要人工干预的问题,采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设计一种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提出一种适用于无人机无线充电耦合装置,其发射装置具有双极性磁场特性,接收装置采用在小型铁氧体条上绕制线圈的方式,接收装置装设在起落架底端。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耦合装置磁场分布,发现磁场被约束在接收装置附近,避免无线充电系统对无人机产生漏磁干扰。根据系统恒压输出要求选择原边LCL—副边串联补偿拓扑,建立系统电路数学模型,获得输入输出电压关系,以指导系统参数设计。搭建样机系统,结果表明:系统实测与电路模型计算理论值一致;所设计系统可以在错位30mm的范围内对80W无人机正常充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无线充电 磁耦合谐振 耦合装置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