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养面向未来发展的中国景观学专业人才 同济大学景观学专业教育引论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滨谊 《风景园林》 2006年第5期36-39,共4页
围绕未来中国景观学专业人才教育的主题,以同济大学景观学学科专业建设与实践为例,介绍了同济本学科专业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所阐明的景观学与景观规划设计学的关系,阐述了三位一体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办学基本路线方针、未来10年课程... 围绕未来中国景观学专业人才教育的主题,以同济大学景观学学科专业建设与实践为例,介绍了同济本学科专业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所阐明的景观学与景观规划设计学的关系,阐述了三位一体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办学基本路线方针、未来10年课程体系规划,提出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与人格的“KAQP”培养模式近期景观学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学 研究 景观规划设计 学科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实测与CFD模拟的住区风环境景观适应性策略--以同济大学彰武路宿舍区为例 被引量:36
2
作者 刘滨谊 司润泽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28,共5页
以改善提升住区风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同济大学彰武路宿舍区的风环境数据实测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提出适应风环境的绿地布局优化策略。根据住区规划布局,选取涡流区、迎风区、风影区、角流区、穿流区5处典型点位... 以改善提升住区风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同济大学彰武路宿舍区的风环境数据实测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提出适应风环境的绿地布局优化策略。根据住区规划布局,选取涡流区、迎风区、风影区、角流区、穿流区5处典型点位,记录距地1.5m处的平均风速、瞬时风速、风向等指标。利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住区近地风环境开展无植栽状态下的数值模拟,并与实测数据做比较,探讨景观布局对住区近地风环境的影响幅度。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绿地布局优化策略,运用CFD软件进行模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住区 风环境 CFD 适应性 绿地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发展——以同济大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越 胡玎 《园林》 2011年第5期30-33,共4页
大学校园中的绿化景观不同于一般的园林,在占地面积越来越大的同时,如何维护好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怎样平衡各种功能需求,将人文精神融入校园风光中,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本文以同济大学校园绿化景观为例,探讨现阶段校园景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大学校园 绿化景观 同济大学 占地面积 生态环境 功能需求 人文精神 校园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调研与角色扮演——同济大学景观管理教学方法与途径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悦来 《园林》 2015年第9期19-23,共5页
一.背景 景观学界曾一度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在校期间就是创意和思路,至于政策法规是工作以后的事,规范是很容易掌握的”。根据笔者对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的不完全调查,很多学生确实连最基本的规范都没有掌握。很多人也根本认为这... 一.背景 景观学界曾一度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在校期间就是创意和思路,至于政策法规是工作以后的事,规范是很容易掌握的”。根据笔者对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的不完全调查,很多学生确实连最基本的规范都没有掌握。很多人也根本认为这不是问题,只要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一切迎刃而解,无非花点时间看看规范而已。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并且认为正是此种观点,导致我们的现状教育体系对管理的忽视。这样的观点更可能会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导致学生政策法规意识淡薄,执意于象牙塔内的对艺术和创意的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管理 教学方法 同济大学 角色扮演 调研 法规意识 园林专业 工作岗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雨水收集系统解决景观用水问题 被引量:53
5
作者 刘滨谊 许珊 《中国园林》 2007年第2期54-56,共3页
普遍硬质化的市政设施使得降雨快速流过城市,来不及向下渗透,补充地下水,因而导致了地下水位降低、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等诸多问题的产生,改变了城市局部乃至整体的自然水文循环。通过对中国古代以及国外雨水收集系统理论和实践的介绍和... 普遍硬质化的市政设施使得降雨快速流过城市,来不及向下渗透,补充地下水,因而导致了地下水位降低、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等诸多问题的产生,改变了城市局部乃至整体的自然水文循环。通过对中国古代以及国外雨水收集系统理论和实践的介绍和分析,认为有必要从城市规划选址与城市水系统相结合、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利用雨水以及利用生态植物群落蓄积净化雨水这3个方面,综合解决园林景观用水问题,从而有助于实现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雨水利用 研究 城市排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与渔--基于批判性思维的《景观学理论》LAT教学模式 被引量:8
6
作者 汪洁琼 刘滨谊 王敏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62,共5页
基于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研究生必修课程《景观学理论》的教学改革展开讨论,反思内容灌输型教学属于典型"授人以鱼"的方式,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需要适时地向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的"授人以渔"的方式进行全面转型,包括教... 基于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研究生必修课程《景观学理论》的教学改革展开讨论,反思内容灌输型教学属于典型"授人以鱼"的方式,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需要适时地向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的"授人以渔"的方式进行全面转型,包括教学目标界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式调整及教学成果考查4个方面。提出《景观学理论》LAT新模式,确定了刘滨谊教授的"三元论"作为理论核心,建立"概述-三大理论版块-总结"的总体构架,对三大理论版块中就"三元论"中的三元——形态审美、环境生态、社会游憩进行梳理,形成理论批判为主线的讲座串联(lecture)、实践反思为特征的案例分析(analysis of case)以及互动启发为手段的研讨教学(tutorial),即LAT的全新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教学改革 批判性思维 风景园林学理论 教学模式 硕士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基础设施雨洪管理的景观学途径——以绿道规划与设计为例 被引量:21
7
作者 金云峰 杜伊 《住宅科技》 2015年第8期4-8,共5页
以绿道设计为例,对绿色基础设施雨洪管理的景观学途径进行研究。首先引入区别于传统雨洪管理的可持续雨洪管理概念,阐释可持续雨洪管理的主要载体——绿色基础设施,重点从功能特征、网络属性、绿色本质三方面延伸基于雨洪管理的绿道理念... 以绿道设计为例,对绿色基础设施雨洪管理的景观学途径进行研究。首先引入区别于传统雨洪管理的可持续雨洪管理概念,阐释可持续雨洪管理的主要载体——绿色基础设施,重点从功能特征、网络属性、绿色本质三方面延伸基于雨洪管理的绿道理念,并举例国际案例加以佐证;其次分别从尺度跨度和功能特性两个方面探讨了基于雨洪管理的绿道景观规划要素与设计要素;最后在方案制定流程中重点研究了绿道与雨洪管理两者能够协同工作的主要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道 雨洪管理 绿色基础设施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主观审美与客观生境的校园绿地景观优化——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万亿 金云峰 《住宅科技》 2015年第6期42-48,共7页
校园绿地作为高校的形象,具有功能多、标准高、地位重的特点。以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为对象,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和美景度评价方法,从客观与主观两种角度对同一区域校园绿地景观做出评价,提出了建立校园绿化廊道网络系统,营造&qu... 校园绿地作为高校的形象,具有功能多、标准高、地位重的特点。以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为对象,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和美景度评价方法,从客观与主观两种角度对同一区域校园绿地景观做出评价,提出了建立校园绿化廊道网络系统,营造"三大核心、多小围绕"的斑块结构,强化周边环境生态过程管理等策略,以期为校园绿地中的实践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优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绿地 景观格局 美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城市公园可持续更新支撑技术体系及应用——以上海中山公园为例
9
作者 汪洁琼 胡梦雨 +1 位作者 刘颂 李瑞冬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75,共7页
【目的】在中国城市存量更新的背景下,提出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以全生命周期管控为核心、以数智赋能为技术支撑的技术体系是实现城市公园可持续更新的重要途径。【方法】以上海中山公园为实证案例,获取“智”“水”“绿”“碳”4个... 【目的】在中国城市存量更新的背景下,提出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以全生命周期管控为核心、以数智赋能为技术支撑的技术体系是实现城市公园可持续更新的重要途径。【方法】以上海中山公园为实证案例,获取“智”“水”“绿”“碳”4个维度的生态数据,依托城市公园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以“模拟—设计—建设—监测—评估—再更新”为核心路径的城市公园可持续更新支撑技术体系——STAR体系,实现城市公园更新的全生命周期管控。【结果】阐明了上海中山公园可持续更新在生态效应模拟(Stimulation)、生态效能监测(Tracking)、生态数据集成(Assembly)、生态实践管控(Realization)4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厘清了STAR体系技术框架的要点。【结论】可为城市公园可持续更新与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系统服务能级提升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景观 可持续景观 生态系统服务效能 城市公园更新 上海中山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客行为偏好的传统村落景观情境感知价值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张琳 张佳琪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2-96,共5页
围绕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以寻找景观情境感知与游客行为偏好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为主线,将景观感受旅游行为的主体与景观环境组织的客体相结合,基于景观感受行为理论,以安徽宏村、浙江诸葛八卦村和江西篁岭村为研... 围绕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以寻找景观情境感知与游客行为偏好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为主线,将景观感受旅游行为的主体与景观环境组织的客体相结合,基于景观感受行为理论,以安徽宏村、浙江诸葛八卦村和江西篁岭村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以游客的全游性/小空间性行为偏好、体验性/参与性行为偏好,以及重游性/推荐性行为偏好为线索,对传统村落景观情境的完整度、交互度和印象度进行了定量化的测度和评价,探讨了景观情境感知价值与游客行为偏好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为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和规划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村落 游客行为 景观情境 感知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客和居民不同视角的江南古镇景观地域特征感知研究——以同里古镇为例 被引量:32
11
作者 张琳 杨珂 +1 位作者 刘滨谊 刘苏燕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6,共7页
江南古镇是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全面认识古镇景观的地域特征价值是实现其保护和发展的基础。以地域景观保护较好、旅游发展较成熟的同里古镇为例,采用问卷调研... 江南古镇是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全面认识古镇景观的地域特征价值是实现其保护和发展的基础。以地域景观保护较好、旅游发展较成熟的同里古镇为例,采用问卷调研、照片识别、深度访谈和游览路径跟踪等方式,分别对游客和当地居民对同里古镇景观地域特征的感知度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对古镇物质景观的地域性(如建筑、街巷、景观)和非物质景观的地域性(生产生活、文化风俗、地方美食)感知度都较高。但同时,居民和游客对古镇景观地域特征的认知也存在一定差异,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旅游的发展使同里古镇的景观空间和地域特征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古镇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和互动性不足,导致古镇景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全面展现和有效传播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居民日常生活与游客观光活动双向交织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古镇景观地域特征保护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江南古镇 居民与游客 地域特征 景观感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景观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2
作者 唐真 刘滨谊 《风景园林》 2015年第9期113-120,共8页
从理论、方法和技术研发与应用3方面,阐述了国内外视觉景观评估研究的进展、难题及初步的解决设想。在2个对立学派的基础上形成视觉景观质量评估。基于专家的评估认为视觉景观质量是其自身物质特性的内在表现。基于公众的评估认为景观... 从理论、方法和技术研发与应用3方面,阐述了国内外视觉景观评估研究的进展、难题及初步的解决设想。在2个对立学派的基础上形成视觉景观质量评估。基于专家的评估认为视觉景观质量是其自身物质特性的内在表现。基于公众的评估认为景观美是客体或视觉媒介和观察者的相互作用。3D可视化、遥感、视觉模型、GIS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视觉景观评估中。当前,不论宏观还是微观的视觉评估,都朝着多感官体验、多尺度多角度模拟、用户评估简便化的方向发展。然而,视觉景观研究始终面临难题,包括理论与方法的难题、技术的局限性问题。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设想,进行理论创新以及从技术角度进一步增强环境模拟真实度、加强用户参与性。移动增强现实技术的最新发展将现存环境的影像与被数字可视化的未来变化影像相叠合,如同现场体验一般,从而提供了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这将为景观评估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学 视觉景观评估 风景感知 景观可视化 多感官体验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江堰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敏 韩锋 许大为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5页
都江堰世界遗产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但通过孤立地保护渠首工程、历史建筑、历史街巷等来诠释都江堰的全部遗产价值是不全面的。文章首先基于文化景观视角,提出以都江堰为核心的整个水利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有意设计并持... 都江堰世界遗产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但通过孤立地保护渠首工程、历史建筑、历史街巷等来诠释都江堰的全部遗产价值是不全面的。文章首先基于文化景观视角,提出以都江堰为核心的整个水利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有意设计并持续演进的关联类文化景观,并将其划分为生产类、防御类、商业生活类及游憩类四种类型的文化景观;其次,梳理都江堰文化景观发展脉络,识别和记录价值载体现状,总结价值保护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城市历史景观 价值 保护与发展 都江堰世界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光环境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滨谊 徐晞 《风景园林》 2006年第3期74-79,共6页
以“光”——这个独特同时又很重要的视角,探讨如何营造良好的景观光环境。目前对夜晚景观中灯光环境,社会及业内已逐渐关注,但对白天景观中自然光的研究国内外几乎空白。基于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本文对景观规划设计中如何营造白昼时的... 以“光”——这个独特同时又很重要的视角,探讨如何营造良好的景观光环境。目前对夜晚景观中灯光环境,社会及业内已逐渐关注,但对白天景观中自然光的研究国内外几乎空白。基于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本文对景观规划设计中如何营造白昼时的光影、夜晚时的灯光氛围,以及在景区规划、景点设计、设施构筑和材料选取等具体过程中如何同时考虑昼和夜的理想效果而进行初步总结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规划设计 光环境 昼夜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浙江传统村落与自然景观耦合的地方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琳 苗晏凯 +1 位作者 朱莉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6,共7页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及与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要素的关联特征,从聚落与自然的格局关系视角,发现了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量与自然要素丰度双聚集、山形水势结构清晰、自然要素叠加关系明显等地方性空间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统村落全域全要素的保护理念和以地方性为依据的“重点连片、次类带状、单一点状”的分类规划路径,探索集中连片保护理念下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特色的规划方法,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土空间治理 传统村落 地方性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分析的区域景观规划——主导生态因子修正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滨谊 汪洁琼 《风景园林》 2007年第1期82-87,共6页
分析乡村景观区域性、被动性、生态性的三大特征,以区域尺度、城乡联动的意识与生态观点作为乡村景观分析研究与规划设计的出发点,提出主导生态因子修正分析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区域生态因子的识别、生态因子相关性分析、分析框架、最终... 分析乡村景观区域性、被动性、生态性的三大特征,以区域尺度、城乡联动的意识与生态观点作为乡村景观分析研究与规划设计的出发点,提出主导生态因子修正分析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区域生态因子的识别、生态因子相关性分析、分析框架、最终模型与生态分析结论、景观生态时间过程的分析和面向区域景观生态战略的规划来实现,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规划 区域景观 研究 生态因子分析 乡村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居环境三元理论的乡村景观游憩价值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张琳 马椿栋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5-29,共5页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乡村景观的游憩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乡村游憩产生的动机和特征入手,寻找乡村人居环境“背景元”“活动元”“建设元”有机联系、三元互动的关系,分析由背景元主导的乡村游憩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功能特征.以...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乡村景观的游憩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乡村游憩产生的动机和特征入手,寻找乡村人居环境“背景元”“活动元”“建设元”有机联系、三元互动的关系,分析由背景元主导的乡村游憩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功能特征.以优美性、乡土性、宜游性为价值标准,建立乡村景观游憩价值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乡村景观游憩价值的核心,坚持和传承乡村人居环境背景的整体保护、乡村人居活动的活化、乡村人居建设因地制宜的传统,保护乡村人居环境的自然度、丰富度、和谐度;突出乡村文化的地域性、原真性、传承性;优化乡村建设的清洁度、舒适度和可达度.从而以游憩价值的发掘和利用为契机、实现乡村景观价值的保护、彰显和提升,以游憩为推动力,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乡村景观 游憩价值 乡村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至清代桂林山水诗词中植物景观的时空分布与意境探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滨谊 刘婉榕 胡金龙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文章以唐至清代桂林山水诗词中具体描写植物景观的山水诗词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CM、ArcGIS等对诗词要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量化研究法探究诗词中植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解析其中的植物景观意境。研究结果显示,在时间角度上,从游历山水到开... 文章以唐至清代桂林山水诗词中具体描写植物景观的山水诗词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CM、ArcGIS等对诗词要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量化研究法探究诗词中植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解析其中的植物景观意境。研究结果显示,在时间角度上,从游历山水到开发造园,诗词中涉及的植物种类及其特征描写是由粗略概括向细腻多元过渡的;在空间角度上,植物景观具有岭南植物和江南植物种类相结合的特点,并呈现生长茂密、春花与秋叶共现的景象。借助社会语义网络的分析方法,文章将唐至清代桂林山水诗词中的植物景观归纳为5种类型,并分析其意境构成特点,以期为桂林山水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及彰显文化底蕴的生态人居环境营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词 植物景观 时空 分布特征 植物意境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质性分析与发展体系建构--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教育发展思考 被引量:51
19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2,共6页
从学科角度认识风景园林及其学科的三大作用与价值。论述学科知识领域组成,回顾现代学科专业实践,论证了风景园林学科特有的交叉、跨界、协同性及其总体发展趋势。指出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综合性导向及其与现行"单一性"学科体... 从学科角度认识风景园林及其学科的三大作用与价值。论述学科知识领域组成,回顾现代学科专业实践,论证了风景园林学科特有的交叉、跨界、协同性及其总体发展趋势。指出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综合性导向及其与现行"单一性"学科体制大环境的矛盾。提出了基于交叉、跨界、协同的风景园林学科综合性发展体系设想,及其学科核心理论。从风景园林师必备的当代人类9种生产性知识讨论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素质导向。面向新时期"绿色发展""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四大人居环境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实现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和教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学科建设 专业教育 学科交叉 学科跨界 学科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化构建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13,共8页
围绕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构建,倡导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化思想,寻找学科发展规律,构建反映学科发展目标、路径和领域的体系化框架。从学科体系哲学、目标价值、认知思维、知识领域综合交叉,以及地方性与全球化等方面展开,提出将"三... 围绕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构建,倡导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化思想,寻找学科发展规律,构建反映学科发展目标、路径和领域的体系化框架。从学科体系哲学、目标价值、认知思维、知识领域综合交叉,以及地方性与全球化等方面展开,提出将"三元耦合"×"二元互动"×"主客合一"的中国3!发展观哲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基础框架,论述了"主客合一""集和化"发展的学科体系目标价值追求;探讨了风景、园林、景观三基石"三位一体""耦合互赢"的积极关系及其在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中的作用;提出了由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为主导的风景园林与多学科领域和专业知识交叉综合的观点,指出了可能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结构;提出了借助体系实现学科地方性与全球化沟通交流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学 学科体系 学科哲学 学科认知 学科目标与价值观 学科知识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