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春大豆田间黄蓟马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延超 高宇 +4 位作者 李颖姣 潘新龙 崔娟 徐伟 史树森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9-274,301,共7页
为明确大豆田黄蓟马的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指导田间取样,采用6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了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成虫和若虫)在大豆田间的空间分布型,并且进行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检验,确定所属空间... 为明确大豆田黄蓟马的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指导田间取样,采用6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了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成虫和若虫)在大豆田间的空间分布型,并且进行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检验,确定所属空间分布型,对聚集因素作出分析,根据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最适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在大豆不同生育期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Iwao回归分析法显示黄蓟马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聚集度依赖密度,且随着平均密度的升高聚集程度越强。卡方检验的结果也为聚集分布。黄蓟马的种群集数λ均大于2,说明黄蓟马种群的聚集原因可能由其生活习性或其本身的聚集行为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黄蓟马成虫的理论抽样方程N=(2.219 9/+0.117 6)/D^2,若虫的理论抽样方程N=(1.554 9/+0.072 8)/D^2,黄蓟马整个种群的理论抽样方程N=(1.928 4/+0.003 5)/D^2。本文结果为黄蓟马田间取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蓟马 大豆生育期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害虫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迪 王小齐 +4 位作者 查干朝鲁 王瑶 于申伯 高宇 史树森 《大豆科技》 2016年第4期18-21,共4页
物理机械防治技术在大豆害虫绿色防控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介绍了常用的大豆害虫物理机械防治方法,包括人工器械捕杀、诱杀或诱集、阻隔法、温湿度应用、放射能杀虫和激光杀虫,为大豆生产上的害虫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 害虫 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大豆食心虫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史树森 崔娟 +5 位作者 徐伟 武婷婷 齐灵子 李维宇 宋鹏翔 张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0-255,共6页
在17~33℃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大豆食心虫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模型为:Yegg=0.61/[1+exp(3.19-0.08t)](F=128.5976,p=0.0077,R=0.9961),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在17~33℃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大豆食心虫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模型为:Yegg=0.61/[1+exp(3.19-0.08t)](F=128.5976,p=0.0077,R=0.9961),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幼虫期发育速率模型为:Ylarva=0.10/[1+exp(3.25-0.17t)](F=21.7316,p=0.0440,R=0.9778),其中2龄、3龄幼虫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且明显高于其它龄期,33℃条件对1龄和4龄、5龄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温度对大豆食心虫卵孵化率影响不明显,而对各龄幼虫存活率的影响较大,幼虫期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随龄期增加而增强。温度影响幼虫的营养积累,在25℃条件下老熟幼虫体重为17.26mg,显著高于其它温度。大豆食心虫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24℃,有效积温为117.63d.℃;幼虫期发育起点温度为4.71℃,有效积温为285.3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 温度 发育速率 存活率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田昆虫对不同颜色趋向选择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佳 高宇 +2 位作者 崔娟 齐灵子 史树森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9-292,共4页
为研究不同颜色色板对大豆田各类昆虫的诱集效果,在田间测试了昆虫对10种颜色色板的趋向选择反应。结果表明:在大豆农田环境中,利用色板可诱集到258种节肢动物,分别隶属于昆虫纲9个目和蛛形纲1个目,其中浅绿色板和黄色板诱集种类数和个... 为研究不同颜色色板对大豆田各类昆虫的诱集效果,在田间测试了昆虫对10种颜色色板的趋向选择反应。结果表明:在大豆农田环境中,利用色板可诱集到258种节肢动物,分别隶属于昆虫纲9个目和蛛形纲1个目,其中浅绿色板和黄色板诱集种类数和个体数最多;不同颜色色板诱集到的昆虫类群组成略有差异,但对同翅目、双翅目和缨翅目昆虫均有较强的诱集力;不同昆虫对不同颜色的趋向反应存在差异。本研究初步筛选出诱集大豆田各类昆虫的最佳颜色,应用色板诱集技术于大豆田害虫绿色防控具有可行性和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田 昆虫 色板 趋向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大豆田暗黑鳃金龟发生危害规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史树森 崔娟 +3 位作者 宋鹏翔 臧冬初 李维宇 武婷婷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4,共4页
为明确暗黑鳃金龟在夏大豆田的发生规律,2009-2012年在河南黄泛区采用灯光诱集、田间系统调查结合室内饲养的方法对暗黑鳃金龟年生活史、田间种群消长动态及主要危害习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在河南黄泛区1年发生1... 为明确暗黑鳃金龟在夏大豆田的发生规律,2009-2012年在河南黄泛区采用灯光诱集、田间系统调查结合室内饲养的方法对暗黑鳃金龟年生活史、田间种群消长动态及主要危害习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在河南黄泛区1年发生1代,以老龄幼虫在土中越冬;暗黑鳃金龟越冬幼虫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蛹开始羽化,6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6月末卵开始孵化,8月下旬为3龄幼虫发生盛期,9月底老熟幼虫开始下移进入越冬状态;成虫发生期一般在5月中旬至9月下旬,始盛期在6月末至7月初,高峰期在7月中旬,盛末期在7月末至8月初,盛发期持续时间长达30d以上;暗黑鳃金龟幼虫在夏大豆田危害主要在生长发育后期,明显不同于东北春大豆田蛴螬主要危害在苗期的情况。2009-2010年,暗黑鳃金龟成虫的年发生量显著上升,2009年诱集量为28384头,2010年为52484头,2010年以后,该害虫田间种群数量年度问呈显著下降趋势,2011年诱集量为16256头,2012年仅为4519头。可见目前该地区暗黑鳃金龟害虫种群已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暗黑鳃金龟 生活史 主要习性 发生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水降解地膜在大豆田间应用效果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延超 史树森 +5 位作者 潘新龙 高宇 高风翔 姚建民 崔娟 王丹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208,共7页
为明确渗水降解地膜覆盖对耕层土壤保水升温效果及其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年降雨量为582 mm且常年气候以春旱年份居多的吉林省长春市郊区进行了田间试验。以普通地膜和露地为对照,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大豆出苗期、苗期... 为明确渗水降解地膜覆盖对耕层土壤保水升温效果及其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年降雨量为582 mm且常年气候以春旱年份居多的吉林省长春市郊区进行了田间试验。以普通地膜和露地为对照,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大豆出苗期、苗期、花期、结荚期分别测定各土壤耕层含水量和温度、植株农艺性状、渗水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的力学指标,收获后测定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渗水降解地膜在保持土壤水分的同时可以更有效接纳雨水,土壤耕层含水量显著高于普通地膜;渗水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都具有提高土壤耕层温度作用,而且在大豆生长发育前期,温度较低时,渗水降解地膜的升温效果更优于普通地膜,在温度较高时,渗水降解地膜的调温作用通过膜孔开张进行调节膜内的温度,使渗水降解地膜的温度低于普通地膜,更好地保护大豆根系;渗水降解地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小于普通地膜,且随着时间推进,渗水降解地膜下降幅度显著大于普通地膜,表明渗水降解地膜随着时间在土壤中逐渐降解;渗水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都具有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的作用,渗水降解地膜覆盖的大豆长势更优于普通地膜,与露地相比,渗水降解地膜的单株增产为21.56%,普通地膜的株增产为10.98%,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渗水降解地膜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豆害虫视觉行为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高宇 史树森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5-1031,共7页
虫害是影响栽培大豆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昆虫视觉对其各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研发基于害虫视觉行为学的物理机械防治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新途径和新方法,对于贯彻和推进"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技术创新... 虫害是影响栽培大豆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昆虫视觉对其各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研发基于害虫视觉行为学的物理机械防治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新途径和新方法,对于贯彻和推进"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技术创新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大豆害虫视觉行为学研究现状,从害虫的视觉系统、趋光行为、趋色行为及避光行为、影响害虫视觉行为的主要因素方面,简要介绍了害虫视觉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最新进展,旨在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害虫 视觉行为 趋光性 物理机械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护对几种常用大豆苗前除草剂药害的解除效果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萌 武婷婷 +1 位作者 崔娟 史树森 《大豆科技》 2015年第2期44-48,共5页
研究了嗪草酮、噻吩磺隆、异恶草松、乙草胺、2,4-滴丁酯和咪唑乙烟酸等6种大豆常用苗前除草剂药害症状及药害解除技术。描述了各种除草剂对大豆苗期所产生的药害症状,比较分析了不同除草剂药害对株高、根长等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明确... 研究了嗪草酮、噻吩磺隆、异恶草松、乙草胺、2,4-滴丁酯和咪唑乙烟酸等6种大豆常用苗前除草剂药害症状及药害解除技术。描述了各种除草剂对大豆苗期所产生的药害症状,比较分析了不同除草剂药害对株高、根长等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明确了喷施碧护生长调节剂对供试除草剂所产生药害的解除效果表现差异较大,其中,使用嗪草酮或噻吩磺隆防治大豆杂草时,一旦出现药害症状,及时喷施碧护生长调节剂,可有效促进大豆生长并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除草剂 药害 生长调节剂 解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杀虫剂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宋鹏翔 崔娟 +4 位作者 李维宇 武婷婷 张萌 秦昊东 史树森 《大豆科技》 2014年第2期40-42,共3页
研究5种不同药剂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吡虫啉可溶液剂防治效果最好,蛀荚率防效为97.45%,30%毒死稗微囊悬浮剂和77.5%DDVP乳油防效略差于20%吡虫啉,防效分别为92.76%和89.71%,显著高于其他2种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研究5种不同药剂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吡虫啉可溶液剂防治效果最好,蛀荚率防效为97.45%,30%毒死稗微囊悬浮剂和77.5%DDVP乳油防效略差于20%吡虫啉,防效分别为92.76%和89.71%,显著高于其他2种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1.8%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防效分别为62.90%和55.58%。5种药剂虫食粒率防效与蛀荚率防效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 杀虫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板对大豆害虫的诱集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杰 刘丹竹 +4 位作者 朱诗禹 王迪 赖文玉 史树森 高宇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9期119-119,122,共2页
利用3种颜色色板对大豆田害虫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颜色色板对大豆田常见的小型食叶性害虫均具有一定的诱集作用,供试黄板的诱集效果最好,诱集到的豆黄蓟马数量最多。
关键词 色板 大豆害虫 诱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蝗生长发育及其对大豆叶片取食规律的研究
11
作者 李维宇 崔娟 +1 位作者 毕锐 史树森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5-889,共5页
在室内条件下,以大豆叶片为食物饲养棉蝗并系统观测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测定了雌雄各龄若虫和成虫的取食量及其体长、体重等指标参数。结果表明:在27-28℃条件下,卵的平均发育历期为98.19 d,雌雄若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65.90和58.68... 在室内条件下,以大豆叶片为食物饲养棉蝗并系统观测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测定了雌雄各龄若虫和成虫的取食量及其体长、体重等指标参数。结果表明:在27-28℃条件下,卵的平均发育历期为98.19 d,雌雄若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65.90和58.68 d,雌雄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116.25和146.75 d。各发育阶段对大豆叶片的累积取食量回归模型为:取食质量,雄虫,ym♂=763 637.552 0/[1+exp(19.892 3-1.515 8x)](R^2=0.997 7),雌虫,ym♀=1 614 393.604 8/[1+exp(23.309 1-1.970 2x)](R^2=0.998 6);取食面积,雄虫,ys♂=14 776 047.963 4/[1+exp(18.657 1-1.524 5x)](R2=0.997 1),雌虫,ys♀=22 861 437.346 9/[1+exp(19.444 6-1.670 6x)](R2=0.998 2);体长和体重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加,体长和体重的生长模型分别为:体长,雄虫,yl♂=7.392 9/[1+exp(2.103 2-0.420 729x)](R^2=0.990 5),雌虫,yl♀=13.046 9/[1+exp(2.772 9-0.392 563x)](R^2=0.996 8);体重,雄虫,yw♂=2.873 4/[1+exp(5.061 9-0.911 303x)](R2=0.982 6),雌虫,yw♀=3.918 1/[1+exp(9.045 7-1.700 7x)](R^2=0.99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蝗 生长发育 取食量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湿度对大豆食心虫幼虫越冬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秦昊东 高宇 +2 位作者 徐伟 崔娟 史树森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4-1028,共5页
为了明确土壤湿度对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脱荚幼虫越冬行为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设置土壤湿度为0、7.5%、15.0%、22.5%、30.0%、37.5%6个不同梯度,利用圆盘等距随机排列等方法,测定了脱荚幼虫对不同土... 为了明确土壤湿度对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脱荚幼虫越冬行为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设置土壤湿度为0、7.5%、15.0%、22.5%、30.0%、37.5%6个不同梯度,利用圆盘等距随机排列等方法,测定了脱荚幼虫对不同土壤湿度的选择性以及脱荚幼虫在不同湿度土壤条件下入土爬寻时间、入土率、结茧历期和结茧率。结果表明:在土壤极端干燥(含水量0)或水淹(含水量37.5%)条件下,大豆食心虫脱荚幼虫不入土;土壤含水量7.5%~30.0%则均可正常入土,且随土壤湿度增大幼虫入土前爬寻时间缩短;在土壤含水量为15.0%时结茧历期最短;土壤湿度过高或过低均可显著影响大豆食心虫脱荚幼虫的入土率和结茧率。可见,土壤湿度对大豆食心虫幼虫越冬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土壤含水量15.0%左右是大豆食心虫脱荚幼虫入土越冬较适宜的土壤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大豆食心虫 脱荚幼虫 越冬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食心虫成虫产卵对寄主豆荚特征的选择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德东 秦昊东 +2 位作者 高宇 崔娟 史树森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8期137-141,共5页
为明确大豆品种对大豆食心虫成虫产卵选择的抗性机制,以4个不同抗性水平的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大豆食心虫成虫产卵选择性试验,研究分析豆荚株位、豆荚大小、荚毛长度、荚毛密度、荚毛颜色等特征性状与成虫着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 为明确大豆品种对大豆食心虫成虫产卵选择的抗性机制,以4个不同抗性水平的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大豆食心虫成虫产卵选择性试验,研究分析豆荚株位、豆荚大小、荚毛长度、荚毛密度、荚毛颜色等特征性状与成虫着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品种间着卵量存在显著差异,在豆株上大豆食心虫成虫喜于中、下部豆荚上产卵;着卵量与豆荚大小呈显著正相关,模型为y_(荚长)=3.1642/1+EXP(33.2713-13.3663x)(F=20.120,P=0.010,R=0.550),且成虫更喜欢在3~5 cm长的豆荚产卵;着卵量与荚毛长度呈显著负相关,模型为y_(毛长)=1356.4635/1+EXP(3.3949+1.2865x)(F=170.235,P=0.000,R=-0.915);与荚毛密度呈正相关,模型为y_(密度)=1/0.278769+2379750.0228EXP(-x)(F=91.518,P=0.134,R=0.656)。在同样大小的豆荚上成虫产卵更青睐于荚毛短、密度大的大豆品种。可见,豆荚荚毛长度、密度等品种特征影响其对大豆食心虫产卵选择抗性的水平,而大豆播种期和品种生育期的不同可能导致其结荚鼓粒期与大豆食心虫成虫盛发期的吻合程度,亦可显著影响其田间落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食心虫 产卵选择 抗选择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造桥虫幼虫生长发育及其取食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史树森 崔娟 +1 位作者 齐灵子 李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2-975,共4页
大造桥虫是危害大豆的主要食叶性害虫之一。为了明确大造桥虫幼虫发育龄期及各龄期对大豆叶片的取食量,深入研究其取食危害规律,采用离体叶片单头饲养法,系统观测幼虫生长发育及各龄期取食量。结果显示,大造桥虫幼虫共6龄,在27~28℃条... 大造桥虫是危害大豆的主要食叶性害虫之一。为了明确大造桥虫幼虫发育龄期及各龄期对大豆叶片的取食量,深入研究其取食危害规律,采用离体叶片单头饲养法,系统观测幼虫生长发育及各龄期取食量。结果显示,大造桥虫幼虫共6龄,在27~28℃条件下,幼虫发育历期平均需要19.05 d,其中1龄3.07 d,2龄2.00 d,3龄1.86 d,4龄2.24 d,5龄3.33 d,6龄6.38 d。各龄幼虫的头宽与体长均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头宽与体长的生长模型分别为y1=0.178e0.489x(R2=0.997)和y2=1.671e0.519x(R2=0.994);大造桥虫幼虫发育阶段与取食量的关系模型为:叶面积,y1=6.387e1.202x(R2=0.976),鲜叶重,y2=0.467e1.319x(R2=0.949)。整个幼虫期可累计取食大豆叶片面积为17 218.88 mm2,重量为2 669.50 mg。其中4~6龄幼虫的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取食量的98%以上。因此,从有效控制大造桥虫幼虫危害的角度出发,防治宜在3龄前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造桥虫 幼虫 发育历期 取食量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大造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史树森 崔娟 +2 位作者 徐伟 张青玲 朱诗禹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712,共6页
为大豆田间大造桥虫发生危害的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以大豆为寄主食料,研究了22、25、28、31、34℃共5个温度处理对大造桥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和成虫繁殖的影响,测算了各虫态的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22-31℃范围内,... 为大豆田间大造桥虫发生危害的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以大豆为寄主食料,研究了22、25、28、31、34℃共5个温度处理对大造桥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和成虫繁殖的影响,测算了各虫态的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22-31℃范围内,各虫态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且卵、幼虫、预蛹及蛹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34℃高温对卵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1-5龄幼虫可以正常发育,但6龄幼虫无法存活;卵在22-28℃时孵化率均在98%以上,幼虫及蛹的存活率均在28℃时最高。大造桥虫卵、幼虫和预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68,9.10和10.97℃,有效积温分别为88.96,333.41和33.97日·度。成虫单雌产卵量在31℃时最高为754.83粒,28℃时次之为726.28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造桥虫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存活率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斑鞘豆叶甲成虫取食量和耐饥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史树森 崔娟 +2 位作者 齐灵子 武婷婷 许晓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6-410,共5页
温度对斑鞘豆叶甲出蜇成虫日取食量和耐饥力均存在较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7~33℃恒温条件下,斑鞘豆叶甲成虫日取食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7℃取食量最小,雌雄成虫日均取食量分别为5.07,3.27mm^2;33℃取食量最大,雌、雄成虫日均... 温度对斑鞘豆叶甲出蜇成虫日取食量和耐饥力均存在较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7~33℃恒温条件下,斑鞘豆叶甲成虫日取食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7℃取食量最小,雌雄成虫日均取食量分别为5.07,3.27mm^2;33℃取食量最大,雌、雄成虫日均取食量分别为22.78,17.54mm^2。在相同环境温度下,雌成虫日取食量大于雄成虫。雌、雄成虫日取食叶面积与温度间的回归模型分别为y♀=220.5-27.52x+1.110x2-0.013x3;y♂=10.06-11.18x+4.925x2-0.477x3。斑鞘豆叶甲成虫在饥饿状态下的死亡进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17,21,25,29,33℃温度下,雌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17.92,13.92,10.08,8.75,7.08 d,雄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13.83,12.00,8.17,7.25,5.67 d。在同一环境温度下,雌成虫耐饥力强于雄成虫。雌、雄成虫耐饥力与环境温度间的回归模型分别为y♀=197.8-2.00x+0.775x2-0.009x3,y♂=112.8-11.10x+0.390x2-0.004x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鞘豆叶甲 大豆 温度 取食量 耐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缨翅目害虫趋光性及趋色性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宇 刘延超 +2 位作者 史树森 徐伟 侯向洁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7-1434,共8页
随着国际贸易激增和气候变暖趋势加速,缨翅目害虫快速传播和蔓延,已逐渐成为一类世界性重要害虫。缨翅目害虫的趋光及趋色性在其各项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特性研发新型、绿色、高效、特异性的物理防治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随着国际贸易激增和气候变暖趋势加速,缨翅目害虫快速传播和蔓延,已逐渐成为一类世界性重要害虫。缨翅目害虫的趋光及趋色性在其各项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特性研发新型、绿色、高效、特异性的物理防治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总结了缨翅目害虫趋光及趋色性最新研究进展,从其视觉器官、趋光性、趋色性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缨翅目害虫综合治理方面进行展望,提出基于趋光及趋色性的物理防控技术,旨在为更好地开展缨翅目害虫物理防控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马 趋光性 趋色性 物理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尖锥额野螟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史树森 崔娟 +3 位作者 徐伟 武婷婷 宋鹏翔 李维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为探讨尖锥额野螟卵和幼虫生长发育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室内利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17,21,25,29,33℃条件下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幼虫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锥额野螟在17-33℃的温度范围... 为探讨尖锥额野螟卵和幼虫生长发育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室内利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17,21,25,29,33℃条件下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幼虫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锥额野螟在17-33℃的温度范围内,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两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出环境温度与卵及各龄幼虫发育速度的关系。温度对尖锥额野螟各龄幼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33℃高温下其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温度处理,不利于尖锥额野螟幼虫的生长发育。综合各温度下幼虫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其适宜环境温度应为25-29℃。尖锥额野螟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82℃,有效积温为63.54℃·d,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89℃,有效积温为276.5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尖锥额野螟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槿曼粉蚧生物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丹竹 张萌 +2 位作者 高宇 崔娟 史树森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9-654,共6页
木槿曼粉蚧是我国南方大豆上的一种新害虫。为了明确其各个虫态识别特征及其在大豆上的生活史及主要生物学特征,在室内恒温条件下[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为L∶D=12∶12],观察描述了雌雄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 木槿曼粉蚧是我国南方大豆上的一种新害虫。为了明确其各个虫态识别特征及其在大豆上的生活史及主要生物学特征,在室内恒温条件下[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为L∶D=12∶12],观察描述了雌雄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个体生活史、各虫态主要习性和危害特征等。结果表明:木槿曼粉蚧具有典型的性二型现象。雌虫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雄虫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蛹和雄成虫。若虫期各龄期体长、体宽、触角节数等形态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可作为区分龄期的依据。在25℃条件下,以大豆为寄主的雌性个体若虫期为33.34 d,成虫期19.03 d,平均产卵269.6粒;雄性个体若虫期24.60 d,预蛹期2.27 d、蛹期3.33 d,成虫寿命仅3.8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木槿曼粉蚧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农作物寄主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生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萌 崔娟 +4 位作者 徐伟 秦昊东 刘丹竹 王小奇 史树森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3期81-84,共4页
为了探讨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几种主要农作物对成虫生殖力的影响,在25℃恒温条件下,分别用大豆叶片、玉米花丝、玉米叶片、水稻叶片、棉花叶片、马铃薯叶片和向日葵叶片等寄主组织饲养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观察其取食不同寄主组织的寿命... 为了探讨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几种主要农作物对成虫生殖力的影响,在25℃恒温条件下,分别用大豆叶片、玉米花丝、玉米叶片、水稻叶片、棉花叶片、马铃薯叶片和向日葵叶片等寄主组织饲养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观察其取食不同寄主组织的寿命和产卵情况。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雌成虫取食不同寄主组织的寿命、雌成虫产卵比例、产卵量等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在供试寄主上雌成虫寿命和雌虫个体产卵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玉米花丝、棉花叶片、大豆叶片、马铃薯叶片、玉米叶片、向日葵叶片和水稻叶片;产卵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棉花叶片、玉米花丝、大豆叶片、向日葵叶片、马铃薯叶片、玉米叶片和水稻叶片;产卵进度除取食马铃薯叶片表现为明显集中在前期外,取食其余寄主组织的产卵进度均表现为相对均衡。在寄主玉米上,取食雌穗花丝的产卵量显著高于玉米叶片。综合评价玉米、大豆、棉花和向日葵是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期较理想的寄主植物,在农田生态系中是该害虫选择危害的主要农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长跗萤叶甲 寄主植物 成虫寿命 产卵量 产卵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