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双一流”背景下大学教师的国际化——以复旦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郑宏 《高教论坛》 2017年第10期69-73,共5页
"双一流"建设强调"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因此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双一流"建设的题中之义,而教师的国际化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复旦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帮助教师形成国际化的教学、科研理念;通过国际... "双一流"建设强调"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因此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双一流"建设的题中之义,而教师的国际化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复旦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帮助教师形成国际化的教学、科研理念;通过国际课程教学强化教师的国际化教学能力;运用信息化技术为教师营造国际化的教学科研环境,其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的在地化经验值得其他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教师发展中心 教师国际化 复旦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的理念转变与组织建设的路径 被引量:6
2
作者 吴凡 李小娃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3,共5页
理念决定着大学教师发展实践探索与组织建设的方向。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理念正在经历三重转变:一是性质上由补偿性发展向提升性发展过渡,二是内容上由泛指的教师一般发展向教师教学发展深化,三是组织上从分散的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向专业的... 理念决定着大学教师发展实践探索与组织建设的方向。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理念正在经历三重转变:一是性质上由补偿性发展向提升性发展过渡,二是内容上由泛指的教师一般发展向教师教学发展深化,三是组织上从分散的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向专业的学术服务机构转型。基于教师发展的现状及新理念的萌芽,加强大学教师发展的组织建设成为回应大学教师发展理念转变的当务之急。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组织需通过推进教师发展组织自身的专业化、实现教师发展组织建设的系统化、提升教师发展组织建设的科学化等三条路径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变革,以实现组织建设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发展 理念转变 组织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我国大学转型发展的路径依赖 被引量:27
3
作者 邬大光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20,共7页
大学转型发展有其内在的生成和演进逻辑。当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或一所大学希冀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风向标"时,一般要遵循从"移植"到"改造"再到"创新"的本土化过程。"移植"是引... 大学转型发展有其内在的生成和演进逻辑。当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或一所大学希冀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风向标"时,一般要遵循从"移植"到"改造"再到"创新"的本土化过程。"移植"是引进过程,"改造"是学习和消化过程,"创新"是本土化过程。从历史出发,梳理我国曾经走过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反思我国大学"型态"的基本特征,回溯西方高等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嫁接"及成长情况,分析大学转型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完全照搬西方大学模式已无法实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使命,尽快走出西方大学的"路径依赖"是实现新时代大学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转型 中国特色 西方经验 路径依赖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深水区”与大学转型发展 被引量:27
4
作者 邬大光 陈祥祺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11,共6页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这是新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基本判断。高等教育"深水区"与大学转型发展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转型发展既是一个世界性的高等教育改革命题,也是新时代我国大学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这是新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基本判断。高等教育"深水区"与大学转型发展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转型发展既是一个世界性的高等教育改革命题,也是新时代我国大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学转型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闯过"深水区"。从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宏观背景出发,简略回顾西方高等教育历史上的"冰河期",列举我国高等教育"深水区"的诸多现象,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深水区"的阶段性特征,明确提出"深水区"既是一种预警和危机意识,也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转型发展是闯过高等教育"深水区"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转型发展 深水区 冰河期
原文传递
大学转型发展的时代呼唤 被引量:26
5
作者 邬大光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9,55,共7页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力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我国整体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各种高等教育机构都亟须转型。以大学为基本概念,探讨什么是大学转型发展和西方大学转型发展的经验,以及我国...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力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我国整体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各种高等教育机构都亟须转型。以大学为基本概念,探讨什么是大学转型发展和西方大学转型发展的经验,以及我国大学转型发展的特殊性。认为:西方国家的大学在千年历史中经历了多次转型,其发展“型态”逐步稳定;我国大学在百年历史中也经历了多次转型,但并没有形成稳定的本土化“型态”,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大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大学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教育观念转变、制度转型、组织转型、学科转型、专业转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等。我国大学转型发展有自己的特殊性,不仅要摆脱以往的路径依赖,更要从制度尤其是文化层面深入探讨转型的中国模式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学转型 转型发展 中国模式
原文传递
大学转型发展与人才培养转型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武元 李广平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42,共7页
大学转型发展的逻辑主线就是为更好地发挥大学职能作用,而人才培养则是大学转型发展中始终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转型程度既是大学转型发展的标志之一,也决定了大学转型发展的成败。当前,我国大学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时... 大学转型发展的逻辑主线就是为更好地发挥大学职能作用,而人才培养则是大学转型发展中始终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转型程度既是大学转型发展的标志之一,也决定了大学转型发展的成败。当前,我国大学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时代要求,提出了高质量发展与走内涵式发展的转型道路。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转型尚未实现"同频共振"的困境,采用"科学规划人才培养定位,确保与大学转型同步协调""改革评价考核体系,促进教学科研互动""构建开放式培养机制,实现育人多元协同"等措施推动人才培养转型成功,从而助力大学实现转型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转型发展 人才培养转型 困境 路径
原文传递
威斯康星大学发展战略规划2020 Forward专项考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歆睿 俞兆达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84,I0005,I0006,共14页
基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2020 Forward专项的考察结果显示:实施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在价值逻辑层面呈现校园文化传统、绩效管理工具和危机应对方案三重意蕴;在行动要素层面有赖于目标体系、主体网络和保障机制的协同增效;在反馈闭环层面应形... 基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2020 Forward专项的考察结果显示:实施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在价值逻辑层面呈现校园文化传统、绩效管理工具和危机应对方案三重意蕴;在行动要素层面有赖于目标体系、主体网络和保障机制的协同增效;在反馈闭环层面应形成“目标回溯-措施谋划-评价措施-行动成果-评估成效”的系统耦合。威斯康星2020 Forward的实践经验表明,战略思维、目标分解、全员参与和有效评估是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精准落地、高效实施的四个关键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高等教育 威斯康星大学 大学战略规划 2020 Forwa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之旅:两岸大学发展的“时间差” 被引量:3
8
作者 邬大光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但台湾近代高等教育源于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发展路径和模式又转向欧美。而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陆高等教育,前期模仿前苏联,改革开放后也开始转向学习欧美,两岸似乎有异曲同工的味道。基于共同的中华文化,两岸高... 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但台湾近代高等教育源于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发展路径和模式又转向欧美。而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陆高等教育,前期模仿前苏联,改革开放后也开始转向学习欧美,两岸似乎有异曲同工的味道。基于共同的中华文化,两岸高等教育既有种种相似性,也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台湾高等教育在诸多领域的实践,为大陆未来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参照的范本。从两岸过往不同的高等教育轨迹来看,是否能够相互借鉴,除了时代变迁这一决定因素外,也许得看两岸高校管理者的智慧取舍。同根同源的两岸人民,或许该回到历史找寻和解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台湾高等教育 时间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教学:大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宏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16-22,共7页
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以本为本”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大学教师发展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课堂教学对大学教师发展的重要性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地认识。实际上,课堂教学是促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以本为本”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大学教师发展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课堂教学对大学教师发展的重要性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地认识。实际上,课堂教学是促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反哺大学教师科研成果的源泉活水,更是大学教师实现教学相长的最佳途径。因此,高校要培育重视课堂教学及研究的新型本科教学质量文化,教师发展中心要完善自己的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也要更加注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发展 课堂教学 教学学术 学生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加速视域下大学生学习异化风险的现实表征、生成逻辑及应对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榭 陈武元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9,112,共10页
社会加速深刻地改写了现代社会中的时间结构,身处其中的个体对时间结构的变化有着深切的感知。技术发展加速、社会变迁加速以及生活节奏加速影响了当下大学生学习的节奏、内容与目标等诸多方面。大学生身处班级集体、学校组织与社会之中... 社会加速深刻地改写了现代社会中的时间结构,身处其中的个体对时间结构的变化有着深切的感知。技术发展加速、社会变迁加速以及生活节奏加速影响了当下大学生学习的节奏、内容与目标等诸多方面。大学生身处班级集体、学校组织与社会之中,其行为和实践的节奏、速度、期限和顺序不自觉地受到社会加速所引发的竞争漩涡、时间焦虑和不确定性的影响,进而出现了与学习空间、与学习内容、与学习行为、与学习时间、与自我关系相异化的倾向。为应对大学生学习中的异化风险,大学生自身可以通过确定适己时间、设定长远目标、延迟满足等路径尝试找寻逆俗生存的力量;学校层面可以从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改革以弱化同侪竞争的压力,为大学生创设慢慢成长、深度思考的学习文化,并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心理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加速 现代社会 技术加速 异化风险 大学生学习 时间 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经济驱动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图景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嘉伟 《教育与考试》 2024年第1期71-77,共7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因人的“在场”与“增值”与高等教育产生了天然联系。知识经济驱动下,高等教育的发展铺陈出一幅价值理念从保守到开放、人才培养从专业到创新、管理体制从集权到放权、科学研究从“产学研”到“学科-专业...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因人的“在场”与“增值”与高等教育产生了天然联系。知识经济驱动下,高等教育的发展铺陈出一幅价值理念从保守到开放、人才培养从专业到创新、管理体制从集权到放权、科学研究从“产学研”到“学科-专业-产业链”、国际交流从合作到竞争的现实图景,进一步拓展和强化了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科学研究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知识经济驱动高等教育发展以高等教育机构为主体,紧扣国家与国际发展态势,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把握普及化趋势、深化管理改革和关注国际形势等实践路径,不断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 高等教育 “在场”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识教育课程究竟能让大学生收获什么?
12
作者 郑宏 吴薇 《教学研究》 2024年第6期21-27,共7页
通识教育课程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大学生学习通识教育课程究竟有哪些收获一直备受关注。基于教育现象学视角,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对X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诗与远方”的学生的期末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发现大学生学习该... 通识教育课程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大学生学习通识教育课程究竟有哪些收获一直备受关注。基于教育现象学视角,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对X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诗与远方”的学生的期末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发现大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维度均有一定的学习收获,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尤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转变上效果显著。今后应改革通识教育课程的育人模式,进一步明晰育人理念,完善课程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增强通识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课程 学习收获 质性研究 教育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64
13
作者 陈武元 贾文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2-53,共12页
大学生是此次在线学习的主体,其在线学习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线上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满意度的高低。本研究以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在线教学课题组编制的线上教学情况调查(学生卷)为基础,以全国334所高校的209099份有效学生问卷为样本,... 大学生是此次在线学习的主体,其在线学习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线上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满意度的高低。本研究以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在线教学课题组编制的线上教学情况调查(学生卷)为基础,以全国334所高校的209099份有效学生问卷为样本,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辅之以质性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对10位不同背景的大学生进行了访谈。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学科、年级、区域、类型和熟悉程度的大学生的线上学习体验存在差异;教师在线教学时对各种平台的使用灵活度和大学生对教学工具的熟练度成为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重要因素;课堂直播效果和同学间互助讨论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学校、教师和学生群体分别作为大学生在线学习的密切主体,对提升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负有重要责任。基于此,学校应完善课程平台建设,加强在线学习技术保障;教师应回归“以本为本”理念,夯实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大学生群体则应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注重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在线学习 学习体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基于学生视角的第三方评估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吴凡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77,共5页
"高等教育改革,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深处是课程。"《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五年来,我国研究型大学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取得了系列成就。在宏观大数据背后,本研究从学生的视角,通过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结合访谈... "高等教育改革,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深处是课程。"《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五年来,我国研究型大学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取得了系列成就。在宏观大数据背后,本研究从学生的视角,通过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结合访谈与文本分析,从本科课程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两个维度,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普遍存在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班级规模偏大,教学理念改革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重视教学内容,忽视教学方法改进等问题。"向大学课堂要质量",重视微观教学研究与改进,加强教师教学培训,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教学方式 教学效果 本科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历史演进、核心要义与建构理路
15
作者 姜嘉伟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8,共15页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坚持民族理想、推动国家治理、促进知识发展、开展对外交流的关系性实践。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经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形成了以“救国”“革命”“改革”“复兴”为代表的高等教...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坚持民族理想、推动国家治理、促进知识发展、开展对外交流的关系性实践。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经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成长期,形成了以“救国”“革命”“改革”“复兴”为代表的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本土化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逐渐成形的关键线索,民族图像的大众化、国家权力的人民性、知识建构的自主性以及对外交流的平等性则在话语主体、话语权力、话语知识、话语秩序四个方面构成其核心要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通过提升话语主体的民族自信、夯实话语意识形态的思想根基、提升高等教育的治理效能、激发话语知识的内生动力、重塑话语秩序的国际格局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本土化转型,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现代性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全面增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理论概括力、实践生命力、现实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话语体系 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本土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学习能促进非认知能力发展吗?——基于14万份本科生样本的实证 被引量:14
16
作者 苟斐斐 朱平 张雯婷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7-95,共9页
非认知能力对学生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超越单一学科边界、具有整合性的学习方式,理论上对非认知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这一观点尚缺少大样本实证研究作为证明。基于14万份本科生数据考察跨学科... 非认知能力对学生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超越单一学科边界、具有整合性的学习方式,理论上对非认知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这一观点尚缺少大样本实证研究作为证明。基于14万份本科生数据考察跨学科学习对个体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分析表明:学生跨学科学习经历越多,其在人际关系能力、自我规制能力、神经认知能力等维度上的非认知能力越高;运用倾向值匹配法来解决样本选择偏误后,亦得到一致结果;同时,在采用控制院校类型和学习风格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在影响机制上,跨学科学习通过显性影响和隐性形塑两种方式促进了个体的非认知能力发展。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应多方协同推进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培养:高校须省思跨学科教育现状,提供更多支持学生参与的跨学科资源;教师须革新课堂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学习的跨界与融合;学生自身须发挥能动性,积极参与各种跨学科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 非认知能力 本科生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人性审思与重构之向 被引量:5
17
作者 梅雄杰 计国君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47,共8页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在牵引教学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从人性假设理论透视,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从“经济人”假设出发,通过绩效问责、统一标准和效率优先保障教学质量,忽视了人性假设的复杂性、生成性和教育性,继...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在牵引教学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从人性假设理论透视,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从“经济人”假设出发,通过绩效问责、统一标准和效率优先保障教学质量,忽视了人性假设的复杂性、生成性和教育性,继而导致评价体系内在需求与高校教师教学需要现实走向之间的失衡。摆脱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人性错位困境,需在价值导向上树立利己人性与利他人性结合的评价思维,在内容标准上确立预成人性与生成人性共振的指标定位,在方法规范上寻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的支持系统,多维协同变革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以期实现个体、组织与社会发展的同向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教师 人性假设 需求失衡 多维协同
原文传递
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在线教学态度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52
18
作者 郑宏 谢作栩 王婧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4-64,共11页
本研究采用了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在疫情期间对高校教师在线教学的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了不同背景和不同在线教学经历的13997名高校教师对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态度,结果发现:超过3/4的高校教师乐于接受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而... 本研究采用了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在疫情期间对高校教师在线教学的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了不同背景和不同在线教学经历的13997名高校教师对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态度,结果发现:超过3/4的高校教师乐于接受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而且这种教学经历还是影响教师在线教学态度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教龄、不同学科的教师对在线教学改进意愿的差异显著;不同背景的教师均把学生的改进意见列为继续线上教学最需要加强的因素。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疫情期间参与在线教学的经历对教师接受疫情后的在线教学非常有利;对教学改进意见的差异反映了高校师资、办学条件、教学水平和学科本身的差异;传统教学的惯性是开展在线教学的阻碍因素;教师应该更加明确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责任。基于此,我们从高校制度、技术支持及教师个人等方面提出了后疫情时代促使更多教师认可并开展线上教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后疫情时代 在线教学经历 在线教学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聚类分析研究 被引量:94
19
作者 贾文军 郭玉婷 赵泽宁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27,共5页
为深入了解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的线上学习体验,给未来线上教学的开展提供相关参考,利用爬虫软件,搜集微博平台上关于大学生网课的评论,使用SPSS软件和Python编程对收集到的文本数据进行分词,词频统计和聚类分析。根据评论的类型,分析在线... 为深入了解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的线上学习体验,给未来线上教学的开展提供相关参考,利用爬虫软件,搜集微博平台上关于大学生网课的评论,使用SPSS软件和Python编程对收集到的文本数据进行分词,词频统计和聚类分析。根据评论的类型,分析在线教学中学生体验的现状:课前存在硬件设施、网络环境和学校支持不到位的情况;课中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教学平台不统一,授课现场组织不到位,学生学习状态不在线;课后的作业任务重,学生虽然能够接受在线教学这种模式,但更期待能返校上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教学 学生体验 网课评论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高校教师在线教学满意度的区域与院校差异研究 被引量:44
20
作者 吴薇 姚蕊 谢作栩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9,共9页
教学满意度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反映。在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广泛开展中,提高教师在线教学满意度,对于确保在线教学质量与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全国334所高校、13997名教师的在线教学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对于在线教学的满意度呈现出东部&... 教学满意度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反映。在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广泛开展中,提高教师在线教学满意度,对于确保在线教学质量与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全国334所高校、13997名教师的在线教学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对于在线教学的满意度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研究型大学>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支持保障因素是影响教师在线教学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东部地区各院校教师的在线教学满意度主要受教师自身因素影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院校教师受到教师、学生和支持保障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在线教学 满意度 区域差异 院校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