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娟 王前 +3 位作者 兰海丽 张秀明 罗燕华 郭秋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分离出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CR法检测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即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的表达情况。并用MLVA基因分型的方法...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分离出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CR法检测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即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的表达情况。并用MLVA基因分型的方法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5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4种AMEs基因的总检出率为70%。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的检出率分别为60%、40%、24%、32%。MLVA基因分析聚类结果显示,没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暴发流行。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AMEs基因携带率较高,没有发现其爆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多重耐药 氨基糖苷类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早期诊断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楠楠 郑磊 王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781-783,共3页
随着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及器官移植学的发展,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发生率显著上升.尽管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的死亡率仍然很高.
关键词 真菌 实验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用于急性心梗早期诊断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鹏 王前 +1 位作者 郑磊 曾方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区分AMI患者与正常人的能力。方法人为纳入正常人、AMI确诊病人比例2:1的小样本人群,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40例正常人与19例AMI患者血清H-FABP浓度进行定量,绘制H-FABP...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区分AMI患者与正常人的能力。方法人为纳入正常人、AMI确诊病人比例2:1的小样本人群,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40例正常人与19例AMI患者血清H-FABP浓度进行定量,绘制H-FABP在该人群中用于诊断AMI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AUC)与0.5的大小。0.5被认为是确定一项指标是否具有任何诊断意义的AUC临界值。结果H-FABP浓度定量正常人组为1.29±0.64 ng/mL AMI组为24.45±32.40 ng/mL;依此绘制出的ROC曲线其AUC为0.978(95%CI∶0.948-1.000),与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具备在心梗早期区分AMI与正常人的能力,H-FABP定量检测用于AMI早期诊断是具备其可行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类 心肌梗死 生化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ectin-3 shRNA载体的构建表达及其对大肠癌细胞lovo增殖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程变巧 姜泊 包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构建galectin-3sh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该基因的抑制对大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增殖率的影响.方法:以未转染lovo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转染空质粒的lovo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将针对人galectin-3基因的不同部位设计的长度约140bp的shRNA,... 目的:构建galectin-3sh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该基因的抑制对大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增殖率的影响.方法:以未转染lovo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转染空质粒的lovo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将针对人galectin-3基因的不同部位设计的长度约140bp的shRNA,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RNAT-U6.1并转染人大肠癌细胞lovo,双酶切鉴定重组载体,免疫荧光检测转染效果,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其对该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抑制,MTT测定干扰后对lovo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双酶切出一条约120bp的DNA片断,与插入片断长度相符.PRNAT-U6.1/Galectin-3shRNA表达载体顺势转染lovo细胞72h后检测转染效率及Galectin-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转染效率为62%.转染PRNAT-U6.1/Galectin-3shRNA的lovo细胞Galectin-3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各组间比较F=2.214,148.566,P=0.000,0.000,阴性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P=0.448,0.263.干扰后细胞继续生长,与干扰前相比,生长明显减慢,F=20.830,P=0.000,组间比较F=149.710,P=0.000,shRNA干扰组与阴性组和阳性组比较,P=0.000,0.000.结论:成功构建Galectin-3shRNA表达载体,干扰后Galectin-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降低,Galectin-3表达的抑制可能会导致大肠癌细胞lovo增殖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3 短发夹RNA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临床检测方法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鹏 王前 +1 位作者 郑磊 曾方银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0-303,共4页
关键词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检测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中山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缺失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娟 王前 +5 位作者 张秀明 兰海丽 孙各琴 吴秀娟 慕月晶 严海忠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研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缺失情况。方法取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49株,根据其耐药性分为亚胺培南耐药组(35株)和敏感组(14株),采用PCR方法检测各菌株的OprD2基因。采用MLVA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菌株之间... 目的研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缺失情况。方法取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49株,根据其耐药性分为亚胺培南耐药组(35株)和敏感组(14株),采用PCR方法检测各菌株的OprD2基因。采用MLVA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49株菌株中,共有8株OprD2基因PCR扩增阴性,缺失率为16.3%(8/49),其中耐药株缺失率为17.1%(29/35),敏感株缺失率为14.3%(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VA基因分型无成簇菌株存在。结论广东中山地区临床分离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OprD2缺失率低,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作用不显著。MLVA分型表明当地尚未发生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OPRD2 亚胺培南 耐药 MLVA
原文传递
儿童甲型H1N1病毒感染早期血常规特点及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曹楠楠 欧阳芬 +2 位作者 黄宪章 柯培锋 司徒博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儿血常规特点及C反应蛋白水平特点,为初步诊断儿童甲流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5例甲流患儿、135例普通流感患儿和60名健康对照儿童,统计分析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中性粒...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儿血常规特点及C反应蛋白水平特点,为初步诊断儿童甲流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5例甲流患儿、135例普通流感患儿和60名健康对照儿童,统计分析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和全血CRP水平。三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甲流组、普通流感组和健康对照组WBC均值分别为(6.83±2.80)×109、(8.61±4.07)×109、(8.13±1.99)×109,PLT总数均值分别为(242.44±85.70)×109、(326.74±116.03)×109、(248.67±42.16)×109,MPV均值分别为(8.62±0.95)fl、(8.40±0.78)fl、(9.41±0.61)fl。三组间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P>0.05),PLT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0,P<0.05),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81,P<0.05)。甲流组患者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0.57、2.06,P值均>0.05),但单核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普通流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8.17、5.39,P值均<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感染早期儿童血常规WBC无显著变化,单核细胞比例和CRP水平增高,而PLT总数低于普通流感患儿,可为鉴别普通流感和甲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儿童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血常规指标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