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9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南京邮电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思路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坤 《软件》 2019年第11期229-232,共4页
"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在于一流的教育。总结南京邮电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现状,分析借鉴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融合STEM教育理念,提出南京邮电大学现代教... "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在于一流的教育。总结南京邮电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现状,分析借鉴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融合STEM教育理念,提出南京邮电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 “双一流”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的新探索——以南京邮电大学J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委员会为例
2
作者 王小露 《文教资料》 2011年第27期179-180,共2页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完善了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体现了高校主体性教育理念及现代大学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以南京邮电大学J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委员会为例,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对学生教学...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完善了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体现了高校主体性教育理念及现代大学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以南京邮电大学J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委员会为例,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对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进行了系统的改进与管理,为进一步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 学生教学信息委员会 南京邮电大学J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M 教育理念下“双一流”建设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初探——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3
作者 杜坤 《神州》 2019年第18期63-64,共2页
“双一流”建设战略给高校现教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与此同时,STEM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恰恰与“双一流”建设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相吻合。因此,笔者尝试分析STEM教育理念与现教中心发展的彼此关联... “双一流”建设战略给高校现教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与此同时,STEM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恰恰与“双一流”建设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相吻合。因此,笔者尝试分析STEM教育理念与现教中心发展的彼此关联,进而借鉴STEM核心思想探究新时代现教中心的发展方向,以求在“双一流”建设中为学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 “双一流”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4
作者 蒋思平 王国平 《艺术科技》 2021年第7期245-246,共2页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红色校史文化作为一种优质的文化和教育资源,是一所高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从红色校史文化的内涵出发,深入分析红色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育价值及融入面临的困境,结合南京邮电大学的...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红色校史文化作为一种优质的文化和教育资源,是一所高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从红色校史文化的内涵出发,深入分析红色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育价值及融入面临的困境,结合南京邮电大学的办学实践,寻求融入的有效路径,这不仅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需要,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校史文化 高校 思政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教育技术万年演进主脉络
5
作者 陈耀华 毕家娟 陈琳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根据考古新发现、文献史料以及多学科成果的研究表明,人类全程的教育技术演进,可分为口语技术、文字技术、载写技术、教具及算具技术、印刷技术、电媒技术、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八大层级,每个大层级的教育技术都使或将使人类教育发生革... 根据考古新发现、文献史料以及多学科成果的研究表明,人类全程的教育技术演进,可分为口语技术、文字技术、载写技术、教具及算具技术、印刷技术、电媒技术、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八大层级,每个大层级的教育技术都使或将使人类教育发生革命性变化:口语技术催生人类口耳相传的最初教育,文字技术使传承经验的系统化教育成为可能,载写技术将利用文字产生系统化教育的可能转化为现实,模图和算具技术催生抽象与具象结合的教育、促进人类计算能力提升,印刷技术催生现代教育制度、促进教育普及,电媒技术催生充分的视听教育、基于广播电视的远程教育,数字技术催生网络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发展,智能技术催生普遍造就创造人的教育新形态、场景式学习新生态。研究清晰勾勒人类万年教育技术八大层级演进主脉络,透彻分析主干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突破了西方建构的100多年教育技术史的话语体系局限,还原了教育技术数万年的真实长发展史,有助于据此科学建构人类教育技术的新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文字技术 印刷技术 电媒技术 数字技术 智能技术 教育技术本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AM教育视角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6
作者 吴光晔 《大学教育》 2025年第3期123-127,148,共6页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正面临教育供给与行业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问题。文章深入探讨了STEAM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剖析阐释了其核心思想,即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或问题为导向、以实践创新为目标、以资源整合为依托,发现其在育人理念...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正面临教育供给与行业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问题。文章深入探讨了STEAM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剖析阐释了其核心思想,即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或问题为导向、以实践创新为目标、以资源整合为依托,发现其在育人理念、课程形态和教学方式上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育需求存在高度一致性,并对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基于此,文章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三条实践路径: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锚定技能本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推动学科交叉,实现课程矩阵搭建;在教学组织场域上,深化数字赋能,促进教学场域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 STEAM教育 人才培养 教育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动荡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变革的动力来源与路径选择
7
作者 华沙 李峻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现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但促使许多传统产业不得不转型发展,甚至被淘汰,还催生出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与新经济模式,也使人类进入前所未有的技术动荡时期。技术决定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定位,技术动荡必然会引起职业... 现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但促使许多传统产业不得不转型发展,甚至被淘汰,还催生出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与新经济模式,也使人类进入前所未有的技术动荡时期。技术决定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定位,技术动荡必然会引起职业教育的变革。技术动荡性是指行业技术发展或变化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与难以预测性,技术与职业教育长期存在着交互演进的关系,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动荡性持续加剧逼促职业教育进行深层次变革。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动荡从三个方面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变革提供了动力来源:国际技术竞争是外部动力来源;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是内在动力来源;“技能强国”战略是外部驱动力。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层次改革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坚持整体性思维与复杂性思维,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整体推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提升职业教育改革的内驱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动荡 职业教育变革 数字化转型 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模式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乐康 安建强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37,共5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要求的多样化,数字教育资源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支撑。目前,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而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要求的多样化,数字教育资源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支撑。目前,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而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安全可信、可追溯等特点,为解决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中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从资源层、用户层、交易层、运营层四个方面构建一个更加安全、透明、高效、多元的供给体系,以期为具体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实践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数字教育资源 供给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混合式有效学习行为影响因素——基于“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技术”课程的扎根理论研究
9
作者 石豫湘 卢锋 《开放学习研究》 2024年第2期25-33,共9页
数字时代,混合式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然而对于“究竟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大学生混合式有效学习行为”这一问题仍需深入挖掘。对24名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探究影响大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因素并建... 数字时代,混合式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然而对于“究竟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大学生混合式有效学习行为”这一问题仍需深入挖掘。对24名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探究影响大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因素并建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有效学习心理意识、学习投入、自我支持、学习资源、重要他人是影响大学生混合式有效学习行为的5个主范畴。其中,有效学习心理意识直接影响大学生混合式有效学习行为;学习投入调节混合式有效学习心理意识与混合式有效学习行为的关系;自我支持、学习资源、重要他人既通过影响学习投入间接作用于混合式有效学习行为,也调节有效学习心理意识与混合式有效学习行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析促进大学生混合式有效学习行为产生的可行路径:混合式课程内容的分级设计、促进自我支持的脚手架提供以及教师和同伴支持的策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有效学习行为 影响因素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据科学应用于个性化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10
作者 何丽萍 《教育进展》 2024年第8期898-907,共10页
个性化教学是教育领域追求的目标,旨在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能力提供定制化的教学。教育数据科学(Education Data Science, EDS)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结合了数据科学、学习科学、心理测量学和教育技术。教育数据科学通... 个性化教学是教育领域追求的目标,旨在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能力提供定制化的教学。教育数据科学(Education Data Science, EDS)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结合了数据科学、学习科学、心理测量学和教育技术。教育数据科学通过分析和挖掘教育大数据,为实现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本文综述了教育数据科学在个性化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了其理论基础、实践案例、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Personalized teaching is the goal of education field, which aims to provide customized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learning needs, interests and abilities of each student. As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Education Data Science (EDS) combines data science, learning science, psychometrics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 data science provides new perspectives and tools for personalized teaching by analyzing and mining education big dat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al data science in personalized teaching, and discusses its theoretical basis, practical cases, challeng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据科学 心理测量学 个性化教学 数据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的BYOD教学模式探究——以南京市初中《信息技术》课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杰 范菲菲 孙田琳子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1年第10期58-61,共4页
BYOD(自带设备)是指师生将私有的移动设备带到学习环境中,开展多样学习的一种应用模式,该模式也成为缓解公共机房压力的一剂良方。为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开展,文章以苏科版初中7年级《信息技术》第6章《图片加工与制作》单元为切入... BYOD(自带设备)是指师生将私有的移动设备带到学习环境中,开展多样学习的一种应用模式,该模式也成为缓解公共机房压力的一剂良方。为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开展,文章以苏科版初中7年级《信息技术》第6章《图片加工与制作》单元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基于V校智慧教育云平台,构建了BYOD教学模式,重构了基于BYOD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并总结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强化探究意识,弱化指导感受;注重趣味提升,强调情景真实;提倡个性化学习,增强过程性评价,以期为同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YOD 信息技术 混合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的虚无:灰色生态学视域下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偏离与对齐
12
作者 申灵灵 周一鸣 +2 位作者 卢锋 张金帅 陆凯莉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5,共7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重塑新的社会格局,也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促进“人—技术—教育”多元融通的现代教育生态形成。然而,人工智能等各类数字技术加速发展造成的“时空压缩”,会导致一种新型生态污染——灰色污染,使人们丧失对真...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重塑新的社会格局,也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促进“人—技术—教育”多元融通的现代教育生态形成。然而,人工智能等各类数字技术加速发展造成的“时空压缩”,会导致一种新型生态污染——灰色污染,使人们丧失对真实世界的体验,有偏离教育根本意图的风险。在“时空压缩”逻辑下,过度的虚拟空间和网络时间引发“教育世界景观异质化”“教育主体生态位偏移”以及“教育关系结构性错位”等危机,将人类推向一种真实的虚无。教育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复杂实践,无论人工智能何其先进,其“育人”逻辑始终不可动摇,因此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要始终对齐人的发展,从目标、速度和价值三个层面优化对齐路径,构建人工智能与人协同发展进化的良好教育生态。目标对齐要求人工智能应用要遵循以人为本这一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取向;速度对齐要求人工智能应用要适配教育应有的节奏,遵循循序渐进的人的发展规律;价值对齐要求人工智能应用要以激发人的身体潜能、丰富心智功能为根本,既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又遵循人的自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与教育 灰色生态学 偏离 对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乡村”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13
作者 林家星 孙语优 易小邑 《职教发展研究》 2025年第1期69-76,共8页
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乡村”协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乡村”协同发展,可以打通现代乡村的“教育·科技·人才”链,推动乡村的创新发展;可以有效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平衡乡村技能型... 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乡村”协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乡村”协同发展,可以打通现代乡村的“教育·科技·人才”链,推动乡村的创新发展;可以有效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平衡乡村技能型人才的供求关系;还可以使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乡村”相互支撑,凝聚乡村发展的合力。但是当前在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乡村”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多重障碍,主要表现在:“重学轻术”的传统思想导致二者陷入生存困境;“互利双赢”的协同机制缺失导致二者的协同力不足;“保障性环境”不足导致二者协同发展的社会基础不牢。为进一步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乡村”的协同发展,需要以“价值整合”为导向优化政策体系,聚合二者协同发展的“向心力”;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合作联动机制,降低二者协同发展的“摩擦力”;以“协同育人”为旨归构建运行保障平台,增强二者协同发展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技能乡村 协同发展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AIGC+教育”领域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
14
作者 杨俊善 张刚要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5年第1期41-47,64,共8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日益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从整体上评量“AIGC+教育”的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本研究采用共词分析法,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 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日益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从整体上评量“AIGC+教育”的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本研究采用共词分析法,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主题为“AIGC+教育”的223篇文章进行统计分析,以聚类树状图与战略坐标图两种可视化方式,初步勾勒了“AIGC+教育”领域当前的研究现状框架。研究显示,当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①AIGC助力图书馆建设;②AIGC应用于教育的原理、场景与挑战;③AIGC促进教育生态重构;④AIGC与教育元宇宙创新发展;⑤AIGC风险应对策略。战略坐标图则喻示:①②③影响力不大但内部成熟,④研究尚未成熟,而⑤内部关联不紧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研究领域,在后续研究的发展中易分散演化成其他主题。借助本研究的聚类树状图和战略坐标图,让研究者们快速了解“AIGC+教育”的研究脉络及未来发展趋势,加强沟通与交流合作,形成有效的知识共享和创新协同机制,以促进该研究方向的整合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教育 研究热点 演进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之外的第二条道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路径之反思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刚要 李艺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7,共5页
尽管我们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上,完成了一次革命性的思想改造,实现了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飞跃。但由于受到集体意志、思维惯性等因素的影响,相关学者仍然执着于"信... 尽管我们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上,完成了一次革命性的思想改造,实现了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飞跃。但由于受到集体意志、思维惯性等因素的影响,相关学者仍然执着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既有观点与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框框中艰难跋涉。"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对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而言无疑是重要的,但也凸显出前所未有的困境。而从教育理论(原理)出发,研究其理论框架对技术命题的"关怀",则可能是摆脱现有困境,助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最终实现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教育理论(原理)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先修课慕课(MOOCAP):我国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的新方式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永贵 孟夏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6年第3期15-23,共9页
大学先修课慕课(MOOCAP),是以信息技术促进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的主要方式。基于对MOOCAP发展历程的分析,提出慕课认证进入学校学分体系与以信息技术破解大学先修课困局,是催生MOOCAP的关键动因。通过从目标、组织结构、课程、教学、评... 大学先修课慕课(MOOCAP),是以信息技术促进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的主要方式。基于对MOOCAP发展历程的分析,提出慕课认证进入学校学分体系与以信息技术破解大学先修课困局,是催生MOOCAP的关键动因。通过从目标、组织结构、课程、教学、评价、成效六方面总结对比中美MOOCAP的发展现状及异同,提出与美国相比,大学与高中在大学先修课标准及学分认证上缺乏共识与合作体制,是阻碍我国MOOCAP发展的主要困难。但困难与机遇并存,MOOCAP是"互联网+"时代我国大学与高中基于在线开放课程进行人才培养协同的创新,是大学招生改革的新措施,也是我国大学先修课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能有效促进我国大学与高中教育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先修课慕课 MOOCAP 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 学分认证 大学招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时代教育哲学的拓展研究——兼论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的深度融合何以可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刚要 李艺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19,共7页
基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这一教育愿景,该文从教育原理(理论)融合信息技术的角度,深度剖析技术时代教育哲学拓展的理论准备、现实基础与可能框架。20世纪的绝大多数思想家与哲学流派都尤为关注与人类实践活动密切... 基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这一教育愿景,该文从教育原理(理论)融合信息技术的角度,深度剖析技术时代教育哲学拓展的理论准备、现实基础与可能框架。20世纪的绝大多数思想家与哲学流派都尤为关注与人类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技术问题,并形成了一批内容与方法各异的技术理论,这些理论为教育哲学的拓展准备了理论资源;同时,现代技术对教育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均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从而使得教育哲学的技术拓展具备了现实基础;最后,参照教育哲学体系的构建方式,提出教育哲学技术向度的一个可能框架,从抽象到一般包括:教育中的人与技术、教育与技术以及教学与技术,为当前教育和技术的关系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技术哲学 教育哲学 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哲学的技术向度:一个概念及其分析框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刚要 李艺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29,共7页
教育理论(原理)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日益为教育学家所关注。为了更清晰、更系统地研究这一课题,作者以"教育哲学"作为平台,并借助"教育哲学的技术向度"的概念,引导出对教育中技术问题的整体性理论探讨。具体来说,是基... 教育理论(原理)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日益为教育学家所关注。为了更清晰、更系统地研究这一课题,作者以"教育哲学"作为平台,并借助"教育哲学的技术向度"的概念,引导出对教育中技术问题的整体性理论探讨。具体来说,是基于后现象学"变更—多重稳定"的方法论,从日常流行的"技术工具论"出发,经由后现象学的"工具实在论"和"具身理论",分别对教育中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与探究。最终试图形成教育哲学视域中关于技术理论的分析框架,以期使其成为教育理论(原理)与技术深度融合的一条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技术向度 后现象学 技术工具论 工具实在论 具身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技术具身性的启示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刚要 李艺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1,共5页
在"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中,存在着技术视角缺席的集体性失误。"技术化时代"已悄然来临,且技术正在或已经完成了对生活世界的规定,"生活世界的技术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技术的具身性能够为"生活世... 在"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中,存在着技术视角缺席的集体性失误。"技术化时代"已悄然来临,且技术正在或已经完成了对生活世界的规定,"生活世界的技术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技术的具身性能够为"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融通提供学理支持。利用技术的具身性构建具身的学习环境,可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提供一种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科学世界 技术具身性 具身理论 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与和谐: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生态学治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章宁 俞青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34,共4页
跨学科学术组织是大学学术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一个聚合了不同学科的生态环境。在这一生态环境中,不同学科之间会对学术资源进行争夺,并发生权力冲突与文化冲突。要减少或消解学科之间的冲突,使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达到生态和谐,就... 跨学科学术组织是大学学术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一个聚合了不同学科的生态环境。在这一生态环境中,不同学科之间会对学术资源进行争夺,并发生权力冲突与文化冲突。要减少或消解学科之间的冲突,使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达到生态和谐,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求同存异,形成统一的内生性的组织目标;多元参与,建立组织内部的利益分享机制;协同治理,建立组织内部的权力制衡机制;开放边界,建立学科之间的文化交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组织 学科冲突 学科融合 大学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