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童眸里的世界:别有洞天的文学空间--论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的独特价值 被引量:15
1
作者 沈杏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7-172,共6页
儿童视角小说在叙事智慧、文化意蕴、伦理向度上都显示出相当的独特性和深刻性。这类小说通常以儿童充当生活的见证人、审视者与叙述人,以现实与回忆的迭合、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并存、儿童话语与成人话语的复合,构置具有较大时空涵容... 儿童视角小说在叙事智慧、文化意蕴、伦理向度上都显示出相当的独特性和深刻性。这类小说通常以儿童充当生活的见证人、审视者与叙述人,以现实与回忆的迭合、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并存、儿童话语与成人话语的复合,构置具有较大时空涵容的叙事框架与文学空间;作家以儿童作为人物视角包含着作家建立一种新的叙事法则、反抗既定语言秩序、重新叙述历史和生存体验的文化意味;儿童视角小说注重摹写儿童的生命感觉、情感心理,对儿童本体的生命与灵魂给予了深切的关注,显示了崭新的叙事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视角 叙事 文化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当代文学课程中的影视教学模式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爱军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106,共3页
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普及,从事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教师皆能十分熟练地把文本解读与影视片段衔接融合,重视教学艺术,调动课堂气氛,促进教学互动。但是,融合影视欣赏的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并非完美无缺,它在发挥赋魅效应的同时... 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普及,从事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教师皆能十分熟练地把文本解读与影视片段衔接融合,重视教学艺术,调动课堂气氛,促进教学互动。但是,融合影视欣赏的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并非完美无缺,它在发挥赋魅效应的同时也存在着种种不足,理应扬长避短,正视缺点,合理运用,以真正促进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影视教学模式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 课程 影视教学 赋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学激越因素的形成与延变——以明代文人集团与新文学社团之关系为考察点
3
作者 杨霞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1-236,共6页
本文试图从明代文人集团与新文学社团的关系,来阐明明代文人集团中所体现出来的传统与新变因素在新文学社团中的延续、影响和关联,并把形成中国新文学的独特文化、文学性格,文学格局,以及文学制度、文学风貌等激越因素放到这种关系中来... 本文试图从明代文人集团与新文学社团的关系,来阐明明代文人集团中所体现出来的传统与新变因素在新文学社团中的延续、影响和关联,并把形成中国新文学的独特文化、文学性格,文学格局,以及文学制度、文学风貌等激越因素放到这种关系中来考察,从而对新文学的内涵给出更为丰富的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越因素 明代文人集团 新文学社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烂柯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学意趣的提升 被引量:3
4
作者 韩斐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5-212,共8页
在"烂柯"故事的发展中,"仙童琴而歌"逐渐被"观仙弈"替换;而后,"食枣核"情节成为一个不稳定情节。"烂柯"主要表现的是个体生命与仙界时间形成的强烈反差,其情节变化都与古人对于生命... 在"烂柯"故事的发展中,"仙童琴而歌"逐渐被"观仙弈"替换;而后,"食枣核"情节成为一个不稳定情节。"烂柯"主要表现的是个体生命与仙界时间形成的强烈反差,其情节变化都与古人对于生命的理解有关。围棋因有着决定寿命的民俗象征意义,替换了"琴歌"情节;而食枣核而烂柯所依托的金丹信仰崩塌,又使得这个情节逐渐脱落。由此,贪看弈棋不知时的游戏心理得以被发掘,来比拟仙界的无时间感和超然境界,观棋而烂柯的文学逻辑建立起来。另外,唐以后各地出现的遗局景观更是强化了"观仙对弈——斧柯烂尽"的基本情节。围绕仙棋展开的烂柯故事,主旨更加突出棋罢换世、物是人非,突破宗教神仙思想,烂柯就此逐渐成为一个经典文学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烂柯 演变 景观 意象 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争背景下的城市文化与女性写作--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一种解读
5
作者 朱念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97,共5页
虽然沦陷区女性文学关于城市的书写只能作为一种"异质"的书写方式进入作为书写重心的乡土文学,而且背负着现实政治的沉重负担,但它却以其创作实绩构成了战争时期女性文学的重要一翼。女性书写对于市民阶层生活的精准把握颠覆... 虽然沦陷区女性文学关于城市的书写只能作为一种"异质"的书写方式进入作为书写重心的乡土文学,而且背负着现实政治的沉重负担,但它却以其创作实绩构成了战争时期女性文学的重要一翼。女性书写对于市民阶层生活的精准把握颠覆了传统的审视城市的眼光和角度,将日常的凡俗生活写出一派泼辣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年代 战争 城市 女性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世纪以来台湾电影中的原住民形象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帅 孙慰川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160,共9页
新世纪以来,塑造原住民形象的台湾电影作品逐渐增多,台湾原住民籍导演以影像为族人发声的现象也开始出现。原住民在台湾银幕上逐渐摆脱了被异化、被边缘化的"他者"命运,越来越进入主流的影像叙事中,呈现出丰富且生动的面貌。... 新世纪以来,塑造原住民形象的台湾电影作品逐渐增多,台湾原住民籍导演以影像为族人发声的现象也开始出现。原住民在台湾银幕上逐渐摆脱了被异化、被边缘化的"他者"命运,越来越进入主流的影像叙事中,呈现出丰富且生动的面貌。但不可忽视的是,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台湾电影中的原住民形象进行检视与反思,探讨如何才能建构出真实的原住民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原住民形象 反殖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与西湖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峰 王金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3-198,共6页
西湖,是苏轼文学生命中不断出现、反复歌咏的标志性地理意象。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抒写游览杭州、颍州、惠州等各地西湖的真切感受,体现出心态、情趣的变迁。西湖是慰藉诗人的情感港湾,温润怀抱,滋养心田,既彰显出风雅文士的潇洒风度,... 西湖,是苏轼文学生命中不断出现、反复歌咏的标志性地理意象。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抒写游览杭州、颍州、惠州等各地西湖的真切感受,体现出心态、情趣的变迁。西湖是慰藉诗人的情感港湾,温润怀抱,滋养心田,既彰显出风雅文士的潇洒风度,也成为其漂泊人生当中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西湖 地理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海明威早期小说作品中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3
8
作者 滕永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6-99,共4页
死亡意识是海明威人生哲学的核心部分,他对死亡有着充分体认和大胆面对。本文通过对海明威早期小说作品的解读分析,探讨其死亡意识的形成过程,指明其在海明威营构独特的艺术世界时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 海明威 死亡意识 直面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纳博科夫的死亡主题 被引量:2
9
作者 戴晓燕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3-196,共4页
本文通过对纳博科夫重要作品的解读,来阐明其小说死亡主题的基本特征。纳博科夫通过让死者保持沉默的方式,既淡化了死亡主题,又在作品中实现了对死亡的深刻探索。这既是纳博科夫死亡主题的基本特征,也是纳博科夫死亡主题长期被忽视的主... 本文通过对纳博科夫重要作品的解读,来阐明其小说死亡主题的基本特征。纳博科夫通过让死者保持沉默的方式,既淡化了死亡主题,又在作品中实现了对死亡的深刻探索。这既是纳博科夫死亡主题的基本特征,也是纳博科夫死亡主题长期被忽视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死亡 叙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寻江南都市文化的美丽精神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晓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7-99,共3页
关键词 都市文化 江南文化 文化精神 本体意义 原生态文化 都市发展 中西文化 多元文化 现代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中性描写的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温瑜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1-2,4,共3页
"性"是《红高粱家族》的精髓所在,它抒写着爱和反抗的内涵,起到构建结构、推动情节、塑造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引发读者强烈震籀的作用。小说中性描写的价值在于,文学上,是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发展史上革命英雄传奇神话终结的标... "性"是《红高粱家族》的精髓所在,它抒写着爱和反抗的内涵,起到构建结构、推动情节、塑造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引发读者强烈震籀的作用。小说中性描写的价值在于,文学上,是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发展史上革命英雄传奇神话终结的标签之一:美学上,显示了优美、崇高和悲剧的审美范畴;哲学上,激发了读者从对"性"的体验上升到对人性本质的哲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家族》 “性”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毗陵诗派论略
12
作者 纪玲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0-164,共5页
清代常州诗歌繁荣,曾出现“毗陵四家”、“毗陵六逸”、“毗陵七子”等诗群。毗陵诗派是产生在清代常州、地域性较强的诗歌流派。该诗派的诗论家主要是洪亮吉,其诗论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其它诗派的流弊。毗陵诗派创作颇丰,在清代诗坛上有... 清代常州诗歌繁荣,曾出现“毗陵四家”、“毗陵六逸”、“毗陵七子”等诗群。毗陵诗派是产生在清代常州、地域性较强的诗歌流派。该诗派的诗论家主要是洪亮吉,其诗论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其它诗派的流弊。毗陵诗派创作颇丰,在清代诗坛上有一定的地位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陵诗派 “毗陵四家” “毗陵六逸” “毗陵七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时”观念的语言外显与哲学之思
13
作者 章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8-221,共4页
“时”这一概念自古就是哲学家、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它是认识论中的基本概念,是客观存在的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时观念比其它所有言语思维范畴都更能反映现实的属性,它和感受时间的主体密切相关,和主体对时间的评价与感知有关。... “时”这一概念自古就是哲学家、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它是认识论中的基本概念,是客观存在的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时观念比其它所有言语思维范畴都更能反映现实的属性,它和感受时间的主体密切相关,和主体对时间的评价与感知有关。从语言学和哲学的双重角度研究时范畴可以考虑到时间感知、时间反映、时间的概念化及其实现的语言学因素和哲学因素,可以更全面地探讨该范畴的内容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世绘的力量——解读苏童的《蛇为什么会飞》
14
作者 徐正龙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53-155,共3页
苏童在2002年推出号称“第一部反映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世纪末中国城市生活写真”的《蛇为什么会飞》,该小说与苏童以往的历史小说有何异同,它的价值又在哪里,本文从苏童的历史意识,角色重心置换,以及其超越当下的努力三个方面做一探讨。
关键词 历史意识 重心置换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中的“先辈”释义
15
作者 曹丽芳 《社科纵横》 2002年第4期56-,共1页
唐诗中屡屡出现的与科举制度相关的“先辈”—词 ,起初仅是应试举子对先及第者的尊称 ,逐渐演变为所有应试举子之间的互敬之称 ,后来更推广为科场外的人对举子们的敬称 ,而不仅仅用于“同时考中进士”或“同科及第”者之间 .“先辈”在... 唐诗中屡屡出现的与科举制度相关的“先辈”—词 ,起初仅是应试举子对先及第者的尊称 ,逐渐演变为所有应试举子之间的互敬之称 ,后来更推广为科场外的人对举子们的敬称 ,而不仅仅用于“同时考中进士”或“同科及第”者之间 .“先辈”在及第前又可称作“必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先辈 科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鹿为马”的语言学解读
16
作者 张春秀 黄耀燃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0-66,共7页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个成语比喻混淆是非,然而从语言学角度来解读它,亦有合理的一面。本文从语言是一种符号、符号的任意性、强制性、线条性、约定性等五个方面来解读"指鹿为马"的两面性。从而帮...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个成语比喻混淆是非,然而从语言学角度来解读它,亦有合理的一面。本文从语言是一种符号、符号的任意性、强制性、线条性、约定性等五个方面来解读"指鹿为马"的两面性。从而帮助人们更客观的了解语词,领会语言学的魅力,同时为语言符号的特点作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鹿为马” 任意性 强制性 线条性 约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文艺与政治的审美和谐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曙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8-172,共5页
在构建和谐文化的历史语境下,文艺与政治既不是"从属"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一种交融的关系。文艺最重要的属性是审美,而进步政治本身可以经由审美主体化为政治审美因素,文艺应当表现和反映体现核心价值... 在构建和谐文化的历史语境下,文艺与政治既不是"从属"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一种交融的关系。文艺最重要的属性是审美,而进步政治本身可以经由审美主体化为政治审美因素,文艺应当表现和反映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之美,应当从根本上改变文艺与政治的疏离状态,实现交融,达到和谐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审美因素 和谐文化 文艺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沦陷区女性作家的创作心态及审美追求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念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6-210,共5页
抗日战争为沦陷区女性文学营造了特殊的政治氛围,恶劣的社会环境导致了女性作家特殊创作心态的形成,"言"与"不言"之间的尴尬徘徊以及对人生"安稳"的向往与追求让她们重新发现了日常生活的"诗意"... 抗日战争为沦陷区女性文学营造了特殊的政治氛围,恶劣的社会环境导致了女性作家特殊创作心态的形成,"言"与"不言"之间的尴尬徘徊以及对人生"安稳"的向往与追求让她们重新发现了日常生活的"诗意"。于是她们的书写游离于主流的宏大叙事之外,只是涉笔于相对狭窄的女性问题、遥远的人性问题、细微的日常生活问题。然而,女性作家还是将这些主题写出一派泼辣景象——对"日常""人性"的流连填补了男权传统话语中女性日常生活经验的空白,又通过剖析女性自身从更深层面控诉了封建文化对她们的压迫和奴役,在与社会主流背道而驰的同时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40年代女性文学也因为有沦陷区这一翼而更显丰富与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 女性作家 创作心态 审美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传奇语言的骈散交融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力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9-154,59,共7页
唐代传奇小说改变了六朝小说用散句叙事而缺乏文采的状况,受到骈文、古文和敦煌讲唱文学的启发示范,有意识地将骈语吸收、引入到小说叙事中,与简练灵活的散句并存,自成段落的骈语用于描写景物环境、刻画人物肖像、描述事件场面,在丰富... 唐代传奇小说改变了六朝小说用散句叙事而缺乏文采的状况,受到骈文、古文和敦煌讲唱文学的启发示范,有意识地将骈语吸收、引入到小说叙事中,与简练灵活的散句并存,自成段落的骈语用于描写景物环境、刻画人物肖像、描述事件场面,在丰富故事细节画面、构造多维时空结构、表达深刻思想主旨上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拓展了小说的艺术表现空间。骈语和散句达到了相互交融协调的境界,将古典小说的语言艺术推进到臻于成熟和完善的全新阶段,对后世小说创作有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传奇 文言小说 语言特征 骈散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电影企业的困境与出路
20
作者 曹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7,共5页
在电影产业全面发展的当今世界,振兴民族电影已成了国有电影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面对着体制机制的束缚,以及民营的、海外的电影企业的激烈竞争,国有电影企业有必要结合自身特点及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实践,在资金、项目、人才等诸... 在电影产业全面发展的当今世界,振兴民族电影已成了国有电影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面对着体制机制的束缚,以及民营的、海外的电影企业的激烈竞争,国有电影企业有必要结合自身特点及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实践,在资金、项目、人才等诸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规避或降低风险,走出既符合电影产业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又确保国有电影企业在先进文化产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的特色之路,以此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扩大民族电影的国际市场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电影企业 困境 出路 振兴民族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