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FMS样酪氨酸激酶3的研究和临床意义
1
作者 刘斌 陈燕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82-185,共4页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酪氨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二级预防现状 被引量:2
2
作者 夏效升 吴耀辉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788-790,共3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近年来,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进步和新的有效药物的应用提高了恶性血液病患者首次抗真菌治疗的疗效,使更多患者获得再次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机会。但既往确...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近年来,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进步和新的有效药物的应用提高了恶性血液病患者首次抗真菌治疗的疗效,使更多患者获得再次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机会。但既往确诊或临床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再次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细胞移植时真菌感染复发的危险性增加,死亡率极高。因此,采取措施预防真菌感染的再发,即真菌感染的二级预防成为必然要求。真菌感染的二级预防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二级预防
原文传递
雷公藤红素对白血病细胞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晓南 吴青 +3 位作者 杨旭 张连生 吴一品 卢聪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8-232,共5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celastrol)对人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PI双标法、Hoechst33258染色法和DNA ladder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家族成员及Akt...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celastrol)对人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PI双标法、Hoechst33258染色法和DNA ladder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家族成员及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雷公藤红素作用前后的表达或磷酸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对雷公藤红素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以剂量-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K562细胞增殖,其24h半数抑制量(IC50)是(2.15±0.11)μmol/L;并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K562细胞凋亡,2.0μmol/L雷公藤红素处理24h后出现明显的DNA剪切现象,伴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雷公藤红素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伴随Caspase-3、8的活化,50μmol/L Caspase抑制剂z-VAD-fmk可阻断雷公藤红素作用的K562细胞凋亡。雷公藤红素降低K562细胞Akt信号通路中p-Ak,t Survivin和Bcl-2的表达,25μmol/LWORT(PI3K-Akt抑制剂)可显著提高雷公藤红素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雷公藤红素显著抑制K562细胞增殖,通过活化Caspase途径诱导K562细胞凋亡。雷公藤红素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伴Akt磷酸化水平的降低,雷公藤红素参与PI3K-Akt抑制剂协同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K562细胞 AK tCaspase-3 CASPASE-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凝血因子Ⅶ EGFP-EGF1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结合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梅恒 胡豫 +4 位作者 张迎红 王华芳 方峻 郭涛 魏文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81-184,共4页
本研究通过融合蛋白EGFP-EGF1的表达,探讨大鼠凝血因子Ⅶ上EGF1片段与组织因子(TF)的结合功能。用RT-PCR方法自大鼠肝脏组织获得EGF1编码区基因并将其插入EGFP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pET28a-EGFP-EGF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大... 本研究通过融合蛋白EGFP-EGF1的表达,探讨大鼠凝血因子Ⅶ上EGF1片段与组织因子(TF)的结合功能。用RT-PCR方法自大鼠肝脏组织获得EGF1编码区基因并将其插入EGFP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pET28a-EGFP-EGF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中,用IPTG诱导表达EGFP-EGF1融合蛋白;采用亲和层析方法Ni柱纯化融合蛋白,将融合蛋白作用于经脂多糖刺激表达TF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和检测融合蛋白与细胞结合情况。结果表明:EGFP-EGF1在转化的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并成功纯化,SDS-PAGE证实分子量约为36kD。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该融合蛋白能与内皮细胞膜上的TF结合。结论:大鼠凝血因子Ⅶ上EGF1区可介导FⅦ与TF特异性结合,从而可能为分子靶向抗栓治疗研究提供部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Ⅶ 组织因子 主动脉内皮细胞 重组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实验室分析与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军 胡间石 游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HAL)诊断与治疗。方法:通过分析2000年9月~2003年10月间在我院确诊的35例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资料,采用小剂量米托蒽醌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生长刺激因子(rhGCSF)进行诱导治疗。结果:完全... 目的:探讨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HAL)诊断与治疗。方法:通过分析2000年9月~2003年10月间在我院确诊的35例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资料,采用小剂量米托蒽醌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生长刺激因子(rhGCSF)进行诱导治疗。结果:完全缓解17例,占48.6%;部分缓解7例占20.0%;不缓解11例,占31.4%;总有效率为68.6X。结论:采用rhG-CSF联合小剂量米托蒽醌治疗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低增生性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小剂量米托蒽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自噬促进冬凌草甲素诱导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涉及胞内ROS产生 被引量:3
6
作者 曾蓉 陈燕 崔国惠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95-300,共6页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冬凌草甲素诱导多发性骨髓瘤发生自噬、凋亡,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所涉及的相关机制。方法利用MTT比色法检测冬凌草甲素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响;透视电镜观察细胞内凋亡和自噬的形态学改变;TUNEL检...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冬凌草甲素诱导多发性骨髓瘤发生自噬、凋亡,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所涉及的相关机制。方法利用MTT比色法检测冬凌草甲素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响;透视电镜观察细胞内凋亡和自噬的形态学改变;TUNEL检测细胞凋亡;分别利用以下技术检测处理后的细胞内的自噬变化:使用QDs605nm-Anti-LC3荧光探针以及免疫荧光技术定位细胞胞内LC3Ⅰ和LC3Ⅱ蛋白,利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记技术检测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利用DCFH-DA探针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胞内ROS水平。结果冬凌草甲素能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冬凌草甲素能同时诱发细胞凋亡、自噬和胞内ROS产生;NAC完全抑制胞内ROS产生后冬凌草甲素诱导的细胞凋亡消失;3-MA抑制自噬后,冬凌草甲素诱导的胞内ROS产生进一步增多,凋亡增多。结论冬凌草甲素能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冬凌草甲素同时诱发细胞凋亡和自噬;胞内ROS产生介导冬凌草甲素诱导的凋亡;凋亡为细胞死亡的主要途径,而自噬通过下调胞内ROS产生抑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凋亡 自噬 ROS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熊蓓 陈燕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国际预后指数(IP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3年间59例首程治疗的老年ML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7例接受治疗,大部分单纯采用联合化疗的方法,部分采用局部放疗加...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国际预后指数(IP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3年间59例首程治疗的老年ML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7例接受治疗,大部分单纯采用联合化疗的方法,部分采用局部放疗加化疗或手术后加化疗的方法。结果:59例ML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9%(46/59),41.1%(23/56),9.4%(5/53),而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1%(30/37),45.9%(17/37),13.5%(5/37),其中存活5年以上者均为达完全缓解(CR)者。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根据IPI分组,低危组、低中危组、中高危组、高危组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88个月、60个月、52个月、6个月,其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之间的CR率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病理类型和IPI。结论:IPI是判断老年ML预后的重要指标,老年ML仍应考虑积极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恶性淋巴瘤 国际预后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马利兰环磷酰胺联用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9例(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黎纬明 夏凌辉 +2 位作者 游泳 朱晓明 邹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7期7513-7516,共4页
背景:由大剂量口服马利兰联合环磷酰胺组成的BuCy2是目前主要的移植前预处理方案之一,但存在较多口服马利兰相关副作用。目的:评价静脉马利兰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设计:病例观察。单位:华中科技... 背景:由大剂量口服马利兰联合环磷酰胺组成的BuCy2是目前主要的移植前预处理方案之一,但存在较多口服马利兰相关副作用。目的:评价静脉马利兰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设计:病例观察。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对象:选择2006—05/12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行改良静脉马利兰联用环磷酰胺为预处理方案的异基因的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及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男12例,女7例,年龄14—50岁,平均33岁,其中亲缘性移植9例,非亲缘移植10例,造血干细胞来源:外周血18例,骨髓1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治疗项目知情同意。方法:应用静脉注射马利兰组成的BuCy2预处理对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即所有患者均采用目前国内外通用的改良马利兰联用环磷酰胺方案,即移植前10d口服羟基脲40mg/kg,移植前9d静脉滴注阿糖胞苷2g/m^2,移植前8,7,6d应用马利兰针剂0.8mg/kg(该剂量根据既往研究与1mg/kg口服制剂等效),通过中心静脉插管由输液泵控制滴速大于2h输注完毕,1次,6h,共12次,静脉注射马利兰输注前可应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稀释至约0.5g/L(约稀释10倍)。移植前5,4d静脉注射环磷酰胺1.8g/(m^2·d),移植前3d13服甲基环已亚硝脲250mg/m^2观察患者肝静脉闭塞病以及其他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术后进行中位6.5个月的随访观察,主要观察患者疾病复发及存活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移植后100d肝静脉闭塞病发生及副作用情况。②随访结果。结果:纳入患者1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13d内均获造血功能重建,经血型转变、染色体核型及DNA多态性证实为供者植入。①肝静脉闭塞病发生及副作用:患者在移植后100d内的肝静脉闭塞病发生率和100d时的肝静脉闭塞病相关死亡率均为0,未观察到与静脉马利兰相关的严重毒副反应。②随访结果:术后6.5个月随访,1例患者因移植后肝炎死亡,2例患者复发,其中1例经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化疗及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后目前已经获得完全缓解,经DNA多态性证实重新获得供者植入,另1例患者目前化疗进行中。其余患者目前均无病存活。结论:静脉马利兰的应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移植后肝静脉闭塞病的发生及其他口服马利兰相关的毒副作用,从而提高了移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马利兰 肝静脉闭塞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与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妍 胡俊斌 陈燕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02-304,共3页
关键词 淋巴瘤 组蛋白乙酰化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在淋巴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舒文秀 陈燕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淋巴瘤 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D型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11
作者 舒文秀 刘凌波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11-312,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蕾 胡豫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52-154,共3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导致的恶性疾病,具有无效造血、血细胞减少、血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发育异常、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以及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进展等特征。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导致的恶性疾病,具有无效造血、血细胞减少、血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发育异常、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以及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进展等特征。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1.5倍,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多数年轻患者的发病大多由于治疗或药物继发。MDS不论在疾病特征、临床表现还是实验审检查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异质性,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选择带来一定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荧光原位杂交 细胞遗传学
原文传递
Sokal和Hasford积分系统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的临床意义比较
13
作者 熊蓓 干定云 陈燕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7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比较Sokal和Hasford积分系统在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4例患者按治疗方案与两种积分系统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干扰素两种积分系统对慢性期CML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并在不同危险度组内观察干扰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 目的比较Sokal和Hasford积分系统在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4例患者按治疗方案与两种积分系统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干扰素两种积分系统对慢性期CML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并在不同危险度组内观察干扰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干扰素、Sokal和Hasford积分系统对CML患者的预后均有显著影响(P均<0.001),但多变量分析发现仅有Hasford积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在Hasford中高危组与Sokal高危组内,干扰素并不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Sokal和Hasford积分系统能较好地预测CML患者的预后,对确定高危组患者后者更为准确。按预后评分系统将患者分组,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Sokal积分 Hasford积分 干扰素
全文增补中
半乳糖凝集素-9在白血病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及其对CIK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
14
作者 张青艳 赵阿兰 +2 位作者 邓文华 胡茜 吴耀辉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94-199,205,共7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在高表达半乳糖凝集素-9(Gal-9)对CIK细胞杀伤活性、凋亡率和跨内皮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的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不包括AML-M3)、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5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和6例...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在高表达半乳糖凝集素-9(Gal-9)对CIK细胞杀伤活性、凋亡率和跨内皮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的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不包括AML-M3)、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5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和6例健康对照者(HDs)的骨髓标本,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al-9的表达。用慢病毒载体构建高表达Gal-9的病毒颗粒转染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 926细胞),应用PCR、Western Blot进行验证转染效率,将不同表达水平Gal-9的内皮细胞与CIK细胞共培养,应用CCK-8、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强度检测法检测共培养不同时间后CIK细胞的杀伤活性、凋亡率和跨内皮迁移率的变化。结果: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L和ALL患者骨髓中Gal-9表达明显高于CLL患者和HDs[AML(83.41±24.38)%,ALL(89.06±16.27)%vs CLL(59.33±34.43)%,HDs(4.48±3.62)%,P=0.0008]。与未转染高表达Gal-9的内皮细胞比较,高表达Gal-9的内皮细胞与CIK细胞共培养后,CIK细胞杀伤活性相对降低(135.10±37.51 vs 187.70±57.59),凋亡率增加[(28.45±6.15)%vs(23.93±3.47)%],并且CIK细胞跨内皮细胞迁移率降低。结论:白血病细胞中Gal-9高表达,CIK细胞表面Tim-3的表达增加,提示Gal-9/Tim-3途径可能影响CIK细胞治疗白血病的生物学效应;而内皮细胞高表达Gal-9则可能促进CIK细胞凋亡,影响CIK细胞的迁移和细胞杀伤效应,Tim-3单抗干预后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相应的抑制效应。因此,CIK细胞治疗疗效的差异可能与Gal-9/Tim-3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9 白血病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夏凌辉 邹萍 +8 位作者 胡俊斌 游泳 方峻 郭涛 刘芳 张纯 崔国惠 谢薇 宋善俊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C-VHD)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受者的关系以及配型情况,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亲缘全相合异基因骨...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C-VHD)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受者的关系以及配型情况,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亲缘全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22例;B组为亲缘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7例;C组为非血缘移植和不全相合移植,10例。术前均采用化疗预处理,术后采用短程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CsA)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局限性cGVHD患者多采用单一免疫抑制剂(CsA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进展者采用标准方案(Cs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广泛性cGVHD患者则需用标准方案治疗(一线治疗方案)。一线治疗无效、病情进展者,对一线治疗依赖不能停药,或停药后病情反复者,需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硫唑嘌呤治疗(二线治疗方案)。结果移植后随访6~120个月,中位时间为43个月,39例诊断为cGVHD,其中局限性cGVHD 13例(33.3%,13/39),广泛性cGVHD 26例(66.7%,26/39),7例死于cGVHD或与之相关的并发症。B组cGVHD发生率较A组显著升高(P<0.05),B组和C组的广泛性cGVHD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病程中发生2~4度急性GVHD是cGVH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局限性cGVHD患者采用一线方案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广泛性cGVHD患者(P<0.05),标准危险度cGVHD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高危险度cGVHD者(P<0.05)。结论cGVHD是allo-HSCT后常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广泛性cGVHD多发生于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HLA配型不全相合移植和非血缘移植,且临床治疗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期间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娅 李娟 高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35期4247-4249,共3页
目的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预处理期间内心的真实感受,为HSCT患者预处理期间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7例预处理期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深入访谈。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 目的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预处理期间内心的真实感受,为HSCT患者预处理期间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7例预处理期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深入访谈。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期间的真实感受包括悲观情绪,过度敏感、过度焦虑,健康知识的需求,经济负担重,承受疾病的压力,自身价值的体验。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HSCT患者预处理期的真实体验和心理需求,深化整体服务内涵,加深对HSCT患者的理解和心理干预,从患者本身及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的角度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照护和情感支持,使患者能更好地应对预处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期 内心体验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规范化诊治 被引量:6
17
作者 邹萍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110-1112,共3页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Fas配体基因逆转录病毒途径转染骨髓CD_(34)^+细胞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忠文 邹萍 《河南医药信息》 2002年第18期2-3,共2页
目的 借助逆转录病毒途径 ,FasL基因转染骨髓CD34+3 4 细胞。方法 将人FasLcDNA顺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LXSN ;PLXSN -hFasL质粒脂质体转染PA317包装细胞 ;G418筛选抗生克隆 ;PCR鉴定整合细胞 ;扩增 ;制毒 :病毒滴度测定。试剂盒... 目的 借助逆转录病毒途径 ,FasL基因转染骨髓CD34+3 4 细胞。方法 将人FasLcDNA顺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LXSN ;PLXSN -hFasL质粒脂质体转染PA317包装细胞 ;G418筛选抗生克隆 ;PCR鉴定整合细胞 ;扩增 ;制毒 :病毒滴度测定。试剂盒分选骨髓CD34+3 4 细胞 ;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纯度 ;体外扩增培养 (IL -3+IL -6 +SCF) ;病毒上清转染CD34+3 4 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FasL阳性细胞率。结果 成功构建PLXSN -hFasL质粒 ;PA317细胞进行包装后所获假性病毒上清滴度为 1.7× 10 5CFU/ml ;对 11份正常人或良性贫血患者髓血进行CD34+3 4 细胞分选 ,所得CD34+3 4 细胞数为 1.35± 0 .45× 10 5,纯度为 85 %~ 97% ;体外扩增培养 10~ 12d ,细胞数达到 2 .5± 0 .7× 10 6(扩增约 18.5倍 ) ;病毒上清转染后 48~ 72h ,流式细胞仪检测 2 4.2± 2 .4%CD34+3 4 细胞表达FasL(P <0 .0 1) (未转染的CD34+3 4 细胞FasL阳性率为 7.6± 1.1% )。结论 通过逆转录病毒途径 ,FasL基因可有效转染骨髓CD34+3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配体 逆转录病毒 骨髓 CD34^+细胞 基因转染 流式细胞仪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167例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小红 王华芳 +3 位作者 杨锐 魏文宁 郭涛 胡豫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27-629,共3页
血友病A(HA)是一种由于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缺陷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约(10~20)/10万。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生异常出血,主要依靠反复输注FⅧ制剂替代治疗,以达到治疗和预防... 血友病A(HA)是一种由于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缺陷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约(10~20)/10万。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生异常出血,主要依靠反复输注FⅧ制剂替代治疗,以达到治疗和预防出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 血友病A 患者 隐性遗传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 筛查 X染色体连锁 替代治疗
原文传递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鞠蕾 张纯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54-157,共4页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加速期或急变期,其变化可作为CML的预后评价指标。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BL)是以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独立白血病类型。临床在排除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后,依据骨髓检查及...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加速期或急变期,其变化可作为CML的预后评价指标。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BL)是以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独立白血病类型。临床在排除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后,依据骨髓检查及外周血检查结果将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多引起的BL分为急性BL和慢性BL。因BL发病率较低,目前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随着检测技术和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形态学、免疫学、细胞及分子遗传学(MICM)的诊断模式,可使越来越多单独发病的BL被识别和发现。笔者拟就目前国内外发现的BL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