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要素、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与产业富民效应——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保瑞 王巧 《岳麓公共治理》 2024年第1期62-76,共15页
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受哪些资源要素驱动?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产业富民?基于“中国家庭大数据库”和“中国社区治理调查”的数据,研究采用Logistic和OLS回归分析方法,分两阶段考察了驱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富民... 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受哪些资源要素驱动?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产业富民?基于“中国家庭大数据库”和“中国社区治理调查”的数据,研究采用Logistic和OLS回归分析方法,分两阶段考察了驱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富民效应。结果表明:(1)精英资源和财政资源是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而且精英资源和基础设施资源对产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发展特色产业可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18.4%;(3)与依托自然风景类资源的特色产业相比,依托人文风景类资源的特色产业对居民收入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研究为理解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特色产业 资源要素 居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争者偏好的农村环境抗争结果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徐玮 李立 张莉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0,20,189,共12页
为了探究基于抗争者偏好的农村环境抗争结果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网络文本挖掘技术遴选出20个典型案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农村环境抗争中基于抗争者偏好的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新兴媒体的联... 为了探究基于抗争者偏好的农村环境抗争结果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网络文本挖掘技术遴选出20个典型案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农村环境抗争中基于抗争者偏好的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新兴媒体的联动对农村环境抗争具有重大影响,抗争诉求是影响农村环境抗争的重要因素,抗争策略对农村环境抗争具有一定影响。本研究为政府有效应对乃至避免农村环境抗争事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同时也可为乡村振兴中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抗争 影响因素 定性比较分析 农村 抗争者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种业政策:目标演进与工具适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嬛 易小钶 向栎檠 《中国种业》 2024年第7期1-11,16,共12页
种业振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种业发展。本研究从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适配视角出发,采用“创新链—政策工具”二维分析框架,对1986-2022年的195份中央层面种业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种业政策目标及... 种业振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种业发展。本研究从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适配视角出发,采用“创新链—政策工具”二维分析框架,对1986-2022年的195份中央层面种业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种业政策目标及时回应了种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关键问题,环境型和供给型工具与创新链环节政策目标适配度高,但是存在需求型政策使用不足、环境型与供给型工具子类型使用不均衡等问题。应进一步细化和优化政策目标,强化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优化种业政策子工具类型结构,加强法规管制类工具的执行力度,增强种业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业政策 创新链 政策目标 政策工具 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数字治理的技术主义迷误及其社会性调适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雅勤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6-133,共8页
在国家治理视域中,乡村数字治理承载着实现乡村“治理有效”乃至“善政良治”治理理想的社会期待。在这一背景下,认为数字技术能够“包打一切”的执念,逐渐在乡村数字治理的探索实践中显露出来。这极易导致人们对这一新兴治理模式中数... 在国家治理视域中,乡村数字治理承载着实现乡村“治理有效”乃至“善政良治”治理理想的社会期待。在这一背景下,认为数字技术能够“包打一切”的执念,逐渐在乡村数字治理的探索实践中显露出来。这极易导致人们对这一新兴治理模式中数字技术的功能和作用产生迷误。事实上,数字治理所裹挟的技术主义与乡村治理所内蕴的公共性价值之间,是存在内在张力的。这一张力,是数字技术难以深嵌乡村社会人情伦理以及人际关系网络的根源。如果不能恰切地对技术进行社会性调适,数字治理就会“悬浮”于乡土社会之上而难以真正发挥其正向功能。为此,在乡村数字治理的探索实践中,要关注其社会兼容度,并运用社会力量调适和超越技术主义思维的片面性,以纾解乡村数字治理的技术主义迷误问题,使之真正成为助力国家治理理想和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技术驱动和赋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数字治理 技术主义 社会性调适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主题与发文机构网络演进研究——基于1982—2022年政策文本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嬛 许若冰 薛佳丽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6-250,共15页
“绿色”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主方向,为厘清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演进的核心特征和逻辑,本研究运用政策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层面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聚焦主题、发文机构网络及其阶段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政策主题看,... “绿色”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主方向,为厘清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演进的核心特征和逻辑,本研究运用政策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层面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聚焦主题、发文机构网络及其阶段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政策主题看,政策理念由“兼顾绿色”转向“绿色驱动”,政策内容由“问题导向”转向“战略布局”;2)从发文机构网络看,政策主体由“松散-低度合作”转向“集中-高度合作”。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但政策目标仍需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效果有待提升。未来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应保持中长期稳定性,推进因区施策,强化对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和政策实施中的部门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政策 政策演进 政策主题 发文机构合作网络
原文传递
基层民主协商中话语共识达成的掣肘因素及其消解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雅勤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60,共10页
作为一种典型的“共识型民主”,协商民主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或者发挥应有的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协商主体能否通过对话沟通来达成话语共识。梳理协商话语共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知,话语共识的达成需要多重条件的支持,而保障协商话语... 作为一种典型的“共识型民主”,协商民主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或者发挥应有的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协商主体能否通过对话沟通来达成话语共识。梳理协商话语共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知,话语共识的达成需要多重条件的支持,而保障协商话语呈现公共性、有效性与抗辩性特征的话语体制是其中最为基本的要素。从中国基层协商实践来看,一些地区话语权力失衡与基层参与空转等掣肘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单中心独白”和“去中心漫谈”这两种障蔽共识达成的“话语藩篱”出现。为提升基层民主协商的运行效能,既需要对制约话语共识的不利因素进行清除,也需要通过重塑话语格局、健全话语规则、完善话语形式和培育话语主体,构建中国特色的“基层公共话语场”,塑造基层话语共识顺畅达成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民主协商 话语共识 话语体系 基层治理
原文传递
政策学习何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家合 张佳丽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85,共8页
政策学习为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发展提供了分析视角。文章基于“政策目标调整—政策目标群体需求改变—政策权利授予变化”三维分析框架,对2013—2022年间30份国家层面政府购买服务政策进行政策学习的分析,发现政策目标从范围扩张向领域... 政策学习为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发展提供了分析视角。文章基于“政策目标调整—政策目标群体需求改变—政策权利授予变化”三维分析框架,对2013—2022年间30份国家层面政府购买服务政策进行政策学习的分析,发现政策目标从范围扩张向领域深化转变、政策目标群体需求从单点聚焦向多点覆盖转变、政策权利授予从基本权利授予向权利体系构建转变。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学习具有稳定性、渐进性和战略性等特征,其深层动因在于政策场域的规范作用、政策价值的引导作用和政策议程的开放作用。公共服务重点领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要求后续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学习应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为政策目标调整的依据,在政策内容中体现对政策相关主体需求的关注,并将加强服务购买监管作为政策发展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服务 政策学习 公共政策 公共服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