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线三甲医院23例汶川地震伤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感染伤员的分区分类救治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家红 赵鲁平 +5 位作者 巫奇 陈皋 文元 袁成良 罗万蓉 张大志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后7天内收治的23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感染伤员的分区分类救治情况,为今后类似重大灾难事件的伤员救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3例伤员较为完整的临床诊断、治疗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伤员伤口内分泌物细菌直接... 目的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后7天内收治的23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感染伤员的分区分类救治情况,为今后类似重大灾难事件的伤员救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3例伤员较为完整的临床诊断、治疗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伤员伤口内分泌物细菌直接涂片结果、细菌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结果、经验选用抗菌药物和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与控制严重感染及愈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全部伤员均为Ⅵ型开放性骨折,其中男8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61岁。均伴发热、畏寒等感染中毒症状,且合并四肢骨折部位的较大或大范围的肌肉缺血坏死和严重感染。直接涂片检出单一菌感染者6例(26.09%),双重菌感染者12例(52.18%),多重菌感染者5例(21.74%);伤口内分泌物细菌有氧培养结果显示,伤口感染11种细菌共计18株:肠杆菌科细菌11株(61.11%),非发酵菌5株(27.78%),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各1株(各占5.56%);2例伤员为2种细菌合并感染,另2例伤员未培养分离出细菌,有5例未能进行细菌培养。早期经验采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者12例中有10例(83.33%)伤员感染病原菌对经验选用的单一抗菌药物耐药,仅有2例(16.67%)伤员敏感。早期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药,结合早期清创、充分引流及分区分类治疗后,有效控制了伤员原有感染并避免院内感染发生。结论地震伤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感染伤员抗菌药物早期联合使用以及早期受伤部位的彻底清创和充分引流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为地震伤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感染的伤员进一步转入二线三甲医院接受外科专科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分区分类救治 地震伤 开放性骨折 严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师制联合PBL教学法在感染科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梁露文 郭渊 +1 位作者 符霏雪 周华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23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在实施感染科临床带教期间导师制+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感染科实习的50名护生进行临床带教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选择一对一导师制带教模式完成临床带教)和试验... 目的探讨在实施感染科临床带教期间导师制+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感染科实习的50名护生进行临床带教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选择一对一导师制带教模式完成临床带教)和试验组(选择导师制联合PBL教学法完成临床带教),各25名;比较两组护生综合表现优良率、实践操作成绩、理论知识成绩、量化考评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兴趣、知识掌握、师生互动、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评分。结果试验组综合表现优良率(92.00%)高于参照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实践操作成绩(90.16±4.25)分、理论知识成绩(92.29±3.25)分、量化考评成绩(90.89±4.52)分均高于参照组实践操作成绩(82.29±5.13)分、理论知识成绩(81.76±4.23)分、量化考评成绩(79.66±5.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兴趣(90.23±5.23)分、知识掌握(91.69±4.25)分、师生互动(92.31±5.13)分、自学能力(92.77±4.21)分、分析能力(90.88±5.89)分、实践操作(90.69±5.19)分均高于参照组兴趣(80.17±4.17)分、知识掌握(81.13±5.26)分、师生互动(80.81±4.29)分、自学能力(81.66±5.65)分、分析能力(79.89±4.98)分、实践操作(79.63±7.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师制联合PBL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可将护生综合表现显著改善,将其实践操作成绩、理论知识成绩、量化考评成绩显著提升,并同时于兴趣、知识掌握、师生互动、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实践操作等方面将教学满意度显著提升,促进感染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质量的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科 导师制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护生综合表现优良率 实践操作成绩 理论知识成绩 量化考评成绩 教学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病原体检测中的作用
3
作者 罗宁 何泰瑜 +1 位作者 康娟 张大志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727-735,共9页
病原学的早期准确识别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至关重要。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第二代测序技术正被逐步应用于临床病原体的检测。作为第二代测序技术的一个分类,靶向第二代测序技术能选择性地扩增或富集感兴趣的基因组区域,再进行大规... 病原学的早期准确识别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至关重要。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第二代测序技术正被逐步应用于临床病原体的检测。作为第二代测序技术的一个分类,靶向第二代测序技术能选择性地扩增或富集感兴趣的基因组区域,再进行大规模测序,快速准确地检出目标病原体。本文对靶向第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讨论靶向第二代测序技术作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工具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第二代测序 感染性疾病 病原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继发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余敏 周智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410-2419,共10页
由于长期反复住院、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过度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侵袭性操作增加等因素,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 ESLD)患者的真菌感染在临床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因为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存在困难,临床漏诊率较高,E... 由于长期反复住院、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过度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侵袭性操作增加等因素,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 ESLD)患者的真菌感染在临床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因为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存在困难,临床漏诊率较高,ESLD一旦发生真菌感染往往预后较差。因此,本文主要探讨近年来关于ESLD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易感因素、临床表现以及抗真菌药物使用等方面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真菌感染 易感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灰区”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5
作者 张静 胡鹏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689-694,共6页
慢性乙型肝炎(CHB)构成了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相当一部分CHB患者不属于传统定义的自然史分期的任一阶段,被认为处于“灰区”或“不确定期”。目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指南对“灰区”患者的管理策略仍存在争议,对慢性HBV感染“灰... 慢性乙型肝炎(CHB)构成了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相当一部分CHB患者不属于传统定义的自然史分期的任一阶段,被认为处于“灰区”或“不确定期”。目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指南对“灰区”患者的管理策略仍存在争议,对慢性HBV感染“灰区”患者病理学特征、疾病进展风险的研究对于优化治疗策略、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综述汇总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包括“灰区”患者的分布情况、肝组织病理学特点、疾病进展以及不同指南中的管理策略等,提出对“灰区”患者未来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灰区 肝组织学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侵袭性感染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怀东 周智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2479-2488,共10页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hvKP)作为一种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菌株,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该菌株的高毒力使其可生存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且容易引起严重的侵袭性...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hvKP)作为一种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菌株,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该菌株的高毒力使其可生存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且容易引起严重的侵袭性感染,包括化脓性肝脓肿、内源性眼内炎、脑膜炎、坏死性筋膜炎等,许多患者经积极治疗后仍出现不可逆的灾难性残疾,整体预后差。本综述就hvKP引起的各类侵袭性感染的临床表现、感染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诊疗及预后等多方面进行论述,总结经验,为临床提供诊疗思路,以期改善相关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侵袭性感染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诱导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血清TNF-α测定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雪莲 赵悦 +1 位作者 马力 刘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0-391,394,共3页
目的 :建立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 ,观察病理改变。方法 :大鼠经股静脉注射内毒素 (LPS) ,观察动物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变化及存活率。同时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评定模型。结果 :大鼠MAP于注射LPS后迅速下降 ,升至正常... 目的 :建立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 ,观察病理改变。方法 :大鼠经股静脉注射内毒素 (LPS) ,观察动物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变化及存活率。同时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评定模型。结果 :大鼠MAP于注射LPS后迅速下降 ,升至正常后逐渐缓慢下降直至死亡 ;心率短暂上升后逐渐下降 ;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血TNF α在LPS注射 90min升至最高 ,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应用LPS建立的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MAP、心率变化与临床感染性休克相似 ,是一个理想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动物模型 内毒素 平均动脉压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路感染中大肠埃希菌的流行趋势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卓树洪 叶晓光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815-3818,共4页
目的了解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E.coli)的流行状况和耐药谱,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所得1 199株泌尿道感染的E.coli,调查其患者人群分布,并用WHONET 5.4软件分析分离株... 目的了解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E.coli)的流行状况和耐药谱,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所得1 199株泌尿道感染的E.coli,调查其患者人群分布,并用WHONET 5.4软件分析分离株对2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分离率。结果 (1)临床尿路感染中E.coli占尿路感染分离菌株的47.35%,该菌有77.7%分离株来自住院患者,其中分离最多的为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及老年干部病区患者;患者主要是老年女性,约占46.04%,远超男性患者的15.26%(P〈0.01)。(2)3年间E.coli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仍然高度敏感,敏感率为98.6%~99.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稳定在10%左右;对头孢西丁、阿米卡星耐药率〈2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呋喃妥因耐药率在30%左右;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氨曲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耐药率〉40%。(3)3年间产ESBLs的E.coli阳性率为51.95%(623/1 199),产ESBLs的E.coli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唑肟的耐药率在90%左右,显著高于非产ESBLs的E.coli(P〈0.01);产ESBLs和非产ESBLs的E.coli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呋喃妥因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具有较低耐药性。结论尿路感染中E.coli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较为严重,尤其是产ESBLs的E.coli的耐药更是非常严重。因此,及时总结尿路感染中E.coli的耐药特点及其变迁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E.COLI 耐药性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相关性的累积Meta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邓勇 曾维琼 +1 位作者 詹柱 刘智力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4549-4552,共4页
目的对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相关性的观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旨在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胰腺癌的风险做出预测。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PubMed、维普数据库,比较胰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观察性研... 目的对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相关性的观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旨在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胰腺癌的风险做出预测。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PubMed、维普数据库,比较胰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观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水平,采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计算合并调整后的比值比(AOR)及95%CI。结果共6项研究,包括2 335例患者,符合本研究的筛选标准。累积Meta分析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的发展存在显著相关性(AOR=1.38,95%CI:1.08-1.75,P=0.009)。其中3项研究结果表明血清幽门螺杆菌CagA抗体阳性与胰腺癌无显著相关性(AOR=1.14,95%CI:0.66-1.97,P=0.639)。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还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 累积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不同人群HBV感染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白菡 张琳 +4 位作者 马力 刘冬妍 罗青云 赵桂珍 王者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2,共2页
目的:调查沈阳地区不同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6 974例在我院住院的病人分为14岁以下、15岁以上和孕妇3组,用ELISA法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比较各组间HBV的感染情况。结果:14岁以下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15岁以上... 目的:调查沈阳地区不同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6 974例在我院住院的病人分为14岁以下、15岁以上和孕妇3组,用ELISA法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比较各组间HBV的感染情况。结果:14岁以下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15岁以上组(P<0.05),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率高于15岁以上组,孕妇HBV感染率与普通人群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沈阳地区儿童HBsAg阳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2型糖尿病发生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世颖 任红 张大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936-1938,共3页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症,也可引起全身多器官的慢性功能障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会引起...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症,也可引起全身多器官的慢性功能障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会引起患者机体内三大物质代谢异常,特别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增高.HCV感染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发生的又一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2型糖尿病 相关性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慢性功能障碍 物质代谢异常 临床综合征 糖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戴福宏 曾维琼 江萃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66-70,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肝脏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receptor substste-1,IRS-1)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关系。方法共收集36例肝组织,其中来源于健康对照受...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肝脏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receptor substste-1,IRS-1)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关系。方法共收集36例肝组织,其中来源于健康对照受试者12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mild chronic hepatitis B,MCHB)未合并IR受试者12例,MCHB合并IR受试者12例。测量受试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血胰岛素(fasting blood insulin,FINS)水平、HBV DNA及乙肝病毒标记物。根据稳态模型计算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界定IR。当HOMA-IR值>2.7定义为IR。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IRS-1蛋白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①MCHB伴IR组FINS、FBG、HOMA-IR、HBV DNA及HBeAg阳性率分别为(19.48±7.97)μU/mL、(5.20±0.62)mmol/L、(4.37±1.34)%、(5.01±1.33)%和75.00%;MCHB未伴IR组FINS、FBG、HOMA-IR、HBV DNA及HBeAg阳性率分别为(8.49±2.78)μU/mL、(5.05±0.54)mmol/L、(1.86±0.58)%、(4.89±1.52)%和58.33%;正常对照组FINS、FBG及HOMA-IR分别为(7.21±2.71)μU/mL、(4.98±0.36)mmol/L和(1.60±0.63)%。MCHB伴IR组的FINS水平和HOMA-IR值显著高于MCHB未伴IR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率及HBV 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CHB伴IR组肝组织IRS-1蛋白表达水平为(0.33±0.0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68±0.03)和MCHB未伴IR组(0.64±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MCHB伴IR组肝组织IRS-1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程度为(0.17±0.0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56±0.03)和MCHB未伴IR组(0.53±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尚未明确。肝脏组织中IRS-1蛋白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程度降低,可能是HBV感染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受体底物1 酪氨酸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B细胞表位预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虎 胡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19-1321,1326,共4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软件预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B细胞表位。方法以HA、NA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用Protean、PORTER、MEGA等生物信息学软件综合预测HA、NA蛋白可能的B细胞表位,再结合吴玉章的平均抗原指数方案... 目的利用计算机软件预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B细胞表位。方法以HA、NA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用Protean、PORTER、MEGA等生物信息学软件综合预测HA、NA蛋白可能的B细胞表位,再结合吴玉章的平均抗原指数方案进一步筛选。结果 HA蛋白最有可能的B细胞表位位于其N端的第53~57、179~183区段,HA蛋白的其它区段:62~66、98~101、164~166、315~320、424~426、443~445、493~496等也有可能存在B细胞表位。NA蛋白最有可能的B细胞表位位于N端的第321~329、379~386区段,NA蛋白的其他区段:46~48、52~54、74~78、136~141、145~150、160~164、194~197、246~248、333~343、426~431等也有可能存在B细胞表位。结论综合多种方案预测了H7N9病毒HA、NA蛋白的B细胞表位,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表位疫苗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 HA NA B细胞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PBL+TBL联合教学法在基层医院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4
作者 宗开灿 李世颖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5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CBL、PBL和T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基层医院呼吸内科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2—7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系本科生在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参加临床实习的3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 目的探讨CBL、PBL和T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基层医院呼吸内科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2—7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系本科生在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参加临床实习的3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以CBL、PBL与T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方法(对照组)。最后,以教学完成后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考核以及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核成绩和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践证明,实验组在理论知识、临床技能考核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调查显示,实验组在团队合作水平、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训练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L、PBL联合TBL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医学生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实习效果,学生接受度和满意度均较高,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CBL教学 PBL教学 TBL教学 临床实习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疾病研究新进展述评及展望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喆 王纯睿 +2 位作者 罗华婷 罗茜 王遨宇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期1-5,13,共6页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且重要的疾病,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目前感染性疾病防治研究水平虽不断提高,但感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了让广大医疗工作者了解当前感染性疾病研究新进展,本文介绍了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真菌性感染及...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且重要的疾病,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目前感染性疾病防治研究水平虽不断提高,但感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了让广大医疗工作者了解当前感染性疾病研究新进展,本文介绍了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真菌性感染及寄生虫感染等重要感染性疾病的现状,对感染病相关领域的研究与防治进展做一述评,并对将来可能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感染 细菌性感染 真菌性感染 寄生虫感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δ2 γδ T细胞亚群在慢性HCV感染中的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殷文伟 张琼方 +1 位作者 邵建营 童师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46-1349,共4页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及其亚群Vδ1和Vδ2 T细胞在慢性HC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γδT细胞及其亚群Vδ1和Vδ2 T细胞比例变化。结果:慢性HCV感染病人外周血中γδT细胞及其亚群Vδ1和Vδ2 T细胞比例与健康对照者...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及其亚群Vδ1和Vδ2 T细胞在慢性HC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γδT细胞及其亚群Vδ1和Vδ2 T细胞比例变化。结果:慢性HCV感染病人外周血中γδT细胞及其亚群Vδ1和Vδ2 T细胞比例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HCV感染患者Vδ2 T细胞数目与肝脏损伤成正相关而与病毒滴度不相关。慢性HCV感染病人Vδ2 T细胞处于活化状态,CD107a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Vδ2 T细胞亚群参与慢性HCV感染所致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ΓΔT细胞 Vδ2 T细胞 病毒滴度 谷丙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滤泡辅助T淋巴细胞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殷文伟 童师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5-829,共5页
目的研究滤泡辅助T淋巴细胞(TFH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外周血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疾病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0名健康对照者和23例HCV感染者,其中4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XCR... 目的研究滤泡辅助T淋巴细胞(TFH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外周血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疾病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0名健康对照者和23例HCV感染者,其中4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比例变化。结果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为5.845%(2.680%~14.200%),健康对照组为3.765%(1.200%~8.520%)(u=124.5,P=0.010 6);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感染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800%(8.440%~36.600%)和9.550%(2.700%~21.800%)(u=132.0,P=0.017 6)。CD4^+CXCR5^+TFH细胞比例与HCV RNA载量呈负相关(r=-0.432 8,P=0.039 1),与GPT和GOT无相关性。抗病毒治疗后HCV感染者TFH细胞比例降低。结论 CD4^+CXCR5^+TFH细胞可能参与了慢性HCV感染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滤泡辅助T细胞 病毒载量 谷丙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新发传染病列为医学本科生教学内容的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英 胡丽花 邓红梅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7期2750-2751,共2页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传染病的防控取得了显著成就。许多严重、经典的传染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与此同时,近年来,又发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称为新发传染病(EID)。EID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人类面临着EID的严重威胁。EID的出现,需...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传染病的防控取得了显著成就。许多严重、经典的传染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与此同时,近年来,又发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称为新发传染病(EID)。EID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人类面临着EID的严重威胁。EID的出现,需要医务工作者、医学教学人员及医学本科生及时地进行知识及教学更新,提高对EID的应对能力,避免EID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将EID列为医学本科生教学内容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新出现 教育 医学 本科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PPPS教学模式下在泌尿外科见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夏洋 张琼方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22期3928-3930,共3页
目的研究BOPPPS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6名在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泌尿外科见习的本科生及七年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名。研究组采取BOPPPS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教学,对照组采... 目的研究BOPPPS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6名在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泌尿外科见习的本科生及七年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名。研究组采取BOPPPS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最后对2种教学模式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教学数据,研究组技能操作成绩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础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满意度、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的及教学目标完成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学负担方面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按照BOPPPS模式可以教学效果,值得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教学模式 泌尿外科 临床教学 医学教育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代谢与原发性肝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20
作者 邹可 黄英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084-1091,共8页
脂代谢是机体重要代谢之一,肝脏作为脂质合成、储存以及代谢的中心器官,二者相互影响。肿瘤细胞所处的局部环境称为肿瘤微环境,为适应肿瘤微环境而发生的代谢改变称为代谢重编。目前脂代谢与肝癌之间的相关性尚不完全清楚,肝癌脂代谢重... 脂代谢是机体重要代谢之一,肝脏作为脂质合成、储存以及代谢的中心器官,二者相互影响。肿瘤细胞所处的局部环境称为肿瘤微环境,为适应肿瘤微环境而发生的代谢改变称为代谢重编。目前脂代谢与肝癌之间的相关性尚不完全清楚,肝癌脂代谢重编的具体过程亦尚未完全揭示。本文介绍了肝癌发生、发展各阶段脂代谢特点,总结了肝癌脂代谢重编过程的最新发现,旨在探究脂代谢在肝癌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中的作用,为肝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Lipid metabolis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abolic processes in the body, and the liver is the central organ for lipid synthesis, storage, and metabolism, with a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them. The local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tumour cells are located is called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the metabolic changes that occur to adapt to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re calle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At 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pid metabolism and liver cancer is not completely clear, and the specific process of lipi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in liver cancer has not yet been fully elucidated. This review introduces the lipid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liver cancer at each stage of its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summarizes the latest findings on the lipi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process in liver cancer, and aim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lipid metabolism in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 liver cancer, providing new ideas and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代谢 原发性肝癌 肿瘤微环境 代谢重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