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及复方异丙托溴氨雾化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前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的变化情况 被引量:36
1
作者 于海梅 高捷 +2 位作者 钟晓 王煦 侯秀玲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4期553-556,共4页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病人数众多,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支气管哮喘是以慢性呼吸道炎症及可逆性气道阻塞为特征,其实质是多种细胞和细胞成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常出现气流可逆性...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病人数众多,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支气管哮喘是以慢性呼吸道炎症及可逆性气道阻塞为特征,其实质是多种细胞和细胞成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常出现气流可逆性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 儿童支气管哮喘 雾化治疗 可逆性气道阻塞 社会经济负担 慢性呼吸道炎症 慢性气道炎症 异丙托溴铵 糖皮质激素 雾化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3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育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1年第7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疱疹性咽峡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剂。5~7天为1个疗程。结果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疱疹性咽峡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剂。5~7天为1个疗程。结果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疱疹性咽峡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克肟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0例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育红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10年第5期231-232,共2页
目的观察头孢克肟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3d,病情稳定后改为头孢克肟(世福素);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两组总疗程均为7~10d。结果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两... 目的观察头孢克肟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3d,病情稳定后改为头孢克肟(世福素);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两组总疗程均为7~10d。结果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头孢克肟序贯治疗对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具有高效、快速、方便、节省费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克肟 序贯疗法 支气管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颅内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晓燕 李建新 +3 位作者 付丽 郑玉华 崔丽霞 赵海燕 《医学研究通讯》 2001年第4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分析。结果 (1)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窒息、缺氧、早产、低体重儿、产伤及窒息合并败血症、硬肿症。(2)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分析。结果 (1)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窒息、缺氧、早产、低体重儿、产伤及窒息合并败血症、硬肿症。(2)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早期诊断困难,误诊死亡率高。结论要重视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产儿科合作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围产期窒息,是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减少伤残率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危因素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儿童啃咬行为的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燕 李晓萌 +9 位作者 陈虎 张扬鸽 高捷 张庆丽 彭燕梅 穆立娟 孟召学 王琳 陈芳芳 涂燕晖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第3期15-22,共8页
目的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儿童使用消费品时发生啃咬行为的预测模型。方法对北京市6所医疗机构就诊的1803例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依据使用消费品时是否发生啃咬行为分为有啃咬行为组(n=617)与无啃咬行为组(n=1186)。随机抽取1442例儿童的临... 目的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儿童使用消费品时发生啃咬行为的预测模型。方法对北京市6所医疗机构就诊的1803例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依据使用消费品时是否发生啃咬行为分为有啃咬行为组(n=617)与无啃咬行为组(n=1186)。随机抽取1442例儿童的临床资料作为训练集构建预测模型,其余作为测试集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的指标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XGBoost、随机森林、Logistic回归、决策树、贝叶斯网络和SVM算法构建预测模型。完成机器学习算法对特征重要性的排序,比较6种方法构建的模型对儿童使用消费品时是否发生啃咬行为的预测价值。结果XGBoost、随机森林、逻辑回归、决策树、贝叶斯网络和SVM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9、0.935、0.921、0.911、0.893、0.772,灵敏度分别为0.771、0.833、0.879、0.838、0.870、0.233,特异度分别为0.928、0.898、0.847、0.874、0.751、0.969。上述6种机器学习算法优劣排序为:XGBoost>随机森林>Logistic回归>决策树>贝叶斯网络>SVM。儿童年龄(OR=0.721,95%CI=0.683~0.761)、儿童受教育水平(小学:OR=0.244,95%CI=0.170~0.352)、主要照顾者对化学物质知识了解程度(了解一点:OR=0.679,95%CI=0.466~0.990)、主要照顾者陪伴程度(经常陪伴:OR=0.471,95%CI=0.347~0.639)、母亲职业(商业服务人员:OR=0.479,95%CI=0.234~0.980)是儿童啃咬行为主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儿童使用消费品发生啃咬行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XGBoost的预测效能优于随机森林、Logistic回归、决策树、贝叶斯网络和SV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啃咬行为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儿童 消费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岑东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选择BPD的早产儿36例(观察组)、非BPD的早产儿4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对象血清CMV-IgM、IgG抗体,辅助检查包括:肝功能、血常规、心肌酶测定及胸...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选择BPD的早产儿36例(观察组)、非BPD的早产儿4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对象血清CMV-IgM、IgG抗体,辅助检查包括:肝功能、血常规、心肌酶测定及胸部X线摄片,比较两组间CMV感染率以及CMV感染临床症状分类。结果:两组CMV感染率分别为88.89%和67.50%,两组CMV感染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MV感染能显著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3.852倍(95%CI:1.123~13.206)。相对在于无症状性感染,CMV症状性感染能显著增BPD的危险3.194倍(95%CI:1.083~9.423)。结论:巨细胞病毒症状性感染是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并发症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病因学 免疫球蛋白M 代谢 婴儿 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岑东霞 《中外医疗》 2012年第35期108-108,110,共2页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在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急性喉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照组46例,给予雾化吸入地塞米松,除雾化吸入外,两组均给...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在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急性喉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照组46例,给予雾化吸入地塞米松,除雾化吸入外,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起效快,可以快速缓解喉梗阻症状,疗效优于地塞米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地塞米松 雾化吸入 急性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例小儿病毒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用利巴韦林及中成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岑东霞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2期199-199,共1页
目的探讨口服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是否安全有效。方法将126例病毒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的小儿分别用利巴韦林、小儿感冒退热口服液进行随机分组治疗,从两组患儿用药后3—5天及7—10天外周F1细胞升至正常例数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口服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是否安全有效。方法将126例病毒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的小儿分别用利巴韦林、小儿感冒退热口服液进行随机分组治疗,从两组患儿用药后3—5天及7—10天外周F1细胞升至正常例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利巴韦林组在3—5天时的例数与小儿感冒退热口服液元差异,在7—10天时优于小儿感冒退热口服液组。结论治疗小儿病毒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选用利巴韦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减少 病毒感染 利巴韦林 小儿感冒口服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围产因素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燕 《医学研究杂志》 1998年第6期27-30,共4页
为了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围产因素、临床特点及围产因素与HIE分度间的关系,本文对102例HIE进行了分析,结果:(1)引起HIE的围产因素中,重度窒息因素占首位,其它因素依次为母患妊娠合并症、脐带异常、胎位异常、产钳助产、胎吸... 为了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围产因素、临床特点及围产因素与HIE分度间的关系,本文对102例HIE进行了分析,结果:(1)引起HIE的围产因素中,重度窒息因素占首位,其它因素依次为母患妊娠合并症、脐带异常、胎位异常、产钳助产、胎吸助产、产程延长及低出生体重等。(2)窒息程度、异常分娩及5分钟Apgar评分<5分与HIE分度有明显关系。(3)HIE合并多器官损害与HIE分度有关。提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加强产程监护,制定规范化复苏常规,产儿科合作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围产期窒息是降低HIE发病率、减少HIE合并多器官损害及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脑缺氧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扁桃体炎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丽斯 《中外医疗》 2009年第35期43-43,共1页
本文对儿童急性扁桃体炎通过两组对比质量观察,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较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扁桃体炎 中西医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6例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分析
11
作者 赵海燕 张殿香 +2 位作者 刘晓燕 李建新 崔丽霞 《医学研究通讯》 2000年第12期34-36,共3页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的发生规律,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诱发原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0年6月~8月份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206例,采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测定生后7天内的胆红素值。对出现高胆红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生...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的发生规律,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诱发原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0年6月~8月份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206例,采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测定生后7天内的胆红素值。对出现高胆红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生后24小时内胆红素大于85umol/L(5mg/dl)者32例,其中有8例在未来一周内出现高胆红素血症。7日内胆红素高于正常值者共43例,有17例母乳分泌少,婴儿排便次数少,有12例孕周大于40周,并伴有羊水少或胎盘钙化。本组病例胆红素出现的峰值时间多为生后4~5天,平均峰值174umol/L(10.2mg/dl),无一例在生后第一天出现峰值。结论生后24小时内胆红素水平较高(>85umol/L)的新生儿应引起重视。孕周大于40周,且其母亲胎盘功能减退者应注意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母亲泌乳量少,新生儿生后三天内排便次数少者,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 母婴同室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对患儿潮气呼吸指标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钟晓 高捷 +1 位作者 赵莉 于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177-178,共2页
研究针对新生儿肺炎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方法的具体效果,同时观察该治疗方法对于潮气呼吸指标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 以86名患有肺炎的新生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获得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治... 研究针对新生儿肺炎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方法的具体效果,同时观察该治疗方法对于潮气呼吸指标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 以86名患有肺炎的新生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获得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方法以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对两组患儿在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潮气呼吸指标变化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症状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潮气呼吸指标变化方面,观察组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潮气,呼吸指标变化情况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布地奈德药物治疗新生儿肺炎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对于肺炎症状的改善迅速,大幅度提高患儿临床治疗的舒适度,并且不会引发其他的不良反应,有着较高的安全性,故此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超期指标 呼吸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4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钟晓 田宝琳 +3 位作者 焦安夏 赵顺英 陈莉莉 刘金荣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22-624,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临床特点。方法收集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住院治疗的10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其中44例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至少5 d,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仍有恶化,将... 目的分析总结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临床特点。方法收集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住院治疗的10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其中44例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至少5 d,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仍有恶化,将其定义为RMPP组,余60例为MPP组。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铁蛋白(SF)、血清免疫球蛋白、CD系列、凝血功能、Galectin-7、纤维支气管镜表现、胸部影像学表现等的差别。结果与普通MPP比较,RMPP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绝对值增高,淋巴细胞计数及绝对值降低;外周血CRP、LDH、SF、Ig M、Ig E、Galectin-7明显增高;存在高凝状态;易合并其他感染;支气管镜下RMPP组患儿常有黏液分泌物阻塞,部分出现黏膜糜烂、坏死物阻塞;肺部影像学常提示肺部大片高密度均匀实变影(常超过2/3叶),常伴有胸腔积液。结论 RMPP患儿辅助检查有自身特点,提示RMPP发生与过强的免疫炎症反应、黏液高分泌、高凝状态及混合感染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 肺炎支原体 肺炎 发病机制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晓晖 黄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 通过北京垂杨柳医院儿科近2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学检测,了解病原构成,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取2年间北京垂杨柳医院院儿科就诊患儿93人.咽拭子送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等快速核酸... 目的 通过北京垂杨柳医院儿科近2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学检测,了解病原构成,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取2年间北京垂杨柳医院院儿科就诊患儿93人.咽拭子送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等快速核酸检测.痰液送院内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hildren drug utilization index,cDUI)评价抗菌药物用药剂量合理性.SPSS 18.0录入数据,x2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婴幼儿占样本的70.96%,病毒检出率为62.37%,病毒阳性例数由高到低是:呼吸道合胞病毒(30.43%)、流感病毒(24.63%)、副流感病毒(10.14%)等.病毒阳性患儿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比例(43.10%)高于阴性者(42.85%).病毒阳性儿童患肺炎28例全部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其中,痰培养4例(14.28%)可见致病菌,血常规4例(14.28%)阳性,共计8例(28.56%)见细菌感染证据,cDUI中位数1.05.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患儿肺炎18例(85.71%),cDUI中位数1.30.结论 本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感染所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高.抗菌药物cDUI>1.0现象普遍,即药物剂量偏大属于不合理用药.痰培养阳性率不高与门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前未送检合格痰培养标本有关,应提高病原学检查意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儿童 感染 药物利用指数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新生儿卵圆孔的自然闭合时限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海梅 王亚娟 +1 位作者 顾松 钟雁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观察卵圆孔在生后的自然闭合时限,探讨适宜的复查时机。方法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卵圆孔未闭的足月新生儿l202例,分别于生后3、6、12月龄时定期随访,对12月龄... 目的观察卵圆孔在生后的自然闭合时限,探讨适宜的复查时机。方法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卵圆孔未闭的足月新生儿l202例,分别于生后3、6、12月龄时定期随访,对12月龄时未闭合者2岁时再次随访,其中131例完成定期随访者纳人研究。分析其卵圆孔闭合时限,以及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对自然闭合率的影响。采用两独立样本f检验、x2及趋势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1例患儿中男72例,女59例。新生儿期卵圆孔大小在男婴与女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4±0.86)与(2.95±0.92)mm,t=0.641,P=0.964]。3月龄时卵网孔闭合率为21.4%(28/131),6月龄时累计闭合牢为67.9%(89/131),12月龄时为95.4%(125/131)。新生儿期卵圆孔越大,3、6和12月龄时的闭合率越低(x2趋势值分别为42.930、101.050和63.260,P值均〈0.05)。6例12月龄时卵圆孔仍未闭合的患儿,2岁时再次随访发现新生儿期卵圆孔〈5.0mm者2例均闭合,2例卵圆孔≥5.0~〈6.0mm者1例闭合,1例未闭;2例卵圆孔≥6.0mm者1例闭合,1例未闭。131例患儿中单纯卵网孔未闭121例(92.4%),另外10例合并PDA。单纯卵圆孔未闭者新生儿期卵圆孔大小为(2.95±0.88)mm,合并PDA者卵圆孔大小为(2.82±0.8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2,P=0.649)。单纯卵圆孔未闭组3、6和12月龄卵圆孔闭合率分别为21.5%(26/121)、57.9%(55/95)和87.5(35/40),与卵圆孔未闭合并PDA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10、6/8和1/2,x2值分别为0.012、0.946和1.536,P值均〉0.05)。单纯卵圆孔未闭组3月龄时的闭合率小于6月龄和12月龄(x2值分别为10.410和62.515,P值均〈0.01);合并PDA组3、6和12月龄之间闭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748,P〉0.05)。结论新生儿期卵圆孔〈5.0mm的患儿,如无症状可不必复查;≥5.0mm的患儿,即使无症状,仍应在2岁时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如仍未闭合,应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 未闭 卵圆孔 超声心动描记术 婴儿 新生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卵圆孔未闭存在的临床风险及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海梅 王亚娟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11-314,共4页
卵圆孔在胎儿期作为生理通道,接受来自胎盘的动脉血,经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从右心房流入左心房,以维持胎儿血液循环。出生后,随着呼吸建立,肺循环压力下降,左心房压力增高,使卵圆孔生理性关闭。但仍有约25%的2岁儿童卵圆孔未闭,若〉3岁... 卵圆孔在胎儿期作为生理通道,接受来自胎盘的动脉血,经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从右心房流入左心房,以维持胎儿血液循环。出生后,随着呼吸建立,肺循环压力下降,左心房压力增高,使卵圆孔生理性关闭。但仍有约25%的2岁儿童卵圆孔未闭,若〉3岁卵圆孔仍未闭合,称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胎儿期 临床风险 胎儿血液循环 右心房 肺循环压力 封堵术 反常栓塞 房间隔膨出瘤 心房压力
原文传递
用脑功能量化评估方法评价脑复苏患者预后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晖 钱素云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3-445,共3页
20世纪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迅速发展,21世纪CPR研究成果显著,发达国家和地区自主循环恢复率已经接近或达到50%.但复苏后患儿的存活出院率仍低,主要由于脑损害和脑死亡.故改进脑复苏技术、减轻脑损害、恢... 20世纪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迅速发展,21世纪CPR研究成果显著,发达国家和地区自主循环恢复率已经接近或达到50%.但复苏后患儿的存活出院率仍低,主要由于脑损害和脑死亡.故改进脑复苏技术、减轻脑损害、恢复脑功能成为复苏学研究重点.脑功能动态评价有助于评判新技术和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功能 脑复苏 评估方法 预后 患者 自主循环恢复率 量化 存活出院率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suramin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s of hepatic fibrosis rats
18
作者 陈新 修贺明 姜慧卿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11年第4期415-420,共6页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uramin in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activated 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HSCs were cultured in medium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suramin.The cell prolifer...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uramin in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activated 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HSCs were cultured in medium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suramin.The cell proliferation rate was determined using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assay.Both the cell cycle and proliferation index(PRI)were analyzed using flow cytometry.The apoptotic rate of HSCs was measured using 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method.The conformation of HSCs was observed using microscop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SCs proliferation rate of suramin treated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cells.After HSCs were treated with suramin for 72 h,the cell proliferation rate reached the lowest value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cells.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uramin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HSCs in a time-and dose-dependent manner.After HSCs were treated with suramin for 24 h,the percentage of HSCs in the G_1 phase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the PRI showed a remarkable decrease,while the HSCs apoptosis rate did not show any obvious change.In addition,it seemed that suramin failed to affect the conformation of HSCs.Our data suggested that within the dose range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suramin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HSCs,but it could not induce HSCs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AMIN Hepatic stellate cells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Hepatic fibrosis
原文传递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治疗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丽 钟晓 +1 位作者 李建新 郭海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2355-2356,共2页
目的:探讨控制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方法:60例儿童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爱全乐+喘乐宁及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一组仅用爱全乐+喘乐宁治疗,观察用药前后患儿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应用爱全乐+喘乐宁及联合沐舒... 目的:探讨控制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方法:60例儿童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爱全乐+喘乐宁及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一组仅用爱全乐+喘乐宁治疗,观察用药前后患儿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应用爱全乐+喘乐宁及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组恢复快,病程缩短明显。结论:联合应用爱全乐、喘乐宁、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控制儿童哮喘急性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治疗 吸入法
原文传递
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育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2095-2095,共1页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手足口病患儿1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蓝芩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双黄连口服液。5-7 d为一个疗程。结果蓝芩口服液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手足口病患儿1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蓝芩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双黄连口服液。5-7 d为一个疗程。结果蓝芩口服液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液 清热解毒剂/治疗应用 手足口病/中药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