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手法复位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肘关节脱位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文龙 董志超 +2 位作者 杨家伟 郑斌 李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肘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肘关节脱位患者用红蓝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n=40,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和试验组(n=40,中医手法复位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肘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肘关节脱位患者用红蓝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n=40,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和试验组(n=40,中医手法复位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2周、4周以及2个月的肘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肘关节脱位的效果显著,可显著调节血清学指标,增大关节活动度,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肘关节脱位 中医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生活方式如何影响颈椎病
2
作者 范红丽 《漫科学(新健康)》 2024年第11期59-60,共2页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这些变化并非全然积极,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正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健康,特别是颈椎健康。颈椎病,这一以往被视为“老年病”的疾病,现在却越来越...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这些变化并非全然积极,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正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健康,特别是颈椎健康。颈椎病,这一以往被视为“老年病”的疾病,现在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年轻人甚至青少年的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生活方式 颈椎病 老年病 颈椎健康 生活习惯 青少年 生活节奏 年轻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窄谱红光照射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血清EGF、IL-3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静 惠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2期3328-3331,3335,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窄谱红光照射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铜川市中医医院治疗的96例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窄谱红光照射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铜川市中医医院治疗的96例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8例。两组均进行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窄谱红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血清EGF、IL-33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日常生活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以上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GF水平明显升高,IL-33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3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窄谱红光照射治疗肛周脓肿患者有利于创面愈合,能够缓解肛周脓肿术后疼痛,提高血清EGF水平,降低IL-33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 窄谱红光照射 肛周脓肿 创面愈合 表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拉塞米联合3%高渗盐水治疗重症颅脑外伤致颅内高压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涛 郭旗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4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联合3%高渗盐水治疗重症颅脑外伤致颅内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颅脑外伤致颅内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3%高渗盐水)和观察组(50例,托拉塞米联...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联合3%高渗盐水治疗重症颅脑外伤致颅内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颅脑外伤致颅内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3%高渗盐水)和观察组(50例,托拉塞米联合3%高渗盐水)。比较两组的颅内压、心率、中心静脉压、脑灌注压、血液流变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6 h及治疗后1、3、5 d,观察组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低于对照组,脑灌注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WBV)、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比容(HCT)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拉塞米联合3%高渗盐水治疗重症颅脑外伤致颅内高压可有效降低颅内压,调节血液流变学,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外伤 颅内高压 托拉塞米 3%高渗盐水 血液流变学 氧化应激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漏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文龙 李敏 +4 位作者 石运潮 董志超 王明辉 冉党红 郑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9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及漏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OTF患者108例,根据首诊中是否出现漏诊情况将其分为漏诊组(45例)和确诊组(6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分析OTF患者漏诊的危险因素;分析OTF漏诊与...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及漏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OTF患者108例,根据首诊中是否出现漏诊情况将其分为漏诊组(45例)和确诊组(6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分析OTF患者漏诊的危险因素;分析OTF漏诊与确诊患者的共性中医症候特征。结果两组的外伤情况、单椎体骨折、叩击痛1~2级、疼痛程度占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便秘、活动受限、慢性腰背痛、发病至就诊时间≥3 d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伤情况、单椎体骨折、叩击痛1~2级、疼痛程度均为影响OTF患者漏诊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TF患者中,经诊断肾阳虚53例,肾阴虚55例;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情况、单椎体骨折、叩击痛1~2级、疼痛程度均与OTF患者漏诊明显相关;同时,临床中对于年龄≥70岁、女性、春秋冬季发病、便秘、活动受限、慢性腰背痛、发病至就诊时间≥3 d、肾阳虚和肾阴虚等特征的患者,应高度重视早期OTF的发生,必要时开展MRI检查,以减少OTF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漏诊 临床特征 中医症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弹性支持结合时效激励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史春丽 罗红英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3125-3128,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支持结合时效激励干预措施对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为患者康复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就诊的80例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支持结合时效激励干预措施对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为患者康复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就诊的80例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弹性支持结合时效激励干预措施。在患者入院当天和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生活质量量表(GQOLI)评分和康复结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CD-RISC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患者CDRISC的坚韧、自强和乐观三个条目评分分别为(42.25±3.18)分、(22.26±3.16)分和(12.06±4.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11±4.30)分、(15.24±5.09)分和(8.21±4.92)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16.24±6.09)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的(24.26±7.35)分和对照组护理后的(20.14±6.25)分,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GQOLI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和GQOLI评分分别为(66.34±7.29)分和(14.93±2.88)分,明显高于护理前的(31.02±7.23)分和(12.11±3.02)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51.24±6.15)分和(12.82±3.27)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弹性支持结合时效激励干预措施能提高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运动功能和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梗死 偏瘫 心理弹性支持 抑郁 时效激励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外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2
7
作者 罗红英 翟明华 史春丽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9期2577-2581,共5页
目的研究信息化引导院外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 目的研究信息化引导院外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院外采取常规电话随访等护理,观察组则应用信息化引导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护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高敏心肌钙蛋白(hs-cTnT)和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的水平、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生活完全自理、6 min步行距离和再次住院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hs-cTnT水平由(0.68±0.16)μg/L降至(0.36±0.12)μg/L,NT-proBNP水平由(3.82±0.27)μg/L降至(1.90±0.23)μg/L,对照组hs-cTnT水平由(0.66±0.21)μg/L降至(0.50±0.15)μg/L,NT-proBNP水平由(3.79±0.32)μg/L降至(2.86±0.28)μg/L,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由(50.74±2.63)mm降至(38.27±2.34)mm、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由(55.36±3.16)mm降至(47.49±2.67)mm,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由(44.93±2.51)mm升至(55.07±2.77)mm,对照组患者LVESD由(51.10±2.84)mm降至(46.38±2.18)mm、LVEDD由(55.85±2.91)mm降至(51.38±3.34)mm,而LVEF则由(45.15±2.38)mm升至(49.32±2.57)mm,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水平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管理各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活动情况评分、焦虑心理症状评分以及抑郁心理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完全自理率为6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53%,再次住院率为27.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49%,6 min步行距离为(381.45±13.32)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57.87±18.74)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化引导院外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自我管理行为以及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较高,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护理干预 延续性护理 生活质量 自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入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创伤应激反应、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佳平 李龙 李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0期42-45,共4页
目的 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以抽签法按单双号分组形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双侧入... 目的 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以抽签法按单双号分组形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双侧入路PKP治疗,观察组采用单侧入路PK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 d,观察组的椎体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椎体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骨水泥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的CRP、E、Cor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TPⅠNP、β-CTX、OPG水平低于对照组,25-(OH)D、BGP、AL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单侧入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减少骨水泥用量,减轻机体创伤应激反应,也能改善骨代谢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入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创伤应激反应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麻与全麻下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文强 孙林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2期51-53,76,共4页
目的比较局麻与全麻下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0例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比较局麻与全麻下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0例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全身麻醉)和观察组(45例,局部麻醉)。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β2-微球蛋白(β2-M)、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Cr、BUN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净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下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炎症指标及肾功能指标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结石 输尿管上段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指导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炔诺酮、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智慧 高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6期41-43,共3页
目的探究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指导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炔诺酮、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功血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去... 目的探究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指导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炔诺酮、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功血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药物治疗,观察组结合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结果选取个体化药物(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炔诺酮、醋酸甲羟孕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FSH、LH、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控制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指导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炔诺酮、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功血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炔诺酮 醋酸甲羟孕酮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护理中加强目标管理理论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颜薇 张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7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中加强目标管理理论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影响。方法择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依据不同的干预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并加强目...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中加强目标管理理论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影响。方法择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依据不同的干预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并加强目标管理理论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CD4+、CD4+/CD8+高于干预前,CD8+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IL-6、IL-8、TNF-α、CRP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及V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整体护理中加强目标管理理论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整体护理 目标管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配合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石珍 王雨玉 樊继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36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医院27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患...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医院27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功能障碍评分均降低,晨僵时间均缩短,RF、ESR、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艾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水平,提高临床效果,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艾灸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祛瘀方加减对慢性盆腔炎性继发不孕症患者受孕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艳 肖金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方加减对慢性盆腔炎性继发不孕症患者受孕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例慢性盆腔炎性继发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8)。对照组采用环丙沙星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活血祛瘀方加减治疗...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方加减对慢性盆腔炎性继发不孕症患者受孕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例慢性盆腔炎性继发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8)。对照组采用环丙沙星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活血祛瘀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卵管粘连、积水、通而不畅、堵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受孕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IL-6、TNF-α、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慢性盆腔炎性继发不孕症患者活血祛瘀方加减治疗,可改善输卵管造影状况和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受孕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祛瘀方加减 慢性盆腔炎 不孕症 环丙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理念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颜薇 张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4期180-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9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基于"以人为本... 目的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9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产妇的ESCA、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ESCA评分均升高,而EPD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人为本"理念可有效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其自我护理能力、产后抑郁情况,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理念 产妇 产后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系统化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瑛 颜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9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系统化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高龄产妇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全程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 目的探讨全程系统化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高龄产妇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全程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阴道助产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VAS评分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SDS、SAS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母婴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系统化护理用于高龄产妇分娩中,可有效改善其分娩结局,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系统化护理 高龄产妇 分娩结局 疼痛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RH-a联合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梦云 刘彩琴 穆建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4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接受G... 目的探讨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接受GnRH-a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GnRH-a联合LNG-IUS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CA125、CA199、PGF-2a水平及子宫内膜胞饮突丰富率、子宫内膜胞饮突成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控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A125、CA199、PGF-2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CA125、CA199、PGF-2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子宫内膜胞饮突丰富率、子宫内膜胞饮突成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子宫内膜胞饮突丰富率、子宫内膜胞饮突成熟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联合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更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改善CA125、CA199、PGF-2a水平以及子宫内膜胞饮突发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胞饮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躯体恶性肿瘤合并脑出血的发病特点及发病机制探讨
17
作者 张涛 应方亮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2年第12期1468-1471,共4页
目的探讨躯体恶性肿瘤合并脑出血的发病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收治的躯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治疗期间发生脑出血的恶性肿瘤患者或者入院治疗后首次发现患有恶性肿瘤的... 目的探讨躯体恶性肿瘤合并脑出血的发病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收治的躯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治疗期间发生脑出血的恶性肿瘤患者或者入院治疗后首次发现患有恶性肿瘤的脑出血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传统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收集患者肿瘤类型、治疗方法等肿瘤相关资料;收集患者主要症状、出血部位以及治疗措施等脑出血的相关资料;收集患者血常规、凝血四项和肿瘤标志物等血液检查资料,对躯体恶性肿瘤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共筛查出躯体恶性肿瘤合并脑出血患者31例,入选的患者中,51.6%的患者不具备传统脑出血危险因素,患者起病急骤,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不清、肢体乏力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等表现,出血部位以大脑半球多见。所有患者在确诊躯体恶性肿瘤后的3天至3年内出现脑出血。所有患者在脑出血当天接受头颅CT检查,出血病灶无明显特点。在发病后30 d开展头颅CT或MRI平扫及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证实脑内病灶符合脑出血改变,且没有发生颅内原发或者转移瘤征象。患者恶性肿瘤类型主要涉及肺癌、肝癌及胃癌等,合并脑出血的患者在血液学检查显示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出现一项或者多项肿瘤标志物升高,凝血障碍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脑出血的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躯体恶性肿瘤合并脑出血患者多数都缺少脑出血的传统危险因素,患者多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外周血肿瘤标志物升高等特点,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恶性肿瘤 脑出血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Ⅰb至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后五年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穆建玲 梁芳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11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探讨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后五年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铜川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128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回归模型评价临床和病理因素对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后五年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铜川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128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回归模型评价临床和病理因素对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128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截止到末次随访共有19例死亡,无失访者,5年生存期为85.2%,其中最短生存期为37个月。Log-Rank检验结果表明,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等是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术中是否保留卵巢和术后辅助治疗等不是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的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状态为因变量,以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为自变量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后五年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后五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预后 病理分期 手术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