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头南海子湿地赤膀鸭(Mareca Strepera)组织与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利 张乐 +3 位作者 刘云鹏 李文秀 苗春林 刘晓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6-483,共8页
为了解环境中重金属对赤膀鸭(Mareca strepera)健康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内蒙古包头南海子湿地赤膀鸭组织(胸肌、心肌、肾脏、肝脏及骨骼)及环境因子(水、土壤、丝藻、鱼虾和沉积物)中砷(As)、铬(Cr)、镉... 为了解环境中重金属对赤膀鸭(Mareca strepera)健康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内蒙古包头南海子湿地赤膀鸭组织(胸肌、心肌、肾脏、肝脏及骨骼)及环境因子(水、土壤、丝藻、鱼虾和沉积物)中砷(As)、铬(Cr)、镉(Cd)、汞(Hg)4种重金属含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赤膀鸭组织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赤膀鸭组织与环境因子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赤膀鸭组织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规律为:As主要蓄积在心肌和肾脏中,Cr主要蓄积在胸肌中,Cd主要蓄积在肾脏中,Hg在赤膀鸭各组织间分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赤膀鸭组织中重金属含量与环境因子中重金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存在富集现象,表明其可作为环境污染的评价指标。(3)与国外研究相比,赤膀鸭组织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已超过其他地区鸭科鸟类的平均含量水平,这可能对赤膀鸭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另外,环境因子中的重金属含量已经超过国家标准,尤其水中Hg、Cr和Cd 3种元素分别是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标准值的约500、375和38倍,说明当地重金属污染较重,管理部门应重视并采取有效管控和治理措施,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膀鸭 组织 重金属 环境因子 南海子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南海子湿地草鹭巢址选择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小兵 刘利 +2 位作者 张继云 杨敏 刘晓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554-558,共5页
为了解草鹭(Ardea purpurea)巢址选择主要影响因子,更利于保护湿地鸟类,采用样方法对包头南海子湿地的草鹭巢区生态因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1)共记录草鹭巢16个,全部营建于芦苇丛中,主要巢材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茎... 为了解草鹭(Ardea purpurea)巢址选择主要影响因子,更利于保护湿地鸟类,采用样方法对包头南海子湿地的草鹭巢区生态因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1)共记录草鹭巢16个,全部营建于芦苇丛中,主要巢材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茎、叶和少量香蒲(Typha amgustifolia)叶,巢内径(37.50±7.07)cm,巢外径(57.63±9.97)cm,巢高(56.63±11.88)cm,巢深(10.75±4.33)cm;(2)通过巢址样方和对照样方生境因子统计发现,水深、芦苇密度、隐蔽度、距岸边距离、距居民区距离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芦苇高度以及芦苇直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草鹭巢址的水深、芦苇密度、芦苇高度、芦苇直径、隐蔽度、距岸边距离、距居民区距离显著高于对照;(3)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干扰源因子、隐蔽度因子和水深因子是制约草鹭巢址选择的关键因素。草鹭倾向于离干扰源远、隐蔽度较高和水深较深的芦苇湿地营巢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鹭 巢址选择 南海子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市南海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李卫平 王非 +3 位作者 杨文焕 崔亚楠 樊爱萍 苗春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77-1984,共8页
包头市南海湿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高纬度寒旱区,具有独特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以南海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湿地28个点位表层土壤(0~20 cm)中As、Cd、Cr、Cu、Ni、Mn、Pb、Zn 8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环境质量指数与Hakanson环境生... 包头市南海湿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高纬度寒旱区,具有独特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以南海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湿地28个点位表层土壤(0~20 cm)中As、Cd、Cr、Cu、Ni、Mn、Pb、Zn 8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环境质量指数与Hakanson环境生态潜在风险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累积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区分了南海湿地重金属的来源,以期为南海湿地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As、Cd、Cr、Cu、Ni、Mn、Pb和Zn重金属平均值分别为75.18、1.27、56.98、111.18、87.67、622.71、54.10和209.33 mg·kg^(-1)。以包头市南海公园树木林土壤重金属含量为评价基准,南海湿地土壤重金属普遍超标,研究区域所有样方中As、Cd、Cu、Mn和Pb均超标,Cr有64.29%的样点超标,Ni有96.43%的样点超标,Zn有89.29%的样点超标。单因子污染指数表明,Cd处于中度污染;As、Cu、Pb和Zn处于轻度污染;Cr、Ni和Mn处于轻微污染。农田区和景观大道两侧处于重污染水平,鱼塘区和湿地植物区处于中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Cd处于强风险等级;As、Cr、Cu、Ni、Mn、Pb、Zn处于低风险等级。;研究区整体上都属于中等风险等级。来源解析表明:As、Cd、Cu、Ni、Mn的来源受到周边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的影响;Pb和Zn的来源与道路交通有关,Pb还受到工业活动的影响;Cr来源与土壤母质和农业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湿地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生态风险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浮岛种植水生植物对包头南海湿地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文焕 缪晨霄 +3 位作者 王智超 张明钰 菅广林 李卫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2-128,共7页
【目的】解决包头南海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富集的问题,提升包头南海湿地的水质。【方法】于2017年7-9月,在包头南海湿地构筑了一段由3种水生植物单独或混合种植的人工浮岛,并对浮岛的水质进行跟踪监测。【结果】经过92 d的试验处理,风车... 【目的】解决包头南海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富集的问题,提升包头南海湿地的水质。【方法】于2017年7-9月,在包头南海湿地构筑了一段由3种水生植物单独或混合种植的人工浮岛,并对浮岛的水质进行跟踪监测。【结果】经过92 d的试验处理,风车草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36.02%,可以使水体中TN质量浓度提高到地表水Ⅴ类标准;风车草+水葱+千屈菜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41.61%,可以使水体中TP质量浓度从地表水Ⅴ类标准提高到Ⅳ类标准;对CODcr去除效果最好的是风车草+水葱+千屈菜,去除率为27.01%。对浮游藻类抑制效果最好的是风车草,可以有效抑制水华束丝藻。【结论】混合植物人工浮岛比单一型人工浮岛去除氮磷等有机物的效果要好,尤以风车草、水葱、千屈菜3种植物混合组成的人工浮岛对氮磷等有机物的效果最好。风车草、水葱、千屈菜可以作为包头南海湿地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浮岛栽培植物来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浮岛 水生植物 水质提标 包头南海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南海湖冰封期沉积物细菌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5
5
作者 于玲红 齐璐 +4 位作者 杨文焕 李卫平 姜庆宏 赵雅倩 苗春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8-1355,共8页
为了探究包头南海湖冰封期沉积物细菌群落多样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湖区4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细菌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区域物种多样性有一定差异.从门水平来看,沉积物细菌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 为了探究包头南海湖冰封期沉积物细菌群落多样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湖区4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细菌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区域物种多样性有一定差异.从门水平来看,沉积物细菌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从属水平分析,优势类群集中在硫杆菌属(thiobacillus)、未命名厌氧绳菌科(norank-f-anaerolineaceae)、未分类绿弯菌科(unclassified-p-Chloroflexi).对沉积物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TN、NH3-N、C/N对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thiobacillus在南海湖冰封期沉积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预防黑臭水体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应在以后研究中得到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南海湖 冰封期 包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市南海湖冰封期营养盐和叶绿素a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文焕 崔亚楠 +3 位作者 李卫平 于玲红 樊爱萍 苗春林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7,共6页
【目的】探究在冰封过程中营养盐及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以及营养盐与叶绿素a的相关关系。【方法】以包头市南海湿地中的南海湖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常温期和冰封期对南海湖内采样点的总氮、总磷、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溶解性总磷、溶解... 【目的】探究在冰封过程中营养盐及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以及营养盐与叶绿素a的相关关系。【方法】以包头市南海湿地中的南海湖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常温期和冰封期对南海湖内采样点的总氮、总磷、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溶解性总磷、溶解性正磷酸盐及叶绿素a质量浓度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南海湖中营养盐在时空分布上有一定规律,时间上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季节性差异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包括光照、温度;区域性差异主要受人为活动的影响。(2)冰封条件下Chl.a质量浓度与DIN、DIP、TN、TP、NH4+-N、NO3--N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冰封条件下南海湖水体中营养盐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浮游藻类的增长。(3)结冰使污染物由冰向水中迁移,冬季温度低,污染物难以被降解,导致水质恶化。【结论】冰封期南海湖水体的N/P比平均值为11.38,判定水体富营养化的主控因子是P,因此在冰封期应严格控制含P污染源排入是南海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冰封期 营养盐 叶绿素A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湿地包头段不同地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文焕 王铭浩 +3 位作者 李卫平 樊爱萍 苗春林 于玲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4-1043,共10页
探究黄河湿地包头段——南海湿地不同地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空间分布特征及碳库稳定性,了解南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情况,为南海湿地土地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裸地为参照,选取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旱柳(Salix mat... 探究黄河湿地包头段——南海湿地不同地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空间分布特征及碳库稳定性,了解南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情况,为南海湿地土地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裸地为参照,选取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旱柳(Salix matsudana)、玉米(Zea mays)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4种典型地被类型,采集0~10、10~20、20~30、30~40、40~50、50~60 cm共6个层次土壤,测定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分析不同地被类型碳库稳定性差异;采用Arc GIS 10.2软件绘制空间插值制图分析有机碳组分含量水平差异。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有机碳组分含量均呈现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裸地、玉米、向日葵、旱柳、芦苇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垂直变化范围分别为4.25~6.67、5.86~10.26、5.86~11.58、5.31~14.60、6.57~16.71 g?kg^(-1),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垂直变化范围分别为1.22~2.47、2.02~5.32、2.10~6.08、1.97~6.12、1.52~6.17 g?kg^(-1),各分层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异系数均在10%~100%之间,属中等变异,南海湿地碳库稳定性不高。在水平方向,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芦苇>旱柳>向日葵>玉米>裸地,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例分别为:裸地28.73%~37%,平均值为32.06%;玉米34.53%~51.85%,平均值为42.41%;向日葵35.86%~52.5%,平均值为43.26%;旱柳31.22%~41.92%,平均值为35.08%;芦苇23.14%~36.91%,平均值为28.08%,表现为向日葵>玉米>旱柳>裸地>芦苇,向日葵和玉米平均值最高,碳库稳定性最低,芦苇碳库稳定性最高。可以认为,南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属稳定碳库,但稳定性不高;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表现为向日葵<玉米<旱柳<裸地<芦苇;人类活动对天然湿地进行开发利用之后,其碳库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类型 南海湿地 土壤有机碳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南海湖沉积物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于玲红 王铭浩 +3 位作者 李卫平 杨文焕 樊爱萍 苗春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8-545,共8页
为了解包头南海湿地的有机碳分布特点及碳库稳定性,以南海湖沉积物有机碳为研究对象,利用活性有机碳及其占总有机碳比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碳库稳定性。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在垂向总体呈现随沉积物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总有机碳含量... 为了解包头南海湿地的有机碳分布特点及碳库稳定性,以南海湖沉积物有机碳为研究对象,利用活性有机碳及其占总有机碳比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碳库稳定性。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在垂向总体呈现随沉积物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总有机碳含量在3.96~28.35 g·kg^(-1)之间,平均值为13.11 g·kg^(-1),活性有机碳含量在1.16~16.47 g·kg^(-1)之间,平均值为6.12 g·kg^(-1),活性有机碳含量占总有机碳含量的34.19%~54.64%。变异系数均在10%~100%之间,属中等变异,0~10 cm层、10~20 cm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峰值集中在0~10 cm层,在8.91~28.35 g·kg^(-1)之间,平均值为16.52 g·kg^(-1),活性有机碳含量整体所占比例较大,有机碳易受到干扰,碳库稳定性较低,但整体以惰性有机碳含量为主,亦属稳定碳库;水平分布总体呈现从湖心向四周逐减的规律,但进水口和芦苇区的有机碳含量较高,活性有机碳以湖心为最高,总有机碳含量越高,活性有机碳含量也越高,湖心小岛处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44.16%,湖心处为43.47%,但芦苇区总有机碳含量最高,而活性有机碳含量却较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占总有机碳含量的39.78%,以稳定的惰性有机碳为主,属稳定碳库,表明芦苇对碳库稳定较为有利。研究表明,沉积物碳库稳定性受芦苇区和人为活动影响,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碳库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湿地 沉积物 有机碳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南海湖非冰封期浮游植物的时空动态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姜庆宏 王佳宁 +4 位作者 李卫平 李兴 菅广林 卜楠龙 苗春林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6,共7页
为了解包头南海湖浮游植物群落非冰封期的时空动态特征,2017年5-10月,在南海湖设置了12个监测站位,监测浮游植物时空变化,并同步监测水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南海湖12个站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46种(含变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59种,... 为了解包头南海湖浮游植物群落非冰封期的时空动态特征,2017年5-10月,在南海湖设置了12个监测站位,监测浮游植物时空变化,并同步监测水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南海湖12个站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46种(含变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59种,蓝藻门(Cyanophyta)31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37种,裸藻门(Euglenophyta)9种,金藻门(Chrysophyta)5种,黄藻门(Xanthophyta)3种,隐藻门(Cryptophyta)2种。浮游植物密度为23.35×10~6~115.59×10~6个/L;优势度分析表明,5-6月主要以绿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螺旋弓形藻(Schroederia spiralis);7-9月主要以蓝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和水花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10月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四尾栅藻和近缘针杆藻(Synedra affinis)。空间上呈现出沿进水口向湖心区逐渐递增的趋势,湖心区整体密度较高,而排污口和芦苇区处密度相对较低;冗余分析(RDA)表明,氨氮、化学需氧量、pH、叶绿素-a以及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子,绿藻与总氮关系密切,蓝藻主要受总磷的影响,硅藻受pH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水环境因子 时空动态 南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浮床对南海湖湿地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志超 王智超 +5 位作者 缪晨霄 杨文焕 于玲红 张明钰 宋嘉乐 李卫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126,133,共8页
[目的]探究植物的交互作用对生态浮床去除N,P效率的影响,为后期南海湖湿地规模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开放水域条件下,选取适合于北方生长的3种挺水植物水葱、千屈菜、风车草为浮床植物,以高密聚乙烯空心塑料基盘为植物载体,... [目的]探究植物的交互作用对生态浮床去除N,P效率的影响,为后期南海湖湿地规模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开放水域条件下,选取适合于北方生长的3种挺水植物水葱、千屈菜、风车草为浮床植物,以高密聚乙烯空心塑料基盘为植物载体,建立单一种植与交叉混合种植两种浮床体系,在南海湖湿地保护区进行为期90 d的水质处理,研究植物生长特性及浮床净化效果。[结果]10月份收割时,混合浮床中水葱和风车草的分蘖数分别达26和30株,生物量(鲜重)分别为1.43和1.98 kg/株。风车草浮床N累积量最好,达110.6 g/m 2,水体TN去除率34.9%。混合浮床P累积量最好,达26.02 g/m 2,水体TP去除率43.3%。[结论]植物的交互作用对植株的分蘖繁殖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改变植物自身N,P吸收能力,植物体对N,P的累积量受生物量影响较大,3种植物在混合浮床中的整株N,P累积量要高于单植物浮床,混合浮床可作为针对南海湖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浮床形式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湿地 混合浮床 交互作用 富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南海子湿地春季北迁大天鹅食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利 刘晓光 +2 位作者 苗春林 张宇平 孙艳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8-442,共5页
2013年2—4月,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对在包头南海子湿地越冬的大天鹅(Cygnus cygnus)的食性进行了分析。大天鹅的春季食物主要为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玉米(Zeamays)、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和香蒲... 2013年2—4月,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对在包头南海子湿地越冬的大天鹅(Cygnus cygnus)的食性进行了分析。大天鹅的春季食物主要为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玉米(Zeamays)、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和香蒲(Typha amgustifolia)。通过频率转换分析发现,黄河开河之前,首批迁徙到湿地的18只大天鹅,采食酸模叶蓼为主,占食物组成的99.4%;黄河开河之后,迁徙到湿地的120只大天鹅,采食玉米为主,占食物组成的69.7%,光果甘草、香蒲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分别为18.3%和11.2%。两个时间段迁徙至南海子湿地的大天鹅,采食植物的种类存在明显差异。大天鹅采食植物的种类与本地的优势植物以及农业生产有着紧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子湿地 春季 大天鹅 食性分析
原文传递
包头南海子湿地普通燕鸥巢址选择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利 张乐 +4 位作者 司万童 苗春林 邢忠翔 刘伟红 刘晓光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2-477,共6页
2014年4~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南海子湿地保护区,采用直接观察法和样方法,对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巢址和影响其巢址选择的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核心区12个人工湖心岛上,共发现普通燕鸥巢435个,其营巢地有沙地、泥质裸地和... 2014年4~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南海子湿地保护区,采用直接观察法和样方法,对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巢址和影响其巢址选择的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核心区12个人工湖心岛上,共发现普通燕鸥巢435个,其营巢地有沙地、泥质裸地和草地3种类型,沙地是其主要的营巢栖息地;影响普通燕鸥巢址选择的因子依次为人为干扰条件、沙地比例、隐蔽条件和巢距水边距离等。普通燕鸥倾向于在距离干扰源较远、沙地比例较高、隐蔽性较好、巢距水源较近的湖心岛上营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燕鸥 巢址选择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冰封期湿地沉积物碳、氮、磷分布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文焕 崔亚楠 +3 位作者 李卫平 于玲红 苗春林 樊爱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7-295,共9页
为研究冰封期湿地沉积物污染的变化规律和主要来源,采集了包头南海湿地南海湖中20个点位的沉积物,研究分析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沉积物污染物的含量均在... 为研究冰封期湿地沉积物污染的变化规律和主要来源,采集了包头南海湿地南海湖中20个点位的沉积物,研究分析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沉积物污染物的含量均在逐渐降低,且在表层中累积明显;水平分布主要受进出水口、人类活动、水体流动、外源输入、沉积物-水界面物质交换等影响,呈现一定规律.沉积物中C/N均值为10.44,说明南海湖有机物主要以外源有机质为主.此外,由相关性分析得出,沉积物中TOC、TN、TP含量两两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n=20),由此说明C、N、P具有同源性.由评价结果可知,高寒旱区湖泊与其他平原浅水湖泊的碳、氮、磷沉积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沉积物 冰封期 营养盐 污染评价 包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南海湿地冰封期水质特征 被引量:15
14
作者 于玲红 王晓云 +4 位作者 李卫平 孙岩柏 高静湉 樊爱萍 虞炜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0-815,共6页
以包头南海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寒旱区湿地冰封期的水环境特征。通过现场采集冰样和水样,分析其各项污染物在冰体和水体中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水体在结冰过程中,污染物由冰体向水体迁移,是冰封期湿地水体污染加重的原... 以包头南海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寒旱区湿地冰封期的水环境特征。通过现场采集冰样和水样,分析其各项污染物在冰体和水体中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水体在结冰过程中,污染物由冰体向水体迁移,是冰封期湿地水体污染加重的原因之一;冰封期水体和冰体中各形态氮百分比差异较大,而磷污染物都以不溶性磷为主;水体中总氮含量与总磷含量显著相关;冰体中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分别与叶绿素a含量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区湿地 冰封期 水质特征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遗鸥舌头微观结构研究
15
作者 刘利 张乐 +3 位作者 孙艳 苗春林 张刚 刘晓光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1-186,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扫描显微镜对遗鸥Larus relictus舌头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遗鸥的舌头呈细长三角形,由舌尖、舌体、舌根3部分构成。舌尖分叉先端特化为角质的舌突起,舌尖表面有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胞表面为指纹状;舌体表... 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扫描显微镜对遗鸥Larus relictus舌头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遗鸥的舌头呈细长三角形,由舌尖、舌体、舌根3部分构成。舌尖分叉先端特化为角质的舌突起,舌尖表面有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胞表面为指纹状;舌体表面光滑,上皮细胞为细长形,表面呈微嵴状;舌根表面有少量的唾液腺开口分布。从功能上分类,遗鸥舌头符合采集食物型舌头结构特征。舌乳突发育不完善,仅锥状乳突在舌体和舌根分界处及上颌表面呈列状分布,乳突末端指向口腔内部。舌黏膜内未见味蕾分布。遗鸥口腔结构的特点与部分鸥科Laridae鸟类区别明显,这可能与遗鸥栖息环境不断恶化、食物种类和数量匮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鸥 栖息环境 舌头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鹭繁殖群新分布——内蒙古库布齐沙漠
16
作者 张乐 刘晓光 +2 位作者 苗春林 邢忠翔 刘利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8-519,522,共3页
2014年5月21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库布齐沙漠发现苍鹭(Ardea cinerea)繁殖群,共658巢,分布在南北长约573m、东西长约2 400m的杨树林带中.苍鹭营巢于胸径为(0.34±0.02)m(n=56)杨树上,树高为(21.38±1.24)m(n=56).
关键词 内蒙古 库布齐沙漠 苍鹭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苍鹭巢址选择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利 刘晓光 +2 位作者 张乐 苗春林 孙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4-148,共5页
2014年3-7月,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和样方法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库布齐沙漠对苍鹭(Ardea cinerea)巢址与影响其选择的因子进行研究,共发现苍鹭的巢658个,所有的巢都建在高度为20.31±0.92m(n=56)的杨树上。t-检验结果显示,杨树的高度... 2014年3-7月,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和样方法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库布齐沙漠对苍鹭(Ardea cinerea)巢址与影响其选择的因子进行研究,共发现苍鹭的巢658个,所有的巢都建在高度为20.31±0.92m(n=56)的杨树上。t-检验结果显示,杨树的高度、胸径、盖度、植株密度4个参数在巢址样方(n=22)与对照样方(n=28)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巢区距道路、村庄、和池塘距离的3个参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苍鹭倾向于距池塘较近、道路较远、植株密度适中、盖度较高的地方营巢,食物和人类的干扰条件是巢区选择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鹭 巢址选择 库布齐沙漠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