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联体基层医院联络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的同质化培训 被引量:15
1
作者 金丽红 陈圆圆 +7 位作者 邹继华 叶秋玉 吴婧 尚旭丽 陈敏华 陈晓红 陈琴芬 季美芬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5-68,共4页
目的提高医联体基层医院联络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能力。方法选取医联体内3所基层医院28名压力性损伤联络护士为培训对象,由医联体主体医院的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理团队构建压力性损伤护理同质化培训方案,采取线上对分课堂与线下工作坊实... 目的提高医联体基层医院联络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能力。方法选取医联体内3所基层医院28名压力性损伤联络护士为培训对象,由医联体主体医院的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理团队构建压力性损伤护理同质化培训方案,采取线上对分课堂与线下工作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19学时,并进行6个月临床在岗压力性损伤护理实践。结果培训后,联络护士压力性损伤管理自我效能感得分、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得分、压力性损伤同质化护理实践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实践前(均P<0.05),学员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达92.8%。结论对医联体基层医院联络护士开展压力性损伤护理同质化培训能有效提高其压力性损伤知识和护理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体 基层医院 联络护士 压力性损伤 ADDIE模型 工作坊 自我效能 同质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康复中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陈晓红 何婷 +2 位作者 蓝丽康 柳敏芬 吴玉 《护理与康复》 2025年第2期31-34,41,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疲劳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丽水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15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治疗+个体...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疲劳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丽水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15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治疗+个体化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时对两组患者的疲劳程度、肢体运动功能、睡眠情况及情绪状态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疲劳严重度量表评分在时间、组间、时间×组间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1276.389,F_(组间)=1037.774,F_(时间×组间)=629.438,P均<0.01);两组患者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评分在时间、组间、时间×组间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877.564,F_(组间)=78.903,F_(时间×组间)=42.707,P均<0.01);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在时间、组间、时间×组间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200.091,F_(组间)=281.392,F_(时间×组间)=59.332,P均<0.01);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在时间、组间、时间×组间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2970.639,F_(组间)=156.710,F_(时间×组间)=321.764,P均<0.01);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在时间、组间、时间×组间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4683.343,F_(组间)=360.761,F_(时间×组间)=502.356,P均<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提高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的睡眠质量,增强运动功能,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心理,有效改善疲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疲劳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共表达网络和机器学习筛选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疾病特征性基因
3
作者 卜文超 陈世新 +4 位作者 江银华 曹明国 吴心茹 关云茜 谢思源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00-607,共8页
目的:确定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进一步了解腺样囊性癌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从NCBI GEO数据库下载2个微阵列数据集(GSE59701、GSE88804),用LIMMA软件包筛选SACC差异表达基因。WGCNA寻找与SACC最相关的重要模块基因,以LA... 目的:确定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进一步了解腺样囊性癌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从NCBI GEO数据库下载2个微阵列数据集(GSE59701、GSE88804),用LIMMA软件包筛选SACC差异表达基因。WGCNA寻找与SACC最相关的重要模块基因,以LASSO、SVM-RFE 2种机器学习算法识别hub基因。随后生成用于预测SACC的ROC曲线,判断诊断效果。采用R4.2.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鉴定出3个hub基因(GABBR1、EN1和LINC01296),并用其建立一个预测性能较高的ROC曲线(AUC,1.000~1.000)。结论:采用WGCNA、LASSO和SVM-RFE获得3个枢纽基因(GABBR1、EN1和LINC01296)作为SAC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未来对SACC潜在关键基因的研究提供基础,为SAC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 机器学习 加权分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联合能谱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4
作者 季中 郭学齐 +1 位作者 李炜 李旭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能谱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52例疑似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能谱CT检查以及穿刺取材组织病理活检,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能谱CT检查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152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能谱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52例疑似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能谱CT检查以及穿刺取材组织病理活检,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能谱CT检查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152例疑似胃癌患者经组织病理学确诊117例胃癌,占比76.97%(117/152)。以组织病理学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检查对胃癌检出率为84.62%(99/117),能谱CT检出率为87.18%(102/117),联合检出率为94.87%(111/117)。联合检查的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能谱CT单独检查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诊断胃癌的敏感度高于多层螺旋CT、能谱CT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诊断胃癌的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能谱CT可有效诊断胃癌,且与金标准有较好的一致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胸蛙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5
作者 林德 赵淑芳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5-30,共6页
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的烂皮病,从病蛙皮肤患处分离出一株优势生长菌,经菌落培养、革兰氏染色观察、质谱分析、16S r RNA基因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测序、回归感染试验,鉴定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 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的烂皮病,从病蛙皮肤患处分离出一株优势生长菌,经菌落培养、革兰氏染色观察、质谱分析、16S r RNA基因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测序、回归感染试验,鉴定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恶臭假单胞菌分离株对多黏菌素、左氧氟沙星、链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中度敏感,对氯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和青霉素耐药。该研究结果为棘胸蛙烂皮病的理论研究和防治实践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恶臭假单胞菌 药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DP教学法配合菜单式微视频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项云 季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8期133-134,共2页
目的:研究RCDP教学法配合菜单式微视频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在急诊科实习的68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RCDP教学法配合菜单式微视频。比较两... 目的:研究RCDP教学法配合菜单式微视频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在急诊科实习的68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RCDP教学法配合菜单式微视频。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出科考试成绩和急诊临床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CDP教学法结合菜单式微视频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理论和操作水平,增强护生的急诊临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刻意循环练习 菜单式教学 微视频 急诊科 护理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实习期学分制教学提高主体意识模式探索
7
作者 张伟 陈红燕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1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索医学生实习期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应用及其对增强主体意识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接收的200名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于实习... 目的:探索医学生实习期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应用及其对增强主体意识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接收的200名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于实习期实施学分制。比较两组考核成绩(理论和实践)、学生和指导教师对学习积极性的认可情况。结果:试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认为自身学习积极性提高的比例和指导教师认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实习期学分制教学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素质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实习期 学分制 考核成绩 积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BL-PBL-CBL-LBL与LBL-CBL教学模式在关节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波 许超 +2 位作者 范秋平 何世杰 季卫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2期124-128,共5页
目的 比较LBL-PBL-CBL-LBL与LBL-CBL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关节外科临床见习教学工作中的效果,探索更加适合关节外科见习教学的方法,指导临床教学。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LBL-PBL-CBL-LBL组(即实验组,n=28)和LBL-CBL组(即对照组,n=28)... 目的 比较LBL-PBL-CBL-LBL与LBL-CBL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关节外科临床见习教学工作中的效果,探索更加适合关节外科见习教学的方法,指导临床教学。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LBL-PBL-CBL-LBL组(即实验组,n=28)和LBL-CBL组(即对照组,n=28),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基础知识、临床操作和分析能力、病例书写、文献检索与阅读、创新思维等方面来综合评估。结果实验组在基础知识、病例书写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在临床操作和分析能力、文献检索与阅读、创新思维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BL-PBL-CBL-LBL教学模式在关节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临床操作和分析能力、文献检索与阅读、创新思维方面明显优于LBL-CBL教学模式,实验组在基础知识、病历书写方面与对照组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外科 LBL-PBL-CBL-LBL LBL-CBL 见习教学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氮双膦酸盐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与安全性回顾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剑锋 李中梨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1期20-21,共2页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引起剧烈疼痛,导致功能障碍、脊髓压迫和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含氮双膦酸盐作为破骨细胞强效抑制剂,可以吸附于骨骼内羟基磷灰石的表面,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还可以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引起剧烈疼痛,导致功能障碍、脊髓压迫和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含氮双膦酸盐作为破骨细胞强效抑制剂,可以吸附于骨骼内羟基磷灰石的表面,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还可以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有效预防和减少相关症状,是骨转移的基础用药。尽管含氮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疼痛及高钙血症疗效显著,但其毒性与患者用药依从性仍需重视。因卡膦酸二钠在急性期发热及肾毒性等方面不良反应低于其他含氮双膦酸盐,但对其剂量、用法、疗程和停药时机需要深入研究,不良反应及有效性需要长期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双膦酸盐 骨转移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导”理念与“1+2”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讨——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江银华 邹光翼 +3 位作者 陈红燕 金晓明 骆仙芳 叶绿芝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0-444,共5页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医学院校重临床、轻科研的培养理念暴露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不足。研究生对待科研意识薄弱,积极性不高。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提出以研究生科研创新需求为导向的带教模式和激励策略,旨在提高专...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医学院校重临床、轻科研的培养理念暴露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不足。研究生对待科研意识薄弱,积极性不高。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提出以研究生科研创新需求为导向的带教模式和激励策略,旨在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科研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能力综合的高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专业学位 科研创新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治疗早期胆囊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1
作者 潘德标 叶冠雄 +1 位作者 徐胜前 秦勇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治疗早期胆囊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早期胆囊癌(T1b~T2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根治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23例)和开腹组(29例)。比较两... 目的比较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治疗早期胆囊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早期胆囊癌(T1b~T2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根治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23例)和开腹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开腹组比,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9.70±5.59)h vs (28.90±8.21)h,P<0.01]、术后住院时间更短[(9.30±2.77)d vs(12.59±3.13)d,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胆囊癌安全、有效,且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胆囊癌 根治性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灌注缺损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钟根龙 陈伟康 +3 位作者 项琳 王蓓蓓 汤亚男 施志超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灌注缺损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月3月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住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76例。收集患者资料,进行1年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 目的探讨颅脑灌注缺损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月3月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住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76例。收集患者资料,进行1年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完成基线颅脑CT灌注合并头颈部血管CTA检查。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并基于CT灌注图像评估患者灌注缺损情况,比较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情况。结果在1年的随访期内共有13例(17.11%)患者再发狭窄同侧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脂血症和灌注缺损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95%CI)=1.087(1.006~1.176)、6.401(1.423~28.795)、4.326(1.065~17.575),P<0.05]。重度血管狭窄组复发8例(26.67%),中度血管狭窄组复发5例(10.87%),重度狭窄组患者复发率高于中度狭窄组,但不论中度还是重度血管狭窄,存在颅脑灌注缺损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均高于无灌注缺损组,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3,P<0.05)。结论颅脑灌注缺损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该类患者应当作为血管内治疗的重点关注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灌注缺损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抗炎及关节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波 何友武 +1 位作者 赵璐 季卫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1期40-44,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附子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抗炎及关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IA组、地塞米松组、附子汤组。其中3组通过尾根部皮下注射混合乳剂诱导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附子汤组给予7 mL/kg附子汤,... 目的探讨附子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抗炎及关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IA组、地塞米松组、附子汤组。其中3组通过尾根部皮下注射混合乳剂诱导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附子汤组给予7 mL/kg附子汤,地塞米松组给予0.025 mg/kg地塞米松。对照组和CIA组大鼠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监测指标:大鼠体重、右后足厚度和关节炎指数、器官指数(心、肝、脾、肺、肾和胸腺)、TNF-α、IL-1β和IL-6的血清浓度,同时检查滑膜组织病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组的大鼠肝、肾指数显著上升(P<0.01)及脾、胸腺指数显著下降(P<0.01)。CIA组和附子汤组的肺、心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CIA组、地塞米松组和附子汤组大鼠右后足厚度和关节炎指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增加(P<0.01),治疗后足爪厚度显著下降(P<0.01);CIA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大鼠(P<0.05)。经附子汤及地塞米松治疗,CIA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滑膜、软骨和骨组织无病变。附子汤和地塞米松治疗后滑膜中病理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附子汤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来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而保护关节,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附子汤 中国传统药物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颅脑灌注缺损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根龙 项琳 +3 位作者 雷四英 吴玉 毛素芳 邱伟文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6期13-16,46,共5页
目的探讨颅脑灌注缺损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AS)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0月至2020月3月就诊于丽水市人民医院的ACAS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基线颅脑CT灌注及头颈部血管CTA检查。基于CT灌注的平均通过时... 目的探讨颅脑灌注缺损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AS)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0月至2020月3月就诊于丽水市人民医院的ACAS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基线颅脑CT灌注及头颈部血管CTA检查。基于CT灌注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像将患者分为灌注缺损组和灌注正常组,然后前瞻性随访评估这两组患者两年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06例患者纳入分析,在两年的随访期内共有13例(12.26%)患者发生狭窄同侧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其中灌注缺损组5例(5/18,27.78%),灌注正常组8例(13/88,9.09%),灌注缺损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灌注正常组(χ^(2)=4.850,P<0.05)。重度血管狭窄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度血管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5)。不规范用药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规范用药组(χ^(2)=6.255,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灌注缺损和高脂血症是ACAS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危险因素[OR(95%CI)=6.455(1.444~28.865)、5.307(1.293~21.786),P<0.05],规范用药是ACAS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保护因素[OR(95%CI)=0.110(0.024~0.500),P<0.05]。结论颅脑灌注缺损能增加ACAS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风险,而坚持规范用药则能有效降低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灌注缺损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胸蛙致病性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悦玉 林德 赵淑芳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7-22,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棘胸蛙烂皮病的致病菌,从丽水龙泉某养殖场挑选出患有烂皮病的棘胸蛙,并从病蛙患处分离出一株新致病菌。通过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质谱分析、16SrRNA PCR产物测序、人工感染试验和系统进化树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荧光假单胞... 为进一步研究棘胸蛙烂皮病的致病菌,从丽水龙泉某养殖场挑选出患有烂皮病的棘胸蛙,并从病蛙患处分离出一株新致病菌。通过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质谱分析、16SrRNA PCR产物测序、人工感染试验和系统进化树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纸片扩散法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多黏菌素和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对红霉素、头孢唑林、青霉素和氨苄西林产生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荧光假单胞菌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式经典案例教学法在护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陈敏华 陈琴芬 金丽红 《创新教育研究》 2023年第4期831-837,共7页
目的: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经典案例教学法在护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4月实习的123名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21年5月~2022年4月实习的128名护生作为观察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经典案例教学法。... 目的: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经典案例教学法在护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4月实习的123名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21年5月~2022年4月实习的128名护生作为观察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经典案例教学法。比较两组的理论成绩、综合能力评价、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成绩(P < 0.001)、综合能力评价(P < 0.05)、评判性思维能力(P < 0.001)及教学满意度(P < 0.05)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护生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经典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护生理论成绩和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 经典案例教学 护生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颅脑创伤昏迷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庆华 张学磊 +4 位作者 田达 刘进 李湖广 朱缙伟 苏畅 《浙江创伤外科》 2022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于闭合性颅脑创伤昏迷患者意识状况和残疾程度不同恢复阶段临床结果。方法本中心将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87例闭合性颅脑创伤昏迷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常规组(43例)。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纳入颅脑创伤后7... 目的观察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于闭合性颅脑创伤昏迷患者意识状况和残疾程度不同恢复阶段临床结果。方法本中心将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87例闭合性颅脑创伤昏迷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常规组(43例)。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纳入颅脑创伤后7-14天GCS 4-8分的患者,进行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2周时间,分别从伤后28天、3个月、6个月评估该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GCS、GOSE、CRS-R、DRS评分)。结果治疗后GCS评分比较,创伤时间延长分值增高且差异性有所变小,但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GOSE评分随创伤时间延长差异性变大,CRS-R评分不同阶段差异不明显,DRS评分下降幅度更高,与常规组比较,统计学均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闭合性颅脑创伤昏迷患者早期行右正中神经电刺激,不同恢复阶段意识状态及残疾程度均有差异性改善,指导早期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颅脑创伤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 促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畲药龙斑汤联合内镜干预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昌雄 宋力伟 鄢连和 《临床医学进展》 2018年第5期486-489,共4页
目的:观察畲药龙斑汤联合内镜干预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胃黏膜病变,组织学显示为黏膜低级别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共98例,根据病变的大小、性质通过内镜下APC、EMR、ESD治疗,术后口服畲药龙斑汤。结果:APC共治疗60次,包括3... 目的:观察畲药龙斑汤联合内镜干预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胃黏膜病变,组织学显示为黏膜低级别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共98例,根据病变的大小、性质通过内镜下APC、EMR、ESD治疗,术后口服畲药龙斑汤。结果:APC共治疗60次,包括3次及以上治疗患者2例,2次治疗患者6例,1次治疗完成42例;EMR及ESD治疗均为一次性完成。98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在末次治疗术后1月复查“人工溃疡”均已愈合,术后1、3、6、12个月复查均无复发,本组中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治疗消除胃黏膜隆起性病变效果显著,畲药龙斑汤治疗“人工溃疡”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治疗 氩等离子凝固疗法 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人工溃疡 畲药龙斑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卢舜飞 周赞华 陈敏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第9期55-56,共2页
目的研究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8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6)。健康评估教学中,实验组采用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 目的研究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8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6)。健康评估教学中,实验组采用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通过理论笔试及问卷调查了解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笔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较好。结论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PBL教学模式 健康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应用自制跟骨暴露装置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
20
作者 邹光翼 梁伟 +2 位作者 陈佳琦 俞桂松 童培建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5期734-738,共5页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自制跟骨暴露装置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将69例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73足)根据术中跟骨暴露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采用3枚克氏针常规暴露跟骨及距下关节面,36足)和自制...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自制跟骨暴露装置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将69例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73足)根据术中跟骨暴露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采用3枚克氏针常规暴露跟骨及距下关节面,36足)和自制装置组(采用自制跟骨暴露装置辅助暴露跟骨及距下关节面,37足)。记录术后足部肿胀时间、切口渗出时间、皮缘坏死率、Bohler角、Gissane角、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两组骨折均愈合,时间3~4个月。两组均无感染病例。足部肿胀时间、切口渗出时间自制装置组均短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9足(25.0%)、自制装置组2足(5.4%)发生皮缘坏死,皮缘坏死率自制装置组低于常规组(P<0.05)。Bohler角、Gissane角:两组术后3 d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自制装置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术中应用自制跟骨暴露装置辅助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复位丢失,有利于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 术后并发症 自制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