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多元统计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于涛 王可丽 +2 位作者 李芳 董志龙 何慧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3-729,共7页
有别于其他文献从单方面讨论城市大气环境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在统计分析软件SPSS12.0的技术支持下,选择兰州市作为代表,对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等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相关的诸多影响因子进行了综合数理统计分析并建立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兰... 有别于其他文献从单方面讨论城市大气环境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在统计分析软件SPSS12.0的技术支持下,选择兰州市作为代表,对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等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相关的诸多影响因子进行了综合数理统计分析并建立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因素可归纳为两类,第一类主要包含社会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以及空气污染因素;第二类主要包括气象因素.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主要受机动车数量、国内生产总值GDP、GDP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和万元工业废气量等因素影响;并给出了概率水平为0.05的情况下的兰州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大气环境 影响因素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管及保温材料在青藏直流联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穆彦虎 俞祁浩 +3 位作者 李国玉 马巍 毛云程 郭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96-1907,共12页
针对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塔基热管措施应用效果,通过现场实测资料确定了热管年内工作周期及混凝土桩基表面热效应,考虑无绝热段热管传热过程组成,建立空气–热管–土体耦合传热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系统模拟不同年平均地温分区锥柱式塔... 针对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塔基热管措施应用效果,通过现场实测资料确定了热管年内工作周期及混凝土桩基表面热效应,考虑无绝热段热管传热过程组成,建立空气–热管–土体耦合传热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系统模拟不同年平均地温分区锥柱式塔基传热过程及气候变暖背景下基础周围多年冻土热状况发展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冷季热管工作期间,其对周围土体冷却降温效果显著,同时由于混凝土塔基为热的良导体,热管产生的"冷量"通过基础及其底座快速向基础周围传递,使得基础下形成大范围低温冻土。暖季,热管停止工作期间,由于基础埋设较浅,混凝土塔基良好的导热性能使得其周围浅层土体温度升温较快,量值基本与天然地表下同一深度接近,而基础下部深层地温则主要受热管作用控制,温度较低。在单一塔腿4根热管及50 a气温升高2.6℃背景下,-1.0℃、-1.5℃两种年平均地温条件下,桩基础下部多年冻土仍保持冻结状态,满足工程对于冻土地基热状况的要求。-0.5℃年平均地温条件下,运营后期桩基础周围土体季节融化深度已大于桩基埋深。在该地温条件下,通过热管–保温板复合措施的采用,可有效发挥热管的"冷却降温"及保温板的"隔热保冷"效能,在大幅减小基础周围土体的最大季节融化深度的同时降低锥柱式基础底部深层地温,进而满足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直流联网工程 塔基 热管 保温板 气候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银市区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南忠仁 李吉均 +1 位作者 张建明 程国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0-173,共4页
通过对白银市区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含量与分布变化特征的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只有东大沟污灌区土壤作物污染严重 ,Cd、Pb超标明显 ;西大沟清污混灌区土壤环境为轻度污染 ,但作物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其余灌区土壤作物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通过对白银市区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含量与分布变化特征的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只有东大沟污灌区土壤作物污染严重 ,Cd、Pb超标明显 ;西大沟清污混灌区土壤环境为轻度污染 ,但作物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其余灌区土壤作物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最后 ,根据土壤作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变化特征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银市区 土壤 作物系统 重金属污染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环境中钙质胶结砂岩的化学损伤模型 被引量:46
4
作者 李宁 朱运明 +1 位作者 张平 葛修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5-399,共5页
针对大部分工程中常见的砂岩最可能、最不利的化学环境———酸性环境中的力学性质的衰变、弱化问题,对钙质胶结长石砂岩进行了室内不同pH值溶液的模拟试验,对所得到的抗压强度试验及CT扫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发现砂岩中主要胶结... 针对大部分工程中常见的砂岩最可能、最不利的化学环境———酸性环境中的力学性质的衰变、弱化问题,对钙质胶结长石砂岩进行了室内不同pH值溶液的模拟试验,对所得到的抗压强度试验及CT扫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发现砂岩中主要胶结物CaCO3的溶解是岩石强度和变形衰减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化学动力学理论和损伤力学理论提出了可应用于酸性溶液的岩石化学损伤强度模型,并用室内实验结果对所提模型进行了检验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环境 钙质胶结砂岩 化学损伤模型 浸蚀 化学动力学 CT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状膨胀土损伤演化的三轴CT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卢再华 陈正汉 蒲毅彬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6-112,共7页
本文利用和计算机断面成像CT机配套使用的非饱和土三轴仪 ,对非饱和原状膨胀土在三轴剪切试验过程内部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动态、定量和无损地量测 ,得到了土样内部损伤结构演化的清晰的CT图像和相应的CT数据 .试验结果表明 :原状膨胀士内... 本文利用和计算机断面成像CT机配套使用的非饱和土三轴仪 ,对非饱和原状膨胀土在三轴剪切试验过程内部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动态、定量和无损地量测 ,得到了土样内部损伤结构演化的清晰的CT图像和相应的CT数据 .试验结果表明 :原状膨胀士内部存在裂纹、空洞、裂隙面和软弱面等结构缺陷 ,初始损伤程度较大 ;剪切引起的损伤演化明显 ,且土样所受的吸力和净围压均对损伤演化有影响 ;原状膨胀土在吸力和净围压较低时的剪胀和软化特性主要是由于结构损伤的演化引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膨胀土 三轴剪切试验 CT技术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单轴压缩动态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增利 李洪升 +1 位作者 朱元林 蒲毅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6,共5页
讨论了冻土试样的制作过程。采用计算机层析扫描技术(CT)对未饱水和饱水冻土试样单轴压缩过程进行了动态测试,给出了冻土单轴压缩各承载阶段内部微结构变化特征,基于CT测试对加载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饱水冻土和未饱水冻土试样的破坏形... 讨论了冻土试样的制作过程。采用计算机层析扫描技术(CT)对未饱水和饱水冻土试样单轴压缩过程进行了动态测试,给出了冻土单轴压缩各承载阶段内部微结构变化特征,基于CT测试对加载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饱水冻土和未饱水冻土试样的破坏形式,并对空隙损伤阶段损伤进行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单轴压缩 动态试验 CT 微结构特征 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流降温效应的青藏铁路碎石护坡层厚度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孙斌祥 徐学祖 +2 位作者 赖远明 汪双杰 章金钊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6-103,共8页
导出适用于变渗透率多孔介质的无量纲控制方程,并针对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分析了碎石护坡路堤冬季自然对流降温效应的产生和演化过程。通过引入平均Nusselt数来评价碎石护坡路堤的冬季自然对流降温能力,具体分析了平均Nusselt数随碎石护... 导出适用于变渗透率多孔介质的无量纲控制方程,并针对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分析了碎石护坡路堤冬季自然对流降温效应的产生和演化过程。通过引入平均Nusselt数来评价碎石护坡路堤的冬季自然对流降温能力,具体分析了平均Nusselt数随碎石护坡层厚度、路面温度振幅的变化关系。数值计算表明,平均Nusselt数并非随路面温度振幅增加而单调增加,而是存在一种初期的下降-恢复效应,且将随碎石护坡层厚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弱。根据平均Nusselt数随路面温度振幅变化关系中的下降-恢复效应,可以确定路堤碎石护坡层的最小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碎石护坡路堤 自然对流 冬季降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区生态环境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进琪 王一博 程慧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7,共6页
青海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集中表现为,湖水位持续下降,湖面萎缩,水环境趋于恶化;天然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弱化,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濒临灭绝,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等。分析其成因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气候变化双重作用影响,一... 青海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集中表现为,湖水位持续下降,湖面萎缩,水环境趋于恶化;天然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弱化,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濒临灭绝,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等。分析其成因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气候变化双重作用影响,一是近40年青海湖地区的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升温趋势,平均10年尺度上升温0.36℃,同期,降水量波动且略呈减少态势;二是入湖水量减少,对青海湖鱼类生长繁殖影响较大;三是草地开垦,超载过牧与樵采,构建围栏等人类活动剧烈。为此提出构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和谐的发展模式和开展沙漠化防治工程建设与制定青海湖综合整治规划的综合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水文变化 土地利用 青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铁路建设中动态设计思路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巍 程国栋 吴青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7-540,共4页
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是目前国内外日益兴起的新技术。由于青藏铁路建设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尝试性地采用了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技术。基于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从动态设计思路以及具体应用进行了讨论分析,并针对设计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给出... 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是目前国内外日益兴起的新技术。由于青藏铁路建设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尝试性地采用了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技术。基于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从动态设计思路以及具体应用进行了讨论分析,并针对设计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现阶段补强和加强措施的原则以及建议。该技术在青藏铁路正在进行的建设和设计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冻土 动态设计 信息化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小麦根系系统重金属迁移控制因子的辩识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南忠仁 李吉均 +1 位作者 张建明 程国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 ,大田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与共存元素同小麦根系重金属含量间存在密切关系 ;多元与逐步回归数学模型均达显著水平 ,但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重金属迁移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所选全部控制因子。非必需元素 Cd、Pb主要取决于... 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 ,大田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与共存元素同小麦根系重金属含量间存在密切关系 ;多元与逐步回归数学模型均达显著水平 ,但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重金属迁移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所选全部控制因子。非必需元素 Cd、Pb主要取决于同种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 ;而必需元素 Cu、Zn则受同种元素在土壤中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控制因子的辨识 ,无疑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土壤修复及环境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小麦根系系统 重金属迁移 控制因子 系统辩识 土壤修复 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及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广 黄高宝 +3 位作者 王琦 王兴堂 高珍妮 刘成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5,共8页
为促进甘肃陇东耕地生态系统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该研究采用生产力和生态服务价值的估算方法,对研究区域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5年陇东黄土高原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单位面积... 为促进甘肃陇东耕地生态系统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该研究采用生产力和生态服务价值的估算方法,对研究区域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5年陇东黄土高原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变化不明显,而总量略有上升。同时,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在空间分布上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该区域可分成NPP和生态服务价值相对较低的西北区和相对较高的东南区。在西北区,耕地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为7.7万元/(hm2.a),NPP只有3.54t/(hm2.a);在东南区,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为10.2万元/(hm2.a),NPP为5.94t/(hm2.a)。因此,要通过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充分利用降水资源,以提高研究区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耕地 NPP 生态服务价值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链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晓军 张晓君 +1 位作者 杨玲 冯清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0-85,共6页
从淀粉加工厂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耐热、嗜碱性支链淀粉酶的菌株 ,初步鉴定为嗜碱芽孢杆菌 SX- 12 .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 :可溶性淀粉 3.0 g,蛋白胨 1.0 g,酵母膏 0 .5 g,K2 HPO4 0 .2 g,Mg SO4 · 7H2 O 0 .0 5 g,最适 p... 从淀粉加工厂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耐热、嗜碱性支链淀粉酶的菌株 ,初步鉴定为嗜碱芽孢杆菌 SX- 12 .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 :可溶性淀粉 3.0 g,蛋白胨 1.0 g,酵母膏 0 .5 g,K2 HPO4 0 .2 g,Mg SO4 · 7H2 O 0 .0 5 g,最适 p H 8.5 ,最适温度 4 0℃ .酶活从最初的 2 .4 u/ m L提高到 4 .6 2 u/ m L .酶的最适 p H 9.0 ,最适温度 5 5℃ .Ca2 + ,Mn2 + ,Mg2 + 等离子是酶的激活剂 ,Zn2 + ,Hg2 + 等离子是抑制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碱 支链淀粉酶 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 筛选 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甘南牧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东辉 赵军 +2 位作者 张智慧 付鹏 刘春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7-263,共7页
以改进的CASA模型为基础,结合MODIS NDVI数据、气象资料,估算了甘南牧区草地20002、005、2008年牧草生长旺季7月净初级生产力,并分析了其时空动态。结果显示:(1)甘南牧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空间分布基本格局是西南偏西和东北... 以改进的CASA模型为基础,结合MODIS NDVI数据、气象资料,估算了甘南牧区草地20002、005、2008年牧草生长旺季7月净初级生产力,并分析了其时空动态。结果显示:(1)甘南牧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空间分布基本格局是西南偏西和东北两区域最低,然后由西南-东北方向为轴心逐渐向内陆中心部分递增,该分布规律与各县市的水热条件差异和植被类型的地带性分异规律紧密相关。另外,各县市草地7月平均NPP与7月NPP总量有明显的不同,这与各县市的面积密切相关。7月平均NPP值大小顺序依次为:碌曲县〉玛曲县〉合作市〉夏河县;而7月NPP总量的值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玛曲县〉夏河县〉碌曲县〉合作市。(2)2008年较2000年,研究区7月草地NPP的值明显减少,但在2000~2008年间整个研究区7月草地NPP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2005年较2000年显著增加,2008年较2005年明显较少。其主要原因是气温、降水量、湿润度的变化所致,其中湿润度变化是影响甘南高原牧草发育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CASA模型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甘南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切值法和污染损失率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与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顾娟 何元庆 +2 位作者 张忠林 卢爱刚 庞洪喜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64,共3页
简要论述了近几年应用较多的密切值评价法和污染损失率法的应用原理与评价过程,并以兰州黄河水质断面监测结果为实例计算,排序评价结果显示与指数评价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最后分析指出两种评价方法的计算特点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密切值法 污染损失率法 水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沙坡头地区环境结构变化与鸟类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虞闰六 包新康 +1 位作者 张迎梅 李新荣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83,共6页
2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9月 ,对宁夏沙坡头沙漠地区景观类型、植被盖度、鸟类种类和多样性逐月进行了调查 .与 1987年沙坡头地区夏季鸟类种类与数量调查结果相比较 :荒漠半荒漠景观中鸟类种数不变 ,密度 (只· km-1)由 4 3.4 5... 2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9月 ,对宁夏沙坡头沙漠地区景观类型、植被盖度、鸟类种类和多样性逐月进行了调查 .与 1987年沙坡头地区夏季鸟类种类与数量调查结果相比较 :荒漠半荒漠景观中鸟类种数不变 ,密度 (只· km-1)由 4 3.4 5减至 2 2 .73,多样性指数 (H)由 2 .4 639降至 1.95 00 ,均匀度指数 (D)由 0 .90 60降至 0 .7641;人工林中鸟类种数从 1987年的 8种提高到 15种 ,密度由 2 1.64降至 14.32 ,H由 1.7113升至 2 .1760 ,D从 0 .7697提高到 0 .84 32 ;居民点景观中鸟类种数由 16种增加到 2 1种 ,密度由 5 2 .72增加到 112 .2 4 ,H由 2 .0 4 36提高到 2 .60 10 ,D由0 .7798升至 0 .915 0 .结合 1987年以来沙坡头地区环境的变化 ,讨论了环境改变与鸟类多样性的关系以及鸟类在促进沙漠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中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沙坡头地区 环境结构 鸟类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木铁路片石通风措施的工程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继 宋瑞芳 +2 位作者 盛煜 董献付 张鲁新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4,55,共6页
研究目的:柴达尔-木里铁路(柴木铁路)全长142.04 km,沿线高温不稳定和极不稳定多年冻土广泛分布,冻土含冰量较高,同时由于柴木铁路呈东南-西北走向,冻土路基又面临着阴阳坡问题。柴木铁路53 km路段采用了片石通风路基,为保证路基的稳定... 研究目的:柴达尔-木里铁路(柴木铁路)全长142.04 km,沿线高温不稳定和极不稳定多年冻土广泛分布,冻土含冰量较高,同时由于柴木铁路呈东南-西北走向,冻土路基又面临着阴阳坡问题。柴木铁路53 km路段采用了片石通风路基,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有必要对片石通风措施的工程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论:2007年以来的监测结果表明,在高温冻土区,片石通风路基和片石护道仅能有效冷却阴坡侧路基和坡脚;在低温基本稳定多年冻土区,片石通风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冷却路基本底,对阴阳坡现象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石 通风路基 通风护道 柴木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2014年常州市大气污染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渤黎 吴晶璐 +2 位作者 刘银峰 姚丽娜 匡汉祎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利用2012年-2014年常州市大气污染数据、气象观测数据,通过分析污染物浓度的月变化、季节变化,污染物浓度与能见度及各气象要素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风对大气污染物具有较好的扩散、稀释作用,风力越大,污染物浓度越低;降水对大气污染... 利用2012年-2014年常州市大气污染数据、气象观测数据,通过分析污染物浓度的月变化、季节变化,污染物浓度与能见度及各气象要素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风对大气污染物具有较好的扩散、稀释作用,风力越大,污染物浓度越低;降水对大气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冲刷、沉降作用,降水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污染物浓度越低;气温与污染物浓度直接关系较小,但由于夏季污染物浓度较低,表现为气温越高污染物浓度越低;冬季反之,故从整体上看气温与污染物浓度呈反相关关系;相对湿度对各污染物浓度有一定影响,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水汽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吸附作用,有利于颗粒物等的生成和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能见度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江西省生态安全数量化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伟峰 廖为明 +2 位作者 张智慧 邓志 张翼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依据基尼系数的基本内涵,构建了基于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生态安全评价模型。以江西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16项评价指标总体达标率为81.25%,数量化评价结果为:生态环境安全等级较高,但资源分布结构有... 依据基尼系数的基本内涵,构建了基于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生态安全评价模型。以江西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16项评价指标总体达标率为81.25%,数量化评价结果为:生态环境安全等级较高,但资源分布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2)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GDP结构不合理)是影响江西省生态安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绿色GDP及其贡献率对区域生态安全的意义重大;(3)森林面积与GDP的基尼系数最大(0.4794),废污水排放量与GDP的基尼系数最小(0.0546);(4)从水资源总量与森林面积的基尼系数(0.0749)和森林蓄积的基尼系数(0.1103)可以从另一角度证明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最后,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发展利用方向,实现江西由生态大省向生态强省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水资源 基尼系数 生态安全评价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塌陷地带环境治理在北氵名河铁矿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飞 高永涛 何维维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8-150,共3页
根据北洺河铁矿的开采现状及其对环境的破坏,对矿区塌陷坑的现状进行了评价,指出矿山塌陷区环境治理的严重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环境治理中存在的主要与次要问题,并结合现有矿山环境治理规律,给出先治理再恢复最后利用相结合的长效治理方案... 根据北洺河铁矿的开采现状及其对环境的破坏,对矿区塌陷坑的现状进行了评价,指出矿山塌陷区环境治理的严重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环境治理中存在的主要与次要问题,并结合现有矿山环境治理规律,给出先治理再恢复最后利用相结合的长效治理方案,最终开展了塌陷区域环境治理的5年治理措施,制定可行的进度安排,对加快恢复北洺河铁矿塌陷区的生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对其他类似工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塌陷坑 环境治理 地下矿山 进度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熟化剂在新垦灌区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方 李元寿 +1 位作者 杨思存 王文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5期151-152,161,共3页
试验表明,在新垦灌区土壤上,施用土壤熟化剂均可使小麦、玉米、油葵、豌豆、胡麻增产,增幅在12.83%~47.92%之间且增产效果极显著(p<0.001).对作物的各经济性状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对穗长和千(百)粒重的改善效果最明显(p<0.00... 试验表明,在新垦灌区土壤上,施用土壤熟化剂均可使小麦、玉米、油葵、豌豆、胡麻增产,增幅在12.83%~47.92%之间且增产效果极显著(p<0.001).对作物的各经济性状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对穗长和千(百)粒重的改善效果最明显(p<0.005).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都有较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熟化剂 新垦灌区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