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0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教育要面向社会培养公共传播人才——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 被引量:2
1
作者 毛思璐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3-56,共4页
一、接纳变革。判断力与洞察力使专业的记者无可替代笔者: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深刻改变着传统新闻业,在您看来移动网络是如何影响传统媒体的?
关键词 公共传播 设计学院 中山大学 面向社会 新闻教育 张志安 教授 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面新趋势,新闻教育应与传媒行业“无缝对接”——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
2
作者 许松 张志安 《城市党报研究》 2019年第8期20-22,共3页
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离不开实践经验的滋养,或者更准确地说,只有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学术研究才能保持持久的活力和新鲜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多年来,他致力于传媒研究,一方面深入业界,与传媒业... 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离不开实践经验的滋养,或者更准确地说,只有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学术研究才能保持持久的活力和新鲜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多年来,他致力于传媒研究,一方面深入业界,与传媒业形成良性互动,促进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他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业界分享,推动业界按照新闻媒体的发展规律提升质量、增强竞争力。在职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的驱动下,张志安教授被誉为新闻界的“三栖学者”。本期让我们走近张志安院长,与读者共同感受作为一名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知名学者,如何实现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新趋势的“无缝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使命 提升质量 新闻传播 传媒研究 无缝对接 传媒业 张志安 传媒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媒体的社会实践初探——以中山大学《公益协同设计》课程为例
3
作者 周如南 《教育传媒研究》 2016年第5期33-37,共5页
中山大学《公益协同设计》课程,遵循参与式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的双重教育创新理论和理念,组织来自传播学和软件学专业的学生和多家本土非政府组织(NGO)开展合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技术与理念、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创新。本文以该课程为例,试... 中山大学《公益协同设计》课程,遵循参与式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的双重教育创新理论和理念,组织来自传播学和软件学专业的学生和多家本土非政府组织(NGO)开展合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技术与理念、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创新。本文以该课程为例,试图对参与式教学和跨学科协同教学的教学效果与社会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为"社区为本"的协同设计教学方法融合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设计 公益 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走了,但没有离开——记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原副院长、公共传播研究所所长廖为建教授
4
作者 林景新 《国际公关》 2013年第6期47-47,共1页
那天早上,我正在修改自己的拙著《管理必读的十堂危机公关课》。忽然间电话响起,有学生打电话来,声音甚是忽促;“廖老师昨晚仙去了。”
关键词 原副院长 中山大学 公共传播 研究所 学院 政务 教授 所长
原文传递
善策划 懂管理 会传播——记中山大学公共传播专业
5
作者 张宁 汤敏慧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年第10期37-38,共2页
信息化时代的公共关系专业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公关”,是一门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综合性学科。公共关系学最早起源于美国,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上世纪60年代公共关系学被引... 信息化时代的公共关系专业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公关”,是一门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综合性学科。公共关系学最早起源于美国,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上世纪60年代公共关系学被引入中国台湾和香港,并得到迅速发展,之后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在80年代传入中国大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公共关系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不但专业的公共关系公司需要大量的公关人才,政府、企业、媒体和各种社会组织对公共关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传播 中山大学 公共关系专业 信息化时代 公共关系学 策划 管理 公共关系公司
原文传递
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的选择性接触与偏轨接触 被引量:13
6
作者 柳旭东 李喜根 刘洋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3-129,共7页
针对传播学研究新出现的互联网环境下的"最微媒介效果"范式的预测,本文分析了这一预测所依赖的选择性接触容易实现的假设,认为在网络媒体环境里人们主动或者无动机的广泛信息接触依然存在,而且网络媒体简化了这种行为的实现,... 针对传播学研究新出现的互联网环境下的"最微媒介效果"范式的预测,本文分析了这一预测所依赖的选择性接触容易实现的假设,认为在网络媒体环境里人们主动或者无动机的广泛信息接触依然存在,而且网络媒体简化了这种行为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偏轨信息接触在互联网媒体环境里可能更经常地发生,这两种行为都中和了选择性接触确认以及强化既有观点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接触 偏轨接触 最微媒介效果 扩展媒介接触 无动机信息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总体特征及群体差异(上)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志安 沈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31,共5页
本文依据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对37279个样本的统计分析,试图整体描绘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特征。文章首先简要描述了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受众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使用状况、媒体认知和评价;继而,对城镇... 本文依据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对37279个样本的统计分析,试图整体描绘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特征。文章首先简要描述了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受众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使用状况、媒体认知和评价;继而,对城镇和农村受众、省市县受众、不同地区受众、不同年龄受众、不同性别受众、不同教育程度受众、不同收入受众的群体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受众的整体特征包括:媒体选择以电视为主,网络、报纸、广播、杂志为辅;使用动机以信息娱乐为主,创造表达意愿不强;期待媒体维护正义、解决问题,信任传统媒体多于网络媒体。此外,我国受众媒体使用和认知存在较大的群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使用 媒体认知 总体特征 群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与NGO:公益传播中的数字鸿沟现象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钟智锦 李艳红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117,共6页
针对中国403家草根NGO(公益组织)机构的新媒体使用状况的统计调查表明,中国公益组织之间的数字硬件鸿沟(digital access divide)并不明显,但是却存在数字媒体应用鸿沟(digital media application divide),主要表现在不同公益组织在对以w... 针对中国403家草根NGO(公益组织)机构的新媒体使用状况的统计调查表明,中国公益组织之间的数字硬件鸿沟(digital access divide)并不明显,但是却存在数字媒体应用鸿沟(digital media application divide),主要表现在不同公益组织在对以web2.0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的采纳上存在差异。这种应用领域的鸿沟存在于不同服务领域、不同地区及不同服务对象的公益组织之中。组织的规模、宣传资金的多寡以及对新媒体重要性的认知,都对其采纳和使用新媒体有正向作用。互联网时代公益传播的新局面,将取决于公益组织能否积极迎接新媒体技术的机遇和挑战,获得数字应用能力,以弥合数字应用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硬件鸿沟 数字媒体应用鸿沟 NGO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总体特征及群体差异(下)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志安 沈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40,共6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2年8月14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表示,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首次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增长,但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也在加大。城乡差异首先是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学家黄亚生认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2年8月14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表示,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首次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增长,但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也在加大。城乡差异首先是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学家黄亚生认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地区金融改革和私营企业发展迅猛,最贫穷省份的私营乡镇企业最富活力。但90年代后农村行政管理集权化,农村家庭居民收入增长减缓,城乡差距逐渐拉大④;其次,城乡差异还表现在文化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群体差异 传播形态 农村地区 受众 改革开放初期 居民收入增长 城乡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与非盈利组织的危机传播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繁旭 戴佳 席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28,共4页
社交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危机传播观念形成了挑战。以非盈利组织为例,近来中国的非盈利组织在社交媒体环境下不断爆发危机,展现其危机传播观念的不足。本文选取2011年6月份爆发的"郭美美"事件和8月份的"卢美美... 社交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危机传播观念形成了挑战。以非盈利组织为例,近来中国的非盈利组织在社交媒体环境下不断爆发危机,展现其危机传播观念的不足。本文选取2011年6月份爆发的"郭美美"事件和8月份的"卢美美"事件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分析事件中危机的传播模式和组织的公关行为,尝试厘清在社交媒体语境下非盈利组织的危机传播特征,并为其建构新的公关制度与观念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非盈利组织 危机传播 组织公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新闻传播研究的困惑、追问与反思——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成立研讨会会议综述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志安 束开荣 刘颂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3-153,168,共2页
2016年8月28日,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共有100余家高校理事单位的代表出席成立大会。与会学者围绕"新闻实务研究的理论化路径""应用新闻传播学的实践创新""互联网时代的应用新闻传... 2016年8月28日,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共有100余家高校理事单位的代表出席成立大会。与会学者围绕"新闻实务研究的理论化路径""应用新闻传播学的实践创新""互联网时代的应用新闻传播研究"这3个主题开展专场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研究 新闻传播研究 中国新闻史 新闻传播教育 媒体时代 设计学院 会议综述 媒介融合 互联网产业 传播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健康信息在农民工群体的传播研究——以问题解决情境理论为基础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莹 林功成 陈霓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2-90,共9页
依据问题解决情境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了影响农民工性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心理因素。研究发现,性病感染的风险感知、对性病感染问题的涉入认识,以及解决性病问题的行动受限认识影响着农民工了解性健康信息的动机,而动机直接作用于农民... 依据问题解决情境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了影响农民工性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心理因素。研究发现,性病感染的风险感知、对性病感染问题的涉入认识,以及解决性病问题的行动受限认识影响着农民工了解性健康信息的动机,而动机直接作用于农民工对性健康信息的寻求。在此基础上,研究将农民工分为四类群体,四类农民工在各项心理因素及通过各类渠道接触性健康信息频率上均呈现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性健康 问题解决情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传播舆论场域研究:媒体与公众二维视角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柏林 许星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环保传播主体、客体以及对象的深刻变化使环保传播以媒体为本位的传统环境新闻模式向媒体与公众二维本位环保传播的新社会运动转变,并形成了全民参与的环保传播舆论场域。环保传播舆论场域能够持续形成社会舆论及压力以传播环保知识、... 环保传播主体、客体以及对象的深刻变化使环保传播以媒体为本位的传统环境新闻模式向媒体与公众二维本位环保传播的新社会运动转变,并形成了全民参与的环保传播舆论场域。环保传播舆论场域能够持续形成社会舆论及压力以传播环保知识、监督约束环境行为。在主体自身因素、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环保传播会出现舆论场域异化等困境和问题。为此,应从主体培育、制度建设和环境优化多角度进行治理,塑造公众环保意识,培育社会绿色环保舆论,推动环保传播有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传播 舆论 场域 媒体 公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务微博与政府的传播管理——以广东省三个政务微博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宁 郑雁询 袁丹 《上海管理科学》 CSSCI 2012年第4期101-105,共5页
以广东省三个政务机构微博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发现,被认为强化了政府与网民互动的政务微博在内容发布上仍以宣传类为主,以微博发布为主导的沟通内容为数很少、对微博的回复率也很低;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政务微博的内容发布... 以广东省三个政务机构微博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发现,被认为强化了政府与网民互动的政务微博在内容发布上仍以宣传类为主,以微博发布为主导的沟通内容为数很少、对微博的回复率也很低;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政务微博的内容发布形式兼具主动和原创,对于网民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研究者经过分析认为,以微博为典型代表的社交媒体改变了原有的官民沟通格局,政府传播需了解新媒体传播模式。为此,研究者建议未来的政务微博运营应当利用新媒体特性畅通民众言路,同时也需更长远地积极营造畅通有效的社会沟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政务微博 政府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算法正当性的话语建构与传播权力重构研究 被引量:45
15
作者 张志安 周嘉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6,41,共8页
以今日头条算法争议事件为例,考察以人民网为代表的党媒、以都市报为代表的市场化媒体、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聚合类平台媒体公司、以腾讯和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以新浪和网易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等五类行动主体,针对算法正当性... 以今日头条算法争议事件为例,考察以人民网为代表的党媒、以都市报为代表的市场化媒体、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聚合类平台媒体公司、以腾讯和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以新浪和网易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等五类行动主体,针对算法正当性进行话语建构或消解的过程,由此把握技术进场对既有传播权力格局的影响以及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焦虑。研究发现,平台媒体、互联网巨头、门户网站主要从绩效正当性、规范正当性构建算法话语的正当性,而党媒和市场化媒体从价值正当性、规制正当性消解算法的权威。同时,市场化媒体在融合转型过程中不断加强技术采纳,呈现出规制正当性与绩效正当性话语交织的特征。总体上,这五类媒体行动者之间的话语互动浮现出同构、对抗、规训、合谋等四种关系。算法争议的原因表面上是技术正当和人本理性的冲突,实质上则是意识形态与技术平台围绕传播效果展开争夺,而且政治权力可以在价值层面有效驯化技术或对技术进行矫正,并在话语公开规训的过程中得到强化。此外,平台媒体通过向主流媒体反哺技术和共享数据资源,增加政治资本和争取专业媒体的认同,努力巩固自身运营的正当性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平台媒体 技术逻辑 传播权力 正当性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际传播、参照群体与受众部落——以7喜系列视频为例解析病毒营销传播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宁 郑雁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选取7喜饮料品牌于2010-2012年在中国的社会化媒体上投放的系列病毒视频为整体案例,以5W模式梳理其中病毒营销传播的信息、传受双方、渠道和效果,发现社会化媒体的社会性和传播交互性使病毒营销传播...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选取7喜饮料品牌于2010-2012年在中国的社会化媒体上投放的系列病毒视频为整体案例,以5W模式梳理其中病毒营销传播的信息、传受双方、渠道和效果,发现社会化媒体的社会性和传播交互性使病毒营销传播强化了人际传播网络与参照群体的影响,同时实现了从内容消费到关系外扩的联动,形成社交网络集群中心,促进了受众部落的形成,最后对社会化媒体背景下的营销传播学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营销 营销传播 社会化媒体 人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笔式交互的人机混合CAD概念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洋 康文惠 +6 位作者 黄进 袁晓芳 陈雪锦 于茜 武汇岳 田丰 戴国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50-2063,共14页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不断推动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发展,笔式交互技术的进步使基于草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得到了设计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现有的CAD概念设计方法没有真正回归纸/笔工具带来的自然交互方式。如何利用人机混合智能的...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不断推动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发展,笔式交互技术的进步使基于草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得到了设计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现有的CAD概念设计方法没有真正回归纸/笔工具带来的自然交互方式。如何利用人机混合智能的方法辅助并改进现有的CAD概念设计,准确、高效、自然地采集手绘草图数据并生成CAD模型,是目前面临的挑战。鉴于此,首先介绍了CAD概念设计、笔式用户界面、人机混合智能、草图理解的发展情况;然后介绍了典型的CAD工具与相关交互技术;结合现有的技术与问题,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基于笔式交互的人机混合CAD概念设计框架,并给出此框架的应用场景与实例;最后对笔式交互的人机混合CAD概念设计框架进行分析,为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概念设计 笔式用户界面 人机混合 草图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校园SNS照进现实——校内网的人际传播模式探讨 被引量:33
18
作者 郑宇钧 林琳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9-35,共7页
SNS是Web2.0应用的典型模式之一,而人际传播是SNS最主要的传播形态。本研究以校内网注册用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所高校的校内网用户网络调查搜集的多项数据,结合7W传播模式,从传者、内容、媒介、受者、效果、动机、情境七个方面分析校... SNS是Web2.0应用的典型模式之一,而人际传播是SNS最主要的传播形态。本研究以校内网注册用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所高校的校内网用户网络调查搜集的多项数据,结合7W传播模式,从传者、内容、媒介、受者、效果、动机、情境七个方面分析校园SNS的传播特征。通过与博客等媒介的比较,归纳出传者的自组织性及去中心化、以隐私性和自主性为前提的高分享度微内容传播、传播符号的多元化、对象群体的同龄化及指定性、传播主体的交互性、真实性和社会性的回归、动机的目的性、直接性和非功利性等校内网的传播特征。参照使用与满足、弱连带优势等理论,探讨在实名制规则下校园SNS的人际传播与受者需求、个人形象、性别、物理世界的人际关系等的交互关系。并结合建设和谐校园的新形势,展望校园SNS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调查 校园SNS 校内网 实名制 网络人际传播(Computer-Mediate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和谐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团关系视野下新机关媒的传播调适研究——以@共青团中央微博为个案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志安 章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3,共7页
以党团关系为视野、以@共青团中央微博为研究对象,运用传播调适概念来理解共青团中央如何通过新媒体传播来体现自身的使命担当。研究发现,共青团中央主要通过价值观培育、权益维护以及心理建设等三个层面进行传播调适。价值观培育层面... 以党团关系为视野、以@共青团中央微博为研究对象,运用传播调适概念来理解共青团中央如何通过新媒体传播来体现自身的使命担当。研究发现,共青团中央主要通过价值观培育、权益维护以及心理建设等三个层面进行传播调适。价值观培育层面更加注重"替党分忧",团中央主要通过民族主义/国家主义话语建构帮助政党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巩固文化领导权;权益维护和心理建设则更加注重"为民谋利",共青团中央既促进青年权益保护等实际的"问题解决",又针对青年实施其成长过程中的"心态调适"。总体来说,运用社交媒体进行的新媒体传播成为团中央提升政治影响的理性选择,其宣传模式既包括对话语的调适,还依托整个团组织系统内部的动员,以此完成众包化生产以及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它所代表的新机关媒"话语调适+组织动员"模式与新党媒构建的"话语调适+资源整合"模式,共同完善和丰富了多样化、分层化的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团关系 共青团中央 传播调适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收益感知对核电公众接受度的影响机制分析——基于广州大学城的调研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理峰 周志成 郑馨怡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5-13,共9页
此项研究探讨了风险感知与收益感知互动作用对核能接受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不同程度的风险-收益感知对核电接受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低风险-高收益感知的公众对核能的接受度最高,其次是高风险-高收益感知和低风险-低收益感知的公... 此项研究探讨了风险感知与收益感知互动作用对核能接受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不同程度的风险-收益感知对核电接受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低风险-高收益感知的公众对核能的接受度最高,其次是高风险-高收益感知和低风险-低收益感知的公众,而高风险-低收益感知的公众对核能的接受度最低。对于影响风险-收益感知的因素,公众参与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对专家和政府的信任。信任和公众参与是通过风险-收益感知的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公众的核电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 公众接受度 风险感知 收益感知 风险-收益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