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法制备人乳替代脂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行飞 张羽飞 +2 位作者 李雅丽 郑明明 王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5,共7页
人乳替代脂是一类模拟母乳脂组成的结构脂质,为促进人乳替代脂的绿色高效生产,介绍了母乳脂的甘油三酯组成,对人乳替代脂的酶法制备工艺以及实际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探讨,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我国母乳脂中1-油酸-2-... 人乳替代脂是一类模拟母乳脂组成的结构脂质,为促进人乳替代脂的绿色高效生产,介绍了母乳脂的甘油三酯组成,对人乳替代脂的酶法制备工艺以及实际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探讨,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我国母乳脂中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含量最高,其次为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人乳替代脂的酶法制备工艺包括酯-酯交换法、一步酸解法、醇解-酯化两步法、两步酸解法、酯交换-酸解两步法等。提高酶的催化活性与位置选择性、抑制酰基迁移等是未来酶法制备人乳替代脂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 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人乳替代脂 酶法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麻仁油、藻油混合油软胶囊对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鹏 邓乾春 +3 位作者 臧茜茜 孟露曦 张逸 黄凤洪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年第1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火麻仁油、藻油混合油软胶囊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火麻仁油藻油低剂量组(85mg/kg)、火麻仁油藻油中剂量组(170mg/kg)、火麻仁油藻油高剂量组(3... 目的:探讨火麻仁油、藻油混合油软胶囊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火麻仁油藻油低剂量组(85mg/kg)、火麻仁油藻油中剂量组(170mg/kg)、火麻仁油藻油高剂量组(340mg/kg),饲喂以高脂饲料及不同剂量火麻仁油藻油,测大鼠体重、脂肪,计算Lee's指数、脂体比,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肾脂体比、睾脂体比、总脂体比显著增加(P<0.01或P<0.05),TG、TC、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P<0.01或P<0.05),血清和肝脏中MDA显著升高,SOD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火麻仁油、藻油高、中剂量组大鼠体重、睾脂肪比、肾周脂肪比、总脂体比显著降低,TG、TC、LDL-C含量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1或P<0.05),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P<0.01或P<0.05)。结论: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大鼠,中、高剂量火麻仁油、藻油混合油的摄入能够有效起到调节血脂、抑制脂质过氧化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仁油 藻油 高胆固醇血症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脂肪酸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陈 胡超 黄凤洪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第12期5-9,共5页
阐述了不同类型的膳食脂肪酸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其在慢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为未来脂肪酸的个体化健康膳食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膳食脂肪酸 肠道菌群 机体健康 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长链甘油三酯的酶法制备研究进展
4
作者 赖运栋 张逸 +3 位作者 谢礼文 郑明明 张羽飞 黎冬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9-727,共9页
中长链甘油三酯(medium and long-chain triacylglycerols,MLCT)是一类具有特殊理化性质和营养功能的结构脂质。随着MLCT在食品、医药、保健品、母乳脂等行业中的需求不断增长,酶法制备MLCT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文章对MLCT的酶合成策... 中长链甘油三酯(medium and long-chain triacylglycerols,MLCT)是一类具有特殊理化性质和营养功能的结构脂质。随着MLCT在食品、医药、保健品、母乳脂等行业中的需求不断增长,酶法制备MLCT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文章对MLCT的酶合成策略,包括对合成途径、脂肪酶种类、催化反应体系和产品分离纯化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和探讨,以期为MLCT的酶法制备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CT 脂肪酶 催化 反应体系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坚果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 被引量:5
5
作者 涂行浩 孙丽群 +4 位作者 唐景华 张明 帅希祥 陈洪 杜丽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17-2226,共10页
为提高澳洲坚果油提取得率并获得高品质油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澳洲坚果油,并分析提取油脂的理化性质。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溶剂、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以及液料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然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 为提高澳洲坚果油提取得率并获得高品质油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澳洲坚果油,并分析提取油脂的理化性质。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溶剂、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以及液料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然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正己烷对澳洲坚果油提取率较高;适当增加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以及溶剂量,澳洲坚果油得率均随之增加;通过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澳洲坚果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为9.6∶1(mL/g),超声功率为520 W,超声时间为32 min,澳洲坚果油得率达69.1%,2次提取总得率达96.3%。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是一种有效的油脂提取方法,从脂肪酸成分比例及理化性质来看,澳洲坚果油营养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油 超声辅助提取 响应面优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籽活性成分和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陈 汤虎 +3 位作者 韩领 张浩 张珍 黄凤洪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第1期35-38,共4页
综述了菜籽油和菜籽粕中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效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高效利用油菜籽,优化菜籽加工产业结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菜籽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物质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粉食品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曹伟伟 黄庆德 邓乾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0-205,共6页
综述亚麻籽粉的主要成分,并概述国内外亚麻籽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利用进展,为今后亚麻籽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亚麻籽粉 主要成分 食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八烷醇的抗疲劳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丛丛 王梓平 许继取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年第11期41-45,共5页
二十八烷醇主要通过调控机体能量代谢、抗氧化、减少代谢物积累和加强内环境稳定性等起到抗疲劳作用。对二十八烷醇抗疲劳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二十八烷醇的疲劳机制和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二十八烷醇 抗疲劳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改善认知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马丛丛 王梓平 许继取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年第2期32-36,共5页
对褪黑素改善认知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褪黑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褪黑素 老年认知障碍 轻度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酚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马丛丛 许继取 +3 位作者 赵思琪 杨蓓 杨陈 黄庆德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第9期62-65,共4页
综述了芝麻酚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为芝麻酚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芝麻酚 生物活性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胃肠道功能食品及其功效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邦富 幸红林 +7 位作者 董绪燕 邓乾春 从仁怀 魏芳 陈洪 吕昕 臧茜茜 黄凤洪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第1期64-68,共5页
就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功能食品中使用的调节胃肠道功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调节胃肠道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 调节胃肠道功能 功能食品 胃肠道疾病 功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豆蔻精油微胶囊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邦富 董绪燕 +6 位作者 邓乾春 从仁怀 魏芳 陈洪 吕昕 臧茜茜 黄凤洪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第2期29-32,共4页
目的:肉豆蔻精油因刺激性气味及易挥发的特点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为提高肉豆蔻精油的适用性,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肉豆蔻精油微胶囊。方法: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麦芽糊精(OSA/MD)为复合壁材制备微胶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 目的:肉豆蔻精油因刺激性气味及易挥发的特点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为提高肉豆蔻精油的适用性,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肉豆蔻精油微胶囊。方法: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麦芽糊精(OSA/MD)为复合壁材制备微胶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了包埋前后肉豆蔻精油的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并对微胶囊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制备的肉豆蔻精油微胶囊包埋率和保留率分别达到99. 28%和88. 15%,且40℃时保持稳定。结论: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麦芽糊精(OSA/MD)为复合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肉豆蔻精油微胶囊包埋效果好,且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微胶囊 储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葵花籽活性成分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超 杨陈 黄凤洪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第10期58-62,共5页
向日葵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本文综述了葵花籽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主要生理功能,为高效利用葵花籽,开发葵花籽相关保健食品和药品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葵花籽 活性物质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亚麻籽蛋白稳定的水包油乳液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珍霞 邓乾春 +5 位作者 董绪燕 杨陈 魏芳 陈洪 黄凤洪 吕昕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第11期35-40,共6页
亚麻籽蛋白(flaxseed protein isolate,FPI)作为植物来源的优质蛋白,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本研究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得到蛋白质含量为90.8%的亚麻籽蛋白,分析不同超声乳化条件(40%功率,超声有效时间2、6、12、18、24、30 min)对含有大... 亚麻籽蛋白(flaxseed protein isolate,FPI)作为植物来源的优质蛋白,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本研究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得到蛋白质含量为90.8%的亚麻籽蛋白,分析不同超声乳化条件(40%功率,超声有效时间2、6、12、18、24、30 min)对含有大豆油的两种不同浓度(0.5%、1.0%,w/w)的亚麻籽蛋白稳定乳液的理化性质及流变性能的影响,发现在超声乳化30 min后乳液具有较小液滴尺寸,乳液的绝对Zeta(ζ)-电位值最高,显示出最佳的粘弹性。同时,相比低浓度蛋白乳液,高浓度蛋白稳定乳液显示出良好的液滴尺寸分布特征和更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超声乳化处理30 min可明显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及凝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亚麻籽蛋白 乳液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拉德反应产物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昭 徐珍霞 +3 位作者 周鑫 邓乾春 杨陈 黄凤洪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年第1期45-49,共5页
美拉德反应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是食品营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美拉德反应会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增加其被肠道微生物发酵利用的可能性。文章主要综述了美拉德反应产物消化和发酵特性,及其对不同疾病模型动物的肠道菌群的作用,旨在... 美拉德反应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是食品营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美拉德反应会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增加其被肠道微生物发酵利用的可能性。文章主要综述了美拉德反应产物消化和发酵特性,及其对不同疾病模型动物的肠道菌群的作用,旨在为研究美拉德反应与肠道营养健康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肠道菌群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辛酸衍生物的制备与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腾 徐刘佳 郑明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6,共6页
α-硫辛酸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抑制肿瘤、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近年来研究表明对硫辛酸进行酯化修饰不仅可以提高它的脂溶性,同时可以有效改善其生物活性。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硫辛酸衍生物,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 α-硫辛酸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抑制肿瘤、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近年来研究表明对硫辛酸进行酯化修饰不仅可以提高它的脂溶性,同时可以有效改善其生物活性。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硫辛酸衍生物,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硫辛酸衍生物的生物转化和化学合成方法及其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新型硫辛酸衍生物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 衍生物 分子修饰 生物转化 化学法 抗癌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杀菌对亚麻籽乳理化稳定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7
作者 禹晓 杨帆 +6 位作者 乔好 孙好翯 李升 邓乾春 周琦 陈亚淑 朱莹莹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53,共10页
亚麻籽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富含α-亚麻籽酸、优质蛋白质、可溶性多糖、木酚素等活性脂质伴随物,极具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以亚麻籽乳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热杀菌条件(65℃-30 min、85℃-15 min、95℃-15 s)对亚麻籽乳理化稳定性的影... 亚麻籽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富含α-亚麻籽酸、优质蛋白质、可溶性多糖、木酚素等活性脂质伴随物,极具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以亚麻籽乳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热杀菌条件(65℃-30 min、85℃-15 min、95℃-15 s)对亚麻籽乳理化稳定性的影响,重点聚焦体系中油脂体界面特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热杀菌处理后,亚麻籽乳的平均粒径增加了95.58%(P<0.05),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了12.26%(P<0.05),并伴随着乳液黏弹特性的减弱和物理稳定性的提高。热杀菌后,亚麻籽乳中油脂体界面蛋白质量比增加了64.42%(P<0.05),总糖质量比增加了97.95%(P<0.05),冷场电镜成像则进一步证实外源性贮藏蛋白和可溶性多糖在油脂体界面的吸附。此外,热杀菌处理还使亚麻籽乳中油脂体界面总酚含量增加了1.42倍(P<0.05),黄酮含量增加了4.94倍(P<0.05),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加了4.64倍(P<0.05),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增加了54.05%(P<0.05)。适宜的热杀菌处理(85℃-15 min)能够基于油脂体界面组成结构的重组,提升亚麻籽乳物理、化学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拓宽亚麻籽全组分摄入形式及在果蔬汁、乳饮料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杀菌 亚麻籽乳 理化稳定性 植物蛋白饮料 油脂体 界面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坚果油微乳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18
作者 涂行浩 张帅中 +3 位作者 唐景华 杜丽清 帅希祥 张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9-367,共9页
为扩大澳洲坚果油应用领域,构建了澳洲坚果油微乳体系。以微乳区面积为评价指标,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并结合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和制备温度进行优选,并对相图中O/W型微乳中心区域的两条可... 为扩大澳洲坚果油应用领域,构建了澳洲坚果油微乳体系。以微乳区面积为评价指标,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并结合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和制备温度进行优选,并对相图中O/W型微乳中心区域的两条可稀释线上靠近中心的两个微乳液配方的粒径测定,评价微乳稳定性。澳洲坚果油微乳液较佳的制备工艺为:吐温60(Tween 60)与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PEG-40)质量比2.5为混合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PEG400)与澳洲坚果油质量比3.5为混合油相、制备温度60℃,可制备出微乳区面积较大,无色透明并可无限稀释的微乳液,试验得到S_(ME)为13.61%。微乳液在长期贮存和大量稀释过程中,粒径变化较小,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油 微乳区面积 Box-Behnken试验 粒径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处理对萌动亚麻籽酚类化合物油相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秦晓鹏 黄沙沙 +4 位作者 聂成镇 禹晓 邓乾春 相启森 朱莹莹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4-136,共13页
强化亚麻籽中主要酚类化合物内源性合成和油相迁移对提升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增加α-亚麻酸生物利用率尤为重要。探究了适度萌动(25℃,24 h)联合微波处理(700 W,1~5 min)对压榨亚麻籽油得率和色泽、脂质构型和结晶熔融性、抗... 强化亚麻籽中主要酚类化合物内源性合成和油相迁移对提升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增加α-亚麻酸生物利用率尤为重要。探究了适度萌动(25℃,24 h)联合微波处理(700 W,1~5 min)对压榨亚麻籽油得率和色泽、脂质构型和结晶熔融性、抗氧化活性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亚麻籽中木酚素和游离酚酸的释放及油相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单一萌动处理(24 h)后亚麻籽油得率降低了7.39%(P<0.05),而进一步微波处理后油脂得率增加了29.31%(P<0.05),这主要归因于微波处理破坏了亚麻籽中油脂体膜结构完整性,导致膜内中性脂质外溢、融合和胞外渗透。微波处理1~5 min过程中,亚麻籽油中以LnLnLn构型存在的C_(18∶3ω3)质量分数呈现明显升高趋势,同时总磷脂质量摩尔浓度以及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占比显著增加(P<0.05),但未明显影响油脂的结晶行为和熔融特性。与未处理组相比,微波处理5 min降低了初级和次级氧化产物水平,显著改善了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P<0.05),这主要归因于木酚素大分子及其解聚产物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二葡萄糖苷,以及游离酚酸香兰素、香草酸和阿魏酸的油相富集。研究阐释了萌动联合微波预处理对亚麻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旨在为亚麻籽油提质制取和亚麻籽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 萌动 微波处理 酚类化合物 油相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