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长期低热对鲁迅个性心理及文学选择的影响 |
程桂婷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2
|
“时空穿越”的文学创新与理论思考 |
杨捷
陈平辉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3
|
黄龙慧南的悟道因缘与禅法教学特色 |
米进忠
|
《华夏文化》
|
2024 |
0 |
|
4
|
略论世代累积型小说中的文史互渗现象——以宋江起义与梁山泊关系演变为考察对象 |
许勇强
李蕊芹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5
|
中国古代诗学批评的“自然”之缘 |
曹瑞娟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6
|
论学术形态与批评文体 |
李小兰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
2008 |
3
|
|
7
|
“史传精神”与当代长篇小说的文学资源 |
毕文君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8
|
骈体文论与骈体文学——论《文心雕龙》的文体价值 |
李小兰
|
《长江学术》
CSSCI
|
2008 |
2
|
|
9
|
百年“嘉靖说”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 |
许勇强
李蕊芹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0
|
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重建——以1980年代的六位批评家为例 |
毕文君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1
|
文学传统:如何面对历史与当下 |
毕文君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2
|
文章分类学与当代文学资源建构意义下的“史传传统” |
毕文君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3
|
李觏哲学生态观及其诗歌的生态解读 |
曹瑞娟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4
|
镇江金坛段玉裁家族文学创作考论 |
曹瑞娟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5
|
三教融合与宋代文学“怀才不遇”主题的淡化 |
曹瑞娟
|
《殷都学刊》
|
2010 |
0 |
|
16
|
文学小传统下的个体记忆与小说诗学——论宗璞《野葫芦引》 |
毕文君
|
《石家庄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7
|
论高师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
涂育珍
徐国华
|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4 |
0 |
|
18
|
伦理选择与精神抵抗:1950-1960年代女性作家的家族叙事 |
毕文君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9
|
于评点中标显玉茗才情——汤显祖评点文学管窥 |
徐国华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7 |
0 |
|
20
|
新锐期刊的新锐性——以笛安主编的文学刊物《文艺风赏》为例 |
王瑞
毕文君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