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术后的黄斑区血流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钰虹 项潇琼 +3 位作者 朱鸿 孙涛 李宪辰 王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5-612,605,共8页
目的·探讨经玻璃体切割术后不同的玻璃体填充物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患者黄斑区血流的影响,以及黄斑区血流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6月于上海交通... 目的·探讨经玻璃体切割术后不同的玻璃体填充物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患者黄斑区血流的影响,以及黄斑区血流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单眼初发RRD患者74例。根据玻璃体切割术后填充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气体填充组(气体组)和硅油填充组(硅油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行黄斑区3mm×3mm区域扫描。记录黄斑区中心凹及旁中心凹处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eep capillary plexus,DCP)血流密度,黄斑区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周长。分析2组患者黄斑区血流参数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与硅油组相比,气体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总3mm×3mm区域SCP血流密度及DCP血流密度均较高(均P=0.000)。偏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变化与FAZ面积的变化呈负相关性(r=-0.216,P=0.015)。结论·RRD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气体填充术后对其黄斑区血流的恢复更为有利。使用OCTA技术评估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患眼的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对于监测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硅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区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铁死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翌华 徐丽 +1 位作者 蒋晶晶 朱鸿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6-550,共5页
目的:探讨蓝光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细胞铁死亡的发生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接受405nm蓝光50mW/cm^(2)辐照度照射不同时间,分为对照组、16.3J/cm^(2)组、32.6J/cm^(2)组和65.2J/cm^(2)组;将65.2J/cm^(2)组定为... 目的:探讨蓝光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细胞铁死亡的发生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接受405nm蓝光50mW/cm^(2)辐照度照射不同时间,分为对照组、16.3J/cm^(2)组、32.6J/cm^(2)组和65.2J/cm^(2)组;将65.2J/cm^(2)组定为高能量蓝光照射组,进一步分为对照组、高能量蓝光照射组和高能量蓝光照射+铁死亡抑制剂组,CCK-8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二价铁离子浓度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GPX4和xCT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蓝光照射导致ARPE-19细胞活力下降呈剂量依赖性,高能量蓝光照射导致细胞内GSH含量下降,二价铁离子浓度和MDA含量上升(均P<0.05);加入铁死亡抑制剂可部分恢复蓝光照射组细胞活力和GSH含量,减少MDA含量,降低二价铁离子浓度(均P<0.05);蓝光照射组GPX4和xCT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加入铁死亡抑制剂后蛋白表达量不同程度恢复(P<0.05)。结论:蓝光照射可能通过影响xCT和GPX4相关抗氧化途径诱导RPE细胞铁死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铁死亡 GPX4 x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C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承阳(综述) 李彤 孙晓东(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3-767,共5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类以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CSC可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造成视力预后不良。近年来研究表明,病程是CSC继发CNV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类以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CSC可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造成视力预后不良。近年来研究表明,病程是CSC继发CNV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及脉络膜局部缺血缺氧及视网膜屏障功能受损等多种病理机制。多模态影像技术有助于诊断CSC继发的CNV,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高反射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需要高度警惕继发CNV的可能。虽然尚未有统一标准的治疗方案,大量研究提示光动力疗法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可改善此类患者视力预后。本文综述了CSC继发CNV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多模态影像诊断模式、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诊断 治疗 多模态影像 光学相干视网膜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光辐照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翌华(综述) 朱鸿(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3-1248,共6页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与环境光污染现象的日趋严重,视网膜光辐照引起的损伤及其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疾病的致病作用逐渐被关注。光-视网膜组织反应类型以光热反应及光化学反应为主,其中可见光产生的光化学反应与视网...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与环境光污染现象的日趋严重,视网膜光辐照引起的损伤及其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疾病的致病作用逐渐被关注。光-视网膜组织反应类型以光热反应及光化学反应为主,其中可见光产生的光化学反应与视网膜疾病关系密切。光辐照参数包括光辐照波长、辐照能量及辐照时间等,不同参数下光辐照对视网膜细胞的作用还可能受多种外界因素影响。较多视网膜光辐照细胞实验模型建立以研究光辐照,尤其是蓝光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光感受器细胞及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光辐照会导致视网膜各细胞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及线粒体损伤激活自噬调控细胞凋亡。炎性小体激活及外泌体也参与调控光辐照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损伤。也有研究探讨不同波长光源对细胞的潜在治疗作用。本文从光-视网膜组织反应类型、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光辐照参数,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光辐照模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光辐照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光辐照模型等方面就视网膜光辐照的实验模型,探讨不同模型间细胞及光辐照参数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光感受器细胞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光辐照 体外研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自然病程研究,科学开展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汪枫桦 陈洁琼 孙晓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65-669,共5页
多数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s)可造成永久性视功能严重损害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2017年全球首个IRDs的基因治疗药物Luxturna获得美国FDA批准,为该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IRDs发病早、患者数量相对少,以往对自然病程的认识有限。I... 多数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s)可造成永久性视功能严重损害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2017年全球首个IRDs的基因治疗药物Luxturna获得美国FDA批准,为该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IRDs发病早、患者数量相对少,以往对自然病程的认识有限。IRDs的基因治疗研究必须基于对疾病发病机制、自然病程的深入认识,对基因疗法实施最佳“治疗窗”的选择是治疗成功的前提。目前,用于基因治疗的主要基因传递载体为重组病毒载体,其组织免疫原性、成瘤性及其与宿主细胞整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决定了治疗的结局,故亟待建立IRDs基因疗法的临床评价技术。眼科疾病的基因疗法还涉及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产品流程、人种和地域环境、疾病进展过程、基因突变种类、患者获益和风险比等多种因素的考量。因此,充分考虑IRDs人群的需求,尤其是儿童患者的特殊性,积极开展我国IRDs的自然病程研究,对于科学、规范地开展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有效确立基因治疗临床研究的终点结局指标、遵循国际规范的伦理准则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疗法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自然病程 病毒载体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的眼科防护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志华 郑凯蓉 +2 位作者 沈胤忱 吕燕云 许迅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4期3-5,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爆发给人民和国家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由于新冠肺炎尚无足够的证据完全排除眼部传播的可能性,给眼部防护和眼科疾病的诊治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在防护疫情的前提下,安全合理的开展门急诊工作,上海市第一人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爆发给人民和国家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由于新冠肺炎尚无足够的证据完全排除眼部传播的可能性,给眼部防护和眼科疾病的诊治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在防护疫情的前提下,安全合理的开展门急诊工作,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从患者管理、医护人员防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20年1月23日至3月23日,眼科共接诊门诊患者15921人次,急诊患者543人次,无医护人员感染,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较好的提供了医疗服务。共接诊结膜炎患者2486人次,未发现新冠肺炎的确诊患者,可能与上海疫情不严重、本地患者总量较少有关。此外,SARS-CoV-2是否能在泪液中寻及、结膜炎是否有可能是新冠肺炎的首发症状尚未见确切的研究报道。因此,在充分防护的前提下接诊结膜炎患者的风险是可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眼科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45-5p调控视网膜β-catenin对小鼠眼轴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明明 冯竞仰 《眼科学报》 2018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mi R-145-5p调控视网膜β-catenin表达对小鼠眼轴的影响。方法:取18只雄性3周龄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miR-145-5pmimics组和miR-145-5p对照组。分组第2,5,8天双眼玻璃体腔注射1次药物,共注射3次:对照组... 目的:探讨mi R-145-5p调控视网膜β-catenin表达对小鼠眼轴的影响。方法:取18只雄性3周龄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miR-145-5pmimics组和miR-145-5p对照组。分组第2,5,8天双眼玻璃体腔注射1次药物,共注射3次:对照组小鼠玻璃体腔内注射3μL枸橼酸盐缓冲液,miR-145-5p mimics组小鼠玻璃体腔内注射3μL含有3μg miR-145-5p mimics的枸橼酸盐缓冲液,miR-145-5p对照组采取同样方法注射3μg miR-145-5p对照载体。最后一次注射完成3 d后A超测量小鼠眼轴长度,之后取小鼠视网膜组织,采用RT-PCR技术检测视网膜中miR-145-5p和β-catenin的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β-catenin的含量。取6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构建β-catenin mRNA 3'UTR荧光素酶过表达载体,将β-catenin mRNA 3'UTR荧光素酶过表达载体与miR-145-5p mimics共同转染小鼠视网膜组织,3 d后取视网膜组织,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和验证miR-145-5p与β-catenin的相关性。结果:视网膜转染miR-145-5p mimics后,小鼠眼轴长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视网膜组织中miR-145-5p表达上升,β-catenin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下降(P<0.05)。视网膜转染miR-145-5p对照后,视网膜组织中miR-145-5p表达以及β-catenin的蛋白含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转染miR-145-5p和β-catenin mRNA 3'UTR荧光素酶过表达载体后,视网膜组织中荧光活性显著降低(P<0.001)。结论:miR-145-5p能够下调视网膜β-catenin的表达,进而控制眼轴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45-5p 眼轴 WNT/Β-CATENIN通路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冯竞仰 陈凤娥 马明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2-745,共4页
目的评估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功能和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isual-related quality of life,VRQo L),并分析VRQo L与视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行23G玻璃... 目的评估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功能和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isual-related quality of life,VRQo L),并分析VRQo L与视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行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硅油填充术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3例(63眼)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记录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患者填写美国国家眼科研究院开发的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25,VFQ-25)中文版。比较患者手术前后VFQ-25总得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并分析其与视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63例患者中60眼(95.24%)视网膜复位,术后6个月术眼平均logMAR视力(0.83±0.25)较基线log MAR视力(1.76±0.43)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术眼对比敏感度:1.5 c·d^(-1)为1.25±0.28,3 c·d^(-1)为1.27±0.31,6 c·d^(-1)为1.03±0.27,12 c·d^(-1)为0.71±0.23,18 c·d^(-1)为0.32±0.13。术后6个月患者VFQ-25总得分均值为(66.13±11.28)分,较术前[(50.07±14.42)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FQ-25总得分和术眼最佳矫正视力无相关性,与双眼平均视力、术眼中空间频率(6 c·d^(-1)、12 c·d^(-1))对比敏感度呈正相关。结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率高,视力显著提高。术后患者VRQo L提高,并与双眼平均视力、术眼中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相关,与术眼视力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视功能 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融入眼科学教学初探 被引量:11
9
作者 沈胤忱 刘堃 +1 位作者 刘海芸 许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2期5-8,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重要讲话指出了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通过教学策略创新,注重将课程思政适当融入到日常专业课教学中,并尝试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重要讲话指出了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通过教学策略创新,注重将课程思政适当融入到日常专业课教学中,并尝试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拓展了思政教育的空间,也丰富了医德教育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融入眼科学教学,使专业教学与育人育德“同向同行”,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医德高尚、富有潜力的未来眼科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学 课程思政 教学策略 医学教育 教学改革 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SANDE与OSDI干眼问卷信度和效度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林丰 蔡羽莹 +1 位作者 王艺敏 刘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目的以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作为参照,评估中文版干眼症状评估(SANDE)问卷在人群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20年6月将上海市虹口区某中学323名在校高中生纳入研究。采用OSDI问卷及中文版SANDE问卷进行干眼症状评估并计... 目的以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作为参照,评估中文版干眼症状评估(SANDE)问卷在人群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20年6月将上海市虹口区某中学323名在校高中生纳入研究。采用OSDI问卷及中文版SANDE问卷进行干眼症状评估并计算评分。根据OSDI评分分为正常对照组87人、轻度干眼组82人、中度干眼组87人和重度干眼组67人。采用Cronbachα系数评估2种问卷的内部一致性;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不同严重程度干眼组间的SANDE问卷评分差异以评价区分效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SANDE问卷和OSDI问卷总分的相关性以评价效标效度;采用因子分析评价结构效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找到SANDE问卷的诊断阈值。结果SANDE问卷评分和OSDI问卷评分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56和0.829。依照OSDI问卷评分进行干眼严重等级划分后,正常对照组的SANDE问卷评分为7.0(2.5,16.9),轻度干眼组为17.0(8.4,31.0),中度干眼组为29.2(14.6,49.4),重度干眼组为49.1(24.4,60.7),评分依次升高,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3.213,P<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种问卷评分得分呈中度正相关(r s=0.615,P<0.001)。因子分析结果显示,SANDE问卷2个题目在公共因子上的因子负荷均较高(>0.5),其中干眼症状发作频率为0.936,严重程度为0.936。SANDE问卷AUC为0.815(P<0.001,95%CI:0.770~0.860),干眼诊断阈值为23,对应的敏感度为60.59%,特异度为88.51%。结论中文版SANDE问卷具有良好信度、效度及干眼鉴别能力,虽然其敏感度较低,但作为一种简单的症状评估问卷,其在人群中仍有很好的适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症状评估 问卷调查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治疗在眼底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和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朝阳 张敬香 张敬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0-406,共7页
眼底血管性疾病,如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范围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病因。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这两种眼底疾病的患病率也将持续攀升。当前对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 眼底血管性疾病,如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范围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病因。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这两种眼底疾病的患病率也将持续攀升。当前对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以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药物为主,但存在频繁注射、费用高昂、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因此需要探寻更加持久且有效的治疗策略。基因治疗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s)中的成功应用为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随着多项临床试验的开展,眼底血管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有望实现临床转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最佳治疗靶点选择、给药途径和潜在的安全性等。本文重点阐述基因补充和基因编辑技术介导的anti-VEGF治疗在nAMD和DR中的应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眼底血管性疾病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黄斑水肿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分析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帆(综述) 孙晓东(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7,共6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群中主要的不可逆致盲眼病,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年龄增长、遗传变异和生活方式等,但具体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蛋白质组学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研究手段已经逐步应用于眼科领域。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对该疾病...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群中主要的不可逆致盲眼病,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年龄增长、遗传变异和生活方式等,但具体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蛋白质组学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研究手段已经逐步应用于眼科领域。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对该疾病患者的血液、泪液、房水、玻璃体液、视网膜和脉络膜、玻璃疣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标本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来筛选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并探究疾病相关机制。这些研究结果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对疾病作出更加准确的诊断,还能在治疗靶点的选择以及预后判断中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玻璃体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珉璐(综述) 汪枫桦(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64-768,共5页
玻璃体是凝胶状、透明且高度水合的基质。玻璃体中存在着许多影响视网膜生理功能的蛋白质,玻璃体内蛋白质组成在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发生特征性改变。因此,对玻璃体内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是了解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发... 玻璃体是凝胶状、透明且高度水合的基质。玻璃体中存在着许多影响视网膜生理功能的蛋白质,玻璃体内蛋白质组成在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发生特征性改变。因此,对玻璃体内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是了解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发现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的有效途径。近十年来,多种蛋白质组学方法逐渐应用于玻璃体的整体性蛋白质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前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许多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玻璃体蛋白图谱初步建立,并发现了一些潜在的生物靶点。本文就蛋白质组学方法、玻璃体蛋白质组学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 蛋白质组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前膜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能信号在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一凡(综述) 孙晓东(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2,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65岁以上人群重要的致盲眼病,其中干性AMD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嘌呤能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视网膜环境中,具有信号传导与神经调节的作用,其可诱导视网膜细胞死亡,调控小胶质细胞活性,参与炎症...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65岁以上人群重要的致盲眼病,其中干性AMD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嘌呤能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视网膜环境中,具有信号传导与神经调节的作用,其可诱导视网膜细胞死亡,调控小胶质细胞活性,参与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病理沉积物的生成以及视网膜水肿等病理反应,参与干性AMD的发展过程。本文就嘌呤能信号通路组成分子在RPE、光感受器等多种视网膜细胞的死亡、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调节、病理沉积物的生成以及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多个干性AMD损伤机制的调控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嘌呤能受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磊 徐国彤 张敬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4-687,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在眼部的并发症之一,是工作人群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DR的发病机制复杂,炎症、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等诸多因素均参与了DR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褪黑素是人脑松果体的合成产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在眼部的并发症之一,是工作人群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DR的发病机制复杂,炎症、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等诸多因素均参与了DR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褪黑素是人脑松果体的合成产物,可释放到脑脊液和血液中;褪黑素及其代谢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炎症和氧化应激均具有拮抗作用。在不同的病理生理条件下,褪黑素还具有调节自噬和凋亡的功能。本文就褪黑素在DR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及潜在治疗进行阐述,以期为治疗DR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 氧化应激 褪黑素 血-视网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影像中高反射点在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武静 张敬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6,共4页
小胶质细胞活化是引起视网膜神经炎性反应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视网膜影像学的发展,OCT影像学上视网膜内高反射点(HRF)作为视网膜神经炎性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研究认为HRF主要是来源于视网膜内活化的小胶质细... 小胶质细胞活化是引起视网膜神经炎性反应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视网膜影像学的发展,OCT影像学上视网膜内高反射点(HRF)作为视网膜神经炎性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研究认为HRF主要是来源于视网膜内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或血液中单核-巨噬细胞的聚合体,在OCT影像中表现为散在分布、边界清晰的在视网膜和脉络膜内最大直径为20~50μm的高反射点状病灶。在病理状态下,HRF数量明显增多,可能与某些视网膜疾病病变程度有关,但目前对其来源、功能等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对HRF的一般特征及在不同视网膜神经炎性疾病和中枢系统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HRF作为潜在的新型炎性生物标记物在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炎性反应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反射点 神经炎性反应 小胶质细胞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DCA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袁莉 刘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03-1406,共4页
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是由牛磺酸连接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形成,具有抗炎、抗凋亡、降低胶原细胞激活的作用,而这些作用皆可能成为延缓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病理过程... 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是由牛磺酸连接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形成,具有抗炎、抗凋亡、降低胶原细胞激活的作用,而这些作用皆可能成为延缓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病理过程最关键的环节。研究证明,TUDCA对RP有潜在的治疗价值,本文就TUDCA治疗RP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熊去氧胆酸 视网膜色素变性 凋亡 氧化应激 胶原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üller细胞重编程参与视网膜再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珍珍(综述) 梁坚(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85-889,共5页
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对于维持视网膜稳态有重要作用。视网膜损伤后,斑马鱼Müller细胞可以通过重编程进入细胞周期增生并分化为神经元,促进视网膜完成再生修复。高等动物Müller细胞的这一能力几乎消失... 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对于维持视网膜稳态有重要作用。视网膜损伤后,斑马鱼Müller细胞可以通过重编程进入细胞周期增生并分化为神经元,促进视网膜完成再生修复。高等动物Müller细胞的这一能力几乎消失,导致视网膜损伤后神经元无法再生,最终造成视功能减退,甚至丢失。研究发现,虽然视网膜损伤后Müller细胞重编程过程在高等动物中不能自发激活,但可以通过诱导增强其重编程能力并实现其向神经元的转分化。这种神经元再生潜能使Müller细胞在高等动物视网膜修复再生中极有应用前景。本文围绕Müller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的最新研究进展,从Müller细胞起源及生理病理状态、重编程机制、哺乳动物Müller细胞向神经元转分化的诱导方式、限制Müller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的因素4个方面展开,并对Müller细胞重编程参与视网膜再生的优势与前景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细胞 重编程 转分化 视网膜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失衡介导视网膜变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洋(综述) 罗学廷(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08-811,共4页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生物化学反应的重要介质,作为辅酶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作为底物参与分子信号传递。NAD+在细胞内合成与消耗之间的动态平衡将直接影响新陈代谢、生物昼夜节律以及衰老等多种生物学过程。NAD+失衡在...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生物化学反应的重要介质,作为辅酶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作为底物参与分子信号传递。NAD+在细胞内合成与消耗之间的动态平衡将直接影响新陈代谢、生物昼夜节律以及衰老等多种生物学过程。NAD+失衡在中枢神经元变性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视网膜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近年的研究也证实了NAD+失衡参与视网膜变性。NAD+失衡偶联视网膜神经变性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涉及线粒体结构功能损伤、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过度激活、sirtuins家族功能异常等。分析NAD+失衡与视网膜神经变性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视网膜神经变性的分子机制,为视网膜神经变性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主要针对NAD+代谢参与视网膜神经元变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D+失衡 视网膜 神经退行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突生长抑制因子-B及其特异性受体在血管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杨茜 徐国彤 张敬法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1053-1056,共4页
轴突生长抑制因子-B(Nogo-B)是网状蛋白家族4的成员,广泛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组织。Nogo-B与其特异性受体NgBR结合,通过影响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等参与血管重塑、损伤、修复和再生等病理生理过程,提示Nogo-B及其受体可能成为治疗血管... 轴突生长抑制因子-B(Nogo-B)是网状蛋白家族4的成员,广泛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组织。Nogo-B与其特异性受体NgBR结合,通过影响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等参与血管重塑、损伤、修复和再生等病理生理过程,提示Nogo-B及其受体可能成为治疗血管性疾病的潜在靶点。现综述Nogo-B及其受体在血管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和作用机制,以期展望其在眼底血管性疾病中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突生长抑制因子-B 轴突生长抑制因子-B受体 血管损伤 血管新生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