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课程研究项目的实施——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邵兴东 方曦 《西部素质教育》 2020年第5期179-180,共2页
为了提升学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文章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首先阐述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课程研究项目的内容与形式,以及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课程研究项目的组织与管理,最后论述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课... 为了提升学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文章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首先阐述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课程研究项目的内容与形式,以及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课程研究项目的组织与管理,最后论述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课程研究项目的实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 课程研究项目 任务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钉式”分类教学法在管理类金课混合式教学中的实践——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企业战略管理和管理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邵兴东 谢海波 《西部素质教育》 2021年第5期7-9,共3页
文章首先概述了管理类课程“图钉式”分类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然后阐述了管理类金课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最后论述了“图钉式”分类教学法在管理类金课混合式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 “图钉式”分类教学法 管理类金课 混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模式与影响因素——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周正柱 马炜华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95-104,共10页
基于利益相关者、资源依赖、系统论及耗散理论等多理论融合视角,结合地方产业需求,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模式主要可分为浅层次、中层次和深层次产教融合模式。运用扎根理论提取可以提取出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主体内部因素... 基于利益相关者、资源依赖、系统论及耗散理论等多理论融合视角,结合地方产业需求,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模式主要可分为浅层次、中层次和深层次产教融合模式。运用扎根理论提取可以提取出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主体内部因素、外部驱动因素和多方耦合因素,具体包括15种重要因素,而不同模式下产教融合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基于此,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案例,探讨其产教融合发展路径及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产教融合中存在学校、企业和政府等诸多参与主体,不同主体在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且市场和地方经济政治环境和多方耦合因素也对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作用。由此提出不同高校要依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产教融合阶段,而在产教融合不同阶段则要注意不同的方面,以及政府在不同阶段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产教融合模式 影响因素 利益相关者理论 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培养应用型国际营销人才的探索——基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一流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曾世强 陈健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35-38,共4页
当前国内企业对国际营销人才的需求出现新变化,应用型国际营销人才需求数量大幅增加,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结合一流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建设,对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国际营销人才进行探索,提出可以通过进一步提升课... 当前国内企业对国际营销人才的需求出现新变化,应用型国际营销人才需求数量大幅增加,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结合一流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建设,对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国际营销人才进行探索,提出可以通过进一步提升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国际营销资格认证有效衔接,深化企教融合,强化服务实效,来实现应用型国际营销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本科 对外开放 应用型国际营销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脖子”技术甄别模型构建及应用——以工业软件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旭 江瑶 +1 位作者 熊焰 张凌恺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3,95,共9页
[研究目的]科学精准地识别特定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清单,可以为明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从“卡脖子”技术高价值、大差距、强垄断、难突破特征属性出发,结合专利表征技术方式,通... [研究目的]科学精准地识别特定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清单,可以为明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从“卡脖子”技术高价值、大差距、强垄断、难突破特征属性出发,结合专利表征技术方式,通过构建基于“V-G-M-B”框架的“关键核心技术筛选—技术差距测度—技术垄断识别—技术突破研判”四位一体定量甄别模型,有效识别特定领域“卡脖子”技术清单。[研究结论]以工业软件产业专利数据为样本,识别出我国在该领域18项严重“卡脖子”、2项一般“卡脖子”及1项轻微“卡脖子”技术清单,与目前工业软件产业技术发展现状相一致,验证了“卡脖子”技术定量甄别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脖子”技术 关键核心技术 技术识别 技术甄别模型 专利分析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特征视角下未来技术识别模型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江瑶 陈旭 张凌恺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11,137,共9页
[研究目的]科学识别未来技术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首要问题,能够为中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从未来技术前沿突破性、交叉融合性、战略主导性三大特征出发,遵循“指标设计—指标赋权... [研究目的]科学识别未来技术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首要问题,能够为中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从未来技术前沿突破性、交叉融合性、战略主导性三大特征出发,遵循“指标设计—指标赋权—判定分析”的研究逻辑,首先筛选出9项未来技术特征指标,再结合博弈论组合赋权法识别特定领域的未来技术,最后根据特征得分划分未来技术所属类型。[研究结论]以全球芯片材料行业专利数据为实证样本,识别出过程辅助材料、衬底材料和封装材料三项未来技术主题,且分别属于“Y_(bH)—Y_(fH)—Y_(dH)”“Y_(bH)—Y_(fL)—Y_(dH)”“Y_(bL)—Y_(fL)—Y_(dH)”类型,研究结果与目前芯片材料行业发展趋势相一致,验证了未来技术识别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技术 技术识别 专利数据 指标体系 博弈论组合赋权法 芯片材料 多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上海NN(集团)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食品研发与营销管理”专业为例
7
作者 刘娟 朱陆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1年第10期00452-00456,共5页
产教融合,强调高等教育与产业的相互协作,不但有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而且有助于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壮大。本文在对“产教融合”这一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然后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上海NN(集团)有限公司校... 产教融合,强调高等教育与产业的相互协作,不但有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而且有助于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壮大。本文在对“产教融合”这一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然后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上海NN(集团)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食品研发与营销管理”专业为例,进行了剖析,总结了这一“产教融合”项目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了相应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应用型本科 食品行业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NN(集团)有限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商科大数据分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8
作者 李晓雨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4年第17期126-128,共3页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研究应用型商科大数据分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深入分析应用型商科大数据分析技术课程的教学特征,揭示其课程思政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协同保障措施。以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课程...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研究应用型商科大数据分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深入分析应用型商科大数据分析技术课程的教学特征,揭示其课程思政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协同保障措施。以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课程思政建设为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在大数据分析技术课程中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的有效途径,旨在培养树立正确政治认同与价值认识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大数据分析技术 应用型商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保护强化趋势下创新生态系统主体间技术博弈研究
9
作者 周钟 付胜君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7,共10页
[研究目的]分析创新生态系统主体间的技术博弈情形,探讨不同专利保护强度和变化周期对主体间技术博弈的影响机制,进而研究合理的专利保护机制和补贴政策,为引导创新生态系统的优化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领先企业... [研究目的]分析创新生态系统主体间的技术博弈情形,探讨不同专利保护强度和变化周期对主体间技术博弈的影响机制,进而研究合理的专利保护机制和补贴政策,为引导创新生态系统的优化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领先企业和跟随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系统涌现出四类均衡状态。随后构建多主体仿真模型,研究专利保护强度变化和不同变化周期对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当专利保护强度较低时,跟随企业倾向于采取模仿领先企业的研发策略,政府可以通过与补贴政策的互动来专注专利质量的提升;当企业技术策略转换稳定后,专利保护强度的提升会导致企业群体短暂偏离最优演化策略和收益下挫,政府应当通过人性化措施来实现政策调整的“软着陆”;采取{专利保护,模仿学习}策略组合的企业群体总收益最大,政府要加强领先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鼓励跟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保护强度 创新生态系统 企业策略 演化博弈 多主体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金融扭曲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10
作者 周正柱 戴大鹏 吕频捷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4,共13页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借助城市群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多重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扭曲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金融扭曲现象会抑制区域技术创新能力;(2)机制检验发现,金融扭曲会通过抑制制度环境...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借助城市群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多重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扭曲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金融扭曲现象会抑制区域技术创新能力;(2)机制检验发现,金融扭曲会通过抑制制度环境、投资情绪以及社会化福利水平进而抑制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3)进一步检验发现,制度环境、投资情绪和社会化福利水平通过影响创新环境、研发投资以及人才集聚发挥链式中介作用;(4)异质性检验发现,金融扭曲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金融自由水平较低的地区对区域技术创新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本研究有助于揭示金融扭曲现象所带来的宏观效应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为长三角城市群乃至全国识别并缓解金融扭曲及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扭曲 区域技术创新 制度环境 投资情绪 社会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分析非晶合金技术发展趋势
11
作者 黄道清 《科技和产业》 2025年第5期143-150,共8页
为揭示全球行业内主要创新主体和技术引领者,并对中国产业政策制定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提供指导,基于对专利数据的研究,提出一个七维专利分析框架,对全球非晶合金产业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专利检索和统计数据,识别出非晶合金... 为揭示全球行业内主要创新主体和技术引领者,并对中国产业政策制定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提供指导,基于对专利数据的研究,提出一个七维专利分析框架,对全球非晶合金产业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专利检索和统计数据,识别出非晶合金专利申请发展趋势、创新区域、流向分布、创新主体、创新类别、创新热点和新兴产业分析等主题。研究发现,近年来非晶合金专利申请量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在亚洲地区表现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专利分析 技术发展趋势 七维专利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两阶段漏斗式甄选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江瑶 陈旭 胡斌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01,共8页
[研究目的]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可以为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支撑,通过设计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技术甄选方法,能够为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破解“卡脖子”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基于“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与关键核心... [研究目的]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可以为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支撑,通过设计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技术甄选方法,能够为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破解“卡脖子”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基于“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的隶属关系,构建出“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两阶段漏斗式甄选模型,首先从前沿技术性、复杂创新性、国家战略性三个维度识别出关键核心技术,再基于区位熵模型的设计思想,从垄断依赖性和难以攻克性两个方面构建技术区位熵指数,筛选出其中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结论]以全球人工智能产业2000-2021年专利数据为样本,甄选出中国31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结果符合目前产业技术发展现状,说明提出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两阶段漏斗式甄选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国家相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两阶段漏斗式甄选模型 专利数据 技术识别 技术区位熵指数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识别及应用:以AI芯片为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旭 江瑶 +1 位作者 熊焰 张凌恺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27,共11页
识别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卡脖子”问题是中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筛选—潜在‘卡脖子’问题判定—‘卡脖子’问题甄别”三阶段识别模型。首先,从“战略安全性—前沿... 识别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卡脖子”问题是中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筛选—潜在‘卡脖子’问题判定—‘卡脖子’问题甄别”三阶段识别模型。首先,从“战略安全性—前沿技术性—经济价值性”3个维度设计指标体系,筛选出关键核心技术;其次,从“数量差距—质量差距”2个维度构建技术差距指数模型,判定出潜在的“卡脖子”问题;再次,从“模仿创新—自主攻克—颠覆性替代”3个维度制定专家甄别方案,识别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最后,以AI芯片产业为实证对象,识别得到集成电路先进工艺、精密光学器件控制、核心算法等14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清单。本文不仅弥补了现有研究仅采用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不足,而且可以为中国科技发展趋势预测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卡脖子”问题 技术识别 AI芯片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技术产业应用生态系统构建与发展评价:以大数据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钟 熊焰 张林刚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73,共9页
以公众应用接触与感受度高的大数据为例,本文通过从新技术研发到应用的主体与资源要素分析,依据资源供给匹配和政产学研融合的观点,构建面向新兴技术产业应用的生态系统框架。基于框架,新兴技术产业应用受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角色... 以公众应用接触与感受度高的大数据为例,本文通过从新技术研发到应用的主体与资源要素分析,依据资源供给匹配和政产学研融合的观点,构建面向新兴技术产业应用的生态系统框架。基于框架,新兴技术产业应用受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角色主体合作推动,需同时汇聚技术、人才和资金等重要资源,主体与资源之间形成相互支撑、互为影响的互生关系。政府通过产业规划、实施方案及相应的扶持政策,发挥引导各主体与资源协同发展的功能。指标结构分解与分值设计分析发现,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产业应用存在地区间特征分化,贵州、上海的大数据资源流通与交易全面领先,但产业基金的设立与运行普遍滞后,建议结合差异化功能定位引导生态系统要素的选择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技术 产业应用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投入、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邵兴东 余志鹏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1-57,共7页
基于对高等教育投入、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选取江苏省1995-2018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VAR模型并运用相关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得出高等教育投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明显,且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关系,... 基于对高等教育投入、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选取江苏省1995-2018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VAR模型并运用相关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得出高等教育投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明显,且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关系,但结果同时也表明三者之间未形成良好的动态循环,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来推动江苏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投入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演化”模型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熊焰 张凌恺 +1 位作者 陈旭 江瑶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9-126,152,共9页
[研究目的]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有效识别并前瞻布局颠覆性技术,已成为我国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研究方法]从颠覆性技术的突变特征与演化路径出发,构建“突变—演化”模型;再计算技术突变值与技术演化值,识... [研究目的]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有效识别并前瞻布局颠覆性技术,已成为我国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研究方法]从颠覆性技术的突变特征与演化路径出发,构建“突变—演化”模型;再计算技术突变值与技术演化值,识别出候选颠覆性技术;最后对比现有研究,并参考专家意见和行业报告,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筛选出颠覆性技术。[研究结论]以集成电路材料专利数据为样本,识别出“光刻胶”“非硅基衬底材料”和“封装材料”等主题是集成电路材料颠覆性技术的重点方向,与目前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发展现状相一致,验证了“突变-演化”颠覆性技术识别模型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突变—演化”模型 技术识别 集成电路材料 专利分析 指标体系 突变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邵兴东 余志鹏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88-94,共7页
选取上海市1989—2018年统计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各类专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海专利授权对总体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类型的专利对上海市经济增长影响存在差异;不同产业... 选取上海市1989—2018年统计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各类专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海专利授权对总体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类型的专利对上海市经济增长影响存在差异;不同产业经济受不同类型专利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经济增长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管理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金福 刘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7-241,276,共6页
利用大数据推动高校管理全方位改革创新、促进管理智慧化转型,是新时代我国高校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针对我国高校管理数据存在知识碎片化、异构多样、整合性和关联性差等问题,结合自下而上的领域知识图谱构建的技术方法,从语义关联的... 利用大数据推动高校管理全方位改革创新、促进管理智慧化转型,是新时代我国高校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针对我国高校管理数据存在知识碎片化、异构多样、整合性和关联性差等问题,结合自下而上的领域知识图谱构建的技术方法,从语义关联的角度实现高校知识资源的关联和挖掘,解析数据层中丰富的实体概念及属性关系,实现知识的抽取和融合,初步构建了包含基础数据层、图谱构建层、信息解析层和人机交互层4个层次的轻量级高校教育知识图谱体系架构,研究丰富了高校管理知识理论研究框架,可对高校教育改革和知识整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管理 知识图谱 本体构建 语义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视角下我国医药中间体应用技术发展态势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曦 刘跃 尤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38-1044,共7页
目的:协助企业了解医药中间体行业相关的技术点和发展趋势,为医药中间体应用技术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技术支持。方法:将医药中间体涉及的核心技术列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四级,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SIPO)及合享(INCOPAT)、智慧芽(P... 目的:协助企业了解医药中间体行业相关的技术点和发展趋势,为医药中间体应用技术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技术支持。方法:将医药中间体涉及的核心技术列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四级,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SIPO)及合享(INCOPAT)、智慧芽(PatSnap)专利数据库中2020年2月2日之前公开/公告的医药中间体专利数据。运用专利分析方法分析医药中间体专利申请趋势以及专利申请人,同时对医药中间体二、三级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最后运用SPSS 24.0软件对我国医药中间体专利的申请数量进行曲线拟合预测分析。结果:共检索出相关专利12103条;二级技术分类下,抗生素类药物中间体专利有331条,解热镇痛药物中间体专利有474条,心血管药物中间体专利有1227条,抗癌用医药中间体专利有1550条。全球与我国医药中间体专利申请数量均逐年递增,中国大陆的专利申请数量是最多的,其中江苏、上海、山东等省份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3位;排在前10位的专利申请人中有8家为我国国内企业或高校,他们也在我国医药中间体专利申请人构成中排名前2位。医药中间体二级技术中,心血管药物中间体专利申请数量占比最大(占32%),其次是抗癌用医药中间体技术(占30%);三级技术中,医药中间体在产品(占35%)、方法(占35%)和用途(占28%)上均有专利申请。我国医药中间体专利申请数量的曲线拟合显示,当前申请趋势与三次曲线模型拟合程度最高,并预测我国2020、2021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688、781件。结论:医药中间体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高校与企业都具备相当的研发实力;企业除了在技术创新上有所发展外,还可以考虑校企合作的发展思路以及企业间的专利交叉许可,助力我国医药中间体产业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中间体 专利 预测 曲线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证融通”机制下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转型探索--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钟 熊焰 张金福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22-28,共7页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实现差异化专业定位,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过程中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通过“知识—岗位”框架明确其系统实施与运维的...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实现差异化专业定位,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过程中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通过“知识—岗位”框架明确其系统实施与运维的应用型本科定位,分析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基础与核心技能,设计提出“专业必修课”与“实践教学”两个模块中的核心课程,并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探讨引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双证融通”机制下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模式,从而提出一种适合应用型本科专业转型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专业转型 双证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