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7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技术策略(下)
1
作者 鲍大鹏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7品种系谱食用菌的理性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并非用于指导单次育种活动或单个杂交品种的选育过程,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育种系统,并推动一种科学育种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在该育种系统中,品种系谱构成了核心要素,它不仅是理性育种方法的... 7品种系谱食用菌的理性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并非用于指导单次育种活动或单个杂交品种的选育过程,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育种系统,并推动一种科学育种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在该育种系统中,品种系谱构成了核心要素,它不仅是理性育种方法的直接展示,也是推动杂交育种工作持续进行的关键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工作 育种方法 育种系统 品种系谱 杂交品种 食用菌 选育过程 育种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鲍大鹏 谭琦 《食药用菌》 2024年第4期217-225,共9页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在2022年发起了一次征集我国食用菌学科建设的重大科学问题和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的活动,这次活动受到食用菌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激发了我国食用菌学术界和产业界对食用菌产业实...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在2022年发起了一次征集我国食用菌学科建设的重大科学问题和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的活动,这次活动受到食用菌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激发了我国食用菌学术界和产业界对食用菌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的集体思考。征集活动最终产生了十大科学问题和十大技术问题,本文回顾征集活动的过程,并详细报告相关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的征集内容,希望为广大科研人员、企业家、管理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科学问题 技术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遗传连锁图谱研究现状
3
作者 张丹 董浩然 +3 位作者 徐蒋振 宋晓霞 张美彦 宋春艳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12,共13页
综述食用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方法,总结香菇(Lentinula edodes)、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侧耳属(Pleurotus)等食用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情况,梳理食用菌遗传连锁图谱的应用,分析存在问题,并进行前... 综述食用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方法,总结香菇(Lentinula edodes)、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侧耳属(Pleurotus)等食用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情况,梳理食用菌遗传连锁图谱的应用,分析存在问题,并进行前景展望,以期为食用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遗传育种 分子标记 数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消费者食用菌产品购买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俞美莲 祁凤梅 +2 位作者 黄建春 汤倩倩 张莉侠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6期142-149,共8页
基于上海市10个区实地调查的1001位消费者调研问卷数据,依据消费者行为理论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上海消费者食用菌产品的购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口味、在外点餐情况、饮食倡议、品牌保障、生产... 基于上海市10个区实地调查的1001位消费者调研问卷数据,依据消费者行为理论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上海消费者食用菌产品的购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口味、在外点餐情况、饮食倡议、品牌保障、生产流程了解程度、营养保健功效了解程度显著影响消费者食用菌产品的购买行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三点对策建议:加强食用菌科普、宣传,引导健康消费理念;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以市场为导向,提升食用菌产业有效供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购买行为 影响因素 二元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食用菌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晓杰 李锦涛 +9 位作者 麻绍群 孔嘉宜 聂玲萍 罗紫嫣 余梅 陈群 陈辉 沈宁东 周召荣 杜军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246-251,282,共7页
基于食用菌产业链技术体系建设现状,结合食用菌的生产技术性和消费技术性分析食用菌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并从机械化、清洁生产、数字技术等方面对食用菌生产技术体系的层次和基础进行分析。针对青海食用菌生产链的技术发展存在的食用菌生... 基于食用菌产业链技术体系建设现状,结合食用菌的生产技术性和消费技术性分析食用菌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并从机械化、清洁生产、数字技术等方面对食用菌生产技术体系的层次和基础进行分析。针对青海食用菌生产链的技术发展存在的食用菌生产受设施设备环境控制技术、食用菌生态位与生态物质转化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区域食用菌生产资源数字化限制等问题,提出分析青海各区域间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层次,强化各技术层次发展所必需的应用性研究基础,丰富和完善与特色食用菌生产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数据,建立相对应的农业环境控制、清洁与循环生产和数字智能化生产的“基础理论模型”和“实践应用模型”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食用菌 产业链 生产现代化 技术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多糖活性及应用研究
6
作者 马传贵 张志秀 +2 位作者 冯杰 隋欣 贺宗毅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4期1-5,9,共6页
食用菌富含蛋白质、多糖、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生物活性成分,是药食同源的重要食材。大量研究证实,食用菌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功能性食品、生物医药及化妆品等领域广受关注。综述多种常... 食用菌富含蛋白质、多糖、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生物活性成分,是药食同源的重要食材。大量研究证实,食用菌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功能性食品、生物医药及化妆品等领域广受关注。综述多种常见食用菌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多糖 功效 应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额拨款农业科学研究所运作机制及创新性研究
7
作者 宋福民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96-98,共3页
分析了差额拨款农业科学研究所在事业单位改革中生存和发展的形态、过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差额拨款农业科学研究所在现有国家财政拨款体制和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下,如何持续发展和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学研究所 差额拨款 运作机制 创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栽培发展历程 被引量:2
8
作者 谭琦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回顾食用菌从野生、人工干预到人工栽培的发展历程,介绍食用菌栽培方式和栽培模式,总结中国为世界食用菌产业发展作出的贡献,展望食用菌栽培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栽培历史 栽培方式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9
作者 于海龙 郭倩 +4 位作者 杨娟 王瑞娟 唐利华 袁涛 冯志勇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0-104,共5页
综述了温度、湿度、空气条件、酸碱度、光线、风速等食用菌生产中主要环境因子对菌丝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各环境因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食用菌生产中环境因子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食用菌 环境因子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种食用菌水溶性粗多糖的β-葡聚糖含量与体外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文 杨焱 +5 位作者 周帅 吴迪 汪雯翰 刘艳芳 蒋俊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69,共5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8种不同食用菌子实体的水溶性粗多糖,测定了样品中多糖、葡聚糖和β-葡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桑黄(Phellinus baumii)粗多糖中...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8种不同食用菌子实体的水溶性粗多糖,测定了样品中多糖、葡聚糖和β-葡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桑黄(Phellinus baumii)粗多糖中的多糖含量较高,香菇和姬松茸(Agaricus blazei)粗多糖中葡聚糖含量较高;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刺芹侧耳、香菇和姬松茸粗多糖中β-葡聚糖含量较高。采用截留分子量8000~12000透析袋纯化8种食用菌粗多糖,将纯化产物用于体外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实验和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8种样品均能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其中香菇、刺芹侧耳和毛头鬼伞粗多糖在低浓度(200μg/mL)时,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量即可达到40μmol/L以上,高浓度(500μg/mL)时高于阳性对照;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8种供试样品均能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以香菇、刺芹侧耳和猴头菌粗多糖效果较好。实验结果证明这8种食用菌粗多糖均具有体外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葡聚糖 Β-葡聚糖 巨噬细胞 NO 脾淋巴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半纤维素酶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孟兰 赵妍 +1 位作者 陈明杰 汪虹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4-67,共4页
半纤维素是一类取之不尽而又亟待开发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对食用菌半纤维素酶系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诸多资料,主要包括β-1,4-内切木聚糖酶、β-木糖苷酶、α-阿拉伯呋喃糖苷酶、乙酰木聚糖酯酶、α-葡萄糖醛酸酶的研究。主要对半纤维素酶系... 半纤维素是一类取之不尽而又亟待开发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对食用菌半纤维素酶系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诸多资料,主要包括β-1,4-内切木聚糖酶、β-木糖苷酶、α-阿拉伯呋喃糖苷酶、乙酰木聚糖酯酶、α-葡萄糖醛酸酶的研究。主要对半纤维素酶系,尤其是木聚糖酶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了简要概括,包括结构、酶学性质、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等,并综述了在食用菌生产中半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最后展望了食用菌半纤维素酶系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半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 基因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农业生产现代化新模式——以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例
12
作者 王雨蓉 刘利平 《上海农村经济》 2023年第8期20-22,共3页
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的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联中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3378万元,占地面积225亩,总投资3.6亿元,主要经营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联中合作社主要从事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率先实现了金山区双孢... 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的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联中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3378万元,占地面积225亩,总投资3.6亿元,主要经营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联中合作社主要从事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率先实现了金山区双孢蘑菇由传统生产模式向工厂化生产模式的转变。联中合作社有现代化菇房46间、一次发酵槽10条、二三次发酵隧道31条,形成年产8万吨双孢蘑菇三次发酵培养料,2.5万吨双孢蘑菇的生产规模。合作社现有职工160人,管理和技术人员20人,是目前上海地区规模最大、设施齐备、工艺最先进的双孢蘑菇生产基地,每年可向周边和长三角菇农供应5万吨双孢蘑菇培养料。2020年双孢蘑菇年产量达8776吨,占上海市地产蘑菇生产总量的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生产模式 双孢蘑菇 蘑菇生产 工厂化栽培 工厂化生产 占地面积 上海市金山区 注册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食用菌水溶性多糖中β-葡聚糖及单糖组成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文 周帅 +2 位作者 杨焱 吴迪 张劲松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B12期25-29,共5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制备了8种不同食用菌子实体水溶性多糖,对8种水溶性多糖进行了多糖含量的测定,用酶法检测了其中葡聚糖和β-葡聚糖的含量,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8种水溶性多糖中单糖组成。通过对8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香...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制备了8种不同食用菌子实体水溶性多糖,对8种水溶性多糖进行了多糖含量的测定,用酶法检测了其中葡聚糖和β-葡聚糖的含量,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8种水溶性多糖中单糖组成。通过对8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香菇、鸡腿菇和姬松茸水溶性多糖以葡聚糖为主,占总多糖的比例较高,糖组成中以葡萄糖为主。猴头、桑黄、灵芝中届-葡聚糖占总葡聚糖的80%以上。桑黄、灵芝和灰树花中的单糖种类较多,糖组成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多糖 葡聚糖 Β-葡聚糖 单糖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呈香呈味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14
作者 谷镇 杨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3-367,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食用菌中呈香呈味物质的研究状况,对目前研究报道的食用菌中挥发性呈香物质(八碳挥发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及酸、酮、醛、酯类化合物等)和非挥发性呈味物质(可溶性糖、呈味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等)进行了概况总结,为更好... 综述了近年来食用菌中呈香呈味物质的研究状况,对目前研究报道的食用菌中挥发性呈香物质(八碳挥发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及酸、酮、醛、酯类化合物等)和非挥发性呈味物质(可溶性糖、呈味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等)进行了概况总结,为更好地开发食用菌风味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挥发性呈香成分 非挥发性呈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黑色素代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潘越 冯志勇 +3 位作者 陈辉 陈明杰 汪虹 张津京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8-70,74,共4页
黑色素的代谢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黑色素的代谢异常导致了食用菌白色新品种的出现。对食用菌黑色素代谢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综述,对黑色素代谢异常与食用菌白化菌株形成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食用菌黑色素的形成途径... 黑色素的代谢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黑色素的代谢异常导致了食用菌白色新品种的出现。对食用菌黑色素代谢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综述,对黑色素代谢异常与食用菌白化菌株形成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食用菌黑色素的形成途径,对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类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括,主要包括酪氨酸酶、漆酶和聚酮合成酶的研究。并展望了食用菌黑色素代谢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白色食用菌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黑色素代谢 白化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中生物活性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孙正祥 王瑞霞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90,共6页
概述了食用菌抗病毒蛋白、凝集素、核糖体失活蛋白、免疫调节蛋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食用菌生物活性蛋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食用菌 抗病毒蛋白 凝集素 核糖体失活蛋白 免疫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虫啉在食用菌中的残留检测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卫国 杨慧 +2 位作者 王伟民 曲明清 张栩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6-90,共5页
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香菇(Lentinula edodes)、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中的吡虫啉残留,结果表明:回收率在84%~93%之间,最低检出限均为0.01mg/kg;吡虫啉在三种食用菌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降... 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香菇(Lentinula edodes)、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中的吡虫啉残留,结果表明:回收率在84%~93%之间,最低检出限均为0.01mg/kg;吡虫啉在三种食用菌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6、3.5、2.3d,施药10d后,其消失率均大于90%;吡虫啉安全使用控制指标为:喷雾施药量10~30g a.i./hm2,施药1~2次,安全间隔期为3d;经过残留安全评价,推荐吡虫啉在三种食用菌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1.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吡虫啉 残留检测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研究概况及其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瑞霞 唐利华 +2 位作者 杨慧 程彬彬 曹晖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73,共4页
概述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总结其在食用菌研究上的应用,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研究技术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科学问题 被引量:47
19
作者 鲍大鹏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4,共24页
我国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为育种研究和实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杂交育种是食用菌育种的主要方法之一,有必要对食用菌杂交育种的基本遗传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对杂交育种理论进行总结。对食用菌杂交育种过程中涉及的一些研究成果... 我国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为育种研究和实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杂交育种是食用菌育种的主要方法之一,有必要对食用菌杂交育种的基本遗传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对杂交育种理论进行总结。对食用菌杂交育种过程中涉及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包括杂交亲本选配、配子体获得、杂交子产生和F1代栽培测试等方面,并对杂交育种中一些科学问题进行讨论,包括食用菌杂交亲本遗传资源、杂交优势和近交衰退、单核体的供体核角色和受体核角色、双核体的协同增效作用和优势核等,同时指出需要关注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最后强调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育种工作要走商业化育种之路,才能够促进我国食用菌种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 基本步骤 科学问题 商业化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食用菌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辉 冯志勇 +1 位作者 陈明杰 鲍大鹏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98,共8页
从食用菌基质利用相关基因、交配型基因和子实体发育相关基因等方面介绍了食用菌重要功能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食用菌 分子遗传学 功能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